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迪克金奖得主!维吉尼亚·李·伯顿《小房子》《缆车梅波儿》,16开精装全彩,图文细腻生动,是松居直、彭懿、阿甲联袂推荐的经典绘本,入选中国儿童分级阅读书目!
《小房子》获得美国凯迪克金奖、刘易斯·卡洛尔奖。本书将带孩子“看见”时间,领略生命与自然之美,品味四季流转日月交替。
《缆车梅波儿》生动再现了一个“拯救缆车”的动人故事,同时也是一段城市变迁的备忘录,一部让孩子理解民主精神,思考爱与责任的力作。
中文版与原版书纸张相同、画面等大、装帧设计一致,作者家族认可,十余年口碑版本。
- 优惠
- 超值换购

- 绘本
|
维吉尼亚·李·伯顿(VirginiaLeeBurton),1909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她的父亲是麻省理工学院首位教务长,母亲则是一位英国诗人兼音乐家。维吉尼亚·李·伯顿小的时候,每逢生日和圣诞节,父亲送给她的礼物不是玩具,而是许多精美的绘本,也常给她读绘本。因此,她对绘本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兴趣。
维吉尼亚·李·伯顿的绘本创作生涯从婚后开始,她和作为雕塑家的丈夫乔治·迪米特里欧斯育有两个男孩——阿里斯蒂德和迈克。孩子是维吉尼亚·李·伯顿的灵感来源,也是她的“老师”,她会把作品一遍又一遍地念给孩子们听,在观察他们的反应之后,加以修正,直到所有人都满意为止。
维吉尼亚·李·伯顿的主要作品有《逃跑的小火车头》《迈克·马力甘和他的蒸汽挖土机》《加里可,一匹奇迹马》《凯迪和一场很大的雪》《缆车梅波儿》《小房子》《罗宾汉之歌》,和被赞誉为是她艺术与人生的集大成之作的《生命的故事》。其中,《小房子》和《罗宾汉之歌》曾获得凯迪克奖。
1968年10月15日,维吉尼亚·李·伯顿因病去世,享年59岁。
《(精)凯迪克奖小房子系列(全2册):小房子+缆车梅波儿》
作者:[美] 维吉尼亚·李·伯顿 著,阿甲/刘宇清 译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11359
出版时间:2013/5/1
开本:16开
页数:100
定价:72.8
目录:
《小房子》
《缆车梅波儿》
-
超低价15.9元!《风起鸣沙:敦煌曲》全4册,知名漫画家蔡志忠携手腾讯漫画精心绘制,第九代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在敦煌营建曹家功德窟时梦回大唐,见证了外曾祖父张议潮率领归义军收复河西地区的光辉历史。
¥15.9 -
视觉益智游戏书《玩转世界:风靡世界的超大开本地板书》全4册,大8开精装、全彩印刷,“庄重文文学奖”得主与童书专家联手打造,一部培养孩子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地板书。
¥68.0 -
限时低价!《地图:美食版》精装,大8开全彩图文,48张可爱的手绘地图,介绍六大洲、39个国家的美食、山川、河流、动物、植物、风俗和趣闻,以美食之名带你环游世界。
¥19.9 -
《AR恐龙大图鉴》全两册,16开精装、铜版纸全彩印刷,为读者复原出155种恐龙和近千张史前场景,同时辅以AR增强现实技术,让恐龙与你同行,还原恐龙帝国的精彩和震撼
¥29.9 -
仅19.9元!美国国宝级“睡前童话大师”传世经典!桑顿·W.伯吉斯《西风妈妈和小动物们的故事》5册,可爱的情节+丰富的大自然知识+大量精美彩插,洋溢着沁人心脾的自然之美。
¥19.9 -
打开神奇世界的任意门——《肖沃奇怪故事集》全两册,19世纪艺术家肖沃执笔。15个怪诞故事,304幅黑白插图,哲理深刻、线条灵动,为读者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奇幻之旅。
¥46.0 -
《儿童折纸大全》全3册,1~7岁进阶式折纸!在孩子升小学前培养图形认知力、空间感知力、游戏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内附家长手册+折纸大地图,助力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19.9 -
儿童安全避险故事书《变形警车珀利》全10册,铜版纸印刷。涉及家长密切关注的多个安全教育主题,由北京协和医院等机构专家审定,为孩子和家长扫清安全教育盲区。
¥24.0 -
《写给孩子的中国通史》全7册,邓广铭、戴逸、李学勤、漆侠等26位著名历史学者合力撰写,从远古到清末,配有上千幅精美彩色插图,打造一部给孩子看的“中国通史”。
¥116.0 -
《中国节:我们的传统节日故事》全16册,专为3到8岁儿童创作的中国传统节日图画书,16个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节日故事,16种插画风格,带孩子感受古老时光中的人情味。
¥75.0
★ 16开精装,适读年龄:3岁-10岁,新星出版社出版
★ 《小房子》,1943年获得凯迪克金奖、1959年获得刘易斯·卡洛尔奖,入选美国教育协会“100本*佳童书”、“教师们推荐的100本书” ,入选日本儿童文学家协会《世界绘本100选》,入选2019年亲近母语中国儿童分级阅读书目
★ 《小房子》启发孩子思考城市化的代价,认识环境保护的意义
★ 《缆车梅波儿》获得英国儿童文学期刊《五只猫头鹰》特别推荐
★ 《缆车梅波儿》把历史书上20世纪40年代旧金山“留住缆车”运动讲活了,让孩子在故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公民在公共事务中的力量,培养他们对自身、社群乃至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