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能仍有零售,去搜搜看吧
¥25.0-89.0¥3642.4折
已售212

“中华地域文化大系”【中州文化】【燕赵文化】【闽台文化】【甘宁文化】任选!16开精装,季羡林担纲顾问,著名学者冯天瑜、林干总主编,资料详实、图文并茂。

本丛书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并重,图文并茂地详述了自古及今中国各大地域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名人古迹、民俗宗教、文物典籍、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文化流变,及其文化在构筑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传统特征,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现4卷任选,4卷一起购买更优惠!

优惠
满赠

读书月|淘书团会场满80/200送餐垫/杜邦纸包

超值换购

满42.3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16开精装,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由武汉大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冯天瑜教授和内蒙古大学林干教授担任总主编,冯教授总管中原地区各卷,林教授总管周边各省(自治区)各卷

本丛书涉及中华全体各族成员新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对国内一些主要的文化问题进行介绍、分析和论述

每卷篇幅均在60万字以上,附入彩图亦不少于50幅,堪称图文并茂
《燕赵文化》《中州文化》《闽台文化》隶属于中原农业文化亚区,《甘宁文化》隶属于西部游牧文化区

商品评论(10) 查看全部>>
头像 201*** 三星用户
2023/10/25 10:34:35

历史爱好者狂喜

头像 yij*** 三星用户
2023/5/10 14:40:23

说是特别特别的好,而且特别特别便宜,以后会经常的来的啊,我特别支持

头像 yij*** 三星用户
2023/5/10 14:40:20

说是特别特别的好,而且特别特别便宜,以后会经常的来的啊,我特别支持

头像 yij*** 三星用户
2023/5/10 14:39:50

说是特别特别的好,而且特别特别便宜,以后会经常的来的啊,我特别支持

头像 yij*** 三星用户
2023/5/10 14:39:36

说是特别特别的好,而且特别特别便宜,以后会经常的来的啊,我特别支持

头像 西林乾*** 三星用户
2023/4/14 17:12:46

《中华地域文化大系:闽台文化》共分十五章,主要有:闽台自然环境、汉至唐北方汉人入闽及汉文化在福建的传播、隋朝至元代中央王朝对台澎海地区的经营及汉文化的传播、隋唐宋元时期福建科学文化的成就、近代闽台文化、近代闽台生活习俗、闽台婚丧及年节习俗等内容。

头像 ztw*** 二星用户
2023/4/2 21:12:02

不错,包装很严密,品相很好。

头像 365*** 三星用户
2023/2/24 23:13:00

精装,厚厚的4大本,书很新,值得购买。

头像 *** 二星用户
2023/2/10 21:02:39

统一回复:与卖家描述一致,非常满意。

头像 ztw*** 二星用户
2022/12/29 20:28:43

挺好的,厚厚一大本,沉甸甸的,就是封皮书脊的字印瓢了,歪了都。























编辑推荐

“中华地域文化大系”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内蒙古教育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
按照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类型,中国首先可分作东、西两部。从黑龙江的爱辉到云南的腾冲之间作一连线,东半壁是向太平洋倾斜的低度高原、丘陵和平原,季风气候使之干湿交替、季节分明,数千年来形成发达的农耕经济、繁富的典章制度和精深的艺文哲思;西半壁以草原、沙漠、高山、高寒高原为主,属大陆干旱性气候,自古以来繁衍着粗犷奔放,富于流动性和生命活力的游牧文明。东西两大文化区的互动,构成中国历史的重要内容,并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无尽的源泉。

东部农业文化区可分为由汉族为主体的中原农业文化亚区和西南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农业文化亚区。中原农业文化亚区,自北而南又可分为燕赵文化副区、三晋文化副区、齐鲁文化副区、中州文化副区、荆楚文化副区、吴越文化副区、巴蜀文化副区、安徽文化副区和江西文化副区。中原农业文化亚区向北延展为松辽文化副区,向南延展为闽台文化副区和岭南文化副区。西南文化亚区又分为滇云文化副区和贵州文化副区。西部游牧文化区可分为蒙新草原——沙漠游牧文化亚区(其内又分作塞北文化副区、甘宁文化副区、西域文化副区)与青藏高原游牧文化亚区。
基于这种文化域分,本书系由如下十九卷组成:《燕赵文化》《三晋文化》《三秦文化》《齐鲁文化》《中州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安徽文化》《江西文化》《松辽文化》《闽台文化》《岭南文化》《滇云文化》《贵州文化》《塞北文化》《甘宁文化》《西域文化》《青藏文化》等。
本团购包括其中4册:《甘宁文化》《闽台文化》《燕赵文化》《中州文化》。

本单详情

《(精)甘宁文化》
作者:杨建新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3468948
出版时间:2010/12/1
开本:16开
页数:684
定价:94

目录:

总 序

绪论

**章 甘宁文化产生的自然生态环境

**节 陇中黄土高原

第二节 陇南山地

第三节 甘南高原

第四节 银川平原

第五节 河西荒漠绿洲区

第二章 甘宁地区的远古文化

第三章 社会历史综览

第四章 甘宁地区的民族

第五章 宗教文化大观

第六章 甘宁文化瑰宝——石窟艺术

第七章 甘宁地区古代的名城大邑

第八章 甘宁地区的文物与典籍

第九章 甘宁地区独特的风土民情

第十章 古代边塞文化

第十一章 独特的五凉文化

第十二章 闻名于世的敦煌文化

第十三章 灿烂的西夏文化

后记



《(精)闽台文化》
作者:蒋炳钊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3468962
出版时间:2010/12/1
开本:16开
页数:688
定价:90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闽台自然环境

第一节福建的自然环境

一地形地貌

二河流与水系

三气候、土壤与植被

第二节台湾的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

一台湾的山川形势

二气候、植被与土壤

第三节台湾海峡及其历史演变

一海峡的地质结构

二海峡的海底地形

三台湾海峡的历史演变

第二章闽台史前人类与文化

第一节福建史前人类与文化

一旧石器时代人类与文化

二福建新石器时代文化

第二节台湾史前人类与文化

一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化

二新石器时代文化

第三节闽台史前文化关系的探讨

一旧石器时代闽台文化关系

二新石器时代闽台文化关系的讨论

第三章闽台地区早期的住民及其文化

第一节闽越及其先民

一闽、闽越

二闽与闽越的关系及闽越族的来源

第二节闽越族的历史文化

一先秦时期福建的闽越

二秦汉时代闽越族的文化

三西汉闽越国的社会经济文化

四台湾古闽越人

第三节闽越族的文化特征

一物质文化

二精神文化

三闽越文化特点及其形成的条件

第四章三国时代闽台的民族文化

第一节福建的山越

一山越是越人后裔

二汉、越文化的互动

三山越的社会文化

第二节台湾的山夷及其文化特征

一台湾名称的由来及其民族

二三国时代的山夷

三山夷的文化特点

四三国孙吴首次经营台湾

第五章汉至唐北方汉人入闽及汉文化在福建的传播

第一节崇安汉城的发现与汉文化的流传

一崇安汉城的发现

二崇安汉城的文化内涵

三汉文化开始传入福建

第二节北方汉族向福建的几次大规模移民

一汉至三国时期的军事移民

二六朝时期中原汉人避乱入闽

三唐初陈元光率军入漳

四唐末王潮王审知领军入闽

第三节封建郡县制在福建的推行

一三国至唐代

二漳汀地区设治较晚的原因

三郡县设置标志汉文化统治地位的确立

第六章隋唐至宋元时期福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文化成就

第一节汉文化对福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汉人入闽与土地开发

二汉人入闽人数的激增与汉文化的广泛传播

第二节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与中外文化的交流

一唐代泉州海外贸易的兴起与中外文化的交流

二两宋时期福建与海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

三元代是福建中外文化交流最繁荣的时期

第七章隋朝至元代中央王朝对台澎海地区的经营及汉文化的传播

第一节隋朝对台湾的经营

一隋朝出兵台湾

二流求人文化

第二节宋代驻军澎湖经理台澎地区

第三节元代在澎湖设巡检司

第八章隋唐宋元时期福建科学文化的成就

第一节福建文化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一隋唐五代时期

二宋元时期

第二节科技文化

一造船工业

二制瓷业的发展与瓷器外销

三刻印书业的蓬勃发展

四制茶技术名闻天下

五先进的造桥技术

第三节宗教文化

一道教

二民间信仰

三佛教

四伊斯兰教

五基督教(景教)

六摩尼教(明教)

第四节先贤学术思想和科技成就

一涌现出一批全国性的知名学者

二学术和科技成就

第九章明代闽台文化的发展与变化

第一节明代福建社会经济发展与对外文化往来

一农业

二手工业

三商业

四文化交流

第二节明代福建的文化及其成就

一科举文化

二思想文化界的杰出人物

第三节明政府对台澎地区的治理和殖民者对台湾的侵略

一明政府对台澎地区的治理

二殖民者对台湾地区的侵犯

第四节大陆汉人大量迁入台澎与郑成功开发台湾

一大陆汉人大量向台澎地区移民

二郑成功武装移民台湾

三大陆封建制度在台湾推行

第十章清代前期的闽台文化

第一节福建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海外贸易的发展

三海禁对海外贸易的影响

第二节台湾统一与闽台文化关系的发展

一福建移民大量流入台湾

二统一后的台湾与福建的政治关系

三大陆移民成为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

第三节大陆文化全面移植台湾

一清代前期福建的教育与科举

二大陆的教育制度移植台湾

三台湾历史上的科举考试

四大陆民间文化传入台湾

第四节清代思想文化及其成就

一复兴理学并向实学发展

二科学文化的成就

三全国知名学者及其贡献

第十一章近代闽台文化

第一节变化中的近代闽台文化

一进入近代后的福建和台湾

二西方文化对闽台的影响:洋教的传入

三闽台的近代化

四近代闽台教育的变化

五台湾的诗社

第二节对近代文化影响较大的人物

一近代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二学贯中西的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

三汉语拼音方案的提出者——卢戆章

四近代台湾的改革家——刘铭传

五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

六陈季同与台湾抗日组织“台湾民主国”

七台湾爱国历史学家——连横

……

第十二章近代闽台生活习俗

第十三章闽台婚丧及年节习俗

第十四章近代闽台戏曲、宗教及其他

第十五章闽台少数民族文化

后记



《(精)燕赵文化》
作者:夏自正、刘福元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3468955
出版时间:2010/12/1
开本:16开
页数:734
定价:98

目录:

话说燕赵这一方土

燕赵原始文化

先秦燕赵地域文化

燕赵地域的民族关系和民族融合

燕赵都城文化

燕赵思想学术界的智慧之光

辉煌的燕赵自然科学、工艺技术

燕赵地域的教育

从初始辉煌到特色形成的燕赵文学

燕赵文学的全盛前后

燕赵艺术家的书法、绘画、雕塑、音乐成就

燕赵地域的民间艺术

燕赵地域的宗教信仰

燕赵民俗

燕赵的路和桥

长城在燕赵的绵延

……



《(精)中州文化》
作者:王天奖、李绍连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3468931
出版时间:2010/12/1
开本:16开
页数:587
定价:82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萌生中州文化的地理环境
第一节 优越的自然条件
一 多样的地形与土壤
二 河流与气候
三 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物产
第二节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一 位居“天下之中”
二 交通和对外通道

第二章 滋养中州文化的经济土壤
第一节 中州社会经济基础的形成
一 原始社会经济的萌生
二 奴隶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封建社会早中期中州经济繁荣
一 封建社会早期经济迅速发展
二 封建社会中期经济的繁荣
第三节 封建社会晚期中州经济滞后
一 农业经济的停滞
二 手工业和商业的衰颓

第三章 影响中州文化的社会政治环境
第一节 政治风云变化
一 奴隶制政治对中州文化的制约
二 封建制政治的制约
三 半封建半殖民地政治的制约
第二节 氏族家族宗族
一 氏族、家族、宗族的起源与发展
二 宗族制度演变对社会的影响
第三节 阶级等级阶层
一 奴隶社会的阶级、等级和阶层
二 封建社会的阶级、等级和阶层

第四章 中州文化的历程与特性
第一节 中州文化的肇始
一 南召猿人时代的蒙昧文化
二 裴李岗文化——中华文化主源之一
三 仰韶文化——华夏族培育的奇葩
四 中州文化的最初辉煌
第二节 中州文化的发展
一 两汉时期中州文化的发展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州文化的融合
三 隋唐时期中州文化的繁荣
四 北宋中州文化达古代之顶峰
第三节 中州文化的中衰
一 金元时期中州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再融合
二 明清时期中州文化的衰落
第四节 近现代中州文化的复苏和发展
第五节 中州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
一 中州文化的特性
二 中州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五章 中州的古代哲学
第一节 从《河图洛书》到《周易》《洪范》
第二节 百家争鸣中的中州诸子
一 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
二 墨子与墨家思想
三 申不害、商鞅、韩非的法家思想
四 邓析、惠施的名辩思想
第三节 汉代的中州经学
一 贾谊的儒学思想与西汉中州经学
二 东汉中州经学与《白虎通》
第四节 魏晋时期中州的玄学
第五节 宋明时代的中州理学
一 伊洛理学的形成
二 南宋时期洛学的南传
三 元明清时期的中州理学与反理学的
思想

第六章 中州地区的古代文学
第一节 上古及先秦文学
第二节 汉代的辞赋与散文
第三节 建安风骨与正始之音
一 建安文学
二 正始文学
三 太康文学
四 南迁中州士人的文学成就
第四节 唐代中州诗坛与古文运动
一 初唐中州诗坛
二 盛唐边塞诗人
三 诗圣杜甫
四 元稹、王建和新乐府运动
五 中晚唐中州其他诗人
六 韩愈与古文运动
第五节 宋金时期的中州文坛
一 以开封为中心的诗文革新运动
二 宋代中州词人
三 元好问与《中州集》
第六节 元明清时期的中州文坛
一 元代中州诗文与戏曲
二 明代“前七子”的代表——李梦阳与何景明
三 清代商丘诗派与小说戏剧

第七章 中州的语言文字学与史学
第一节 语言文字学
一 汉字的起源与中州
二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与甲骨学的兴起
三 《说文解字》与作者许慎
四 中州方言——现代普通话音系之沥
第二节 中州史学
一 先秦时期史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 汉代中州史学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州史学
四 隋唐时期的中州史学
五 宋金时期的中州史学
六元明清时期的中州史学

第八章 中州科技
第一节 数学
一 中州数学的起源
二 张苍与《九章 算术》
三 秦汉以后的中州数学
第二节 物理学
一 力学
二 光学
三 磁学
四 声学
第三节 天文学
一 夏商的历法
二 甲骨文中的天象记录
三 两周时期中州天文学的发展
四 东汉天文学家张衡的杰出成就
五 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
六 宋元时期的中州天文学
第四节 医学
一 甲骨文中反映的中州医学
二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三 宋元时期的中州医学
第五节 农学
一 古代中州农业的发生和发展
二 《吕氏春秋》一书中的农学理论
三 洛阳牡丹甲天下
四 吴其溶与《植物名实图考》
五 古代中州的水利灌溉事业

第九章 中州古代艺术
第一节 绘画
一 原始绘画珍品:《鹳鱼石斧图》
二 秦汉绘画遗存:画像石与画像砖
三 “百代画圣”吴道子及其画派
四 北宋“翰林图画院”与中原绘画名家
五 “皇帝画家”赵估及作品
第二节 雕塑
一 龙门石窟造像
二 巩义石窟寺造像
三 洛阳唐三彩
四 宋陵石刻
第三节 乐舞戏曲
一 远古笛声
二 郑卫之音
三 《胡笳十八拍》
四 朱载埔与“十二平均律”
五 乐舞戏曲文物
第四节 杂技与武术
一 杂技
二 武术
第五节 书法
一 先秦时期的中州书法
二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州书法
三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州书法

第十章 中州都市文化
第一节 先秦中州古都
一 夏都斟郡——二里头遗址
二 商代前期都城
三 商代后期都城——殷墟
四 周代东都——洛邑
五 列国都城
第二节 古都洛阳
一 帝都春秋
二 历代洛阳城平面布局
第三节 北宋东京——汴梁
一 沙湮古城重见天日
二 东京都建筑布局
三 繁荣的大都市

第十一章 中州的古代建筑艺术
第一节 中州建筑的发展历程
一 河南明代砖石建筑分类
二 河南清代建筑分类
第二节 中州发现的陶建筑明器
一 各类建筑明器
二 陶明器中的木构建筑
第三节 中州的古塔
第四节 中州宋代建筑文化
一 《营造法式》与宋代建筑
二 宋代建筑在中州的范例
第五节 明清时期的中州建筑
一 平面
二 斗拱
三 梁架
第六节 中州古代建筑艺术
一 群体建筑的组合艺术
二 单体建筑艺术

第十二章 中州宗教文化
第一节 中州古代佛教
一 佛教思想渗透的汉魏时期
二 佛教文化全面确立的北朝隋唐时代
三 中外文化的碰撞融合
四 佛教文化的载体——寺院
第二节 中州古代道教
一 河南道教发展简况
二 道教宗派及其思想嬗变
三 古代道教遗迹及其所反映的文化
四 与道教相关的文化现象
第三节 中州伊斯兰教
第四节 中州天主教
第五节 中州犹太教
一 开封犹太人的宗教信仰
二 开封犹太人的“敬天礼拜”纲领
三 尊孔与尊重中国文化
四 经卷书文
第六节 中州基督教
一 初传至式微
二 再传至勃兴
三 近代河南基督教教会及其文化渗透与传播

第十三章 中州的学校教育
第一节 学校教育的萌生与发展
第二节 汉魏太学与唐宋国子监诸学
一 东汉、曹魏、西晋、北魏时期的洛阳太学
二 唐代洛阳和北宋开封的国子监诸学
第三节 历代地方官学教育
第四节 中州“精舍”与书院
一 汉魏诸代的精舍
二 宋元以降的书院
第五节 私塾书馆与社学义学
一 汉魏唐宋诸代的书馆私塾
二 元明清三代的社学和义学
第六节 中州近代教育

第十四章 中州民俗文化
后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