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能仍有零售,去搜搜看吧
¥89.0¥3452.6折
已售27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文库”9册,涉及楚辞、汉代文学、现代文学、汉语、词学、语言学等多项主题,资料翔实,论证严密,兼具资料性与学术价值。

9册包括《楚辞与汉代文学论集》《老舍与中外文化综论》《为接受史辩护》《中国现代叙事文学的情感与叙述》《佛典语言研究论集》《俗雅文津》《词学范畴研究论集》《张涤华语言学研究论集》《论元结构与汉语构式》,是安徽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张涤华、方维保、谢昭新等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主要梳理了各个范畴的基本内涵、历史演变,既展示了学者们精湛的学术风采,亦显示了安徽师范大学丰厚的学术历史。

优惠
超值换购

满69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16开平装,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近年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论著发表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汇集张涤华、潘啸龙、方维保、谢昭新、徐德明、陈文忠、储泰松、杨柏岭、熊仲儒的论著

这些著作视野开阔、观点新颖、文献功底坚实深厚,较全面地反映了作者们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











编辑推荐

《楚辞与汉代文学论集》

本书所收乃作者近30年来在《诗经》、“楚辞”和汉代文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其中包括对古代岁星纪年及屈原生年的研究,对屈原“沉江真相”的考察,提出了屈原之死非“殉国难”的充分证据,对“《离骚》结构研究”的评述,“屈辞审美特色”及其成因的阐释,对《九歌》“人神恋爱”说的评论及宋玉所作《招魂》背景与礼俗的辨正,对《史记》人物描写的成就,两汉神怪小说的发展及“借历史为小说”的创作经验的总结。

作者简介

潘啸龙,1945年生,上海龙华人。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安徽师大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1993年被**人事部、**教委授予“全国**教师”称号和奖章,同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著有《屈原与楚文化》、《楚汉文学综论》、《屈原与楚辞研究》、《楚辞导读》、《诗骚与汉魏文学研究》、《邺下风流》、《历代贬臣传》,合著有《诗骚诗学与艺术》,合编有《楚辞学文库》、《楚辞评论资料选》等。


《中国现代叙事文学的情感与叙述》

本书以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在考察中国现代叙事文学的情感姿态和叙述方式。分为四个方面:1.新文化知识分子的情感姿态。主要通过对于鲁迅、老舍、曹禺、朱自清、郁达夫等人的作品的考察,归纳出新文化知识分子若干种情感状态和价值立场。2.叙述策略和文化立场。主要通过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作品和总体发展状况,试图描述现代文学的叙事发展脉络,并结合具体作品考察作家的文化立场是怎样影响了叙事文学的叙述策略和修辞方式的表达。3.中国现代左翼革命文学的叙事伦理。主要从宏观方面,多角度论述中国现代左翼革命文学在创作主体介入、叙事策略和叙述伦理结构等方面的内容。4.苏雪林的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主要研究皖籍女作家苏雪林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品格。

作者简介

方维保,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已出版《迷乱的风景:新时期文学现象论》、《当代文学思潮史论》、《刀走龙蛇文脉长:徽州古刻书》、《红色意义的生成:20世纪中国左翼文学研究》等著作多部。


《老舍与中外文化综论》

从老舍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考察中,探讨老舍文化心理及其文学创作中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因素,从而显示其对民族化的追寻;从老舍与外国文化关系的考察中,探讨老舍文学创作中的人道主义、启蒙主义思想及艺术形式的审美价值,从而显示其对现代化的追寻;从老舍与五四新文化关系的考察中,探讨其对五四新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从文化接受与文学创作对应关系的论析中,发掘出老舍的超越与创新;总之,通过老舍与中外文化关系的全面论述,显示老舍文化心理以及文学创作中的多种文化因素,从而验证老舍是现代中国追求民族化、现代化的文化型作家,彰显了老舍文化思想和文学创作的当代价值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贡献。

作者简介

谢昭新,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在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现当代著名作家研究上,著述甚丰。出版学术专著3部、合著4部、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5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100多万字。在韩国《中国学报》等国外杂志发表论文4篇。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2000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04年获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现任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安徽省文学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研究》和安徽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诗学思想研究》。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特殊津贴。


《论元结构与汉语构式》

语言学研究方向的专著,主要探讨论元结构的句法实现功能。论元结构是汉语词项的重要信息,也是目前语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语言学中的各学术流派都在进行该课题的研究。本书对论无结构的句法实现、论元与谓词的语义关系、论元与句法语义的接口问题等进行了研究,具体的探讨了致使句、被动句、中动句等特殊构式中的论元实现问题,致使句探讨的有动结式、领属性致使句、等同双宾句、“以”字句,被动句探讨的有“给”字句、“由”字句,中动句探讨的有“V-起来”句、“好V”句等。本书还对自然语言的词序、格理论、时制、时体等相关理论进行了讨论。

作者简介

熊仲儒,1971年生,男,安徽潜山人,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从事理论语言学与汉语句法语义接口研究,主持并完成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与1项安徽省社科基金项目,在《*国语文》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并出版专著1部。


《俗雅文津》

所收文章分为四类:1.作家作品研究(第一篇 俗世炼狱:老舍及其作品);2.另类的现代文学——扬州评话研究(第二篇 雅俗共赏:“扬州评话”);3.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缠夹多年的雅俗问题(第三篇 “雅得那样俗”:旧派文人与“鸳蝴”);4.批评一类当代作品——“乡下人进城”小说(第四篇 世风变俗:乡下人进城)。

读徐老师的作品,每一篇都是那么接地气,不矫情,没有艰涩难懂的文字,却给人感觉那么高雅,不自觉地,你想说:“俗得那样雅。” 这份“雅”,来自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来自作者的钻研精神,来自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一起沐浴在徐老师给我们营造的“俗气”的高雅中。

作者简介

徐德明,1956年11月生,扬州人。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出发,稍窥文学的古今演变脉络,略探其雅俗堂奥,从扬州评话到当代前卫小说,处处关心,间有涉猎,一无成就。研究老舍,心有戚戚,所著《中国现代小说的雅俗流变》及现当代文学研究、批评论文,偶被学界同仁提及。行走在文学/文化研究的途中,兴味不减;置身子时下学术体制之内,“浑然不觉”。


《为接受史辩护》

此文集按论题分三编。第一编文艺学基本问题,对文学的生命本质、“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和人生意义等论题作了深入探讨;第二编接受史研究,着重探讨了经典作家接受史和唐诗经典接受史研究的理论方法,并对唐诗经典的接受史展开了多角度的个案研究;第三编20世纪中国美学,对20世纪中国美学“始于美育,终于美育”的学术传统以及美学家的美学动机和美学体系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为接受史辩护”是文集命意所在。为此,作者在“后记”中特别强调,作为学术方法的接受史包含相互关联、层层深入的三重含义:一是搜集材料的接受史方法;二是对待材料的接受史态度;三是研究问题的接受史意识。只有全面把握接受史的精神实质,才可能走出接受史的困境,取得接受史的实绩。

作者简介

陈文忠,1952年11月生,上海人。1977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至今。其间曾赴复旦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访学。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安徽师范大学诗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1985年迄今,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为上海辞书出版社等4部古代诗词“鉴赏辞典”撰文40余篇。著有《中国古代诗歌接受史研究》(1998)、《古代十大文学家》(1998)、《美学领域中的中国学人》(2001)、《艺术与人生》(2005);主编教材《文学理论》(初版2002、修订版2007)。1995年评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997年评为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007年评为安徽省高校省级教学名师。


《佛典语言研究论集》

梵汉对音是研究中古语音的重要方法与研究材料,学界从事这项研究的人不多,其结论可以为中古语音研究提供重要参照。著者是从事这项研究为数不多的人之一,有较大的影响。音译词研究从语音入手,探讨词形变化,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古代音义著作中的语音史料,有很多是著者首次提出,首次应用于汉语语音史的研究。

本书主要是中古语音史研究,根据研究材料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部分:第一,梵汉对音研究。主要是利用今存佛典中的术语以及密咒译音,探讨中古时期的汉语语音系统及其历史变化;第二,音译词研究。运用汉语音韵学知识,探讨佛典中的某些词语(佛教术语)的来龙去脉及其汉化过程,可以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某种借鉴。第三,古代音义研究。古代音义著作蕴含了丰富的语音信息,通过爬梳古代音义著作中的古代语音史料,探讨古代方音史以及汉语语音史的某些特殊变化。本书稿资料翔实,论证严密,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能够填补梵汉语音研究学术空白,具有学术价值,建议出版。

作者简介

储泰松,男,1966年3月生,安徽潜山人,文学博士。1988年7月本科毕业于安徽师大,同年考入北京师大中文系硕士研究生,随俞敏先生习音韵学;1997年9月考取南京大学汉语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鲁国尧先生,2000年7月毕业,进入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联系导师吴金华先生,出站后回母校工作。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语言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文科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


《词学范畴研究论集》

以传统词学范畴为主题,收录专论20篇。既有娱情、婉丽、善感、雅化、正变、比兴、词心、词品、词境、词史等核心范畴的宏观论述,又从唐宋至清末依次讨论了十多位名家的词论,涉及俗、清、雅、寄托、有厚入无间、厚而清、沉郁、境界等词史上的著名词说。在梳理各个范畴的基本内涵、历史演变中,试图评述它们对传统词学系统的建构价值。这些命题各自相对独立,贯穿起来又构筑成一部相对完整的词学理论发展史。

作者简介

杨柏岭,1968年9月出生,安徽定远人。1991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7年在暨南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词学研究学会理事。专著有《近代上海词学系年初编》、《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合著有《梁启超传》等。在《文艺理论研究》、《文献》、《文化中国》、《词学》、《民族文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


《张涤华语言学研究论集》

精选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涤华先生在语言学研究方面的代表成果,依次包括《类书流别》《论〈康熙字典〉》《〈说文〉段注与辞书编写》《毛泽东诗词小笺》《古籍词例举要》《略谈语法和修辞的关系》等,涉及目录学、词典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众多领域,议论精到,思路开阔,材料丰赡。本书充分展示老一辈语言学家精湛的学术风采,亦充分显示安徽师范大学丰厚的学术历史,可供对语言研究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张涤华(1909—1992),安徽凤台人,著名语言学家,安徽师范大学已故教授,兼语言研究所所长、《学语文》杂志主编、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安徽省语言学会会长、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人大常委、安徽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顾问、安徽省古籍整理委员会顾问、《汉语大词典》副主编、《全唐诗大辞典》主编等。其学术成果涉及目录学、词典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领域。作品有《类书流别(修订本)》《论〈康熙字典〉》《〈说文〉段注与辞书编写》《*诗词小笺》《古籍词例举要》《略谈语法和修辞的关系》等。1991年7月,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本单详情

《楚辞与汉代文学论集》
作者:潘啸龙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611412
出版时间:2014/12/1
开本:16开
页数:281
定价:36.0

目录:

总序

缘情“言志”与“中和”、“激切”之美

——诗、骚诗学思想浅论之一

“隐”“秀”并用与创作中的虚静和骚动

——诗、骚诗学思想浅论之二

论“岁星纪年”及屈原生年之研究

从汉人的记述看屈原的沉江真相

关于《离骚》的创作年代问题

《离骚》“结构”研究论略

《九歌》二《湘》“恋爱”说评议

关于《九歌》二《湘》的神灵问题

《九歌山鬼》研究辨疑

论屈赋情感宣泄的“托游”方式

狂放和奇艳

——屈辞审美特色研究

改塑与发现

——屈原评价的历史审视

《招魂》的作者、主旨及民俗研究

关于《招魂》研究的几个问题

《高唐赋》与先秦的“山水审美” 

评楚辞研究中的“图腾”说

《史记》的体例溯源和思想倾向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

论两汉的神怪小说和历史小说 

略论文学作品的“多义性”

谈谈我的楚辞研究

——代后记



《中国现代叙事文学的情感与叙述》
作者:方维保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616660
出版时间:2014/12/1
开本:16开
页数:269
定价:35.0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辑  新文化知识分子的情感姿态

《茶馆》:“世变”“民生”与民族寓言

祥林嫂的人生困境与鲁迅的现代性焦虑

——以《祝福》为中心

现代士大夫的**白日梦

——以《荷塘月色》为中心

血仇困境中的人性与阶级救赎

一一以《原野》为中心

乡土乌托邦的破毁与重建

——以《边城》为中心

浮游在梦想与现实的边缘

——论郁达夫的**叙述

爱的黄金分割:三部中国文学作品的精神分析学研究

第二辑 新文学的叙述策略与文化立场

叙述祛魅:科学语境中的中国新文学

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文学叙事成长

论报纸副刊连载体式与张恨水小说章回体选择的关系

叙事·时代与性别政治

——《莎菲女士的日记》与《红楼梦》之比较

戏仿中的颠覆:《阿Q正传》的反传统修辞策略

现代“革命文学”:别一种意义上的启蒙修辞

从宗法叙事到阶级文本

——论20世纪30一60年代的红色浪漫主义

第三辑 现代左翼“革命文学”的情感伦理

论左翼文学的人民伦理秩序及其道德情感的形成

文学书写的情感祛魅与知识分子的主体隐身

——对20世纪红色罗曼司的一种理解

左翼文学的血统化和知识分子的隐退

普罗文学的建构焦虑与创作主体的再造

成长:从家族英雄到阶级战士

——20世纪40一60年代的红色罗曼司

碰撞与调适:1942年的延安文学生态

托洛茨基与中国现代左翼文艺

第四辑 苏雪林的文学刨作与学术研究

出游与回归:现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寓言

一一论苏雪林的早期创作

国家情怀:现代知识分子的成年镜像

——论苏雪林的战时创作

论苏雪林的文学批评实践及其对新文学学科创立的贡献

论苏雪林学术研究的品格

后记


《老舍与中外文化综论》
作者:谢昭新 著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611443
出版时间:2014/12/1
开本:16开
页数:281
定价:36.0

目录:
总序
绪论  老舍的文化心理结构
第一编  老舍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章  老舍与儒家文化
第一节  老舍思想行为中的儒家精神特质的生成
第二节  老舍与儒家的“仁”“礼”思想
第三节  老舍与儒家的“中庸”思想
第四节  老舍与儒家的生命价值观
第二章  老舍与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节  老舍与唐代传奇小说
第二节  吴梅村对老舍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三节  老舍诗学的“现代性”审美品格

第二编  老舍与外国文化
第三章  老舍与西方基督教文化
第一节  老舍与基督教的结缘
第二节  老舍的基督教精神
第三节  老舍作品中的基督教文化色彩
第四章  老舍与外国文学
第一节  老舍小说理论与西方文学思潮
第二节  老舍与英国文学
第三节  老舍与法国文学
第四节  老舍与俄罗斯文学
第五节  老舍与西方现代派文学

第三编  老舍与五四新文学
第五章  老舍小说“改造国民性”思想的生命力
第一节  初期小说对市民社会心理的探寻
第二节  30年代探讨“国民性”的思想的深化
第三节  40年代对国民精神特点的深入审视和思考
第六章  老舍小说创作方法及艺术形式的创新
第一节  对文学创作方法的多元吸纳与广泛运用
第二节  对小说本体艺术特征的新的探索
第三节  追求小说文体的完美与格式的创新
第七章  老舍小说中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创造现在式中国形象
第二节  创造过去式中国形象
第三节  创造民族振兴的中国形象
第八章  老舍小说的悲剧艺术世界
第一节  由命运悲剧到社会悲剧
第二节  普通人物的性格悲剧
第三节  悲剧意识的生成发展
第九章  老舍小说喜剧艺术的审美价值
第一节  喜剧艺术的生成发展
第二节  喜剧艺术的审美价值
第三节  老舍小说喜剧艺术的文学史价值

第四编  中西文化的交汇
第十章  在中西文化交汇中构建和谐文化观
第一节  对社会和谐、民族和谐的文化追求
第二节  对人文与人性和谐的深层探讨
第三节  和谐文学思想的构建与实践
第十一章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的理想爱情叙事
第一节  追求与消解的理想爱情叙事·
第二节  初恋情结的原型想象与理想爱情叙事
第三节  历史文化想象与理想爱情叙事
第四节  女性意识和爱情观念
第十二章  中外文学“悍妇”形象的想象再造——虎妞形象源流考
第一节  虎妞形象原型来自市民社会家庭生活
第二节  虎妞形象是作家复杂文化心理的投影
第三节  中外文学“悍妇”形象的想象再造
第十三章  《骆驼祥子》“说”与“写”的民间叙事艺术
第一节  “说”与“写”的民间时空连结
第二节  “说”与“写”的民间艺术技巧
第三节  “说”与“写”的民间情怀表达
第十四章  从《四世同堂》到《茶馆》一老舍小说与戏剧的沟通“
第一节  小说和戏剧“创作的中心是人物”
第二节  《四世同堂》与《茶馆》的结构模式
第三节  《四世同堂》第一部与《茶馆》的第一幕比较分析
第四节  老舍小说与戏剧沟通的主客体原因探索
第十五章  老舍散文的艺术风格
第一节  从忧郁到“狂喜”的审美意识
第二节  感觉精微,色彩的情感表现
第三节  心灵的旋律,语言的音乐美
后记


《论元结构与汉语构式》
作者:熊仲儒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611771
出版时间:2014/11/1
开本:16开
页数:300
定价:38.5

目录:

总序

第一部分 论元结构的构式理论

自然语言的词序

存现句与格理论的发展

论元结构与句法语义接口

论元的句法实现

论元与谓词的语义关系

外围格的论元地位

第二部分 汉语中的致使结构式

致使的语音实现及其句法蕴含

致使范畴“以”与“以”字处置句

关于距离相似动因的个案分析

动结式的致事选择

母语说话者语感差异的语言学解释

领属性致使句的句法分析

领属性保留宾语句的句法分析

汉语等同双宾旬与等同范畴

第三部分 汉语中的被动中动构式

现代汉语中的“由”字被动句

被动范畴“给”的句法语义特征

评价性“v—起来”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np+好v”的句法分析

后记



《俗雅文津》
作者:徐德明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611450
出版时间:2014/12/1
开本:16开
页数:288
定价:37.0

目录:

总序

第一篇 俗世炼狱:老舍及其作品
《断魂枪》:“遗民”生命与另类武侠
中装/西装/中山装:老舍着装的历史内涵与精神表征
老舍译事
《骆驼祥子》和现实主义批评的傲慢与偏见
从《离婚》看老舍的现代叙事诗学建构
老舍的风格与幽默
新时期小说中的老舍风
老舍创作生命的自主与持续
中国当代文学反思的主体与“政治现代性”——从《茶馆》《剪辑错了的故事》的起点与路径来看

第二篇 雅俗共赏:“扬州评话”
论《武松》的通俗史诗特征
从“王派《水浒》”看扬州评话的艺术形态特征
“王派《水浒》”的饮食美学、时空秩序与酒色财气

第三篇 “雅得那样俗”:旧派文人与“鸳蝴”
感伤“鸳蝴”和“才子”人文——旧派小说家的风格与人格
林纾小说在雅俗中西文体间的折衷
从《春明外史》女主人公更替看言情小说的转型
现代大众小说:新旧小说的流变与整合

第四篇 世变风俗:乡下人进城
乡下人进城:中国现代化生命命题的文学表述
《桂花蒸阿小悲秋》《柳腊姐》《二的》——乡下进城的现代女佣谱系

后记



《为接受史辩护》
作者:陈文忠 著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611474
出版时间:2014/10/1
开本:16开
页数:296
定价:37.0

目录:

总序

文论是人论

三千年文学史,百年人生情怀咏叹史!

——文学生命本质的新思考

一个母题的诞生与旅行

——古代登高诗境的生命进程

论“文学自觉”的多元历史进程

——30年“鲁迅问题”论争的回顾与思考

比较诗学的三种境界

——20世纪中国比较诗学的进程与方法

也谈批评学与文学理论

——向达流先生请教

文学是人学,文论即人论

——略论“文学理论”的人生意义


为接受史辩护

走出接受史的困境

——经典作家接受史研究反思

唐诗的两种辉煌

——兼论唐诗经典接受史的学术方法

唐人青春之歌走向顶峰之路

——《春江花月夜》1300年接受史考察

从“影响的焦虑”到“批评的焦虑”

——《黄鹤楼》《凤凰台》接受史比较研究

从“手抄本”到“印刷本”的文化旅程

——《寻隐者不遇》传播接受史研究

为接受史辩护

——《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的学术意义


美学的动机与情结

20世纪中国美学的集体情结

一生与青年为友的美学家

——论朱光潜的美学动机和美学情结

“腹有诗书气自华”

——“新读图时代”为什么还要读“诗书”?

后记



《佛典语言研究论集》
作者:储泰松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611481
出版时间:2014/12/1
开本:16开
页数:299
定价:38.5

目录:

总序

第一部分 梵汉对音理论与实践
梵汉对音概说
梵汉对音与中古音研究
梵汉对音与上古音研究——兼评后汉三国梵汉对音研究
鸠摩罗什译音研究
施护译音研究

第二部分 梵汉对音与汉语方音史
唐代的秦音与吴音
中古佛典翻译中的“吴音”
唐代音义所见方音考
唐代的方言研究及其方言观念

第三部分 佛典音义与韵书史
唐代前期佛典经疏引《切韵》考
窥基《妙法莲华经玄赞》所据韵书考
唐末以前音义文献中的“轻重”及其涵义

第四部分 音译词溯源
“和尚”的语源及其形义的演变
“毗岚”的流变及其相关问题
中古汉语里表示疼痛、惊讶的拟声词
“毛道”杂考

第五部分 《可洪音义》研究
《可洪音义》札记
《可洪音义》注释的内容及其特色
第六部分 其他
《高僧传》标点指误

附录
唐代的梵汉对音材料及其研究
梵汉对音研究论著目录

后记



《词学范畴研究论集》
作者:杨柏岭 著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612228
出版时间:2014/11/1
开本:16开
页数:296
定价:38.0

目录:
总序
前言
词娱情而婉丽
——从中国古代娱情文学观说起
“词尤善感”与唐宋词艺术的感发本质
词的雅化与尊词观念的演变
正变说与词家的词学史观念
比兴说与传统词学思想的构建
词心说与词人心性的审美诠释
词品观念的孕育发展及其意义
境界观念的词学走向及其意义
词史观念与晚清词学思想的时代共感
由俗到清:《花间集序》的潜在艺术观
避俗求雅:词“别是一家”的艺术精神
清空雅正:张炎词学主张与雅词的创作
周济词学门径论
蒋敦复“有厚入无间”辨
刘熙载“厚而清”艺术理念的评介
谭献“折中柔厚”词说评介
评陈廷焯“沉郁”词说
论王鹏运、况周颐的“重拙大”词说
文廷式“写其胸臆”的词学主张及近代意识
王国维“境界说”及其词学的审美现代性
后记


《张涤华语言学研究论集》
作者:张涤华 著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625297
出版时间:2016/7/1
开本:16开
页数:296
定价:49.0

目录:

类书流别(修订本)

修订本自序

杨序

刘序

义界第一

缘起第二

体制第三

盛衰第四

利病第五

存佚第六

旧跋


论《康熙字典》

《说文》段注与辞书编写

毛泽东诗词小笺

古籍词例举要

略谈语法和修辞的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