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能仍有零售,去搜搜看吧
¥145.0¥7102.0折
已售83

“当代美术批评家文库”9册,荟萃王林、殷双喜、鲁虹、高岭、杨小彦、孙振华、尚辉、唐勇力9位批评家与艺术家的文集,包含作者的思辨、反思、研究、理论与学术阐释。

本套书荟萃9位批评家与艺术家的文集,将其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进而从理论上展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走向。从现场到在场,再从蜕变、追问、静观到篡图、构建……包含了作者的思辨、反思、研究、理论与学术阐释,抓住当代艺术中敏感的社会问题,为人们认识了解当代艺术提供一份思想武器。

定价710元,现团购价145元包邮!

优惠
超值换购

满69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16开平装,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所收录的文章,时间跨度大,适时地把握当代艺术发展特质及其属性,也彰显了在多元化、多样化的当代艺术面前学界的一种态度,全球化意识和本土经验的结合,也赋予了本套书很强的当代属性
封面均以白色或近似白色为主色调,因而这套书又被业界戏称为“白皮书”
9册分别为——
《在场:王林论当代艺术家》
《追问:王林论当代艺术》
《蜕变:鲁虹艺术批评文集》
《鉴证:高岭艺术批评文集》
《现场:殷双喜艺术批评文集》
《篡图:杨小彦艺术批评文集》
《静观:孙振华艺术批评文集》
《构建:尚辉美术研究与批评文集》
《传统为本 两端深入:唐勇力艺术教育30年》

商品评论(5) 查看全部>>
头像 102*** 三星用户
2022/11/13 20:54:17

很全面,很喜欢这套书

头像 ztw*** 二星用户
2022/4/24 22:45:50

很好,很喜欢的一套书

头像 cai*** 二星用户
2022/1/25 21:35:09

艺术的批评,批评的艺术,家人朋友比较欣赏

头像 180*** 三星用户
2021/6/18 11:52:10

这套书不错,成为当代艺术批评现状的展示

头像 ztw*** 三星用户
2021/3/8 21:46:21

很厚重,有内涵,档次够。












编辑推荐

这套书所选作者,均是在当代艺术领域非常活跃又有相应的理论深度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且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为主,他们既有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经历,又有着“文革”背景,更有改革开放以后的宽阔胸襟及后现代全球视野,能及时抓住当代艺术中敏感的社会问题,全球化意识和本土经验的结合,也赋予了本套书很强的当代属性。
每位作者均以两个字为书名,从现场、在场到立场,再从蜕变追问、静观到篡图与转向,适时地把握住了当代艺术发展特质及其属性,为人们认识了解当代艺术提供一份思想武器,也彰显了在多元化、多样化的当代艺术面前学界的一种态度。

 《在场:王林论当代艺术家》《追问:王林论当代艺术》
 《在场:王林论当代艺术家》一书主要是作者对中国当代艺术家及其作品的评论文集。本集收入的评论文章,除一些美术史名家及其作品的论析外,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对海内外艺术家及其创作的评论,另一部分是对西南地区艺术家作品的分析。其中给四川美院学生所写的点评文字和一些画引书序,不乏日常批评生活的偶见。做批评的好处在于:你总是被有幸置于艺术化生存之中。
《追问:王林论当代艺术》一书主要是作者对当代中国艺术现象的评论文集。内容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艺术状态的讨论;二是对西南艺术创作特别是四川美院艺术家创作的研究;三是对当代艺术不同方面的具体分析;四是针对当代艺术现象的某些理论思考。

王林,籍贯辽宁,生于西安,长在重庆。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四川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重庆市景观规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雕塑专家委员会委员。

《蜕变:鲁虹艺术批评文集》
作者根据特定作品与历史以及现实的关系去探寻新的标准,然后再进行分析、研究与评介。从图像的角度切入,一方面运用“情境分析”的方法探讨特定图像与历史、现实的特殊关系,进而理解作品的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具体的形式分析去探讨新艺术趣味的价值所在。

鲁虹,1954年生,198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美术馆研究员。美术作品5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多次参加省市美术作品展览。个人出版专著有《鲁虹美术文集》、《现代水墨二十年:1979——1999》、《为什么要重新洗牌》、《行为艺术》(合作,待出)。有约六十万字的文章发表于各丛书及专业刊物上。曾参与《美术思潮》、《美术文献》、《画廊》等美术刊物的编辑工作。主持或策划了“重新洗牌——当代艺术展”、“进入都市——当代实验水墨展”、“观念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展”、“图像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展”、“国画改革二十年理论研讨会”及“第一届深圳美术馆论坛”等重大学术活动。2001年主编出版了六卷本的画册《中国当代美术图鉴:1979——1999》,2004年主编出版了四卷本的丛书《新中国美术经典:1949——1989》。

《鉴证:高岭艺术批评文集》
艺术批评首先面对的是艺术作品,它要对艺术作品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学术价值作出判断和评估,而这种“判断和评估”既必须建立在一种丰富历史观的基础之上,又必须具有严整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本书所收录的文章,时间跨度达20年之久,包含了作者对新潮美术的思辨、转型期的反思、作品意义的争鸣、行为艺术的匡正、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方位、艺术市场化的揭示以及批评方法论意识的提出等重要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也包括了作者对这期间许多艺术家创作实践活动的理论关注和学术阐释。为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当代艺术最近20年来在理论问题和创作实践方面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提供了一个丰富和鲜活的文本。

高岭,著名艺术批评家、美术学博士、策展人,被国内美术出版媒体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活跃、*有影响力的26位艺术批评家之一。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硕士生导师。

《现场:殷双喜艺术批评文集》
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美术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曾经长期寂寥的美术评论,也开始重现生机。美术评论的再生,当然基于统治文坛的极左思潮的完结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而评论界使人耳目一新的清风,却要归功于评论新人的出现。他们以新的思路和新的视角投入评论活动,冲击着美术评论的陈规。本书是殷双喜的评论文稿。他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撰写美术评论文章。在此之前,他在河南从事绘画创作,后来又考取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攻读美术理论。1989年
初来到北京,在《美术》杂志担任记者和编辑。在这段时间里,他直接参与了中国现代艺术大展”等许多重要的艺术活动,这使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身份深入了解中国当代美术的实际生存状态。从已经发表的文章看,殷双喜表现出视野宽阔而脚踏实地,感觉机敏而推理审慎的特色,这成为他有别于许多同道的学术风格。殷双喜在评论中不故作惊人之笔,但在平易明晰的言语中不乏尖锐的针对性。1985~1990年的十多篇理论文章里,差不多每篇文章都接触到那一段时间美
术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的热点,并提出经由深入思考得出的个人观点。

殷双喜,1954年生于江苏泰县。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1989年以来,参与组织“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中国美术批评家提名展”。自1998年起参与青岛雕塑艺术馆的策划筹建以及2000年5月艺术馆开馆的相关学术活动,主持20世纪中国雕塑学术研讨会。1999年任《今日中国美术》大型画集雕塑篇撰稿人。2000年策划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第3届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2001年参与北京世界雕塑文化艺术园区的总体策划与规划。参与策划在巴黎亚洲、非洲、大洋洲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东方既白:20世纪中国绘画展”。2004年参与策划在巴黎举办的“想像中国:中国当代雕塑邀请展”以及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精神的维度:朝戈、丁方画展”。

《篡图:杨小彦艺术批评文集》
收集在这本文集中的评论与论文,跨度颇大,它们不仅是观察杨小彦生活的一种方式,而且也已经成为杨小彦学术生命中的一部分。行走于生活与学术之间的思考,使杨小彦的这些文字充满鲜活,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仍然具有现实的针对性,体现了一位人文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伴随着轻松的阅读,它们将会进入我们的学术视野,在其中发酵并给我们以宝贵的启示。

杨小彦,1957年生于广州,有过近五年的知青经历。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毕业,后来考取美术史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98年就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博士论文为《等级空间初探》。 曾任出版社编辑十年时间,当过《画廊》杂志主编、岭南美术出版社总编辑等职务。2000年移民加拿大,在加拿大建立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同时受聘为“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研究员,为该中心做图像学方面的研究。

《静观·孙振华艺术批评文集》
本书以一种批判意识与问题意识,又以呈现事实、建立实证的历史态度,描述和记述了中国当代艺术在不同时段所走过的不寻常的发展道路。内容侧重艺术思潮与现象、艺术热点与当代艺术理论的深度论述,涵盖了:一、当代艺术研究;二、现代水墨研究;二三、雕塑与公共艺术;四、艺术市场与产业文化四个领域,为读者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文本。

孙振华,出生于湖北省荆州市。中国美术学院博士、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雕塑院院长。

《构建:尚辉美术研究与批评文集》
富有学理的美术批评,往往也是对当代美术价值谱系的研究与构建。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是在引进与移植西方美术和表达与塑造中国社会的审美诉求与人文形象的过程中,对民族美术进行的一种变革与重构。这种变革与重构,都意味着中国当代美术价值谱系的创新性即中围当代美术的价值判断,既非纯粹的传统也非完全的西方,而是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协力与挤迫之中再造本土当代的价值构体与核心理念。本书对于当代美术的研究与批评,不仅旨在提出问题,更试图于问题之中寻绎与勾画中国当代美术的价值理念与谱系轮廓。

尚辉,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执行主编、上海美术馆研究馆员、上海刘海粟美术馆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艺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作品曾获“建军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

《传统为本 两端深入:唐勇力艺术教育30年》
本书收录了作者从事艺术教育30年来的理论文章以及关于他的评论文章,内容包括主要艺术活动及学术成果等。包括《从学院派谈起——画家唐勇力先生访谈》、《现状与发展——在造型学院基础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线性素描与线描——兼谈中国人物画专业造型基础教学》等。

唐勇力,1951年生,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工笔画专业研究生并留系任教。曾任中国画系人物画教研室主任,中国画系副主任。2000年1月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2年任中国画系副主任、常务副主任,中国画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画学院院长、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科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

本单详情

《在场:王林论当代艺术家》
作者:王林
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1030997
出版时间:2008年8月
开本:16开
页数:369
定价:78元

目录
辑一
  邓小平时代的美术创作和美术批评
  面对问题的中国艺术
  90年代的中国艺术
  “89后艺术”:切近现实的三种倾向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表现主义
  反省当代艺术
  后殖民文化与后民族主义
  追问当代艺术
  保持批评的独立性
  网络时代的批评家
  说说美术批评与知识分子
  深度是不会消失的
  追问中国的美术批评
  敢于直面问题本身——批评立场与“89后艺术”
  个体价值不容抹杀——关于中国艺术与现代性问题
  以理想主义姿态介入历史与现实
  重要的是中国经验
  艺术、展览与体制化
  上海双年展何去何从
  公共艺术的三个概念
  试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
  真实就是力量——关于中国美术批评的社会学转型
  其乐融融的媒体与独孤求败的批评
  京城客居艺术现象之我见。
  美术史写作的自我要求
  如何谈论中国的当代艺术
辑二
  四川美院的那一群
  现实与写实——论新写实绘画
  西南艺术的新动向——记“88西南艺术”展
  关于纸刻油彩。
  精神批判在当代的意义——“中国经验”画展序言
  疏离之在——画室作品展说略
  精神女性化是世界的福音——《原女性艺术》序
  告别过去时的纠缠——四川美院国画教师作品展短评
  西南艺术札记
  西南的意义——区域性与当代艺术
  西南的艺术精神
  反思历史与历史反思
  再看些什么?——川美77、78级毕业20周年学术活动记
  代有才人 各领风骚——读四川美院学生作品有感
  艺术依然浪漫——四川美院2001届毕业作品读后
  不知道为了什么——四川美院第二届教师作品双年展观后
  关于“老区经验”当代艺术展
  一个历时六年的展览故事
  以青春的名义表达——“青春就是权力”青年艺术展序
  创作优先 青年优先
  区域文化与西南艺术
  延续与变异——“个体的权利”青年艺术家作品展序
  西南艺术的危机——“从西南出发”当代艺术展的批评意图
辑三
  当代中国版画创作描述
  关于“新人奖”的对话
  参评中国油画年展有感
  中国油画与自我认知,
  答《中国油画》编辑问,
  意象油画及油画民族化思考
  当代绘画的观念性问题
  综合材料艺术的可能性——“全国综合材料绘画作品邀请展”观后
  我们从这里出发——“手绘的权力”7人油画展序
  “写实”如何当代?——从鲁美油画所想到的
  农民题材绘画的创作与批评——“‘农民农民’藏品暨邀请展”为例
  中国当代线描说略
  水墨三题
  反省书法及其主义
  生活不在别处——关于卡通一代
  打破历史的沉默——关于“与历史对话”雕塑展
  怎么回家?——雕塑与艺术化生存
  说说城雕大跃进的风凉话
  川美雕塑与深度追求
  重说《收租院》
  毛时代艺术的典型案例——关于《收租院》评论的评论
  行为艺术两则
  行为是一种交流
  建筑的结构与解构——关于建筑文化的对话。
辑四
  论艺术形式的系统性——比较语言与艺术
  短论两则
  黑洞探幽——读《艺术前的艺术》
  为现代艺术辩护——读里德《现代艺术哲学》
  精英艺术的困惑——读《艺术社会学》
  论图像的真正价值
  本体论的终结——关于“意义”的思考之一
  超越索绪尔——关于“意义”的思考之二
  后记


《追问:王林论当代艺术》
作者:王林
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1030980
出版时间:2008年9月
开本:16开
页数:394
定价:78元

目录
辑一
邓小平时代的美术创作和美术批评
面对问题的中国艺术
90年代的中国艺术
“89后艺术”:切近现实的三种倾向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表现主义
反省当代艺术
后殖民文化与后民族主义
追问当代艺术
保持批评的独立性
网络时代的批评家
说说美术批评与知识分子
深度是不会消失的
追问中国的美术批评
敢于直面问题本身——批评立场与“89后艺术”
个体价值不容抹杀——关于中国艺术与现代性问题
以理想主义姿态介入历史与现实
重要的是中国经验
艺术、展览与体制化
上海双年展何去何从
公共艺术的三个概念
试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
真实就是力量——关于中国美术批评的社会学转型
其乐融融的媒体与独孤求败的批评
京城客居艺术现象之我见。
美术史写作的自我要求
如何谈论中国的当代艺术
辑二
四川美院的那一群
现实与写实——论新写实绘画
西南艺术的新动向——记“88西南艺术”展
关于纸刻油彩。
精神批判在当代的意义——“中国经验”画展序言
疏离之在——○画室作品展说略
精神女性化是世界的福音——《原女性艺术》序
告别过去时的纠缠——四川美院国画教师作品展短评
西南艺术札记
西南的意义——区域性与当代艺术
西南的艺术精神。。,
反思历史与历史反思
再看些什么?——川美77、78级毕业20周年学术活动记
代有才人 各领风骚——读四川美院学生作品有感
艺术依然浪漫——四川美院2001届毕业作品读后
不知道为了什么——四川美院第二届教师作品双年展观后
关于“老区经验”当代艺术展
一个历时六年的展览故事
以青春的名义表达——“青春就是权力”青年艺术展序
创作优先 青年优先
区域文化与西南艺术
延续与变异——“个体的权利”青年艺术家作品展序
西南艺术的危机——“从西南出发”当代艺术展的批评意图
辑三
当代中国版画创作描述
关于“新人奖”的对话
参评中国油画年展有感
中国油画与自我认知,
答《中国油画》编辑问,
意象油画及油画民族化思考
当代绘画的观念性问题
综合材料艺术的可能性——“全国综合材料绘画作品邀请展”观后
我们从这里出发——“手绘的权力”7人油画展序
“写实”如何当代?——从鲁美油画所想到的
农民题材绘画的创作与批评——“‘农民农民’藏品暨邀请展”为例
中国当代线描说略
水墨三题
反省书法及其主义
生活不在别处——关于卡通一代
打破历史的沉默——关于“与历史对话”雕塑展
怎么回家?——雕塑与艺术化生存
说说城雕大跃进的风凉话
川美雕塑与深度追求
重说《收租院》
毛时代艺术的典型案例——关于《收租院》评论的评论
行为艺术两则
行为是一种交流
建筑的结构与解构——关于建筑文化的对话。
辑四
论艺术形式的系统性——比较语言与艺术
短论两则
黑洞探幽——读《艺术前的艺术》
为现代艺术辩护——读里德《现代艺术哲学》
精英艺术的困惑——读《艺术社会学》
论图像的真正价值
本体论的终结——关于“意义”的思考之一
超越索绪尔——关于“意义”的思考之二
后记


《蜕变:鲁虹艺术批评文集》
作者:鲁虹
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1028796
出版时间:2008年1月
开本:16开
页数:507
定价:89元

目录
尚扬状态——读尚扬作品《状态系列》
对于“触摸感”的关注与表达——谈谈石冲的选择与创造
水墨人物画创作的新突破——读《李世南1978~1988作品集》有感
机遇与选择——读徐勇民近作有感
对“情感批评”的批评
探索版画的新途径——谈查世铭版画的艺术走向
平平凡凡地对待平凡——侯登科近作的启示
《大招贴》的价值取向——叶永青近作的启示
文化波普——魏光庆和他的近作《红墙》
新价值的实现——谈聂干因作品的风格特点
大跨度的历史性超越——周韶华的艺术探索及其意义
叛逆的图像——我看“新形象绘画”
新地平线的出现——由《待考系列》引起的思考
以精确的手法刻画当代痕迹——对冷军作品的释析
在调整和修正中创造——浅析贾浩义作品艺术走向
开拓水墨画创作的新边疆一
对“有意义结构”的创造与复制
双向选择双向解构——雕塑家傅中望的榫卯艺术
对亲情的向往与怀念——与郭润文对话
寻求“自我”的历程——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油画
诗情画意质实如一——观鲁慕迅诗画作品有感
探索者的风采——看周韶华《世纪风》画集有感
直面全新的生存经验——看李季近作有感
从传统中走向未来——姜宝林作品的启示
复归本原——关于蓝正辉的抽象水墨画实验
进入当下——方土近作的启示
象征的图像——陆军摄影作品的启示
古典气质与现代感觉的结合——我看林蓝的全版水墨
在传统基础上的创造——看梁邦楚先生作品的 点启示
一种具有使命感的呐喊——解析邵戈的绘画艺术
蜕变中的突破——现代水墨画概观
虚拟化的“真实”——关于陈湘波的工笔画创作
传统符号与现代图像的大拼装——观画家郑强近作有感
“从根性的意义上回归传统”——观沈伟近作有感
“绿色主义”和观念素描——解读冷军
从抽象表现到意象表现——解读李晴近期的油画创作
从出走家园到重返家园——关于董萍实的艺术追求
阮璞教授的遗产
超越时空——解读李宝林
“越界”的探索——关于陈心懋的水墨材料艺术
寻找水墨创作与现实生活的连接点——关于周溺的近作《新生活》
现代水墨潮流中的刘子建
理解生命的意义——观黑马吴俊的行为摄影有感
超越金钱神话——观江宏近作有感
高科技与水墨元素的结合——解读张卫
“业余性”的魅力
清淡中出奇趣简易中寓深意——观雷苗近作有感
神秘而独特的都市体验——观崔进近作有感
冷冻后的复苏——记18年前关于李青萍再发现的事情经过
一个集侠气与学识于一身的人
王小宝其人其画
消费时代的艺术感觉——解读黄翰
永无止境的探索——观刘国夫近作有感
数码化时代的抽象绘画——关于归荣彪的近期创作
《刘国松画集》序言
排线的力量——读画家曹宝泉近作有感
图像的时代与视觉转向
“徐芒耀素描展”序言
表现与立场——关于祁海峰的艺术
抽象水墨的“双璧”——关于王川与李华生的艺术
关注底层——关于吕楠三个摄影系列的读解
撞击记忆——观罗琦意象油画新作有感
摄影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区别在哪里——答 位摄影界的朋友
挥之不去的乡愁——观苏旺伸的作品有感
以象征与荒诞的方式切入现实——关于李孝萱的水墨艺术
建构理想的天堂——观李强近作有感
融合中西的艺术探索——关于刘进安的水墨艺术
开创“城市山水画”的新格局——关于董小明的水墨艺术
追求传统水墨的再生——关于武艺的水墨艺术
笔墨“闪客”——关于张正民的水墨艺术
用传统笔墨诠释现代都市——关于_ 国斌的水墨艺术
清淡中出奇趣,简易里寓深意——关于刘西洁的水墨艺术
“水墨雕塑”的创造者——关于周京新的水墨艺术
神游山水间——_士敬恒艺术的启示
虚拟化的空间——关于袁晓舫的《飞行计划》
水墨新曲——吴冠中1997~2006水墨画研究
瞬间性的意象一观王文生近作有感
现代连环画与人文传统的结合——观张发志近作有感
抽象艺术的中国方式
多意象的碎片——关于郭伟的艺术创作
形式即观念——访杨国辛先生
借用机器的角度去观看——解读赵能智
追求版画的“当代性”——观刘春杰近作有感
寻找水墨与当代文化的连接点——与刘庆和对话
创立工笔画表现的新范式——关于陈孟听的艺术创作
以“假象”通往观念的世界——观沈小彤近作有感
虚构的叙事——关于“变异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
反思流行文化与消费文化——江衡近作解读
忧郁与逃避一观韦嘉近作有感
寻觅远去的老房子——观刘鸣近作有感
对消费现象的异常化表现——观武明中近作有感
解读我们生活的消费时代——关于李邦耀的观念绘画
往来于创作与批评之间
跋——天涯耕耘梦亦真


《鉴证:高岭艺术批评文集》
作者:高岭
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1035336
出版时间:2010年3月
开本:16开
页数:412
定价:76元

目录
论证与批评
哲学、哲理、理性艺术
现代艺术精神与现代艺术语言——兼论现代艺术的理论基础
关于现代绘画语言的哲学思考
艺术的两大支点:艺术家与世界
哲学不是一种批评方法论,但它今天对艺术界仍然很重要
在关系之间学会游移
从线性对应到网状并置
今天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艺术形态
对中国当代艺术新体貌的一种形象化描述
从批评的死结中出走——关于作品意义的批评的批评
格林伯格:他的艺术批评观及其对美国现代艺术的影响
批评之批评的时代?
艺术的边界:一个当代情境中的老问题
艺术是有底线的
在艺术的名义下
中国当代行为艺术考察报告
行为艺术:艺术家的尴尬还是社会的尴尬——1990年代中国实验艺术(之二)
走在钢索上的艺术家——大陆艺术家谈行为艺术
走出平面的装置艺术——1990年代中国实验艺术(之一)
追求纯净的艺术品味——写在’9l中国油画年展之后
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新突破
中国女性艺术:在开放和自由中寻找自我
影像的真实与影像的观念
由里及外,直面现实——“卡通一代”的启示
感受金钱,面对生存
市场情景中艺术作品的价值本质
市场情境中美术批评的一点设想
1993:中国美术批评家开始走向市场?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与商品拜物教
市场、策展与批评,你究竟选择谁?
批评家的角色可以转变,但不能多元
艺术批评与艺术策划在美术馆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公共传播与当代艺术
公共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是时代的要求
当代艺术中的公共性不等于公共性的当代艺术
本土情境与全球话语:一个中西方二元对立的预设?
驿动的心何处锚地?
中式意识——审美营造的当代复兴
何去何从——对中国当代艺术历史与现状的思考
黑白灰——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视觉美学特征
“当代·红光亮”——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视觉特征
动物凶猛——动物艺术的中国方式
给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以应有的信心
当代艺术的社会学转向之我见
二十年后的艺术:一个想象力和判断力的试验场
同舟共济,还是刻舟求剑?——当前艺术园区局势之我见
今天我们为什么依然要喜爱当代艺术?——也谈建构当代中国艺术的核心价值观问题
评鉴与阐释
“这就是世界的中心”——吕胜中“招魂”活动之我见
“’92‘过渡’展览”的文化过渡性
边走边看——沈阳、大连观画印象
单纯、悠远的审美境界——汤国、徐累的纸本艺术
董青源现象及其他
阳光下的思索——田黎明艺术研究
走向新的可能——“阶段测验展”评析
视点的位移——“走红”大地艺术之我见
新瓶装新酒——’95剪纸艺术展的启示
在消失与延续之间——郑连杰’93长城系列行为装置艺术的对话
淋漓的直白——青年画家张旭东画识
女性的自觉与自我的真实——两次女艺术家展览散议
角色与现实——关于奉家丽的艺术
都市漫游者——作为“熟悉的陌生化”实例的刘锋植
从华城到北京城——记一次中韩艺术活动一
心语的断章——林菁菁画解
疏离:袁文彬艺术中的知识分子性
郑连杰的艺术方式
装置艺术研究断想
作为思想延伸的艺术
打开一扇门
中国资源,家族家量——关于《邵氏家族图谱》
中国的新艺术
复制与黄岩
可能的现实与现实的现实——谈张东红的绘画
对当代家园的一种中式解读——从庞永杰的艺术创作说起
对传统视觉中心主义的超越、再超越——杨千艺术的内在学术逻辑
合和与再生——谈顾黎明的绘画及其他
无根的浮华:常氏制造
中国媒材当代视野——胡又笨艺术的建设性意义
从包米人到胖子——潘德海绘画形象变化析评
不断地牺牲自己——宋永平艺术实践的意义
时代的失落者——葛震绘画的精神特质
集体求助者的精神写照——评石立峰的艺术创作
是视觉,还是视觉背后的奥义?——华庆作品形象的思想指向性
消费社会的视觉魔术师——评陈文令的具象雕塑
英雄归来——沈敬东作品的现实意义与艺术特征
夜魂——刘芯涛眼中的溃夜
欲望的挑战者——邓箭今艺术论
画尽人间世态情——刘彦绘画评
熟悉的但却陌生
虚拟非现实——杨黎明的抽象艺术叙事
心与手的相应——张羽的水墨实验
对历史的现实重构——王斐艺术的精神特质与现实意义
思想与圆桌
人-行为·环境——关于行为艺术的谈话
’85新潮与十年美术讨论会纪要
一个寻求判断与思考的场所——“当代美术沙龙”的缘起
活力与支点:当代艺术的困境与发展的可能——“当代美术沙龙”第二次研讨会综述
附录一:为当代艺术正名——我的批评写作随记
附录二:重要学术观点摘编
后记


《现场:殷双喜艺术批评文集》
作者:殷双喜
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1026228
出版时间:2006年7月
开本:16开
页数:461
定价:79元

目录
序·十年小结
意笔纵横写江山——读蒋志鑫山水画有感
放笔得意气概成章——崔子范的艺术世界
永远热爱生活——记老画家庄言
遥远的回声——王彦萍的中国画
朱伟:走进新空间
全景中的审视——水天中的理论和批评风格
走近阳光——读田黎明的人物画
走进草原——苏新平版画研究札记
回望乡土——关于乡土绘画的再思考
实物拓印与触及物性
丁一林:进入语言
蓦然回首——石齐中国画研究
任小林:语言的魅力
万水千山总是情——张炬山水漫步
日常生活的诗意
生命的渴望
思想的肖像
周春芽:净化激情
短评三题
确立个性关注生活——刘明近作扫描
尚扬:在语言和人文之间
走向现代——崔振宽山水画阅读
直面人生——刘庆和人物画散论
宫立龙:直面生存的思考
想象的自由与形式的敏感——贾涤非艺术论析
生命的追问——殷双喜、石冲对话录之二
生命与意义——石冲近作阅读与分析
飘浮的灵魂——沈晓彤如是说
热爱生命——王炎林画展观后
顺其自然——洪凌艺术散论
江海:在逻辑绘画与抒情进发之间
重要的转折——关于雕塑家1994系列个人作品展
探寻极限
陈心懋:走向无声之境
李洋:语言的拓展
蒲国昌:形象的变异
世纪之渡——岂梦光的想象之境
秩序的颠覆——王华祥的油画
民族的空间——张敏杰的艺术
寻找自己的土地
尚扬:在天空与大地之间
叶永青:生活在历史中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走向极限——王川的水墨实验
影像的变异——关于庞茂琨、冯斌的近作
都市形象的变异——洪毅、雷波、秦秀杰油画作品阅读
敞开与照明——罗中立油画艺术论
徐福厚:永远的追求
自然之镜——李昌洙的雕塑
此去天都近——胡又笨的水墨艺术
淡至无味皆有味——姚鸣京的山水画
反者道之动——关于晁海的画
过滤与纯粹
形象的变异——关于张玮的雕塑
回首白云低——刘迅先生的油画艺术
独立苍茫自咏诗——申少君的艺术世界
在真实与审美之间——读燕飞油画所想
历史与冲突——许江艺术述评
自在之灵——关于张羽的《灵光》系列
遥望与回想——关于王洪亮的雕塑
林容生:宁静与冥想
永失宁静——苏新平的版画心路
在途中——孙伟雕塑印象
美丽的幻影凝固的历史——解读胡永凯
气象苍莽——崔振宽的山水艺术
境由心生——雷子人的中国画近作
阳光、空气与水——田黎明的艺术方位
诗意的栖居——关于朱红的彩墨画
城市的肖像——周吉荣的版画近作
心事浩茫连广宇——读南溪山水
峥嵘奇崛梦里云山——读陈国勇近作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关于陈玉铭的人物画
存乎一心——肖舜之的抽象水墨
阐释生命——关于孙佰钧的抽象水墨
用色彩感谢生活——关于闫博的画
梦想与隐喻——读曹力的近作
在希望的田野上——乔万英其人其画
长河心痕——郑忠版画解读
神秘的明晰——殷小烽的雕塑
花香无语——陈子的画
文化的表情——关于王利丰的“中国历史”系列
心中的风景——李文岗的水墨画
移动的历史——关于王利丰、张方白、刘锋植的画
在雕塑与陶艺之间——吕品昌的艺术
文质彬彬近取诸身——关于林彬的书画
生存的意象——何灿波作品印象与解析
得之不易的形象——读吴长江素描
具象与象征:寻求意义的努力——朝戈、丁方画展序
王诗迪:倾听自然
游戏的面孔——关于余陈的作品
人性的光辉——忻东旺近作解读
哲理之光——关于史钟颖的雕塑
雕塑的表情——谭勋的综合材料雕塑
人不可貌相——从易英的画谈起
只研朱墨写春山——张峰的雕塑
内心的风景——吴冠中艺术略论
自然的抽象——谭平近作释读
最后的光芒——刘国夫近作印象
生存的风景——祁海峰的油画
神超物外——郭北平的油画艺术
抽象的表情——刘辉的心象风景
远山的呼唤——朝戈艺术略论
作者简历
后记

《篡图:杨小彦艺术批评文集》
作者:杨小彦
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1031000
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开本:16开
页数:405
定价:78元

目录
第一部分 综论
我们面临着选择
在艺术时尚的背后——影响广州艺术的若干因素
从岭南画派到后岭南画派——一次历史性的机会
主流意识与边缘情境——从广州美术学院十五人油画作品看学院艺术的变化
告别机会主义——从几个艺术个案看90年代中国艺术的走向
水墨画作为一个问题
卡通一代——关于中国南方消费文化的生存报告
走向生活——“卡通一代”第二次展览前言
话语喧哗与失语焦虑——艺术批评中的学理背景与学术规范
写实的等级——油画作品中“人脸”的意义
来自温哥华的一封信
“埋堆”:南人圈子的内与外
……

《静观·孙振华艺术批评文集》
作者:孙振华
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1030560
出版时间:2008年9月
开本:16开
页数:314
定价:78元

目录
第一辑 雕塑评论
王小波裸像风波
《超女纪念碑》风波始末
创造雕塑艺术的中国方式——吴为山创作论
我看李秀勤
熊秉明与20世纪中国雕塑
一次成功的转换——评傅中望的新作《群英会》
当代社会的身体寓言——关于张烽的雕塑创作
人和影子——关于张烽的新作
解读王洪亮
魏华的“新公仔系列”
评徐光福的“川味雕塑”
身体的发现——陈连富雕塑漫谈
另一种叙述——大型人物群雕“中国壮士”观后
近观老夏
陆斌的陶艺
站立在当代陶艺的前沿——论姜波的陶艺作品
具象的魅力——蒋志强论
消费时代的精神寓言
视觉文化嬗变中的陈克
琐屑和废弃中的道场——读焦兴涛的雕塑近作
嬉戏中的身体——从罗振鸿作品看中国人物雕塑的第五种模式
戏拟中的残酷现实——关于刘佳的社会寓言雕塑
寻找自己的位置
在戏拟和拼接中追寻思想的踪迹——读陈长玮的近作
站在这里——关于尹智欣的“舞蹈系列”
中国式的抽象
发现的雕塑——李春华作品解读
古戏台的震撼
走向世界和寻找中国——关于刘永刚的《爱拥》系列雕塑
今天,我们做什么——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二回教师作品展观感
学院如何有力量
从自娱到共享——以公共艺术的方式演绎“山、水、人”的文化母题
中国职业雕塑家走上前台
探讨金属材料的可能性
肖像雕塑与中国文脉
第二辑 综合评论
诗意的癫狂——论沙飞与“革命摄影”
沙耆的意义
内心的图像——读兰正辉的抽象绘画
关于崔小冬的三个片断
黄鸣油画的几个关键词
我们怎样说这座塔
疏离与超越的魅力——论潘天寿的当代意义
母性意识与父性意识——关于齐白石、潘天寿的比较
20世纪的艺术之光——关于林风眠、潘天寿的比较研究
事实与价值的分野——从徐悲鸿与潘天寿的比较看20世纪中国画
潘天寿绘画中的佛教人物
感受刘子建
构筑心象——关于李晴的绘画
拆解一个有质量的玩笑——关于张卫的电脑喷绘作品
实验水墨向何处去
从传统书法到当代水墨
顿悟成佛的生命燃烧——由鲍传江作品想起
关于宝荣的记忆
书里书外的鲁虹
透视“架上”
城市楼盘中的青春叙事——关于“无间04中国建筑工地先锋艺术展”            

《构建:尚辉美术研究与批评文集》
作者:尚辉
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1031796
出版时间:2009年3月
开本:16开
页数:469
定价:78元

目录
面对当代
新世纪中国画开启一个新时代
本土意蕴,当代中国油画的审美价值
中国当代美术批评与国家美术形象塑造
一个汇聚不同文化坐标的观景台
当代中国画教育理念的变迁与挑战——写在“走进学院·2008年全国院校名师作品展”之际
从审美的客体性走向主体性——30年人性精神的社会表达
“牺牲一代”的文化担当
难忘记忆——60年后的人文视角与审美价值
欲望与焦虑——当代新现实中的水墨人物
面对历史与当代——北京油画学会首届油画展凸显的学术命题
当代中国文化的审美符号——写给行进10年的当代油画九人展
“意象”与“表现”的文化质感——写在中德艺术家面对面互动创作展览之际一
历史主题的不同审美视点——以抗战美术为例谈当下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审美转换
写意精神,中国画的民族审美品格何以式微?
水墨画的审美期待
葱郁繁茂的草原——为“草草25年”而作
上海新水墨论
海派油画论
中国版画当下状态的指向
丰富版画家的文化身份
融入城市化浪潮的“学院版画”
新兴版画的文化机遇——感于“上海早期版画珍品展”
上海版画何以消沉
地域特色弥散后的文化个性——从江苏看新生代对当下中国版画流派的消解
从“海平线”看人物画的文化转换
触摸都市的真实——写给上海第二届当代艺术邀请展
大美术的开放视野——评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中外美术系列大展的创意
参照,一个没有摆脱的文化处境
都市心态下的中国画——新世纪中国画笔谈
经典的力量——2004年岁暮·从周秦汉唐到印象主义
中国当代陶艺的三种审美取向
精神寻绎
区域地貌与中国山水画的风格及流派
20世纪中国美术现实主义内涵的变化与发展
从笔墨个性走向图式个性——_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演变历程及价值观念的重构
笔墨与造型的世纪审断——20世纪水墨人物画的更生与历练
中国人物画解决造型方案的奠基理论——评蒋兆和的《国画人物写生的教学问题》及与几种教学观点的比较
从文化寓意走向视觉消费——20世纪花鸟画的演变脉络及文化观念的转换
中国画的传统情结——20世纪后半叶江苏画派对于民族主体艺术精神的突现
新中国画院50年——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对民族传统艺术的凸显与创造
不惑碑纪——江苏省国画院40年艺术成就评述
论第一代油画家文化心理
意象油画百年
个性与精神的独自
思想的力量——试论新时期美术四个阶段的审美突破与文化穿越
凝重色调——从现场到历史的不同审美视点
20世纪不同审美视角中的农民形象
版画审美中的藏族人文形象
反思与启蒙,1980年的《美术》
原国立美术陈列馆的筹建与变迁
图像背后
民族审美心理对刘海粟艺术观念确立的影响
齐白石山水画的地域特征与形式语言
作为中国现代艺术先驱的李青萍
从李锡奇的“本位”看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策略
袁金塔,一种人文批判的现代性水墨符号
清水玄墨——大竹卓民从笔墨语系钩沉水墨语系的审美构建
“伤痕美术”的历史记忆
陈家泠所凸现的现代媒材价值
林曦明艺术道路及简笔大写意的现代性价值
从陈平图式看中国山水画时空转换
孙晓云书学选择在当下的意义
掩藏在画面背后的孤独眼神
时尚的碎片
喻慧对工笔画现代意识的解读
清水丽人,刘泉义勾染的民俗图像
农民本色——散论王有政人物画
华彩清晖——张华清印象光色的东方之路
阳光下的农民——孙为民为中国写实油画塑造的当代人文形象
从沈行工江南风景看中国油画价值标准的确立
吞吐生命
都市文化时代的乡土中国
土地的意象——徐福厚油画的人文情怀与个性语式
光影与造型的意味——马琳进入当代中国写实油画的本土性角度
图像背后的精神与观念
虚幻的真实,当代人文心理的大风景
荒原的苏醒——袁庆禄的《高原牧女》揭示的当代人文精神
闲情并非偶寄
洪荒漠野的精神构架
后记


《传统为本 两端深入:唐勇力艺术教育30年》
作者:唐勇力
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1033554
出版时间:2009年6月
开本:16开
页数:368
定价:76元

目录
作者简介
主要艺术活动及学术成果
从学院派谈起——画家唐勇力先生访谈
谈写意性工笔的实践意义
中国画“笔墨”散谈
南北中国画差异与特点——唐勇力访谈录
绘画肌理初探
现状与发展——在造型学院基础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
论画——中国画教学课稿
工笔画教学断想
再谈工笔画中的写意性
线性素描与线描——兼谈中国人物画专业造型基础教学
中国画是少数人的精神家园——唐勇力访谈录
建立中国画自己的教学体系——在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关于中国画的思考
中国人物画创作思考
人体艺术观念
关于古装人物小品画
工笔人物画教学笔记
教学笔记
传统为本 两端深入——唐勇力先生访谈录
唐勇力绘画艺术探微
中国人物画探索的新路——唐勇力中国人物画特征简论
赞唐勇力的“唐风”
古意诗情——唐勇力的工笔人物画
创造有新意的造型——唐勇力新作读后
线描对图绘——唐勇力近十年来的工笔画
古典美的重新张扬——唐勇力的绘画艺术
回归精神的家园——再论唐勇力工笔绘画的写意性
古远的回声——简谈唐勇力的工笔画艺术
一位怀旧的浪漫主义画家——唐勇力谈话录
大家风范——众说唐勇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