本书可能仍有零售,去搜搜看吧
¥65.0¥3072.1折
已售70

汇聚国内外一流经济学家和精英学者,聚焦中国改革开放和一系列问题,“中国问题研究专著”7册:

《改革是最大政策》,吴敬琏、高尚全、张维迎、陈志武、华生、王健林等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专业解读和理性建言,带您看懂中国改革;

《改革:困境与出路》,许成钢、唐文方、Barry Naughton等集中探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公共政策发展的历史和重点问题,中国公共政策模式及其未来发展和变迁的方向、政策建议;

《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渡边雅男、祁冬涛、赵力涛等讨论社会政策形成的历史,比较不同社会发展模式,结合中国实际与国际经验探讨中国社会政策改革的方向等;

《中国的知识重建和文明复兴》《中国与世界秩序的重塑》《中国改革三步走》《大格局》,由著名政治问题专家郑永年以国际视野,系统解读中国改革、中国软实力、中国国限格局、中国崛起,分析新常态下中国面临的新风险和挑战。

定价307元,现团购价65元包邮!

优惠
超值换购

满69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16开平装,东方出版社出版

《改革是最大政策》,本书是凤凰网财经频道“大国之道”“国命纵横”两个栏目的文字整理,汇集国内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从改革的理念和方向,改革面临的危机,需要解决的问题与顺序多个角度阐述

《通往大国之路:中国的知识重建和文明复兴》收入郑永年对中国知识重建和文明复兴的十一篇论文和演讲稿,同时收录6个针对这个主题的访谈录

《通往大国之路:中国与世界秩序的重塑》收入郑永年在国际秩序变迁和中国的国际关系方面的一些论文和演讲稿,同时收入两个采访稿

《中国改革三步走》收录郑永年讨论中国改革的文章,从中寻找中国改革的实践逻辑,供人们作概念或者理论上的思考

《改革:困境与出路》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于2014年在广州召开了以“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公共政策: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本书是对发言者优秀论文的汇总

《大格局:中国崛起应该起越情感和意识形态》,收录郑永年所写的一系列对中国崛起所作的理性分析

《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国际经验与中国改革》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于2013年召开首届“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国际经验与中国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本书收集发言嘉宾的优秀论文

商品评论(3) 查看全部>>
头像 *** 三星用户
2020/8/16 21:25:54

印刷很好,内容也很好,给启发。

头像 she*** 三星用户
2020/3/28 21:46:08

很喜欢的中国问题系列研究书籍,论述了改革的系列问题,有新加坡华人的高论,受益匪浅。

头像 *** 三星用户
2019/11/18 8:19:16

本套书是关于中国改革的论著,涉及到社会生活问题的方方面面。













编辑推荐

《改革是最大政策》

改革扑朔迷离,是方向不明还是阻力太大?吴敬琏、高尚全、张维迎、陈志武、华生、王健林等带您看懂中国改革。《改革是 政策》观点,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国改革的一些粗浅理解。《改革是 政策》中分别来自政商学界的17位作者,他们虽有体制内外之分,有老中青之别,但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改革的思想者、参与者和推动者。正因如此,他们的文章既有思想性,又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另外,由于《改革是 政策》所讨论的主题是比较宏观的中国改革,而共同背景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因此,不同作者对同一问题的观察角度,分析框架自然有所不同,观点可能相左。对于读者而言,观点自可取舍,对于改革者而言,自应兼听则明。另外,为了向读者展示每位作者的观点和分析问题的逻辑体系。我们经由作者沟通确认,并确保丝毫不改变原有观点的基础上,将原来访谈形式的文字整理加工成独立文章,以便于读者阅读。


《通往大国之路:中国的知识重建和文明复兴》

本书是郑永年教授的最新作品集,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系统表述了作者对于中国软实力的深刻思考。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国门大开,中外之间交往越来越多,但是中国和世界之间对很多问题的看法的分歧则越来越大。中国缺少一个能够向外在世界解释自己的知识体系。长期以来,中国知识界的各个阶层和群体,一直在借用他人的概念和理论来解释自己,结果不仅不能解释自己,反而曲解了自己。这需要知识分子也即知识的生产者思考西方的知识体系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自己如何能够生产自己的知识体系。从更高层次来说,任何一个文明的核心就是知识体系,也就是说,中国文明复兴的关键就是中国知识体系的创造。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集子关切的是中国的文化软力量问题。


《通往大国之路:中国与世界秩序的重塑》

冷战结束之后,世界秩序一直处于重塑中。在这个过程中,崛起中的中国扮演了最为关键的角色。中国的崛起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例如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安全和外交等。其中,中美关系、中国的亚洲地缘政治和中国自身的内部发展最为关键。

本书是过去十余年作者在国际秩序变迁和中国国际关系方面的代表性成果。作者以全球化的研究视角对中国所处的国际政治格局和自身现状进行了宏大的描述和细致的分析,并对中国的国际责任、国际战略、内部建设和国际定位进行了理性而深刻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明晰独到的见解。


《中国改革三步走》

改革是中国当前受关注的主题,也是海外关切的问题。在《中国改革三步走》中,作者根据自己这些年来对中国改革的观察,试图理出一个改革的实践逻辑来。改革都有哪些方面?改革的现状如何?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改革的未来作如何的选择?这是作者想要说明的问题。作者在书中明确提出了中国改革分为三步走的看法,即中国的改革要经过经济改革,到社会改革,再到政治改革。

作者在书中有时也会涉及到一些理论问题,但作者的重点并不在此。作者想做的是寻找中国改革的实践逻辑,并把这些实践表达为文字,供人们作概念或者理论上的思考,并希望对这种实践逻辑的寻找可以导致日后能够进一步把改革实践概念化和理论化。


《改革:困境与出路》

中国的公共政策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在东亚的政治与文化环境中,中国政府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学界所说的”发展型国家”的作用。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公共政策得以实现。或者说,公共政策一直是推进国家各方面变革的主要动力。公共政策作为经济社会变迁的媒介涉及到另外两个重要因素,即思想的创新和制度建设。公共政策首先是思想创新的产物。如果没有思想上的创新,公共政策便没有可能性。思想的创新促成了公共政策的产生。再者,公共政策也必须以制度建设为依据,或者说制度建设是公共政策最终的归宿。公共政策如果最终没有落实到制度建设的层面,就只会表现在社会或政治动员中,公共政策所带来的变化和所取得的成果就很难巩固下来。因此,必须在思想创新和制度建设的框架内来检验公共政策的演变与结果。


《大格局:中国崛起应该起越情感和意识形态》

如何建立世界秩序、是否应当追求联盟政策、如何实现军事崛起、如何平衡美国……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这些问题犹如一个个路障,必须得到稳妥的解决才能继续前进。本书是作者对中国崛起的一些思考。尽管中国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现实,但海内外对中国的崛起能够对世界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和理解都不足以明了中国崛起的意义和作用,很多人仍然停留在情感和意识形态的视角来看中国的崛起,缺少理性的分析。本书里的文章是作者对中国崛起作些理性分析的尝试,从当前与中国崛起有关联的十二个问题入手,探讨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应如何处理外交关系和地缘政治等关键性因素,以顺利地实现真正的大国崛起。


《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国际经验与中国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也面临很多问题与挑战,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中国下一步该怎么走?改革如何进一步深化?这是中国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

欧洲、美国和东亚地区在社会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们的社会发展模式不尽相同,社会政策也因国内政治、社会和经济条件有所差别,这些多样化的经验能为中国提供很好的借鉴。在不同程度上,它们的社会政策也面临能否持续的挑战。它们遭遇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同样能为中国提供有益的借鉴。

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升民生幸福,中国需要放眼世界,开拓思路,结合国情,思考中国社会政策的理念基础,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社会政策改革的路径,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于2013年8月举办了“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国际经验与中国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近30位学界*学者讨论社会政策形成的历史、社会政策改革的国际经验,比较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结合中国实际与国际经验探讨中国社会政策改革的方向等重大问题。本论文集收集了发言嘉宾的优秀论文,从欧美和东亚国家的社会政策经验切入,放眼世界,开拓思路,结合国情,思考中国社会政策的理念基础,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社会政策改革的路径。

部分作者简介

吴敬琏,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得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国际经济学联合会执行委员会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经济学、比较制度分析、中国社会转型的理论和政策。 

郑永年(1962—),教授,浙江省余姚人,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政治、社会问题与国际关系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的资助。其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兴趣和领域包括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东亚地区安全;中国外交政策;全球化、国家制度和社会转型;技术变革与政治转型;社会运动与民主化;中国政治与中央地方关系。

莫道明,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理事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究院由郑永年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出任学术委员会主席,于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批国家高端智库。莫道明是一位学者,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创立并经营昊源集团有限公司。

祁冬涛,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

本单详情

《改革是最大政策》
作者:吴敬琏、张维迎  等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71598
出版时间:2014/1/1
开本:16开
页数:219
定价:37.0

目录:
第一篇 危机倒逼改革
陈志武:红利和优势到今天为止都已经用完
中国不能再等了
最有可能推出的改革还是在一些技术层面
利益都是可定价的
通过国民权益基金,让民众直接分享国有资产带来的好处 11
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时间越来越近
胡祖六:中国的行政体系过于庞大
社会每个阶层都有不满
最不可能的结果恰好发生了
仇富本质上是仇不公平
批项目的权力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
盛 洪:国企垄断和土地制度存在严重的问题
国企不适宜在经营性领域存在
放权让利不是国企的根本问题
非法集资罪维护的是金融垄断
《土地管理法》本身就是一部恶法
张文魁: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已成共识
政府改革和国企改革是主战场
需要克服简政放权反复性
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利益同盟
第二篇 改革需要解放思想
吴敬琏:社会主义与否跟国有不国有没什么关系
社会主义就是实现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跟国有制的比重大小没有关系
形势会教育人,不改革死路一条
张维迎:改革就是不断把私权归还给个人
支撑中国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优势在消失
未来经济增长潜力靠企业家精神
改革就是不断地把私权归还给个人
既得利益要变成改革者改革才有希望
现在不是改革阻力大 是改革动力不足
高尚全:解放思想无止境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一个权威性的协调机构
再搞阶级斗争,结果将是“两个大逃亡,一个大破坏”
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应该是“三个民”
陈志武:检测是不是真改革有两大标准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普遍预料之中
限制国企和地方政府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变现改革愿望,需要纠正逻辑悖论
检测是不是真改革的两大标准
滕泰 用新供给主义重启改革
既得利益集团可以突破
改革必须摆脱保守思想和旧价值观的束缚
告别总需求管理的老路
新供给主义的改革思想
第三篇 改革从何处入手
韦森:减税才是最好的宏观刺激政策
减税可能是唯一有效的宏观政策
要学“供给学派”,就要学到底
财政集权很难实现
《预算法》修订暂无进展
贾康: 绕不开的财税改革
资源税很可能是“最小一揽子改革”的切入点
事权明细不到位,其他改革都是空谈
地方应有举债权
营改增倒逼整个财税改革
刘尚希:事权上移是今后改革的方向
制度的现代化至关重要
事权与财权应相匹配
放开市场准入要看领域
胡祖六:建立有限政府,市场经济才有希望
十八届三中全会影响可与35年前相媲美
改革要审慎也要大胆
社会主义的特征是公平正义不是国有企业
民族复兴目标的实现,主要靠民营企业
新一届领导人的市场经济观令人鼓舞
建立有限政府,市场经济才有希望
许成钢:中国改革绕不开基本的制度问题
中国经济增速受阻根源是制度绊脚
金融改革必须要有大量的中小银行进入
绕开司法独立,改革仅是权宜之计
中国土地改革的过渡路径:强化租赁合同
政治改革的关键:解决地方竞争机制
第四部分 改革是最大政策
华生:改革需要勇气,更需智慧
改革的核心在于人的城镇化
户籍制度改革需要配套的机制设计
小产权房合法化完全是错误口号
国企改革的方向不可一概而论
不要空喊政治改革口号,改革需勇气,更需智慧
黄益平:需要高层力量克服改革阻力
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可看作“顶层设计”的反应
金融和国企改革有待突破
十八届三中全会与“李克强经济学”的方向一致
蔡继明:重启改革不能重复过去的老路
市场起决定作用是最核心的改革
绕不开的国企改革
土地改革第一步应平等对待集体与国家所有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将进一步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刘世锦:深化改革小组彰显中央推动改革决心
反腐败需要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
土地改革应有较大突破
阻碍改革者不是不懂道理,而是因为动了他的奶酪
政治改革并非落后于经济改革
王健林:民营企业或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民营企业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
房地产不提“调控”就是进步
民营企业对政策的影响力,跟央企完全没法比
我不认为这是一次集权的改革


《通往大国之路-中国的知识重建和文明复兴》
作者:郑永年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53952
出版时间:2012/11/1
开本:16开
页数:262
定价:42.0

目录:
出版说明
一、中国向世界解释自己,为什么都是错的
二、知识体系是最强的软力量
三、知识的力量:知识体系、知识分子与权力
四、知识、力量与责任:中国的知识群体向何处去
五、中国能否为世界提供另一个文化选择
六、国际话语权:一种重要的软力量
七、中国意识形态的当代转型——从传统意识形态到社会意识形态
八、中国社会到了道德重建的时候了
九、在“知”和“行”之间:智库的角色
十、知识创新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十一、知识体素与中国教育哲学
十二、知识分子的使命是解释中国而不是改造中国的
十三、与经济相比,当代其实文化其实很苍白
十四、中国从历史到现在,从来不缺少公共知识分子这一群体

十五、中国知识分子改造世界的心太急

十六、儒学:能成为中国软力量的核心吗

十七、开放的知识体系与开放的社会——郑永年教授访谈录



《通往大国之路-中国与世界秩序的重塑》
作者:郑永年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43045
出版时间:2011/11/1
开本:16开
页数:232
定价:38.0

目录:

出版说明

一、“9?11”事件和21世纪国际关系

 1. 20世纪:美国民主帝国的建立与扩张

 2. “9?11”恐怖事件和文明的冲突

 3. 美国:帝国的迷失

 4. 帝国的重造还是衰落

 5. 有形的民主帝国和无形的“恐怖帝国”

二、全球化下的西方与非西方

 1. 联合国改革是西方与非西方较量的主战场

 2. 联合国议程次序安排,是双方较量的焦点

 3. 全球化下的西方与非西方较量的新特点

三、世界体系、中美关系和中国的战略考量

 1. 世界体系和美国新战略

 2. 中国应对策略中的几个问题

四、世界权力新格局中的中美关系

 1. 世界权力新格局下的中美关系

 2. 中美两国的相互“误解”

 3. 中国要确立自身的“接触美国”政策

五、中国的崛起与亚洲地缘政治新格局

 1. 亚洲地缘政治中的新因素

 2. 亚洲地缘政治中的经济因素

 3. 亚洲地缘政治中的安全因素

 4. 中国与亚洲地缘政治的新格局

 5. 开放条件下的亚洲地缘政治

六、中美关系与东亚区域秩序的困境

 1. 东亚会出现次区域冷战吗

 2. 中国的崛起与亚洲区域的安全困境问题

 3. 中美要确保避免冷战和寻求合作

七、中国地缘政治新格局及其应对

 1. 南海问题与中国海洋地缘政治面临的挑战

 2. 中国传统国际定位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要

 3. 要根据地缘政治的新局面来重新定位自己的国际关系

 4. 理性处理和美国的关系

 5. 中国地缘政治的重心在亚洲

 6. 在非洲和拉丁美洲要重商业利益

 7. 结论

八、长战略与台湾问题:美日联盟、欧盟和两岸关系

 1. 短期目标:危机处理

 2. 现状管理(反“台独”)

 3. 追求统一

 4. 中国可能的应对策略

九、中国与全球资本主义:冲突、合作与和平发展

 1. 冲突的浮现

 2. 从合作到冲突

 3. 冲突和合作共存

 4. 深化崛起和化解冲突

十、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及中国的选择

 1. 不能简单地在美国和欧洲之间作单一的选择

 2. 不要高估中国在经济危机中的机会

 3. 中国必须在重建国际金融秩序中有所作为

 4. 金融危机的真正原因是全球为伊拉克战争埋单

 5. 让人民币成为和美元一样的世界基础货币

 6. 结论

十一、国际经济形势、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国际合作

 1. 发达国家的政策重点仍是应付危机

 2. 西方的经济结构失衡

 3. 中国经济结构失衡及其调整的政策选择

十二、组织中国的国家间关系:从“天下”到国际秩序

 1. 语言:传统中国与现代西方

 2. 权力与霸权

 3. “天下”及其实践

 4. 中国的现代国际秩序

 5. 新的国际秩序机制与联合国框架

 6. 主权

 7. 全球化

 8. 多边地区主义

 9. 结论

十三、国际政治中的软力量以及对中国软力量的观察

 1. 中国国际政治学界对软力量的讨论

 2. 对约瑟夫?奈软力量学说的批评

 3. 软硬力量的动态分析

 4. 对中国软力量的一些观察

 5. 结语

十四、如何实现大国大外交

 1. 大国大外交的格局并没有出现

 2. 建设大国大外交格局的内部条件

 3. 建设大国大外交的其他条件

十五、中国:文化崛起

 1. 文化崛起的意义

 2. 要追求怎样的内部文化崛起

 3. 要追求怎样的外部文化崛起

十六、全球化和国家认同建设

 1. 国家认同是与现代化联系在一起的

 2. 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

 3.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认同

十七、中国不要盲目追求大国责任和领导权

 1. 光要求中国“开支票”是不公平的

 2. 盲目承担领导权对自己不利,对整个世界也不利

 3. 继续坚持韬光养晦战略,同时要更有所作为

 4. 在开放的环境下,形成相互制衡

 5. 中国如果不在亚洲崛起就谈不上国际的崛起

 6. 中国的真正崛起,必须在知识上扮演一个有力的角色

 7. 如果不建立制度保障,消费型社会就永远建立不起来

十八、勿让G8、G2冲昏头,中国崛起出路在亚洲

 1. G8的现状以及未来

 2. 国际责任与国际承诺

 3. 亚洲崛起与“中国威胁论”

 4. 地缘政治及周边外交



《中国改革三步走》
作者:郑永年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43267
出版时间:2012/1/1
开本:16开
页数:225
定价:39.0

目录:

自序与致谢

第一部分 改革步骤篇

一、近年来对改革的争论

1.政治改革呼声四起

2.随之而来的疑问


二、中国改革模式的逻辑

1.分解式改革

2.改革的主体性方向


三、中国改革的三个步骤

1.经济改革

2.社会改革

3.政治改革


四、改革的现状和动力

1.改革的现状

2.改革为什么变得那么困难

3.顶层设计与改革动力


五、社会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

1.社会改革和社会管理

2.社会改革和中产阶级

3.分税制的再改革与社会建设

4.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会公平D

5.举国体制与赋权社会


六、政治改革及其未来

1.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模式

2.传统政治的开放性和封闭性

3.文化传统与当代政党制度

4.中国共产党主导的开放性政党制度

5.政治开放性不足的消极后果

6.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

7.基本国家制度的开放


七、民主化

1.争取优质民主,避免劣质民主

2.泛民主化的弊端

3.民生经济与优质民主

4.中产阶级与民主的进步

5.简短的结论


第二部分 改革策略篇

一、改革深,社会稳

1.改革的意义和方式

……



《改革:困境与出路》
作者:郑永年、莫道明、刘骥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83508
出版时间:2015-9
开本:16开
页数:301
定价:58.0

目录:

序言 

01 郑永年  中国的政治创新试验及其世界意义 

02 许成钢  宪法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03 唐文方  中国城市居民公共政策满意度调研 

04 朱旭锋  张友浪  市场导向的行政审批制度在中国城市间的扩散 

05 张千帆  中国司法改革的路径与困局 

06 柏思德  改革时期国企高管的社会与政治流动:中国超级经理人的崛起 

07 傅士卓  改革开放时期的一个(可能的)转折点 

08  赵力涛  中国的社会政策改革:“碎片式发展主义”的视角 

09  单伟 唐文方  中国选民:1993—2013 

10 仝月婷  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及政策变迁 

11 张静  为何是行政包干制?—政策执行的组织基础 

12 钱继伟  中国农村扶贫策略的演进 

13 陈玲 杨文辉  制度化、分权化与适应性治理:中国政策过程研究的三大流派及其理论创新(1990—2013) 

14 王辉耀 苗绿  如何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社团在中国侨务公共外交中的作用 

15 Barry Naughton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政策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大格局-中国崛起应该起越情感和意识形态》
作者:郑永年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73264
出版时间:2014/6/1
开本:16开
页数:214页
定价:35.0

目录:
ipp文库中国研究书丛总序
自序——中国崛起应超越情感和意识形态
1 中国崛起过程中必须回答的十二个重大问题
2 平衡美国:中国应当有的战略思考
3 中国海洋地缘政治与中美关系: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4 日本新保守政治势力的崛起和中国的对日政策选择
5 21世纪中日民族主义冲突:如何防止中国的现代化再次被打断


《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国际经验与中国改革》
作者:莫道明、祁冬涛、刘骥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76234
出版时间:2014/9/1
开本:16开
页数:363
定价:58.0

目录:
00 导言 莫道明 祁冬涛 刘 骥 
第一辑 欧洲与美国的社会政策改革
01 giuliano bonoli
欧洲福利国家不断转变的改革策略 
02 anton hemerijck
欧洲(不彻底的) 社会投资转向 
03 neil gilbert
21 世纪赋能型国家: 美国对私人责任的公共支持 
第二辑 东亚的社会政策改革
04 渡边雅男
探究日本福利经验: 模式和框架 
05 龙天翔(christian aspalter)
韩国的社会政策: 理论与实践 
06 m. ramesh
强制性退休储蓄在新加坡养老保障中的角色 
目录001
07 赵力涛
新加坡的社会政策: 转型与再平衡 
08 祁冬涛
中国台湾地区的社会福利制度与全民健康保险 
09 梁祖彬
中国香港地区的工作福利制 
第三辑 中国大陆的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改革
10 郑永年
国家与市场之间: 中国社会政策改革的政治逻辑 
11 马 戎
如何思考21 世纪中国的文化发展战略 
12 ke blomqvist
中国的社会政策和医疗改革 
13 钱继伟
中国卫生体系的法律执行: 一个制度的视角 
14 单 伟
中国人为什么不幸福: 生活满意度与社会经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