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作家焦桐美食文学3册:《台湾舌头》《台湾味道》《暴食江湖》,图文并茂,将我国宝岛的饮食文化烩成一席美味的文字盛宴。陈思和、陈平原等多位学者联袂推荐。
《暴食江湖·增补版》:20篇文章,通通都是作者到处“暴食”后的心得和体会。论素食、论螃蟹、论樱桃……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尤侧重于台湾本土的饮食滋味与文化。
《台湾味道·增补版》:蚵仔煎、肉圆、炒米粉、姜母鸭、卤肉饭、担仔面……以台湾当地饮食为主角,呈现每一道台湾特有菜肴的滋味与故事。并邀请画家李萧锟手绘彩图,满足我们的视觉与味蕾。
《台湾舌头》:荫豉蚵仔、菜脯蛋、烧仙草、咸汤圆、地瓜粥、姜丝大肠、万峦猪脚……在古早味与老招牌中,味蕾、记忆、情感与食物的文化脉络都得到了安置。
- 优惠
- 超值换购

- 名家文集
《暴食江湖·增补版》
美食是绝望时的救赎,往往能带领我们超越困境。美好的食物总是真情流露,有时温柔,有时狂野,总是渲染着青春活力。
作者认为“肥胖是美的”,从小就对食物充满热情,他在上海闸北老丰阁“独自吃了一整桌菜肴”,令服务员都惊异。他“双手各执一端:左手缪斯,右手烹饪,诗与美食,不相上下”。本书自然是靠右手端。感情用事的诗人,自然也可以感情用事地谈饮馔,然而本书中,诗人却以严肃而庄重的态度发表靠右端的见解——每篇文章的副标题都以“论”字开头:论素食、论螃蟹、论牛肉面、论红酒、论樱桃……直到论餐馆、论厨师、论养生饮膳。其行文也颇有论文气势,起承转合,上下纵横,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但诗人毕竟是诗人,诗人的“论文”也颇有诗意,比如“论素食”,是诗人的愤怒——一段关于狗肉的经历而“起兴”的;“论螃蟹”中引李渔,极为生动形象,令人垂涎欲……
【相关评论】
焦桐如前辈诗人余光中,双手各执一端:左手缪斯,右手烹饪,诗与美食,不相上下。究其文化源流,饮食从来就是传统文化之一脉,与阴阳哲学、儒道学说、诗词曲赋、太极武术、中医书法全在一路,有异曲同工之妙。焦桐近年写作为数可观的饮食散文,历数台湾饮食,放眼世界佳肴,色香双全,是上好的精神佳肴……读之忍俊不禁,读后顿觉腹饥,于是寻找食物充腹。听说焦桐为了写作美食诗文而实践厨房,给全家成员带来体重猛增的喜剧,而我的体会是,阅读焦桐的美食文章,多少也会有长胖几分的危险。
——陈思和
《台湾味道·增补版》
*能代表台湾特色的,莫非风味小吃。台湾特色饮食以小吃为大宗,小吃大抵以寺庙为中心而发展。先民离乡背井来台,自然需要到寺庙拜拜祈福,人潮渐多,香火渐旺,庙埕乃成为市集,庙前小吃经历代相传,蒂固为人心依赖的老滋味,炉火旺盛。
本书以台湾当地饮食为主角,呈现出每一道台湾特有菜肴的滋味与故事,包括蚵仔煎、肉圆、炒米粉、姜母鸭、卤肉饭、担仔面、白汤猪脚、吴郭鱼等,共50道台湾美食文章,并邀请画家李萧锟绘图,满足读者视觉与味蕾的想象。为方便读者也可以亲尝作者点名的各道佳肴,体验台湾味道。除了于各篇文尾提供店家信息,亦以北、中、南、东部分类,将各地区美食以表格整理列示,附录于书后。
每篇主题文章不只谈食物本身的味道、各地作法的异同,还有更多作者借由每一道台湾美食来追忆已奔驰离去的人、事、物。《台湾味道》一书所记录的,不仅是数十道台湾本地菜的味道和特色,更是其背后的历史往事、多元文化、生活习惯以及属于台湾人的独特情感体验。
《台湾舌头》
台湾啤酒、咸汤圆、地瓜粥、荫豉蚵仔、菜脯蛋、姜丝大肠、鸭赏、万峦猪脚、烧仙草……在古早味与老招牌中,味蕾、记忆、情感,与食物的文化脉络都得到了安置。与前两本略有不同的是,作者在用饮食来表现台湾文化性格、从食物入手探讨台湾庶民文化的历史与记忆的同时,更多了个人的生命体验,每种食物,都联结着作者的生命历程。
饮食散文如果只写佳肴的缘起、选料、做法、品赏和创意,而少了进食者的亲情、友谊、席间的交谈分享,少了与美食相关的情感记忆、人生慨叹,那就跟一本食谱没什么区别了。而焦桐*动人的文字,恰是在叙述诸如此类的往事。
本书是“台湾味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如此充满了叙述魅力,准确,流畅,幽默,观察入微,余韵无穷”——这可以读作对焦桐“台湾味道三部曲”的风格概括。幽默,尤其是自我嘲讽,乃是焦桐散文的魅力所在。这是饮食书写中罕有的品质,分外可贵,使得焦桐的散文独树一帜。
【相关评论】
“如此充满了叙述魅力,准确,流畅,幽默,观察入微,余韵无穷”——这也可以读作对焦桐“台湾味道三部曲”的风格概括。幽默,尤其是自我嘲讽,乃是焦桐散文的魅力所在。
——黄子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想要在基隆庙口夜市这种堪称多种宝岛美食之摇篮的旗舰夜市饕餮,手中却没有《台湾味道》,后果会非常严重,我们容量有限的胃极有可能会因为不加选择地吸纳整条街的美味而“壮烈殉职”。
——胡续冬(诗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教授)
焦桐,1956年生于台湾省高雄市。台湾《饮食》杂志创办人,台湾饮食文化协会理事长,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台湾“年度餐馆评鉴”专家团召集人。曾策划主持过“随园晚宴”、“印象主义晚宴”、“文学宴”等多种主题宴会,酷爱美食,认为享受美食是人生中绝妙的美学体验。著有《蕨草》《咆哮都市》《完全壮阳食谱》《台湾味道》《暴食江湖》等诗歌散文集二十余种,编有《台湾饮食文选》《星级名厨的料理秘诀》等。
《暴食江湖·增补版》
作者:焦桐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9673
出版时间:2017年7月
开本:32开
页数:236
定价:29元
目录
序 陈思和
自序
论素食
论早餐
论便当
论螃蟹
论火锅
论猪脚
论牛肉
论牛肉面
论炒饭
论海南鸡饭
……
《台湾舌头》
作者:焦桐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9414
出版时间:2014年5月
开本:32开
页数:206
定价:28元
目录
自序
台湾啤酒
咸汤圆
爆米香
地瓜粥
火鸡肉饭
红蟳米糕
米筛目
米干
大麵羹
荫豉蚵仔
菜脯蛋
薑丝大肠
红糟烧肉
梅干扣肉
封肉
爆肉
鸭赏
樱桃鸭
万峦猪脚
野莲
温州大馄饨
生炒花枝
排骨汤
鱼丸汤
贡丸
凤梨苦瓜鸡
猪舌冬粉
西滷肉
阿给
刈包
茶叶蛋
蚵嗲
棺材板
臭豆腐
芥末和山葵
贡糖
牛舌饼
柿饼
烧酒螺
弹珠汽水
永和豆浆
木瓜牛奶
芒果牛奶冰
烧仙草
日月红茶
文山包种茶
……
《台湾味道·增补版》
作者:焦桐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9710
出版时间:2017年7月
开本:32开
页数:241
定价:39元
目录
序 诗人的美食陈平原
自序
酱油膏
绿竹笋
吴郭鱼
虱目鱼
自然猪
米粉汤
担仔面
沏仔面
川味红烧牛肉面
鳝鱼意面
大肠蚵仔面线
泡面
炒米粉
卤肉饭
咸粥
筒仔米糕
猪血糕
客饭
简餐
台式日本料理
姜母鸭
菜尾汤
羊肉炉
猪血汤
白汤猪脚
红烧鳗
锦边趖
天妇罗、甜不辣、关东煮与黑轮
肉圆
鲨鱼烟
蚵仔煎
炸排骨
客家小炒
素美食
海产店
土鸡城
金门高梁酒
太阳饼
凤梨酥
冰淇淋
二奶咖啡
附录 本书推荐餐饮小吃
-
《历代蜀词全辑》,1129页大容量!收录我国历史上的蜀籍词人作品,合5300多首、240余家,上起唐代,下迄晚清,跨度近1300年,呈现历代巴蜀地区词文学的独特魅力
¥29.9 -
“奥斯威辛”幸存者、著名德语诗人保罗·策兰诗选集《灰烬的光辉》,豆瓣8.8分,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568页大容量,近400篇诗作、散文、书信精华,翻译家王家新30年心血译作,布面精装
¥24.0 -
媲美DC、漫威的超级英雄故事——"百变王牌"全7册,奇幻小说大师乔治·R·R·马丁领衔主创,曾入围星云奖、雨果奖总决选,1986年至今,横跨两个世纪经久不衰的小说系列。
¥79.9 -
限量编号影印本《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屠岸手迹》一函两册,绒面礼盒装,中英对照。翻译家屠岸以耄耋之年抄写莎翁诗句。内附【签名钤印藏书票】和【青铜像】各1枚,极具收藏价值。【本书由出版社代发,3个工作日内发货,需单独下单】
¥368.0 -
“领读经典”全4册,四位语文名师解读古典四大名著,复旦附中名师王召强主编。打破常规思路,从阅读课的角度展开指导,让学生既读懂名著精华所在,又能掌握阅读的方法
¥38.0 -
民国武侠开山鼻祖!“武侠宗师平江不肖生作品集”全13册。写实与神怪结合,江湖与武林迷离,飞剑与法宝同现,侠客与术士齐聚,演绎种种精彩绝伦、荡气回肠的传奇。
¥175.0 -
理想国出品《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俄国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生涯跨越之作,豆瓣9.2分,既有对底层人民的描写,也有对宗教与哲学的深刻思考。资深译者冯加费时数年精心修订,青年设计师高熹装帧,宋翰笛绘制封面插画。
¥42.0 -
《百家讲坛》主讲人、红学大家马瑞芳《马瑞芳品读红楼梦》精装全2册,集60余年研究之心血,以“接地气”的方式逐回细读《红楼梦》前八十回,兼具趣味性与专业性。
¥45.0 -
《马瑞芳重校评批聊斋志异》全4册,著名聊斋学家马瑞芳逐篇解读,原著+注解+插图,双色印刷,总达1524页。读出一幅历史长卷,读出些许小说章法,读出几多人生况味。
¥116.0 -
国学典藏《韩非子》全4册,简体竖排,双色印刷,绣像插图。原文+注释+译文。大16开本,手工线装,精制函套。装帧古朴典雅,乃阅读、收藏、馈赠之佳品。
¥65.0
★32开平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焦桐,美食家,台湾《饮食》杂志创办人,台湾饮食文化协会理事长,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台湾“年度餐馆评鉴”专家团召集人。曾策划主持过“随园晚宴”、“印象主义晚宴”、“文学宴”等多种主题宴会
★书中文字累积了作者十余年的美食经验,内容丰富,蔚为大观
★美食家焦桐,我敬称其为台湾的孟尝君,东来西往朋友遍天下,相逢于宝岛,几乎无人不知焦桐的美味筵席。昔有孟尝君食客三千,无非鸡鸣狗盗,而焦桐的食客,则名副其实“食”之客也。——陈思和(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有个关键,焦桐所评鉴或激赏的,大都是价廉物美的小吃。我在台湾四处游玩,或请客,或被请,都在普通餐馆,宾主皆欢,从未见以价格昂贵相夸耀的。因为,比起“大餐”来,“小吃”更有文化,也更见性情。——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友情提示:本系列为特价库存书,书底部有激光刻字,是出版方所作的处理标记,介意的读者慎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