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能仍有零售,去搜搜看吧
¥64.0¥2562.5折
已售43

“岳麓书院国学文库”4册,汤一介、李学勤、饶宗颐、袁行霈等担纲顾问:当代中国“儒学复兴运动”代表人物之一黄玉顺《中国正义论的形成》,梳理自周公至孔、孟、荀的思想,从中分析中国正义论的形成脉络;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儒学的多维视域》,以不同学科的多维视域,来研究、思考全体大用之儒学;著名学者杨国荣《向道而思》,集萃有关中国哲学、儒学、人学、理学等方面的重要论文;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吴震《颜茂猷思想研究》,以17世纪劝善思想家颜茂猷为个案,研究中国劝善运动的源起及发展。总定价256元,现团购价64元包邮!

优惠
超值换购

满69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16开平装,东方出版社出版
黄玉顺《中国正义论的形成——周孔孟荀的制度伦理学传统》:运用大量史料,探究“正义”在中国的起源,涉及中国传统思想理论、尤其是儒学的几乎所有重大基本问题
朱汉民《儒学的多维视域》:分别以经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教育学、人格心理学、文化地理学等不同学科视域解读、研究和探讨儒学的思想文化特征
杨国荣《向道而思》:本书是杨国荣教授的论文精选集,收录了二十篇文章,涉及古典哲学中的方法论、知行之辩的逻辑演进、天人之辩、《诗经》的情感向度等内容

吴震《颜茂猷思想研究——17世纪晚明劝善运动的一项个案考察》:本书对中国劝善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并着重以17世纪"后阳明"时代的劝善思想家颜茂猷为例

商品评论(3) 查看全部>>
头像 hyl*** 三星用户
2020/5/14 13:20:39

★ 黄玉顺《中国正义论的形成——周孔孟荀的制度伦理学传统》:运用大量史料,探究“正义”在中国的起源,涉及中国传统思想理论、尤其是儒学的几乎所有重大基本问题 ★ 朱汉民《儒学的多维视域》:分别以经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教育学、人格心理学、文化地理学等不同学科视域解读、研究和探讨儒学的思想文化特征 ★ 杨国荣《向道而思》:本书是杨国荣教授的论文精选集,收录了二十篇文章,涉及古典哲学中的方法论、知行之辩的逻辑演进、天人之辩、《诗经》的情感向度等内容 ★ 吴震《颜茂猷思想研究——17世纪晚明劝善运动的一项个案考察》:本书对中国劝善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并着重以17世纪”后阳明”时代的劝善思想家颜茂猷为例

头像 mm5*** 三星用户
2019/12/8 17:52:30

图书整体非常好,名家名作,其中很多文章非常经典,正是本人所急需。中图网,物美价廉。

头像 ztw*** 三星用户
2019/11/7 14:54:27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编辑推荐

黄玉顺《中国正义论的形成——周孔孟荀的制度伦理学传统》
本书是“生活儒学”的提出者黄玉顺教授新作,探究“正义”在中国的起源。作者运用大量史料,梳理了自周公至孔、孟、荀的思想,从中分析中国正义论的形成脉络,指出周公的民本思想、孔孟的“以仁行义,以义制礼”等思想正是中国正义论的基础。中国正义论是“义—礼”结构,而“义”遵循的正是适宜性原则。因此,按西方的分类,中国正义论即是中国古典制度的伦理学。
本书涉及中国传统思想理论、尤其是儒学的几乎所有重大基本问题。但历史总是被书写的历史,传统也总是被阐释的传统。在这种意义上,本书是中国传统思想理论、尤其是儒学的重新解释、或者说是一种“重建”,也就是课题名称中所说的“现代性研究”,即一种现代性诠释。

【作者简介】
黄玉顺,1957年生,四川成都人。当代中国“儒学复兴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当今儒学重要学派“生活儒学”创立者;易学重大成果“易经古歌”发现者、诠释者;哲学*研究领域“儒学与现象学比较研究”开拓者之一;中国政治哲学*研究领域“中国正义论”提出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出版学术著作《易经古歌考释》(1995、2014)、《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哲学问题》(2002)、《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黄玉顺“生活儒学”自选集》(2006)、《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2006)、《儒家思想与当代生活——“生活儒学”论集》(2009)、《儒学与生活——“生活儒学”论稿》(2009)、《生活儒学讲录》(2012)、《儒教问题研究》(2012)、《中国正义论的重建——儒家制度伦理学的当代阐释》(2014)、《生活儒学:黄玉顺说儒》(2014)等。

朱汉民《儒学的多维视域》
本书是当代学者朱汉民以不同学科的多维视域,来研究、思考全体大用之儒学的专著。
作为全体大用之学的儒学,其本身具有信仰、道德、审美、政治、法律、经济、教育、习俗、心理、性格等各个方面的丰富内涵。作者分别以经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教育学、人格心理学、文化地理学等不同学科视域解读、研究和探讨儒学的思想文化特征,将儒学本身就具有的各种学科知识丰富内涵挖掘出来。作为中华文明价值体系与知识体系意义的儒学,它既是历史的存在,同时也是现实的存在。作为历史存在,儒学是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对象;作为现实存在,儒学就不仅是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对象,还是我们选择、实践的价值与理念。

【作者简介】
朱汉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兼任湖南省社科联副主席,曾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长期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研究与教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担任的学术兼职有:国际儒联理事、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客座研究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曾主持国家重大学术文化工程《清史•湘军》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振兴行动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图书以及其它部省级科研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十多项。主持“中国书院博物馆”的筹备建设以及岳麓书院及中国书院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出版学术专着10多部,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0篇,其学术著作有多种被纳入国家重点图书,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湖南省及教育部的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成果奖。主编丛刊《中国书院》、《原道》,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等奖项,“湘军史料丛刊”项目主持人之一。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杨国荣《向道而思》
本书作者杨国荣教授是国内乃至国际哲学界被广泛认可的学者。本书是他的论文精选集,讨论的是中国哲学、传统文化中的重大问题。书中收录了作者的二十篇文章,主题分为三大类:一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认识论、方法论相关问题;二是儒学的天人观、价值观、人学等;三是有关中国古代理学、经学的问题。

【作者简介】
杨国荣,1957年生,浙江诸暨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美国比较哲学杂志Dao:A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编委,清华大学等校的客座教授。在海内外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多种论著被译为英、韩、德等文在国外出版或发表。2013年8月,第23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希腊雅典召开,杨国荣当选为国际形而上学学会主席,成为该学会主席的首位华人学者。

吴震《颜茂猷思想研究——17世纪晚明劝善运动的一项个案考察》
中国的劝善运动究竟起源于何时?颜茂猷在劝善运动中起什么作用?本书对中国劝善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并着重以17世纪"后阳明"时代的劝善思想家颜茂猷为例,研究晚明时期中国劝善运动的发展情况以及受各方面的影响,着重阐述了儒家对此的影响,以及劝善运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后还介绍了它在日本的发展和影响。

【作者简介】
吴震,江苏丹阳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京都大学文学博士。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儒联理事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朱子学会理事,日本东洋大学国际哲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日本源了圆国际学会理事;曾任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日本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中心COE客座教授、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外国人研究员等职。出版专著:《阳明后学研究》《明代知识界讲学活动系年:1522—1602》《罗汝芳评传》《泰州学派研究》《明末清初劝善运动思想研究》等;主编:《宋代新儒学的精神世界——以朱子学为中心》、《思想与文献:日本学者宋明儒学研究》、《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儒学研究》;编译:《朱熹〈家礼〉实证研究——附宋版〈家礼〉校勘本》(吾妻重二著);编校整理:《王畿集》等。

本单详情

《中国正义论的形成——周孔孟荀的制度伦理学传统》
作者:黄玉顺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81825
出版时间:2015年7月
开本:16开
页数:456
定价:68元

目录

自序
导论 研究中国正义论的三个前提性问题
第一编 周公思想与中国正义论基本观念的确立
 第一章 周公政治哲学思想的总体结构
 第二章 周公民本思想的内涵
 第三章 周公政治哲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第四章 周公的社会正义思想
第二编 孔子思想与中国正义论基本内涵的阐明
 第一章 孔子论“义”与“礼”——制度规范
 第二章 孔子论“义”与“利”——利益冲突
 第三章 孔子论“义”与“仁”——仁爱情感
 第四章 孔子论“义”与“正”和“宜”——正当性原则与适宜性原则
 第五章 孔子论“义”与“知”——良知与理智
 第六章 孔子论“义”与“乐”——社会和谐
第三编 孟子思想与中国正义论思想结构的建立
 第一章 孟子正义思想的核心结构
 第二章 孟子论正义与礼制
 第三章 孟子论正义与利益
 第四章 孟子论正义与仁爱
 第五章 孟子论正义与正当:正义原则中的正当性原则
 第六章 孟子论正义与适宜:正义原则中的适宜性原则
 第七章 孟子论正义与良知
 第八章 孟子论正义与理智
 第九章 孟子论正义与和谐
第四编 荀子思想与中国正义论思想体系的完成
 第一章 荀子“正义”概念的含义
 第二章 荀子论正义与制度规范
 第三章 荀子论正义与利益问题
 第四章 荀子论正义与仁爱情感
 第五章 荀子论正义原则中的正当性原则
 第六章 荀子论正义原则中的适宜性原则
 第七章 荀子论智慧与理智
 第八章 荀子论正义与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向道而思》
作者:杨国荣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80019
出版时间:2015年5月
开本:16开
页数:342
定价:58元

目录
中国文化的认知取向
中国哲学中的名言问题
知行之辩的逻辑演进
古典哲学中的方法论
作为思维方法的心术
道与真知
知与治
天人之辩的价值观意蕴
中国哲学中的理想人格学说
儒家价值观:历史内涵与现代意义
何为人——从孔子的观点看
儒家视域中的"学"
《诗经》的情感向度
合文通治——荀子学术批判的内在意向
中国哲学中的道
道与自然
以道观序
当然、必然与自然:理学的衍化
经学的实证化及其历史内蕴
后记


《颜茂猷思想研究——17世纪晚明劝善运动的一项个案考察》
作者:吴震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82822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开本:16开
页数:431
定价:68元

目录
导论中国历史上劝善思想的一般考察/001
引言17世纪中国思想的转折001
一晚明劝善运动的思想探源003
二早期儒家经典中的德福问题010
三汉唐两宋思想史上的善书文化024
四明清时代善书文化的政治背景033
五研究思路与结构说明039
第一章颜茂猷生平事迹考/049
引言049
一其人051
二其事064
三其书076
[附表] 颜茂猷著作表088
第二章晚明儒家伦理的宗教化趋向
——以《迪吉录》为例/091
一体裁092
二七辨095
三六祝110
四三破114
五小结118
第三章公共领域的涉入(1):“官鉴”中的劝善思想/121
一格君123
二忘身128
三内官131
四吏治135
五乡绅140
六公门143
第四章公共领域的涉入(2):“公鉴”中的劝善思想/147
一孝弟148
二朱王155
三李贽162
四道佛167
五救济175
六放生181
第五章17世纪晚明“功过格”的新趣向
——以颜茂猷“儒门功过格”为中心/191
引言“儒门功过格”的由来191
一 《当官功过格》195
1. 功格197
2. 过格200
3. 流衍203
二 《迪吉录格》204
1. 颜本与袁本206
2. 十一格208
3. 记录方法210
4. 《灵圣真君偈》215
三小结217
第六章劝善思想与乡村变革——以“云起社”为例/219
一云起社的组织结构222
1. 缘起222
2. 树品会224
3. 经济会226
4. 修真会231
5. 善缘会234
6. 博雅会238
二云起社的会约与会规241
1. 引言242
2. 会约244
3. 会规248
三小结255
第七章“劝善”视域下的儒家经典诠释/258
一圣学259
二乐体266
三道学275
四良知282
五克己290
六一体297
第八章由劝善理论重构人性学说/303
一劝善303
二因果308
三情善320
四性近330
五小结339
第九章结语:颜茂猷思想的特质及其定位/341
一宗教观念342
二立命思想347
三怪僻倾向354
四简短评价363
附录中国善书在近世日本的流衍及其影响
——以颜茂猷与中江藤树的思想交涉为中心/370
一从《迪吉录》到日本第一部善书《鉴草》371
二从宗教的角度看藤树思想的多元性377
三 《迪吉录》等中国善书在日本的流传385
四小结390
参考文献/394
人名索引/414
名词索引/422
后记/431


《儒学的多维视域》
作者:朱汉民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80286
出版时间:2015年5月
开本:16开
页数:421
定价:62元

目录
绪论:儒学的全体大用与多维视域
一、儒学与经学
  (一)周敦颐《易学》的宋学精神
(二)程颐《伊川易传》的义理建构
  (三)宋儒的《论语》诠释与儒学重建
(四)朱熹对《大学》“明明德” 诠释的理学意蕴
(五)宋儒的义理解经与经学讲义
二、儒学的哲学视域
(一)义理之学与中国哲学
  (二)先秦儒家性理哲学观念
  (三)性理学的建构与中国哲学的精神
  (四)如何解读朱熹的格物致知论
  (五)王阳明的“良知”:从工夫到本体
三、儒学的宗教视域
  (一)“五经”:儒家价值信仰的源头
(二)“四书”:儒家人文信仰的建构
(三)朱熹的“四书”诠释与儒家信仰的重建
 (四)儒学人文信仰的价值重估
四、儒学的教育视域
  (一)儒家人文教育论纲
  (二)儒家教育的特质
  (三)儒家教育传统中的学、术、道
五、儒学的伦理视域
  (一)儒家主体性伦理与安身立命
(二)胡宏的伦理思想
  (三)朱熹人性论与儒家道德哲学
六、儒学的政治视域
  (一)儒家民本的政治思想
  (二)儒法互补与外王之道
  (三)胡安国《春秋传》道统观的政治文化意义
  (四)曾国藩的礼学与礼治
七、儒学的人格心理视域
  (一)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
  (二)湖湘士人的血性人格
(三)王船山的狂狷思想与精神气质
(四)曾国藩、左宗棠的狂狷型人格分析
八、儒学的科学技术、文化地理视域
  (一)儒家的科技与科技教育思想
  (二)儒学的学术旨趣与地域学统
  (三)湘学的旨趣与学统
附录:作者简介与著述目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