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惠
- 超值换购

- 纪实
- 限时特惠
他曾是二十年代著名画会天马会、晨光会以及天华艺术会初创期的会员,他是第1个美术家与摄影家联合创办的美术摄影学会、中国第1个漫画会的创办者之一,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美术家协会最早的理事会理事。
他以漫画家知名,十八岁发表“谐画”,1920年起经常发表社会题材漫画,他所独创的简明生动严谨朴正的漫画装饰风格,使现代中国漫画达到艺术的新高度,他最为人称道的漫画长篇是1945年创作的神话题材彩色漫画《西游漫记》。
他是让今天的设计师瞠目的设计家,一生设计的产品和文化产品数不胜数。早在二十年代,他在自己编辑的刊物中开辟近代工艺美术研究专栏,以此为基础撰写了《近代工艺美术》(于1932年出版,为中国第1本关于现代设计的著作)。他为张仃主持设计的国徽提供了决定性建议——梁思成建议以“璧”为基本形象,张光宇的建议是“天安门”。|
内容简介
《张光宇艺术研究》(全2册)》包括《追寻张光宇》《张光宇年谱》共两册。《追寻张光宇》完整地刻画出了一代才华盖世的艺术大师张光宇的一生,他的经历,他推动*国现代艺术发展的抱负及实绩,他超迈的艺术观念、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多方面卓绝的艺术成就。同时也通过《追寻张光宇》的描绘和附录的年谱,呈现了整整一个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和风貌。
张光宇(1900—1965)是《大闹天宫》人物形象设计者,中国现代设计艺术奠基人,中国大众美术、商业美术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富有形式感,被称为“毕加索+城隍庙”,是西方现代艺术和中国民间艺术的融合。张光宇深刻影响了叶浅予、丁聪、黄永玉、韩美林等一大批画家,开辟了中国现代美术新路,是“一代漫画家的领路人”。
唐薇,1953年生于北京,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2009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张光宇艺术研究”,与黄大刚合著《追寻张光宇》及《张光宇年谱》、共同主编《张光宇集》。
黄大刚,1953年生于北京,三联书店副编审。曾策划和编辑父亲黄苗子的散文随笔集(8册)、王世襄之子王敦煌散文《吃主儿》。
《张光宇艺术研究-(全2册)》
作者:唐薇,黄大刚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2148
出版时间:2015/10/1
开本:16开
页数:465
定价:385.0
目录:
《追寻张光宇》
序言 张光宇
前言
引子
一 童年的故事
(一)家乡
(二)童年
二 自己的志愿
(一)我要读书
(二)艺术学徒
(三)“新舞台”、张德禄、张聿光
三 办刊
(一)《世界画报》
(二)主编丁悚——老丁和小丁
(三)代替摄影的钢笔画
(四)投稿和办刊
四 新职业
(一)月份牌画稿
(二)香烟牌子
(三)广告画家
五 三日画报
(一)惨案!惨案!
(二)《三日画报》
(三)《望求老丈把冤伸》
(四)初识叶浅予
(五)旧瓶新酒
(六)电影之美
六 漫画会
(一)漫画会成立
(二)漫画会同仁
(三)从北伐到“四一二”
七 上海漫画
(一)初创
(二)独树一帜的封面漫画
(三)传播新艺术和新思想
(四)讽刺漫画
(五)《工艺美术之研究》
八 时代的新舞台
(一)“时代”之初
(二)漫画新舞台
(三)《民间情歌》
(四)《万象》与《中国神话》
(五)中国前卫摄影之发端
(六)壁画《龙女》
九 “自由”谈
(一)《独立漫画》被禁
(二)《十日杂志》的封面漫画
(三)禁书《光宇讽刺集》
(四)发现张仃
(五)漫画、漫画界、漫画家
(六)《泼克》只办了一期
(七)连环画《林冲》《武松》《费宫人》
(八)《新诗库》的画和诗
十 心中云霞
(一)事变!事变!
(二)团结抗日
(三)学士台
(四)漫协漫展——把愤怒寄托在枪杆上
(五)纪念鲁迅
(六)陪都一隅
(七)读书
(八)“女神”
十一 “西游漫记”
(一)在桂林
(二)湘桂黔撤退
(三)关山四骑图
(四)西游漫记
(五)关于漫画
十二 这是一个漫画时代
(一)胜利以后
(二)这是一个漫画时代!
(三)《水泊梁山英雄谱》和《<金瓶梅>人物论》
(四)天亮了
十三 北京之春
(一)明朗的天
(二)电影美术顾问
十四 漫画、《漫画》
(一)思想改造运动
(二)漫画、《漫画》
十五 新观察
(一)高血压症
(二)新观察
(三)“装饰诸问题”
十六 新时代的艺人
(一)知音
(二)民族的、民间的、现代的
(三)新中国画
十七 大闹天宫
(一)漫画家和动画片
(二)“致〇〇〇兄”
(三)《大闹天宫》的美术设计及其他
十八 芳嘉园
《张光宇年谱》
凡例
一、1900年—1917年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
1904年(光绪三十年甲辰)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
1909年(宣统元年己酉)
1910年(宣统二年庚戌)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壬子)
1913年(民国二年癸丑)
1914年(民国三年甲寅)
1915年(民国四年乙卯)
1916年(民国五年丙辰)
1917年(民国六年丁巳)
二、1918年—1927年早期
1918年(民国七年戊午)
1919年(民国八年己未)
1920年(民国九年庚申)
1921年(民国十年辛酉)
1922年(民国十一年壬戌)
1923年(民国十二年癸亥)
1924年(民国十三年甲子)
1925年(民国十四年乙丑)
1926年(民国十五年丙寅)
1927年(民国十六年丁卯)
三、1928年—1937年第二期69
1928年(民国十七年戊辰)
1929年(民国十八年己巳)
1930年(民国十九年庚午)
1931年(民国二十年辛未)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壬申)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癸酉)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甲戌)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乙亥)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丙子)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丁丑)
四、1938年—1945年第三期(前)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戊寅)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己卯)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庚辰)
1941年(民国三十年辛巳)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壬午)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癸未)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甲申)
五、1945年—1949年第三期(后)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乙酉)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丙戌)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丁亥)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戊子)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己丑)
六、1950年—1960年第四期
1950年(庚寅)
1951年(辛卯)
1952年(壬辰)
1953年(癸巳)
1954年(甲午)
1955年(乙未)
1956年(丙申)
1957年(丁酉)
1958年(戊戌)
1959年(己亥)
1960年(庚子)
七、1961—1965年晚年
1961年(辛丑)
1962年(壬寅)
1963年(癸卯)
1964年(甲辰)
1965年(乙巳)
-
武大著名学者麻天祥学术文集“三宝斋学术著作”全4册:《中国近代学术史》《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20世纪中国佛学问题》《汤用彤评传》,深受学界好评。
¥68.0 -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译丛”8册,荟萃匈牙利、波兰等国学者的代表作,以不同的角度重新谈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充分反映20世纪东欧各学派的学术水准。
¥150.0 -
《中国近代海军史事编年(1860-1911)》,详细钩沉中国近代从筹议海防到组建海军的历史过程。16开精装,历史学者姜鸣编著,辑录4000多条史实,190余幅插图。
¥55.0 -
古埃及王朝“纸上神游”!《埃及的神庙和陵墓》精装,68处遗址+1100余张插图,带读者去探索古埃及的起源、历史、建筑、宗教、文化和日常。铜版纸全彩图文,考古学专家肯特·R·威克斯执笔。
¥72.0 -
一代宗师学术典藏巨献!《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全20册,16开精装,重达17公斤,总达1000余万字,饶宗颐先生亲自校订,集其主要著作之大成。
¥1180.0 -
《范文澜全集》精装全10卷,2002年1版1印,总达338.5万字,收入著名史学家范文澜著述11种、文章58篇,包含多部深受学界诸人好评、影响深远的经典作品。
¥345.0 -
【限时低价】《中国学术思想编年》精装全6卷,侯外庐学派领军人物张岂之主编,皇皇300万字,以编年体史书的形式,叙述了中国从先秦至清末三千多年的思想发展演变历程
¥150.0 -
《积墨解颐:悦古斋的百年往事》,精装全彩,图文揭秘琉璃厂老古玩店“悦古斋”的兴衰故事,还原老北京古玩行当的人文历史,讲述两代鉴藏大家的传奇轶事。
¥29.0 -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之《北京》全2册,总达904页,共收100余幅珍贵插图,围绕城市发展这一主题,采取史论结合的方法,展现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未来远景。
¥45.0 -
中国经济与社会史学者、武汉大学教授陈锋史学论著五种:《中国病态社会史论》《中国财政经济史论》《清代军费研究》《清代盐政与盐税》《清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研究》
¥106.0
★ 16开精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 张光宇,动画片《大闹天宫》人物形象设计者,中国现代设计艺术奠基人,也是中国大众美术、商业美术的代表人物,与齐白石、黄宾虹齐名
★ 由长年埋首于张光宇研究的黄苗子之子黄大刚、儿媳唐薇历经七年收集、梳理、研读、对比、考订完成,著名画家陈丹青作序
★ 书中配有大量张光宇照片、张光宇漫画,以及考古、民俗、报纸图片资料
★ 《追寻张光宇》完整刻画了一代艺术大师张光宇的一生,他的经历,他推动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抱负及实绩,他超迈的艺术观念、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多方面卓绝的艺术成就
★ 《张光宇年谱》以张光宇生平、艺术活动为主线,以当年报刊书籍等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参考张光宇自述、日记、文稿和著作及张光宇的家人、同事、好友的部分回忆,经十年收集考辨,反复补充修订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