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书枝言碑解说》
清末书画名家孙清彦《学书枝言碑》是书法与书论合璧的瑰宝,全文刊行书法的起源、毛笔执使转用、笔法、字法、章法、墨法,选笔择帖、评述书史等,内容丰富、文笔优美,具有重要的书法理论价值和技法指导意义。
《学书枝言碑解说》大16开,书法家熊洪斌对民国时期遗留在民间散乱无序的《学书枝言碑》拓片和出土残石进行收集、整理、校勘、注释,而后对其书论、书法的双重价值作出探讨,书中还颠覆了古籍方志对该碑的记载和方家评述,辅以150幅珍贵拓片和照片,可资书法爱好者学习与借鉴。定价128元,现团购价36.9元包邮!
节省91.1元
★ 16开平装,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 孙清彦《学书枝言碑》是古代黔西南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艺术理论,它甚至填补了贵州近代书论的一段空白,堪称金州史上文化品味*高的碑刻
★ 熊洪斌凭着他多年来的书法实践和对书法史、书法品鉴、书法门派的探研,以及古代汉语的深厚功底,于2015年整理出版了《学书枝言碑解说》一书
★ 熊洪斌在勤力搜集、整理、校读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孙清彦,初步回答其《学书枝言碑》的诸多疑问,勘正地方史志所载之不确,并点校注释全文
★ 当代著名书画艺术理论家姜澄清先生生前在为熊洪斌《学书枝言碑解说》一书的序中写道:“《书谱》以论、书双绝而垂声,《枝言》则迢辙于后,有唐贤之风。”
★ 《学书枝言碑》碑文是以孙清彦擅长行草、行楷书丹于石上,再由当地家传石刻工艺人精心镌刻而就的。熊洪斌说,四块碑文的书风有三变:第一、二碑用行草。第三和第四碑的一部分转向行楷,最后又回到行草。孙清彦的行草,能上溯到东晋二王,又既有赵孟頫、董其昌、王文治之遗韵,在此基础上开创了自己气韵灵动、和畅清美、流利高雅、飞腾绮丽的行草书风;他的行楷则规范端庄、宛转自如、矫健挺拔、气势雄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