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的故事”2册,37段鄂伦春人口述史,500多个鄂伦春常用词汇,27天田野日记精华,多幅精美插图,讲述鄂伦春民族的故事、民俗与文化。
《山上啊,山上!鄂伦春猎民口述史》是香港理工大学学生在人类学教授于硕、学者赵式庆带领下两度深入内蒙古鄂伦春腹地采访当地鄂伦春猎民汇集而成的作品,以鄂伦春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萨满信仰、敖包祭祀、歌舞传说、打猎技艺、工具器物、婚嫁丧葬……不只是简单的民族志的记录,还体现了一种全新的人类视野。更有60名学生27天田野日记精华《鄂伦春田野日记》,再现了学生们各自的心路历程。
- 优惠
- 超值换购

- 民俗风物
鄂伦春人的处境如同一滴水珠,折射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大历史变迁对边缘地区民族命运的冲击,包括边疆移动、人口迁徙、民族识别、“条”“块”管理、改革开放、遗产保护、第一代和第二代民族政策”……鄂伦春人的命运和生存博弈也是全球人类处境的一个缩影。
或许我们无法挽回一种语言或者一种文化,但是运用民族志技能去记录底层边疆族群的口述历史,已经迈出了人类知识建构独特的一步。
——于硕,超文化人类学教授
这项鄂伦春文化遗产保护服务学习计划,于2014年和2015年在内蒙古的鄂伦春民族聚居地展开。学生们经过艰苦顽强的努力,出色地完成了口述史访谈、记录的誊写及影像数据的分类,最终成果已经返回给服务社区。
——赵式庆,香港鄂伦春基金会董事长
这部口述史不是后代人的“想象”,而是史诗符号的“真实”传递,是族群生命的主位言说。大学生们不是从“华夏”往外看,而是站在鄂伦春人的中心“此在”(Dasein)往外看。于是,娓娓道来的是某种互为边缘性。
——纳日碧力戈,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这本大学生田野日记节选生动地再现了学生们各自的心路历程。从远距离想象到进入社区的近距离接触,学生们边做边学;与鄂伦春人的每一次交谈都是两个世界的相遇,他们的生存状态、承受苦难的勇气和不屈的精神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
——于硕,超文化人类学教授
感人的是:“学生们以拳拳之心搀扶着鄂伦春老猎民回到历史主人的席位,让他们从主位视野(emicview)叙述自己的过去和今天。”香港理工大学服务学习课程为大学人文教育提供了一种新模式,让各专业的大学生都能直接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记录被忽略的历史。学生们的倾听本身就是对濒危民族的精神慰藉和鼓励,他们像消防队员一样,投身抢救濒危的少数族群的文化。
——张小军,清华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中心主任
这部鄂伦春猎民口述史由香港理工大学的学生记录完成,对于鄂伦春文化和民族的保护,对于人类学的学术研究方法都有全新的意义。
以鄂伦春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不只是简单的民族志的记录,还体现了一种全新的人类视野。如同英国社会史学家保罗·汤普逊所言:是重新赋予当地人的历史主体地位,“由自己的口讲述自己的过去,以便用自己的手更好地创造自己的未来。”口述史构成了历史人类学的重要基础,因为它像人类学家那样收集与使用口头证据,同时激发历史学家反思谁是历史权威,历史为谁说话,过去的声音是谁的声音。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一说为“山岭上的人们”,另一说为“使用驯鹿的人们”。作为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少的一个,记录他们的故事成为拯救鄂伦春语言和民族的行动。这些小人物的亲身经历通常被史家忽视,却充满了智慧和对自然宇宙丰富的知识,体现了人在自然万物中的整体生态关系。书中包含了探险的新奇,“自然人”的舒畅和顽强,北方民族的狩猎文化,使读者感同身受地投入到鄂伦春文化的保护之中。
于硕,超文化人类学教授,巴黎第十大学博士,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法国布雷斯特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任教,中欧社会论坛创始人之一及总监,香港理工大学中欧对话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Chine et Occident: une Relation à Réinventer(2000)、《欧罗巴并不遥远》(2004)、《中欧相逢:超文化生成性》(2014)、《游牧笔端——法国画家方索的色境水墨》(2016),主要译著有《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撞》(Jacques Gernet, 1989),《伦理》(Edgar Morin, 2016)。
赵式庆,自幼就读英伦,大学主修哲学,2000年获杜伦(Durham)大学学士文凭,后在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继续研究美学、人类学。现任中华国术总会总裁、鄂伦春基金会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地脉协会创始人及主席、香港文化节创始人、中国民族博物馆客座研究员、香港理工大学客座讲师。一直致力于濒危文化遗产保护,主要著述:《国魂︰中华国术的过去和未来,一九零零年到现在》(2009)、《香港武林》(2014)、《客家功夫三百年:数码时代中的文化传承》(2016)。
《山上啊.山上!:鄂伦春猎民口述史-(全2册)》
作者:于硕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10463198
出版时间:2017/6/1
开本:16开
定价:168.0
目录:
序一:“敬畏自然,遵从自然”的鄂伦春白兰
序二:每个故事都从山上说起于硕
序三:鄂伦春民族文化保护的世界性意义赵式庆
第一部分:2014年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古里乡、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阿里河镇)口述史
热气呼一下子过来就立春了——额尔登挂
冬天从河里背三角冰——戈尔巴杰
“现在让我回山上我还去”——葛淑云
山上的萨满说“鬼话”——吴绿英
十八般武艺样样通——孟金红
独行侠猎人——巴音巴图
无拘无束的山林宠儿——孟庆兰
再找老伴儿不是砢碜事——吴常玉
不许打猎心里总难受——关玉清
逃学上山打猎去——吴玉福
跳神奶奶扒着桦皮唱长调——何平花
还会说“毕,奥日千贝耶”!——吴玉刚
禁猎了也要唱狩猎歌!——白娟
第二部分:2015年扎兰屯市南木鄂伦春民族乡口述史
从东北向西南游猎迁徙——莫日根·托布
猎人怎能不归山!——莫日根·托布、何玉梅
敬畏山川神灵的女乡长——何少敏
一生顽强命里就是鄂伦春——杜金兰
打猎不能随便打,吃肉不是随便吃——何锋军
山上的生活真苦了去了——白英华
多民族融合从来不容易——何梅花
打猎差点丢了儿子——卜振良
民族身份纠结的孤独猎人——莫日根·台
后悔没拍四季打猎图——李永革
追寻祖先踪迹的鄂伦春博士——乌日乌特
一天看不着马就想得慌——吕金莲
图腾是我们心怀崇敬做出来的——吴景胜
让博物馆承载鄂伦春的记忆——白晓琴
在幼儿园教小朋友鄂伦春歌舞——敖日娜
不可能光凭一己之力去发展民族工艺——敖美娜
我们不应该吃民族饭——张梅
我们鄂伦春就是兴安岭的主人——白晓勇
传统歌艺和手艺失传挺可惜——何伟荣
猎民风情园的生态旅游——白雪
昔日猎人,今日老板——杜红光
跟哥围猎随夫打铁为孩子——白希云
咱们中国,就这么点好地方——马乌兰
鄂伦春族硕士乡长的渴望——孟刚
第三部分:附录
附录一:泛北极圈民族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发言选摘
附录二:鄂伦春常用词汇表与说明
附录三:香港理工大学服务学习成果汇总
向所有鄂伦春口述史的贡献者致谢
……
《鄂伦春田野日记》
-
《心理学的世界》全两册,系统介绍了心理学基本原理,涵盖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领域,同时联系实际生活,引领读者走进精彩纷呈的心理学世界。
¥54.0 -
《民国学案》第四、五卷,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张岂之主编,收录民国时期90余位著名学者,列其生平行状、学术旨要和主要学术目录,深具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36.0 -
周作人、来新夏等推崇备至的中国岁时风俗经典《清嘉录》+《古代风俗百图》!著名学者王密林、韩育生白话译文,连环画泰斗王弘力绘制插图,四色彩印,印制精美。
¥42.0 -
西方考古学扛鼎之作《欧洲文明的曙光》,豆瓣8.0分,欧美十余次再版,颠覆欧洲早期文化传播旅程,被誉为“史前考古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里程碑之作”
¥24.0 -
《法兰西称霸欧洲》,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导师、牛津大学万灵学院院士亨利·奥夫利·韦克曼代表作品。16开精装,总达732页,全面分析17世纪法兰西王国称霸欧洲的前因后果
¥49.9 -
广西师大出版社《改变世界的信》,铜版纸全彩印刷,近200幅珍贵信笺插图,精选上百封意义深远的信件,从刺杀凯撒的计划书、圣女贞德的警告信,到泰坦尼克号上最后一封未寄出的信、阿道夫·希特勒最早的反犹文章……
¥28.0 -
广西师大出版社“海外汉学译丛”3册:《天朝的封建官僚机制》《中国瓷器考》《十六世纪北方贬官士大夫及其曲家场域》,儒莲奖得主经典著作,著名学者张西平主编。
¥54.0 -
仅9.9元!《中医四部经典》,由《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合编而成。64开小巧便携,可供广大中医工作者及学习者随时查阅、研读。
¥9.9 -
理想国出品《龙头蛇尾:明代中国与第一次东亚大战,1592—1598》,全景描绘持续六年的万历朝鲜战争,展现万历皇帝与丰臣秀吉的史诗对决,生动还原扣人心弦的战斗场面,揭示了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军事技术、外交博弈的全面对抗。
¥36.0 -
“日知文丛”4册,荟萃著名出版人谭徐锋、《中华读书报》副主编王洪波、著名旅美学者陈怀宇、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田方萌的文化笔记,包含学术评论、访谈、书评、随笔等。
¥54.0
★ 16开平装,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 香港理工大学服务学习课程的学生2014年、2015年两度深入鄂伦春腹地,倾听兴安岭的“王者”讲述他们的故事
★ 作为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少的一个民族,记录他们的故事成为拯救鄂伦春语言和民族的行动
★ 37段鄂伦春人口述史,将萨满信仰、敖包祭祀、歌舞传说、打猎技艺、工具器物、婚嫁丧葬、民族关系……娓娓道来
★ 500多个鄂伦春常用词汇、鄂伦春文化遗产及迁徙、狩猎、家族图表、鄂伦春民族乡文化重建及生态旅游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