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能仍有零售,去搜搜看吧
¥72.0-112.0¥1534.7折
已售10

中国历史学家戴逸领衔主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晚清名臣【曾国藩卷】【薛福成卷】/著名学者【陈撄宁卷】【皮锡瑞卷】【马相伯卷】任选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百卷本学术文集,主要选取活跃在1840年至1949年之间的思想人物。选录每位思想家颇具代表性的著述汇编成册,尽可能全面、系统地展现大家们的政治思想及学术成果。

优惠
满赠

读书月|淘书团会场满80/200送餐垫/杜邦纸包

超值换购

满42.3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16开平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百卷本学术文集,主要选取活跃在1840年至1949年之间的思想人物

凡在某一学科、某一领域,有其独立思考、提出特别见解和主张者,都尽量收入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先生领衔主编

商品评论(2) 查看全部>>
头像 han*** 三星用户
2023/4/29 10:39:38

原汁原味的书籍,不错

头像 han*** 三星用户
2023/4/4 16:57:36

厚厚的书,需要配合古汉语词典才能看懂





















编辑推荐

《曾国藩卷》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被梁启超称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曾国藩1811年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娄底市双峰县),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辉煌的仕途生涯,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是清朝历史上汉族文人为官的高峰。曾国藩一生以创立湘军、开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以及在识人用人方面的卓越成就而为世人所熟知。曾国藩1872年死于两江总督任上。三年之后,由光绪帝亲自下诏,其门人李瀚章、李鸿章等组织30多位达官士绅辑其一生所著编辑成《曾文正公全集》。

本书自曾国藩所留不下千万言的公私文牍当中,精选近300篇长短不一计约50万言的文字,包括文章、奏疏、书信(含家书)、日记等多种体裁,内容上涉及其政事、军事、德事、学事、家事等方方面面,反映这个“百科全书式”人物的人生梗概和思想内涵,同时也体现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状貌和世态面相。知人论世,论世知人,本书尽管篇幅有限,但能为读者获取这种双向互动的认知提供助益。

编者简介

李天纲,复旦大学哲学系宗教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宗教学会理事。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师从朱维铮教授,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国基督教史,获博士学位。著有专著《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文化上海》《人文上海》《大清帝国城市印象》《马相伯与近代中国思想》(英文)等;译著:《中国民间崇拜》《清廷十三年》等;论文:《跨文化诠释:经学与神学的相遇》《十七、十八世纪的年代学》《<天主实义>与<孟子字义疏证>》《早期天主教与明清多元社会文化》等。


《薛福成卷》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人。清同治四年,入两江总督曾国藩幕。光绪元年,上疏力陈海防大计,始知名于世。同年入直隶总督李鸿章幕,襄助办理外交事宜。五年,撰写洋务思想代表作《筹洋刍议》。十年,授浙江宁绍台道,参与浙东抗法斗争。十五年,任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公使,致力于设立领事,保护华侨。与英国交涉中缅南段划界事宜。屡迁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二十年四月任满回国,旋病逝。清廷下旨将其事迹宣付国史馆立传。

薛福成不仅是近代著名的外交家,也是影响深远的思想家。由无锡薛氏传经楼陆续刊行的《庸庵文编》、《庸庵文续编》、《庸庵文外编》、《庸庵海外文编》、《筹洋刍议》、《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出使公牍》等,总计10种,47卷,总称《庸庵全集》,收录了薛福成的绝大部分论著。本选集从中选取了作者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性作品,按照文选、笔记选、日记选三种类型编排,大体可以反映薛福成从研习经世实学到效法西方、倡言变法的思想历程。

编者简介

马忠文,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晚清政治史研究。撰有《时人日记中的光绪、慈禧之死》、《张荫桓、翁同龢与戊戌年康有为进用之关系 》等论文。   

任青,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情报系,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文献资料整理工作,参与整理《张荫桓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曾协助许恪儒先生整理《许宝蘅日记》(中华书局,2010年)。


《陈撄宁卷》

陈撄宁(1880—1969),原名元善、志祥,后改名撄宁,字子修,号撄宁子,道号圆顿子,安徽怀宁人。中国近现代道教领袖人物,中国道教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近代仙学”倡导者。

本书收录了“仙学巨子”陈撄宁在1949年以前的论著、讲义、书信、评注、序跋、按语、随笔、诗词等200余篇,并按时间顺序编排,完整地反映了陈撄宁在1949年以前的思想发展轨迹,从中可窥民国时期的道教学说及其与儒释二教的关系之一斑。本书的特色在于,严格地以陈撄宁本人撰写的作品为收录标准,同时补录了一些罕见的陈撄宁作品。此外,本书还对所收各篇作品进行了校勘,并撰写了题注,以方便读者查阅和引用。

编者简介

郭武,1966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研究系,哲学博士。现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香港《弘道》季刊主编。


《皮锡瑞卷》

皮锡瑞(1850—1908),字鹿门,湖南善化人,光绪壬午科举人,四次会试落第后,绝意功名仕进,以讲学、著述终老,最终成为晚清经学大师、教育名家。他精治《尚书》,兼攻郑学,晚年融贯群经,创发大义,是清代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之一。他一生穷经究史,通达古今之变,在戊戌维新时提出“不引经书,专讲史事”,以使变法跳出“康学窠臼”,又在晚清新政中倡导“善变而取法于古”,反对“全盘西化”,力图从旧学中开启新知。皮锡瑞从经世救时走向维新变法、由“穷愁著书”转而“通经致用”的经历、言行与思想,可谓晚清数十年间社会政治和学术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

皮锡瑞的现存著述有400多万字,现从皮氏自定《师伏堂骈文》、已刊各种经史著作、其孙皮名振所编《皮鹿门年谱》和存世的《师伏堂日记》、《鹿门文稿》、《师伏堂经学杂记》手稿中,选出较有代表性的序跋、论议、函札、赞启、碑铭、讲义、答问、评语、演讲等80余篇,加上传诵一时的《经学历史》、《经学通论》(节选2卷),编成这本选集,希望既能够反映、揭示皮锡瑞的生活、思想与学术,又可以折射、印证晚清历史的剧烈变化,为今人理解中国近代思想提供一点帮助。

编者简介

吴仰湘,1970年生,湖南省溆浦县人。武汉大学历史系博士后。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研究员。出版《通经致用一代师:皮锡瑞生平和思想研究》。


《马相伯卷》

马相伯(1840—1939),江苏丹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1851年迁居上海,毕业于徐汇公学,加入会,为神父。1876年脱离教会,任李鸿章幕僚,参与洋务活动,后回归,创办震旦学院(1903)、复旦公学(1905)。辛亥革命后,担任总统府高级政治顾问,兼任北京大学校长,筹建辅仁大学。马相伯学贯中西,精于欧洲语言、宗教、哲学和历史,思想通达、公允、理性,为学界尊奉。晚年参与抗战宣传,随迁大后方,在越南谅山去世。

马相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关键人物,章太炎列举清末“西学”人物,曾以“严(复)、马(相伯)、辜(鸿铭)、伍(廷芳)”并称,梁启超、蔡元培等人率众弟子求教于他,可见时人之推崇。马相伯著述大多散失,方豪辑录为《马相伯先生文集》(1948),复旦大学出版社《马相伯集》(1996)续有搜罗,今本《马相伯卷》又收集了多篇轶文,力图呈现马相伯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卷中关于改良、变法、政体、国体、民族、政教关系和宗教信仰之地位的论述,尤其值得关注。

编者简介

李天纲,1957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思想文化史专业,获博士学位。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2003年起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宗教学系主任、利徐学社主任。著有《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1998)、《人文上海》(2004)、《跨文化的诠释:经学与神学的相遇》(2007)、《增订徐光启年谱》(2011)等,与业师朱维铮先生一起主编《徐光启全集》(2011),编辑《马相伯集》(1996)。

本单详情

《曾国藩卷》
作者:董丛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87044
出版时间:2014/11/1
开本:16开
页数:579
定价:84

目录:

导言 

甲编 

顺性命之理论(道光十八年四月下旬,1838) 

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七日日记(1840) 

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十四日日记(1841) 

禀祖父母(道光二十二年八月初一日,1842) 

禀祖父母(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七日,1842)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1842) 

道光二十二年十至十二月日记选(1842~1843)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1843) 

复贺长龄(道光二十三年,1843或1844) 

致刘蓉(道光二十三年,1843或1844) 

五箴并序(道光二十四年二月初二日,1844)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1844) 

求阙斋记(道光二十五年五月,1845) 

书《学案小识》后(道光二十五年十二月,1845或1846) 

答刘蓉(道光二十五年,1845或1846) 

君子慎独论(道光二十七年四月二十七日,1847) 

致澄弟沅弟季弟(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八日,1847) 

答欧阳勋(道光二十七年,1847或1848)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1849) 

应诏陈言疏(道光三十年三月初二日,1850) 

答冯卓怀(道光三十年,1850或1851) 

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咸丰元年四月二十六日,1851)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咸丰元年五月十四日,1851) 

备陈民间疾苦疏(咸丰元年十二月十八日,1852) 

复胡大任(咸丰元年,1851或1852) 


乙编 

敬陈团练查匪大概规模折(咸丰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853) 

与湖南各州县公正绅耆书(咸丰三年正月,1853) 

与冯卓怀(咸丰三年正月,1853) 

与朱孙贻(咸丰三年二月二十七日,1853) 

与徐嘉瑞(咸丰三年二月,1853) 

与江忠源(咸丰三年八月三十日,1853) 

与吴文镕(咸丰三年九月初六日,1853) 

与张亮基(咸丰三年九月初九日,1853) 

与彭洋中曾毓芳(咸丰三年九月十七日,1853) 

与王錱 (咸丰三年十一月初六日,1853) 

复吕贤基(咸丰三年十一月十七日,1853) 

与胡林翼(咸丰四年正月十六日,1854) 

与郭崑焘(咸丰四年正月二十一日,1854) 

讨粤匪檄(咸丰四年正月,1854) 

报东征起程日期折(咸丰四年二月初二日,1854) 

靖港败溃自请治罪折(咸丰四年四月十二日,1854) 

官军大破田家镇贼折(咸丰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854) 

晓谕新募乡勇(约作于咸丰四年,1854或1855) 

统筹全局折(咸丰五年二月二十七日,1855) 

谕纪鸿(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日,1856) 

谕纪泽(咸丰六年十月初二日,1856) 

谕纪泽(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五日,1856) 

与李元度(咸丰七年闰五月初三日,1857) 

沥陈办事艰难仍吁恳在籍守制折(咸丰七年六月初六日,1857) 

致胡林翼(咸丰七年八月初三日,1857) 

致沅弟(咸丰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858) 

致沅弟(咸丰八年正月十九日,1858) 

湘乡县宾兴堂记(咸丰八年五月,1858) 

谕纪泽(咸丰八年八月初三日,1858) 

谕纪泽(咸丰八年八月二十日,1858) 

致澄弟季弟(咸丰八年八月二十二日,1858) 

致胡林翼(咸丰八年九月二十九日,1858) 

复邓汪琼(咸丰八年十一月初二日,1858) 

致澄弟沅弟季弟(咸丰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858) 

李续宾死事甚烈功绩最多折(咸丰九年正月十一日,1859) 

复胡林翼(咸丰九年正月十二日,1859) 

圣哲画像记(咸丰九年正月二十一日,1859) 

谕纪泽(咸丰九年四月二十一日,1859) 

咸丰九年五月初八日日记(1859) 

复邓汪琼(咸丰九年六月二十四日,1859) 

复葛封泰(咸丰九年八月十九日,1859) 

复左宗棠(咸丰九年九月二十五日,1859) 

遵旨会筹规剿皖逆折(咸丰九年十月十七日,1859) 

致吴廷栋(咸丰九年十月二十一日,1859) 

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859) 

咸丰九年十一月初二日日记(1859) 

复张裕钊(咸丰十年闰三月二十七日,1860) 

致澄弟(咸丰十年闰三月二十九日,1860) 


丙编 

致澄弟(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四日,1860) 

复李续宜(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六日,1860) 

预筹淮扬宁国太湖三支水师折(咸丰十年五月十七日,1860) 

遵旨妥筹办理并酌拟变通章程折(咸丰十年六月初三日,1860) 

复刘绎(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一日,1860) 

复夏炘(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一日,1860) 

奏请带兵北上以靖夷氛折(咸丰十年九月初六日,1860) 

致沅弟(咸丰十年九月初十日,1860) 

遵旨复奏借俄兵助剿发逆并代运南漕折 

(咸丰十年十一月初八日,1860) 

致澄弟(咸丰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861) 

致澄弟(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1861) 

谕纪泽(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1861) 

复许振祎(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一日,1861) 

谕纪泽纪鸿(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1861) 

复杨岳斌(咸丰十一年六月初八日,1861) 

谕纪泽(咸丰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1861) 

箴言书院记(咸丰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1861) 

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八日,1861) 

咸丰十一年八月初十日日记(1861) 

咸丰十一年八月十七日日记(1861) 

复左宗棠(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一日,1861) 

克复安徽省城贼众尽数歼灭及攻剿详细情形折 

(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1861) 

谕纪泽(咸丰十一年九月初四日,1861) 

复毛鸿宾(咸丰十一年九月十一日,1861) 

沥陈前湖北抚臣胡林翼忠勤勋绩折 

(咸丰十一年十月十四日,1861) 

恳辞节制浙省各官及军务等情折 

(咸丰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861) 

复庞钟璐(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初八日,1862) 

复袁甲三(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862) 

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日记(1862) 

复汪士铎(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862) 

遵旨筹议五省合力会剿先陈大概情形折 

(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862) 

议复借洋兵剿贼片(同治元年正月二十二日,1862) 

复毛鸿宾(同治元年正月二十六日,1862) 

同治元年二月初一日日记(1862) 

遵旨统筹全局折(同治元年二月初二日,1862) 

李鸿章改由轮船赴沪折(同治元年三月初八日,1862) 

复李鸿章(同治元年三月二十四日,1862) 

筹议借洋兵剿贼折(同治元年三月二十四日,1862) 

复李鸿章(同治元年三月三十日,1862) 

复奕桂良(同治元年四月初九日,1862) 

同治元年四月十一日日记(1862) 

复李鸿章(同治元年四月二十日,1862) 

同治元年五月初七日日记(1862) 

致沅弟季弟(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1862) 

复多隆阿(同治元年五月十八日,1862) 

致沅弟季弟(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八日,1862) 

议复调印度兵助剿折(同治元年六月二十二日,1862) 

同治元年七月初四日日记(1862) 

同治元年八月十九日日记(1862) 

复吴廷栋(同治元年闰八月二十三日,1862) 

同治元年九月十四日日记(1862) 

同治元年十月初十日日记(1862) 

谕纪泽(同治元年十一月初四日,1862) 

复奕(同治元年十二月初三日,1863) 

密陈购买外国船炮预筹管带员弁折 

(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二日,1863) 

复王家璧(同治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863) 

复夏教授(同治元年十二月,1863) 

复彭毓橘(同治二年正月初一日,1863) 

复薛焕(同治二年正月十八日,1863) 

致沅弟(同治二年正月十八日,1863) 

致沅弟(同治二年正月二十日,1863)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一日日记(1863) 

致沅弟(同治二年四月十六日,1863) 

恳辞曾国荃补授浙抚并谢恩折(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二日,1863) 

密陈近日大江南北军情及饷缺兵逃大局决裂可虞片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1863)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九日日记(1863) 

复李榕(同治二年五月初十日,1863) 

南洋通商大臣一缺仍请裁撤折(同治二年六月十二日,1863) 

复奕(同治二年八月十二日,1863) 

遵旨复陈江南防务紧



《薛福成卷》
作者:马忠文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85576
出版时间:2014/5/1
开本:16开
页数:441
定价:69

目录:
导言
文选
选举论上(1864年)
选举论中(1864年)
选举论下(1873年)
上曾侯相书(1865年)
答友人论禁洋烟书(1867年)
中兴叙略上(1868年)
中兴叙略下(1868年)
练兵(1869年)
上李伯相论西人传教书(1869年)
赠陈主事序(1872年)
代李伯相拟陈督臣忠勋事实疏(1872年)
海瑞论(1873年)
叶向高论(1873年)
治河(1873年)
应诏陈言疏(1875年)
代李伯相复鲍爵军门书(1875年)
代李伯相复郜观察书(1875年)
代李伯相复盛观察书(1875年)
代李伯相复沈观察书(1875年)
代李伯相复张观察书(1875年)
答友人书(1875年)
上李伯相论与英使议约事宜书(1876年)
代李伯相答彭孝廉书(1876年)
先妣事略(1877年)
创开中国铁路议(1878年)
叙益阳胡文忠公御将(1878年)
代李伯相重锲洨滨遗书序(1878年)
送日本某居士东归序(1878年)
代李伯相复陈叠奉寄谕分别筹议疏(1879年)
上李伯相论赫德不宜总司海防书(1879年)
书太监安得海伏法事(1879年)
代李伯相筹议日本改约暂宜缓允疏(1880年)
代李伯相议请试办铁路疏(1880年)
代李伯相筹议海防事宜疏(1880年)
代李伯相复徐部郎书(1880年)
洋货加税免厘议(1881年)
酌议北洋海防水师章程(1881年)
书桐城程忠烈公遗事并序(1881年)
祭季弟文(1881年)
季弟遗集序(1882年)
与法兰西立约通商保护越南议(1882年)
上张尚书论援护朝鲜机宜书(1882年)
代李伯相张尚书筹议慑服邻邦先图自强疏(1882年)
代李伯相筹议先练水师再图东征疏(1882年)
上李伯相论援救越南事宜书(1883年)
援越南议上(1883年)
援越南议中(1883年)
援越南议下(1883年)
答张副都御史书(1883年)
与张副都御史书(1883年)
上阎尚书书(1883年)
上阎中堂书(1884年)
筹洋刍议(1885年)
答伯兄书(1885年)
寄龛文存序(1885年)
书涿州狱(1886年)
《浙东筹防录》自序(1887年)
书编修吴观礼论时事疏后(1887年)
书长白文文端公相业(1887年)
书宰相有学无识(1887年)
书陈玉成苗沛霖二贼伏诛事(1887年)
书合肥伯相李公用沪平吴(1887年)
书汉阳叶相广州之变(1887年)
书剧寇石达开就禽事(1888年)
母弟季怀事状(1888年)
全氏七校水经注序(1888年)
叙疆臣建树之基(1889年)
致总理衙门总办论争回坎巨提两属体制书(1890年)
英吉利用商务辟荒地说(1890年)
西法为公共之理说(1890年)
攻战守具不用之用说(1890年)
叙督抚同城之损(1890年)
叙团练大臣(1890年)
察看英法两国交涉事宜疏(1890年)
豫筹各国使臣合请觐见片(1890年)
致总理衙门总办论接见外国使臣书(1890年)
陆续订运湖北炼铁织布机器情形片(1890年)
致总理衙门总办论英使华尔身议华民入英籍书
(1890年)
致总理衙门总办论英派员驻喀什噶尔及商设
香港领事书(1890年)
致总理衙门总办再论添设香港领事及英派员驻
喀什噶尔书(1890年)
致总理衙门总办三论添设香港领事及英派员驻
喀什噶尔书(1890年)
致总理衙门总办四论添设香港领事及英派员驻
喀什噶尔书(1891年)
致总理衙门总办论中外办事情形书(1890年)
与英外部商设英属各埠领事(1890年)
咨总理衙门与英外部商办添设领事(1890年)
咨总理衙门送摘译英法两国新闻纸(1890年)
致总理衙门总办论藏印通商事宜书(1890年)
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1890年)
致总理衙门总办论添设南洋领事书(1890年)
致总理衙门总办论大东大北电报两公司订立合同书
(1890年)
致总理衙门总办再论电报两公司订立合同书(1890年)
论俄罗斯立国之势(1891年)
再论俄罗斯立国之势(1891年)
书俄皇告洪大臣之言(1891年)
许巴西墨西哥立约招工说(1891年)
西洋诸国导民生财说(1891年)
答袁户部书(1891年)
致总理衙门总办论办理教案书(1891年)
致总理衙门总办论长江教案书(1891年)
致总理衙门总办论外国领事宜由中国给予准照书
(1891年)
咨总理衙门送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1891年)
论中国在公法外之害(1892年)
西洋诸国为民理财说(1892年)
使才与将相并重说(1892年)
用机器殖财养民说(1892年)
治术学术在专精说(1892年)
考旧知新说(1892年)
南洋诸岛致富强说(1892年)
枪炮说上(1892年)
枪炮说下(1892年)
书周官卝人后(1892年)
复许大臣书(1892年)
致总理衙门总办论巴西招工事宜书(1892年)
致总理衙门总办论办理教案善后章程书(1892年)
致总理衙门总办论豁除海禁招徕华民书(1892年)
请豁除旧禁招徕华民疏(1893年)
附陈派拨兵船保护商民片(1893年)
书工商核给凭单之例(1893年)
请展接电线扞御水患片(1893年)
议定滇缅界务商务条约疏(1893年)
附陈密保洋员片(1893年)
考察近事谨陈管见疏(1893年)
论不勤远略之误(1893年)
论公司不举之病(1893年)
振百工说(1893年)
海关征税叙略(1893年)
海关出入货类叙略(1893年)
海关出入货价叙略(1893年)
答友人书(1893年)
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1893年)
《拙尊园丛稿》序(1893年)
《出使四国奏疏》序(1893年)
《出使四国公牍》序(1893年)
保荐使才疏(1894年)
豫筹仰光领事拣员充补疏(1894年)
《日本国志》序(1894年)
笔记选
裕靖节公殉难
蒲城王文恪公尸谏
肃顺推服楚贤
咸丰季年三奸伏诛
慈安皇太后圣德
河工奢侈之风
戊午科场之案
日记选
同治八年三月十三日(1869年4月24日)
同治八年三月十四日(1869年4月25日)
同治八年六月十八日(1869年7月26日)
同治八年七月十八日(1869年8月25日)
同治八年十一月十七日(1869年12月19日)
同治九年闰十月初四日(1870年11月26日)
同治十年八月初二日(1871年9月16日)
同治十年八月廿一日(1871年10月5日)
同治十年八月廿三日(1871年10月7日)
同治十年十二月廿六日(1872年2月4日)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1872年3月12日)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五日(1872年3月13日)
同治十一年三月廿四日(1872年5月1日)
同治十一年三月廿九日(1872年5月6日)
同治十一年十月廿八日(1872年11月28日)
光绪四年十二月初五日(1878年12月28日)
光绪五年八月廿二日(1879年10月7日)
光绪十六年正月廿六日(1890年2月15日)
光绪十六年正月廿八日(1890年2月17日)
光绪十六年二月初八日(1890年2月26日)
光绪十六年闰二月廿四日(1890年4月13日)
光绪十六年三月初七日(1890年4月25日)
光绪十六年三月十三日(1890年5月1日)
光绪十六年三月十五日(1890年5月3日)
光绪十六年四月初八日(1890年5月26日)
光绪十六年四月廿八日(1890年6月15日)
光绪十六年五月廿四日(1890年7月10日)
光绪十六年七月廿二日(1890年9月6日)
光绪十六年八月十二日(1890年9月25日)
光绪十六年十月初一日(1890年11月12日)
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廿一日(1891年1月1日)
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廿五日(1891年1月5日)
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891年1月19日)
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十七日(1891年1月26日)
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廿九日(1891年2月7日)
光绪十七年正月初一日(1891年2月9日)
光绪十七年正月初三日(1891年2月11日)
光绪十七年正月初六日(1891年2月14日)
光绪十七年正月初七日(1891年2月15日)
光绪十七年正月初八日(1891年2月16日)
光绪十七年二月初七日(1891年3月16日)
光绪十七年二月十一日(1891年3月20日)
光绪十七年二月十五日(1891年3月24日)
光绪十七年二月十六日(1891年3月25日)
光绪十七年二月廿七日(1891年4月5日)
光绪十七年三月廿一日(1891年4月29日)
光绪十七年三月廿二日(1891年4月30日)
光绪十七年三月廿五日(1891年5月3日)
光绪十七年四月廿三日(1891年5月30日)
光绪十七年五月十七日(1891年6月23日)
光绪十七年五月廿二日(1891年6月28日)
光绪十七年六月二十日(1891年7月25日)
光绪十七年六月廿八日(1891年8月2日)
光绪十七年八月十三日(1891年9月15日)
光绪十七年十月初六日(1891年11月7日)
光绪十七年十月十六日(1891年11月17日)
光绪十七年十月廿七日(1891年11月28日)
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十八日(1891年12月18日)
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廿一日(1891年12月21日)
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廿七日(1891年12月27日)
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廿九日(1891年12月29日)
光绪十七年十二月初八日(1892年1月7日)
光绪十七年十二月二十日(1892年1月19日)
光绪十七年十二月廿七日(1892年1月26日)
光绪十七年十二月廿九日(1892年1月28日)
光绪十八年正月十六日(1892年2月14日)
光绪十八年正月十七日(1892年2月15日)
光绪十八年正月廿一日(1892年2月19日)
光绪十八年正月廿六日(1892年2月24日)
光绪十八年正月廿七日(1892年2月25日)
光绪十八年正月廿九日(1892年2月27日)
光绪十八年二月初二日(1892年2月29日)
光绪十八年二月初五日(1892年3月3日)
光绪十八年二月十七日(1892年3月15日)
光绪十八年二月十八日(1892年3月16日)
光绪十八年二月十九日(1892年3月17日)
光绪十八年二月二十日(1892年3月18日)
光绪十八年三月初六日(1892年4月2日)
光绪十八年三月十一日(1892年4月7日)
光绪十八年三月廿七日(1892年4月23日)
光绪十八年三月廿八日(1892年4月24日)
光绪十八年四月初一日(1892年4月27日)
光绪十八年四月廿八日(1892年5月24日)
光绪十八年五月十三日(1892年6月7日)
光绪十八年五月十五日(1892年6月9日)
光绪十八年五月十七日(1892年6月11日)
光绪十八年五月十八日(1892年6月12日)
光绪十八年六月十四日(1892年7月7日)
光绪十八年六月十七日(1892年7月10日)
光绪十八年六月十八日(1892年7月11日)
光绪十八年六月二十日(1892年7月13日)
光绪十八年六月廿二日(1892年7月15日)
光绪十八年六月廿五日(1892年7月18日)
光绪十八年六月廿七日(1892年7月20日)
光绪十八年六月三十日(1892年7月23日)
光绪十八年闰六月初四日(1892年7月27日)
光绪十八年闰六月初六日(1892年7月29日)
光绪十八年闰六月初八日(1892年7月31日)
光绪十八年闰六月廿五日(1892年8月17日)
光绪十八年闰六月廿六日(1892年8月18日)
光绪十八年闰六月廿七日(1892年8月19日)
光绪十八年七月十八日(1892年9月8日)
光绪十八年七月廿五日(1892年9月15日)
光绪十八年七月廿九日(1892年9月19日)
光绪十八年十一月初十日(1892年12月28日)
光绪十八年十一月十三日(1892年12月31日)
光绪十八年十二月初二日(1893年1月19日)
光绪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1893年2月2日)
光绪十八年十二月三十日(1893年2月16日)
光绪十九年正月初一日(1893年2月17日)
光绪十九年四月十二日(1893年5月27日)
光绪十九年四月十六日(1893年5月31日)
光绪十九年四月廿二日(1893年6月6日)
光绪十九年六月十四日(1893年7月26日)
光绪十九年八月初三日(1893年9月12日)
光绪十九年十月初一日(1893年11月8日)
光绪十九年十月初二日(1893年11月9日)
光绪二十年二月廿五日(1894年3月31日)


《陈撄宁卷》
作者:郭武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88805
出版时间:2015/1/1
开本:16开
页数:651
定价:99

目录:
导言
《黄庭经》讲义(1933年7月1日—1934年1月16日)
庐山小天池乩坛实录缘起(1933年)
天仙碧城女史降坛纪录(1933年)
《孙不二女功内丹次第诗》注(1933年9月1日—1934年8月1日)
人性善恶浅说(1934年)
中国道教源流概论(1934年)
答覆河北唐山张让轩君(1934年)
答覆江苏海门蔡德净君(1934年)
答覆安乐医舍(1934年)
答覆南通杨风子君(1934年)
答覆杨风子君(1934年)
覆武昌张化声先生函(1934年)
《口诀钩玄录》读者须知(1934年10月16日—1937年1月16日)
答覆苏州张道初先生来函问道(1935年)
读《化声叙》的感想(1935年)
北平真坛大道宝录序(1935年)
《梁海滨先生入山炼剑事实》按语(1935年)
答覆无锡汪伯英来函问道(1935年)
陈撄宁校订单行本《天隐子》序(1935年)
校订《坤宁妙经》序(1935年)
答覆石志和君十问(1935年)
《女子道学小丛书》编辑大意(1935年)
答覆无锡汪伯英君儒道释十三问(1935年)
答覆海门县佛教净业会蔡君四问(1935年)
答覆上海南车站张家弄王君学道四问(1935年)
答覆常德电报局某君北派丹诀八问(1935年)
答覆上海公济堂许如生君学佛五问(1935年)
读黄忏华居士给太虚法师一封信(1935年)
《海滨懒禅覆圆虚道人书》按语(1935年)
《武昌佛学院张化声居士为道释二教重要问题驳覆某居士书》按语(1935年)
《旁门小术录》评注(1935年)
答覆济南张慧岩君问双修(1935年)
答覆浦东李道善君问修仙(1935年)
答覆石志和君八问(1935年)
《女功正法》按语(1935年)
答覆北平学院胡同钱道极先生(1935年)
覆南京立法院黄忏华先生书(1935年)
《女丹十则》按语(1935年)
答覆南通佛学研究社问龙树菩萨学长生事(1935年)
读高鹤年居士《名山游访记》(1935年)
陈撄宁启事(1935年)
“人生唯一积极大问题”答案(1935年)
《男女丹功异同辩》读者须知(1935年)
陈撄宁先生覆(河南安阳县周缉光)函(1935年)
《女丹诗集》读者须知(1935年)
翼化堂善书局八十周纪念辞(1936年)
《到四元宇宙去》按语(1936年)
《刘仁航先生与人论佛法书》按语(1936年)
告苏州张道初君并全国同胞患肺病者(1936年)
答覆江苏掘港杨逢启君三问(1936年)
答覆湖南常德文仰山君(1936年)
答覆上海南车站某君来函(1936年)
(答覆)江浙黄岩周敏得君来函(1936年)
关于刊登《仙佛判决书》的意见(1936年)
《劝孝歌》按语(1936年)
吕祖参黄龙事考证(1936年)
吕祖参黄龙事疑问(1936年)
吕祖参黄龙事平议(1936年)
答覆山西襄垣崔寓踑君(1936年)
《道学长歌十首》按语(1936年)
中华全国道教会缘起(1936年)
(覆)北平学院胡同钱道极君致陈先生函(1936年)
《前安徽师范学生李朝瑞致其教授胡渊如君研究内丹信十三函》按语(1936年)
覆某居士(1936年)
论《四库提要》不识道家学术之全体(1936年)
《快活歌》按语(1936年)
答江阴汪润才君(1936年)
陈撄宁先生致《扬善》刊编辑部函(1936年)
记李朝瑞君工夫得效之原因(1936年)
《圆峤真逸诗钞》按语(选录)(1936年)
答上海钱心君八问(1936年)
《外丹黄白术各家序跋》按语(节录)(1936年)
答江苏如皋知省庐(1936年)
覆济南财政局杨少臣君(1936年)
答广东中山县溪角乡益寿堂刘裕良君八问(1936年)
覆江苏宝应□□□女士(1936年)
宝应某女士第二次来函并答(1936年)
覆济南张慧岩君(1936年)
再覆北平杨少臣君(1936年)
湖南湘阴神童常煐来函并答(1936年)
覆浙江金华孙抱慈山人(1936年)
答苏州张道初君十五问(1936年)
与国医某君论丹道函(1936年)
《仙道有真实理由》按语(1936年)
丹道刻经会公启(1936年)
《洞霄宫诗》补注(1936年)
致湖南宝庆张化声先生书(1936年)
致南京欧阳德三先生书(1936年)
《金丹三十论》按语(1936年)
答上海某女士十三问(1936年)
答宝应陈悟玄女士十问(1936年)
再答陈悟玄女士问斩赤龙以后应如何保守法(1936年)
《云笈七笺》中“仙籍旨诀部”《道生旨》摘要答覆山西崔寓踑君(1936年)
最上一乘性命双修二十四首丹诀串述(1936年)
《天台山纪游诗七首》按语(1936年)
答覆河南安阳某女士(1936年)
《三车秘旨》按语(1936年)
《论性命双修》按语(1937年)
与朱昌亚医师论仙学书(1937年)
答吕碧城女士三十六问(1937年)
答宝应岔河镇石志和君(1937年)
答宝应岔河镇陈悟玄女士(1937年)
答上海蒋永亮君(1937年)
答广东琼州王寒松君(1937年)
答温州瑞安蔡绩民君(1937年)
答江苏海门□□□君(1937年)
答昆明工业学校李忍澜君(1937年)
答上海民孚实业社某君(1937年)
答直隶涞水赵伯高君(1937年)
答上海华德路杨名声君(1937年)
答苏州西津桥任杏荪君(1937年)
答河南省安阳□□□女士(1937年)
答化声先生(1937年)
《仙佛同修说》按语(1937年)
为“中黄直透”法答上海殷羽君(1937年)
《溥一子内功日记》(一)按语(1937年)
覆常遵先函(1937年)
答云台山赵隐华君(1937年)
答福州洪太庵君(1937年)
答瑞安冯炼九君(1937年)
答厦门周子秀君(1937年)
答白云观逍遥山人(1937年)
北平杨扫尘君来函并答(1937年)
济南张慧岩君来函并答(1937年)
答江苏如皋知省庐(1937年)
答覆逍遥散人(1937年)
《永免疾病法》按语(1937年)
《仙传辟谷灵方》按语(1937年)
《斩龙功毕有感》按语(1937年)
《道教分宗表》按语(1937年)
读洪太庵先生《五大健康修炼法》(1937年)
《道窍谈》读者须知(1937年)
丹道刻经会缘起(1937年)
《金丹赘言》评论(1937年)
《天声人语》按语(1937年)
《温州张君平生学道之经过》按语(1937年)
《溥一子徽州程渊如君四年间工夫之进步》按语(1937年)
《溥一子内功日记》(二)按语(1937年)
众妙居问答(1937年)
答拙道士、犂道人二君(1937年)
辩《楞严经》十种仙(1937年)
《某君来函自述工夫之怪状》按语(1937年)
致庐山某先生书(1937年)
答湖南湘乡刘勖纯先生(1937年)
(答)上海某女士来函(1937年)
《温州瑞安某君来函述工夫现状》按语(1937年)
众妙居问答续八则(1937年)
《琴火重光》读者须知(1938年)
陈撄宁先生与因是子蒋竹庄先生讨论先后天神水(1939年)
(答)瑞安某君来函(1939年)
《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1939年)
陈撄宁先生答某君问道函(1939年)
答复如皋唐燕巢君(1939年)
答覆福建福清县林道民君(1939年)
答覆河北宁晋县王同春君(1939年)
陈撄宁先生致《仙道月报》社函(1939年)
《偕伍止渊李净尘一道友游天台桃源》诸诗附记(1939年)
《戊寅秋六一初度述怀并序》附白(1939年)
答覆天台赤城山张慧坤女士(1939年)
《“三元一贯丹法”英文演讲录直译》按语(1939年)
覆闽省新泉邓雨苍先生书(1939年)
致四川灌县青城山易道人书(1939年)
答浙省天台山圆明宫虑静道人(1939年)
答北平某君来函(1939年)
答某君七问(1939年)
覆小吕宋洪太庵君(1939年)
覆四川灌县青城山易道人书(1939年)
覆道友某君书(1939年)
《拜读列位仙翁赐和佳章再叠前韵奉答》附注(1939年)
《盖竹山宝光洞唱和诗》附注及按语(1939年)
参同契讲义(1939—1940年)
《论济一子傅金铨先生批注各书》附注(1940年)
论“白虎首经”(1940年)
读知几子《悟真篇集注》随笔(1940年)
《鹡鸰吟稿续编》序(1940年)
上海紫阳宫道院何仙姑塑像开光疏文(1940年)
答覆某医师书(1940年)
《欢喜佛考》注解(1940年)
为止火问题答覆诸道友(1940年)
《余之求道经过》按语(1940年)
与某道友论《双梅景闇丛书》之利弊(1940年)
又与某道友论阴阳工夫(1940年)
沈永良真人事略(1941年)
重修《委羽山大有宫宗谱》序(1941年)
募修天台山桐柏宫胜迹缘起(1941年)
陈撄宁启事(二则)(1941年)
紫阳宫讲道语录(1941年)
《和黄异吾道人诗五首》按语(1941年)
《洪太庵先生诗》附记(1941年)
与林品三先生谈话记(1941年)
《化欲论》按语(1941年)
覆上海某君书(1941年)
现代各种道门派别名称(1941年)
上海紫阳宫百日消灾弭劫道场疏文(1941年)
业余讲稿(1943—1945年)
与《觉有情半月刊》编者书(1947年)
灵魂有无之推测(1947年)
复兴道教计划书(1947年)
由仙学而佛学——答某居士问(1947年)
慨慕人生佛教之导师并答客问(1947)
覆某先生书(1947年)
仙学必成(1947年)
为净密禅仙息争的一封信(1948年)
《口诀钩玄录(全集)》按语(1948年)
《丘长春真人秘传〈大丹直指〉》按语(1948年)
《名山游访记》读者须知(1949年)
《楞严经》耳根圆通法门浅释(1949年)
附:诗词楹联
题高鹤年居士玉照(1933年)
送道友胡允昌由海道之燕(1933年)
夜宿潇湘渔父丹房(1934年)
赠剑客梁海滨先生(1934年)
送高鹤年居士朝五台(1935年)
赠潇湘渔父(1935年)
撄宁子天台纪游诗之一(1935年)
赠别道友黄邃之(1937年)
题风景照片(1937年)
挽道友黄邃之君联语(1937年)
纯阳祖师联语(1939年)
铁海道友招饮沪西紫阳宫并劝移居彼处愧无以报命作此奉赠(1939年)
为黄汝玉女居士题金刚经长卷(1949年)
陈撄宁年谱简编
后记


《皮锡瑞卷》
作者:吴仰湘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73092
出版时间:2013/4/1
开本:16开
页数:448
定价:64

目录:

导言
文章
秦始皇论(1873)
汉武帝论(1873)
班超论(1873)
宋论(1873)
六国论(1874)
诸葛亮论(1874)
晋武帝论(1874)
谢安论(1874)
唐太宗论(1874)
《唐书·四夷传》论(1874)
寇准论(1874)
王安石论(1874)
岳麓书院六君子序赞(1874)
与李荔荪书(1878)
重修屈贾合祠启(1879)
宣平与黄钧甫书(1880)
告伍公庙文(1881)
出都与程伯翰书(1883)
沪上寄都中友人书(1883)
与王怀钦书(1883)
征刻朱文端公藏书十三种启(1892)
尚书古文疏证辨正自序(1892)
虙戏画卦颂(1893)
舜陵铭(1893)
春秋列国名臣序赞(1893)
汉云台中兴诸将序赞(1893)
唐十八学士序赞(1893)
复王子庚书(1894)
《史通·惑经》篇书后(1894)
《史通·申左》篇书后(1894)
孔融荐祢衡论(1894)
章实斋《文史通义》书后(1895)
孝经郑注疏自序(1895)
豫章丛书第三集序(1895)
尚书大传疏证自序(1895)
两汉咏史诗自序(1895)
史记引尚书考自序(1895)
宙合堂谈古自序(1895)
茅批《唐宋八家文》书后(1895)
古文尚书冤词平议自序(1895)
请复孝弟力田科议(1895)
张孝达制军寿序(代)(1896)
汉大司农郑公碑(1896)
今文尚书考证凡例(1897)
致张野秋学使书(1897)
南学会讲义(1898)
南学会答辜天祐问(1898)
南学会答黄日华问(1898)
南学会再答辜天祐问(1898)
答叶焕彬吏部书(1898)
再答叶焕彬吏部书(1898)
致熊秉三谭复生诸君书(1898)
上陈右铭方伯书(1898)
贺黄公度廉访书(1898)
南昌江南会馆演讲(1898)
同心会序(1898)
致陈伯严同年书(1898)
致梁卓如书(1898)
上陈右铭年伯书(1898)
圣证论补评自序(1899)
六艺论疏证自序(1899)
鲁礼禘祫义疏证自序(1899)
郑志疏证自序(1899)
尚书中候疏证自序(1899)
驳五经异义疏证自序(1899)
发墨守箴膏肓释废疾疏证自序(1899)
致门人贺赞元(1899)
书刘光伯自赞后(1901)
古泉杂咏序(1901)
善化小学堂开学演讲(1902)
鉴古斋日记序(1902)
鉴古斋日记评语选(1902)
湖南师范馆经学讲义(1903)
湖南师范馆伦理讲义(1903)
天津寄王益吾阁学书(1903)
长芦盐法志例言(1903)
纂修《长芦盐法志》条议(1903)
分类编次十朝上谕凡例(1903)
刘氏谱序(1904)
汉碑引经考附引纬考自序(1905)
经学通论自序(1907)
王制笺自序(1907)
四川易古田先生遗说序(1907)
上吴子修学使书(1907)
消夏百一诗序(1907)
应诏陈言谨拟增订学堂章程六条摺(1907)
李荔村同年遗诗序(1907)
教育论(1908)
专著
经学历史(1906)
书经通论(1907)
春秋通论(1907)
皮锡瑞年谱简编




《马相伯卷》
作者:李天纲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95414
出版时间:2014/6/1
开本:16开
页数:573
定价:84

目录:
导言
上朝鲜国王条陈(约1882)
致朝鲜京畿道金宏集书(约1882)
改革招商局建议(1885)
致汪康年(1896)
务农会条议(1897)
论叶君《条议书》(1897)
枪不杀人(1897)
炮台新制(1897)
利玛窦遗像题词(1897)
徐光启遗像题词(1897)
汤若望遗像题词(1897)
南怀仁遗像题词(1897)
致汪康年(1897)
致汪康年(1898)
捐献家产兴学子据(1900)
致朱志尧(1900)
开铁路以图自强论(1901)
兴学笔录(1902)
震旦学院章程(1902)
致英华(1902)
《拉丁文通》叙言(1903)
致汪康年(1903)
明故少保加赠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文定公墓
前十字记(1903)
前震旦学院全体干事中国教员全体学生公白(1905)
复旦公学章程(1905)
复旦公学广告(1905)
中国图书有限公司招股缘起启(1906)
《也是集》序(1907)
政党之必要及其责任(1908)
《墨井集》序(1908)
《古文拾级》序(1909)
《求新厂出品图》叙(1911)
复旦学院广告(1911)
劝勿为盗布告(1912)
复旦公学招生广告(1912)
辛亥政见(南华录)(1912)
致孙中山(1912)
上总统书(1912)
致熊希龄(1912)
上教宗求为中国兴学书(1912)
致董恂士(1913)
致英华(1913)
致英贞淑(1913)
覆丁义华(1913)
《〈新史合编直讲〉音译名称合璧》引言(1913)
函夏考文苑文件十种(1913)
北京法国文术研究会开幕词(1914)
代拟宋氏山庄碑记(1914)
一国元首应兼主祭主事否(1914)
宗教在良心(1914)
宗教之关系(1914)
信教自由(1914)
一九一五年(1914)
答客问一九一五年(1914)
致英贞淑(1914)
重刊《主制群征》序(1915)
重刊《辩学遗牍》跋(1915)
致英贞淑(1915)
致张渔珊(1915)
题赠杨佑廷(1916)
青年会开会演说词(1916)
《圣经》与人群之关系(1916)
书《利先生行迹》后(1916)
《万松野人言善录》序(1916)
《宪法草案》大、二毛子问答录(1916)
书《〈天坛草案〉第十九条问答录》后(1916)
书《请定儒教为国教》后(1916)
保持《约法》上人民自由权(1916)
代拟《反对孔道请愿书》五篇(1916)
宪法向界(1916)
《约法》上信教自由解(1916)
信教自由(1916)
书《分合表》后(1916)
国民大会说(1916)
农业改良友助社简章(1916)
呈设农业改良社(1916)
致英华(1916)
致英贞淑(1916)
跋文澂明《怀归诗》(1917)
《元代也里可温考》序(1917)
致段祺瑞(约1917)
重刊《真主灵性理证》序(1918)
重刊《灵魂道体说》序(1918)
《言善录》再版序(1918)
民国民照心镜(1918)
《民治学会签名簿》题词(1918)
致英贞淑(1918)
致英华、英贞淑(1918)
致英华(约1918)
无题(1919)
《明李之藻传》序(1919)
重刊《灵言蠡勺》序(1919)
答问中国教务(1919)
录北京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十八日巡阅使光主教致天津
华铎书并按(1919)
题《愧林漫录》(1919)
现今财政以组织收支细则为要务说(1919)
致英贞淑(1919)
致英华(1919)
致陈垣(1919)
致张渔珊(1919)
致张仲仁(1919)
致陈垣(约1919)
代拟《北京教友上教宗书》(1920)
《王觉斯赠汤若望诗翰》跋(1920)
跋《造花园新法序》(1920)
《教宗本笃十五世通牒》译文(1920)
教育培根社募捐小引(1920)
致英华(1920)
重刻《忍字辑略》序(1921)
无题(1921)
致英华(1921)
致英贞淑(1921)
五十年来之世界宗教(1922)
《康墨林戒弟书》书后(1922)
致英华(1922)
致英贞淑(1922)
致杨千里(1922)
《致知浅说》付刊叙(1923)
《致知浅说》小引(1923)
《原言》自序(1923)
致英华(1923)
致英贞淑(1923)
致刘少坪(1923)
致英华(约1923)
二黄司铎辉烈、诚烈祖母刘太夫人百岁记(1924)
覆徐季龙先生电(1924)
《尤其反对基督教理由》书后(1924)
致英华(1924)
美国本笃会士创设北京公教大学宣言书稿(1925)
致英华(1925)
《芝加哥万国圣体大会事理之说明》译文(1926)
《天民报》发刊词(1926)
致徐宗泽(1926)
致英华(1926)
致英千里(1926)
罗马教廷锡封瓦嘉郡司牧代任宣化区司教赵公墓堂碑(1927)
问谋叛专制与谋叛共和其罪孰大(约1927)
《胡明复先生遗稿》序(1928)
致陆徵祥(1928)
谢刚总主教书(1928)
《圣难绎义》叙(1928)
释景教(1928)
教廷使署志(1929)
代译《教廷驻华代表上主席书》(1929)
当今教宗晋铎五旬金庆(1929)
统一经文刍议(1929)
《纳氏英文法讲义》叙(1929)
致徐宗泽(1929)
致陈垣(1929)
威县蘂轩张府君墓表(1930)
题《徐季龙先生墨迹》(1930)
题墨井道人画(1930)
九一寿辰演说词(1930)
《〈孝经〉之研究》序(1930)
江苏省《通志》局宗教一门嘱拟之稿(1930)
致徐宗泽(1930)
《历代军事分类诗选》叙(1931)
息焉公墓碑记(1931)
劝国人慰劳东北抗日军队(1931)
致陆徵祥(1931)
九二老人病中语(1931)
《世界杂志》题词(1931)
致徐宗泽(1931)
备忘录(约1931)
六十年来之上海(1932)
《李诵清堂述德录》序(1932)
致陆徵祥(1932)
《勒赛夫人日记》与《日思录》序(1932)
《宗座代表驻华十周年大庆特刊》发刊词(1932)
题《磐石杂志》创刊号(1932)
跋《中国民治促成会发起宣言》(1932)
与熊希龄、章太炎等组织中华民国国难救济会通电(1932)
致徐宗泽(1932)
国货年献词(1933)
联合宣言甲(1933)
联合宣言乙(1933)
联合宣言丙(1933)
警国人勿幸小胜(1933)
徐文定公逝世三百年纪念词(1933)
求为徐上海列品诵(1933)
徐文定公与中国科学(1933)
赠科学研究会(1933)
致陆徵祥(1933)
勉冯玉祥电(1933)
致冯玉祥通电(1933)
致宋哲元通电(1933)
双十节献词(1933)
国货展览会演说词(1933)
《南海黄竹岐乡何氏谱》序(1933)
十诫序论(1933)
宗教与文化(1933)
致陈垣(1934)
致于斌(1934)
赞许章太炎讲学(1935)
民治私议(1935)
联邦议(1935)
《童鲍斯高圣传》序(1935)
题赠丁在君先生(1935)
题赠映珹(1935)
劝国人节约拯救水灾书(1935)
致复旦大学学生书(1935)
耶稣圣心敬礼短诵(1936)
《救世福音对译》叙(1936)
贝沙罗司牧马师大裔族费来弟氏安德勒自序(1936)
教宗比阿九世答法文译者饶宝亵封菜山峦司铎
译文及按语(1936)
苏联对中国毫无野心(1936)
题赠全救第二次执委会词(1936)
致冯玉祥(1936)
题马建忠著《东行三录》(1936)
救国谈话(1936)
学术传教(1936)
致冯玉祥(1937)
南海何君墓志铭(1937)
家产立典记(1937)
致徐宗泽(1937)
致李荫西(1937)
《申报》发行港版感言(1938)
精诚团结一致对外(1938)
家书选辑
马相伯年谱简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