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中国近现代文史期刊汇编(一)(全72册)》
典藏巨帙!《中国近现代文史期刊汇编(一)》全72册,大16开精装,总重60公斤。汇集《史学年报》《食货》《国学论文索引》《中国文化研究汇刊》《泉币》《华国月刊》等中国早期学术文献的影印本,共17种。它们的创办者、主编、撰稿人,是陈寅恪、陶希圣、顾颉刚、钱穆、吴稚晖、王力、丁声树等学术名家。这些珍贵的刊物,荟萃了前辈学人的学术成就、治学方法和传承脉络,涉及史学、文学、考古、文化、经济、社会史、语言学、民族学等众多领域,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与学术宝藏。定价28800元,现团购价4660元包邮!
团购正在进行
¥4660(1.6折)
已售出4套
原价28800.0元
节省24140.0元
节省24140.0元
- 影印本
- 老书拾遗
-
影印本《邓小平手迹选》精/平装任选!全书精选邓小平同志从1926年至1992年的珍贵手迹296件,包括报告、讲话、提纲、批示、文电、书信、题词、题字,其中多数手迹系初次公开发表。这些文献生动展示了一代伟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非凡经历、超群胆略和不凡智慧。平装为厚实轻型纸印刷、共4册配函套,精装为优质铜版纸印刷、共2卷、除外部书盒外每卷配有单独函套。 ¥45去购买 -
明刊本影印版“集雅斋画谱”全8册,大16开锁线胶装,由明代万历年间著名书商黄凤池所编,汇集“梅兰竹菊”“花鸟写生”“唐诗画谱”“唐寅画谱”“名家扇谱”五大主题,共收录书法及版画各400幅左右,种类齐全、观赏性强、艺术价值很高,不仅可以作为学习和研究山水、花鸟创作方法的经典书目,也可视作明代绘画、版刻、书法的重要参考资料。定价240元,现团购价88元包邮! ¥88去购买 -
影印版!“拾瑶丛书”诗文集二种:享誉世界的唐代诗僧《寒山子诗集》,以南宋初杭州刻本为底本,楮墨精雅,收寒山子诗一卷,丰干、拾得诗一卷;盛唐山水田园派名家《王摩诘诗集》以明万历凌蒙初朱墨套印本为底本,共七卷,收录王维五言、七言诗集,有宋刘辰翁和明顾璘眉批和行间批。版本精良,印制精美,宜读宜藏。定价190元,现团购价88元包邮! ¥88去购买 -
红学家宋谋玚手稿影印本 《<资治通鉴>校补》大16开全4册,本书是宋先生的遗著,由文学家郭沫若举荐出版,书法家姚奠中撰写序言。本书对以章钰《胡刻通鉴正文校宋记》为底本的中华书局《资治通鉴》标点本进行校补,将标点本与四部丛刊影宋本、百衲影宋本、四部丛刊影印《通鉴纪事本末》进行互校,校出疏漏与舛误数千条,几乎每条校记都有二条以上的旁证,考据丰富而翔实,为读者研读《资治通鉴》标点本提供不可多得的案头备查 ¥128去购买
-
稀见老书!《长征颂》全2册,8开精装,配皮面函套,铜版纸全彩,总重量达7.5公斤,共收有1000余张珍贵图片、近40万字说明,是一套图文志书性质的大型画册。全书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详细陈述了1934-1936年长征期间的人文事迹,文中有大量的人物、手稿影印资料,以更加真实、纪实的形式再现长征期间中国工农红军在物资供应极其匮乏的情况下所做出的斗争,以及他们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长征精神!定价2160元, ¥299去购买 -
超低价19.8元包邮!“中国遗产之旅”3册,32开软精装,铜版纸全彩,包括《天坛》《长城》《明十三陵》,分别由徐志长、李庚、胡汉生3位文物研究专家撰写。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探索建筑、园林、山水的历史渊源;以亲身体验,为读者和旅客提供详实的资讯,解决行旅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书中更有大量全彩实景图片,展现中国遗产的魅力。本套书既可作为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也可作为北京旅游的上佳指南。 ¥19.8去购买 -
《世界自然奇观》全4册 vs《世界文明奇迹》全4册!盒装大16开本,铜版纸全彩图文,每套书收录近150处地球各地令人惊艳的景物,配以近千幅精美的高清摄影照片,版式精致灵活,图文相得益彰。述说生动的史地传奇,演绎多彩的人文风情,展现自然的博大与壮美,承载文化的厚重与辉煌。世界犹如一个精彩的大舞台,在我们面前徐徐拉开帷幕…… ¥39.6去购买 -
稀见老书《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全四册,16开精装,本书收集自甲骨文字以来直到公元1911年三千年间的各种有关气象的文字记载,依年序辑集,内容包括我国历史上各种天气、气候、大气物理现象及其相关事件的记述。全书共查录古代典籍8228种,更初次系统整理甲骨文卜辞中的气象记录,广采博引,许多生动、有趣的精妙记述也纳入其中。全书跨越时间长、覆盖地域广,内容齐全、考订严谨细致,是一部较高学术水平、可读性强 ¥299去购买
★ 大16开精装,线装书局2006年出版,印数仅380部
★ 《中国近现代文史期刊汇编(一)》是为了满足国内外关于中国历史、地理、考古、文化、经济、社会史等领域学术研究机构、学者、学术文献馆藏机构对关于中国早期学术文献的需求所出版的一套大型丛书。
★ 以影印的形式出版,原出版品部分版面因战争期间的出版条件限制而极度模糊的,编者们尽*大限度地进行了清晰还原
★ 从遵重历史文献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原文献不作任何文字性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