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能仍有零售,去搜搜看吧
¥82.0-106.0¥1734.7折
已售28

中国历史学家戴逸领衔主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之【张君劢卷】【傅斯年卷】/【马一浮卷】【牟宗三卷】【梁漱溟卷】任选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百卷本学术文集,主要选取活跃在1840年至1949年之间的思想人物。选录每位思想家颇具代表性的著述汇编成册,尽可能全面、系统地展现大家们的政治思想及学术成果。

优惠
超值换购

满39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16开平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百卷本学术文集,主要选取活跃在1840年至1949年之间的思想人物
凡在某一学科、某一领域,有其独立思考、提出特别见解和主张者,都尽量收入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先生领衔主编

商品评论(4) 查看全部>>
头像 han*** 三星用户
2023/4/30 9:08:35

这个系列的书读挺好,终于凑齐了

头像 han*** 三星用户
2023/4/29 10:38:26

近代的大家作品,比现在的大家厉害太多

头像 mkm*** 三星用户
2023/2/28 20:21:24

始有苟合,慢慢学习吧。

头像 mkm*** 三星用户
2023/2/28 20:20:42

梦寐以求,慢慢学习吧。





















编辑推荐

《张君劢卷》
张君劢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多重面向的重要人物,他毕生追求民主,更因在《*宪法》的起草和创制中的关键作用而被尊为“*宪法之父”;他在五四后期肇端科玄论战,首倡“新宋学之复活”,晚年致力于儒家思想复兴的撰著和宣扬,被公认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还是20世纪中国民主社会主义思潮*重要的理论代表人物。
本书选录了张君劢在1949年之前的*代表性的论著,着力展现了张君劢关于如何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nation-building)的整体性的思考:他一方面强调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建设对于民族建国的关键意义,另一方面也强调社会主义、社会公道对于民族国家一体化的意义,同时也高度重视固有民族文化、民族性对于民族国家认同与精神融合的意义。进而言之,张君劢在国家政治制度建设上的基本立场是“宪政民主”;在此基础上,他的社会主义思想是一种“民主社会主义”;而他关于民族文化和民族性的论述,则无疑构成了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的主张——其中不可忽视的是,他自五四时期特别是科玄论战开始,对于启蒙现代性尤其是科学主义流弊的反思与批评,既与其民族建国的总体思想构成了些许暧昧的张力,也开启了其晚年儒家思想复兴论的端绪。
编者简介
翁贺凯,1975年生,福建福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学士、硕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现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西政治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兼任《政治思想史》(季刊)编委,主要著译有《现代中国的自由民族主义:张君劢民族建国思想评传》(专著,法律出版社,2010)、《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译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傅斯年卷》
傅斯年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和公共知识分子。在民国时期的知识界、思想界,他是中国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科学化”的大力推动者,是中国文化“西化”倾向的代言人,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提倡者。他虽没有鸿篇巨制的理论著述,但留下的数量不多的文章所表现的坚定立场和明确取向,足以使其成为某种思想选择的代表,从而进入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视野。
本卷选录文字依内容分为:卷一为五四时期的代表作,卷二为史学思想与史学方法的论述,卷三为三四十年代的时评政论,卷四为教育方面的文字。大体反映了傅斯年在各方面的思想。
编者简介
欧阳哲生,1962年5月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赴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等处访学。主要著作有:《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之现代阐释》、《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严复评传》、《科学与政治——丁文江研究》、《探寻胡适的精神世界》、《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傅斯年一生志业研究》等。编有《胡适文集》(12册)等多种文集。

《马一浮卷》
马一浮(1883—1967),浙江上虞人。早年积极参与反帝救亡运动,辛亥革命后,深感“救国有志,回天力”,于是杜门治学。中年以后,归本儒学,专研六经,成为一代儒宗。抗日战争时期,受邀讲授国学于浙江大学西迁途中,创办并主持复性书院的讲学、刻书活动。1953—1966年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长,为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马一浮,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于儒、佛、道、诸子百家乃至考据、医学、西学等莫不探究,兼擅诗词、书法。传承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儒学的道德人文精神,建立了以“国学者,六艺之学也”、“六艺该摄一切学术”、“六艺统摄于一心”为核心观点的“六艺论”新经学思想体系。
本卷选录了马一浮先生撰著于1949年以前的代表作,以展示其主要的儒学思想。全书分六大部分:部分选录《泰和宜山会语》中的全篇二卷,了解其“六艺论”思想体系的架构和要旨。第二部分选录《复性书院讲录》中的四卷,为作者对群经大义的具体阐释。第三部分选录《尔雅台答问》的《初编》与《续编》,舍其《补编》,为作者对问学者的答问和点拨之语。第四部分收录《寒江雁影录》一卷,是作者与有关人员商讨筹备复性书院事宜之书信。第五部分选录《马一浮全集文集》之《序·跋·启》一卷和《记传铭赞》一卷。第六部分选收《蠲戏斋杂著》。书末《马一浮先生年谱简编》为丁敬涵原著、本卷编者校订。
编者简介
吴光,1944年10月生。浙江淳安人。历史学硕士,教授,研究员。历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讲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专任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明裕学人”访问教授,香港法住学院讲座教授,香港道教学院讲座教授,日本九州大学访问研究员,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访问教授;浙江中华文化研究所所长,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杭州师范大学双聘教授暨硕士生导师等职。
出版有《干部儒学读本》《黄宗羲与清代浙东学派》《继往开来论儒学:浙江省儒学学会成立大会纪念特集》《马一浮全集》《阳明学综论》《刘宗周全集》《当代儒学的发展方向》等。

《牟宗三卷》
牟宗三(1909—1995),哲学家及哲学史家、教育家,大学教授,当代新儒家的精神领袖和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山东栖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49年去台湾;曾获台湾“行政院”文化奖,香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一生志业在“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复兴与光大中国文化,其研究几乎遍及与涵盖哲学的所有领域并均有重要建树;其著作具有广泛的影响,其写作被认为开创了一种独特文体——“牟宗三体”;其教学思想深刻,教学艺术一流,被誉为“说法”的大宗师,对学生影响至深至巨,桃李满天下。牟宗三哲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典范,代表了中国哲学发展至现当代的*;牟宗三被认为是自朱熹和王守仁以来足以代表中国哲学水准的伟大的中国哲学家。
本书以《牟宗三先生全集》和《生命的学问》所收录的文章为准,并尽可能参照原刊原版原文,选录牟宗三先生一生各个时期的代表性重要论著,凡43篇,皆为独立完整的单篇文章,尽量避免与此前出版的牟宗三先生“文选”重复或雷同,试图涵盖与体现牟宗三哲学的各个方面,同时尽可能地保留其完整性,并与其各种专书专著区分开来,以便在阅读或使用中互相配合。所选文章内容广泛,通贯古今,横跨东西,几乎包罗或涵盖牟宗三先生一生涉足的所有研究领域留下的文字,虽以哲学为主,但不限于哲学;文章的类型和风格,除了以严谨的学术论文为主以外,也适当选录部分重要和具有代表性的讲演录,以及学术随笔和信札;订正了(来源)原文中的文字错漏,并注明文中引文的出处。文前有编者所撰写的“导言”,文末附有“牟宗三先生年谱简编”与“主要著作”,方便读者使用。
编者简介
王兴国,哲学博士,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与哲学系教授、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编辑部主任兼常务副主编,香港国际场有哲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从事中国哲学及中国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长于中国儒家哲学及佛教哲学与茶道,尤其以对牟宗三哲学的研究闻名于世,享誉海内外;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的学术专著有《契接中西哲学之主流——牟宗三哲学思想渊源探要》、《牟宗三哲学思想研究——从逻辑思辨到哲学架构》、《牟宗三》等。

《梁漱溟卷》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生于北京,原籍广西桂林。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者。1917年入北京大学任教,七年后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建设运动。抗战中为促进国共团结抗敌而奔走,参与创建民盟;胜利后又参与国共和谈,为和平建国而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及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但心思之用更在于人生问题之研究。一生用心于两大问题: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为此两大问题而思考、而行动,终其一生。主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印度哲学概论》、《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本书内容的选取试图帮助读者了解梁漱溟先生不同时期对不同问题的思考,也希望反映梁先生思想的独特之处。梁先生处在新世纪世界大交通的时代,对东西文化的不同特征作了许多思考。例如教育问题,他认为东西方有看重情志和传授知识的不同,各有长短,应该综合双方的长处。谈到社会问题,他主张从中国社会的组织构造来入手解决。这显然不同于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的主张。
编者简介
梁培宽,梁漱溟先生长子。1925年生于北京。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在校工作约四年后,调往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五七干校劳动,约四年。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负责《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编辑室工作。自1986年退休至今,从事整理、编辑及出版梁漱溟著述工作。
王宗昱,1954年生。1978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1986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1984年开始参加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项目,1987年开始发表关于梁漱溟思想研究的论著。现在主要从事道教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本单详情

《张君劢卷》
作者:翁贺凯 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97067
出版时间:2014-07
开本:16开
页数:532
定价:84.00

目录
张君劢先生之生平与思想发展(代导言)1
穆勒约翰议院政治论(1906)
联邦十不可论(一名省制余议)(1916)
中国之前途:德国乎?俄国乎?(1920)
——三封信
致林宰平学长函告倭氏晤谈及德国哲学思想要略(1920)
倭伊铿精神生活哲学大概(1921)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谈话记(1921)
悬拟之社会改造同志会意见书(1921)
学术方法上之管见(1922)
——与留法北京大学同学诸君话别之词
欧洲文化之危机及中国新文化之趋向(1922)
——在中华教育改进社讲演
人生观(1923)
国内战争六讲(1924)
论教化标准(1925)
——国立政治大学新学舍成立记
爱国的哲学家——菲希德(1926)
吾民族之返老还童(1928)
一九一九年至一九廿一年旅欧中之政治印象及吾人
所得之教训(1928)
英国现代政治学者赖司几氏学说(1928)
读英儒陆克传(1928)
廿世纪革命之特色(1928)
致友人书论今后救国方针(1928)
德国新宪起草者柏吕斯之国家观念及其在德国政治学说
史上之地位(1930)
国家民主政治与国家社会主义(1932)
中华民族之立国能力(1932)
科学与哲学之携手(1933)
——在梧州广西大学讲演
经济计划与计划经济(1933)
学术界之方向与学者之责任(1933)
中华民族复兴之精神的基础(1934)
——在广州中山大学演讲
中华新民族性之养成(1934)
——在广州青年会演讲
法治与独裁(1934)
——在广州法学院讲演
国家社会主义纲领(1935)
我从社会科学跳到哲学之经过(1935)
明日之中国文化(节选)(1936)
中国教育哲学之方向(1937)
——智识与道德各派哲学及拘束与开放各时代文化之大结合
立国之道(节选)(1938)
致毛泽东先生一封公开信(1938)
胡适思想界路线评论(1940)
——吾国思想界应超越欧洲文艺复兴而过之
人民基本权利三项之保障(1944)
张东荪著《思想与社会》序(1944)
两时代人权运动概论(1944)
国家为什么要宪法(1946)
——中华民国未来民主宪法十讲之一
人权为宪政基本(1946)
——中华民国未来民主宪法十讲之三
民主社会党的任务(节录)(1947)
现代文化之危机(1948)
——卅七年十月廿三日在重庆重华学院讲
民主政治的哲学基础(1948)
——卅七年十月二十六日在成都大学讲
原子能时代之道德论(1948)
——卅七年十月廿八日在成都东西文化协会讲
张君劢年谱简编


《傅斯年卷》
作者:欧阳哲生 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87228
出版时间:2015-01
开本:16开
页数:568
定价:89.00

目录
导言
卷一早年文存
文学革新申义
文言合一草议
中国学术思想界之基本误谬
戏剧改良各面观
再论戏剧改良
《新潮》发刊旨趣书
人生问题发端
万恶之原(一)
社会革命——俄国式的革命
心气薄弱之中国人
中国文艺界之病根
自知与终身之事业
社会——群众
社会的信条
破坏
汉语改用拼音文字的初步谈
对于中国今日谈哲学者之感念
白话文学与心理的改革
毛子水《国故和科学的精神》识语
《新潮》之回顾与前瞻
时代与曙光与危机
卷二历史学
与顾颉刚论古史书
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考古学的新方法
史学方法导论
中西史学观点之变迁(未刊稿)
闲谈历史教科书
性命古训辨证
《史料与史学》发刊词
卷三时评政论
中国现在要有政府
“九一八”一年了!
国联调查团报告书一瞥
陈独秀案
多言的政府
政府与对日外交
政府与提倡道德
“中日亲善”??!!
一夕杂感
地方制度改革之感想
中华民族是整个的
北方人民与国难
四川与中国——在成都军分校讲演
地利与胜利
抗战两年之回顾
汪贼与倭寇——一个心理的分解
盛世危言
“五四”偶谈
天朝——洋奴——万邦协和
“五四”二十五年
现实政治
“第二战场”的前瞻
罗斯福与新自由主义
评英国大选
我们对于雅尔达秘密协定的抗议
中国要和东北共存亡
论豪门资本之必须铲除
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
宋子文的失败
卷四教育
留学问题谈
要留学英国的人最先要知道的事
教育崩溃之原因
教育改革中几个具体事件
改革高等教育中几个问题
论学校读经
漫谈办学
几个教育的理想
一个问题——中国的学校制度
中国学校制度之批评
傅斯年先生年谱简编


《马一浮卷》
作者:吴光 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04598
出版时间:2015-04
开本:16开
页数:445
定价:72.00

目录
导言
一、泰和宜山会语二卷
卷端题识
卷一泰和会语
引端
论治国学先须辨明四点
横渠四句教
楷定国学名义国学者,六艺之学也
论六艺该摄一切学术
论六艺统摄于一心
论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
举六艺明统类是始条理之事
论语首末二章义
君子小人之辨
理气形而上之意义义理名相一
知能义理名相二
附录:论老子流失
赠浙江大学毕业诸生序
对毕业诸生演词
卷二宜山会语
说忠信笃敬
释学问先释学问之义后明问答之旨
颜子所好何学论释义
说视听言动续义理名相一
居敬与知言续义理名相二
涵养致知与止观续义理名相三
说止续义理名相四
去矜上续义理名相五
去矜下续义理名相六
附录:拟浙江大学校歌附说明
二、复性书院讲录四卷
卷一
复性书院开讲日示诸生
复性书院学规
读书法
通治群经诸书举要
卷二
题识
群经大义总说
论语大义
卷三
孝经大义
卷四
诗教绪论
礼教绪论
三、尔雅台答问二卷
卷一尔雅台答问初编
尔雅台答问编例
编者序
答张立民
答袁竹漪一
答袁竹漪二
答杨硕井一
答杨硕井二
答杨硕井三
答杨硕井四
答杨霞峰
答张德钧一
答张德钧二
答程泽溥一
答程泽溥二
答程泽溥三
答夏眉杰
答王白尹
答陈兆平
答贾君
答周君
答吴君
答池君
答黄君
答云颂天一
答云颂天二
答云颂天三
答某上座
答郭君
答刘君
答许君
答张君
答刘君
答张君
答龚君
答罗君
答王君
答徐君一
答徐君二
答张君
答许君
答杨君
答熊君
答赵蕃叔
答刘君
答刘君
答许君
答张君
答谢子厚
答李君
答杨君
答徐君
答鄢君
答周君
答徐君
答任君
卷二尔雅台答问续编
尔雅台答问续编新例
弁言
示语一
示吴敬生十五则
示乌以风
示刘公纯
示王星贤二十三则
示张立民二十五则
示语二
示张德钧七十五则
示张伯衡一百一十二则
示王紫东三十九则
示王伯尹五十六则
示语三
示金晓村三十八则
示杨硕井五十则
示杨霞峰十七则
示严康澄十则
示张知白十九则
示陈兆平九则
示语四
示樊漱圃十六则
示夏眉杰二十则
示张仲明七则
示徐赓陶六则
示刘愧庵四则
示王子游十四则
示陶元用六则
示鲜季明四则
示羊宗秀
示袁竹漪十四则
示孙伯岚五则
示邓懋休九则
示王敬身
答书
答王君
答朱君
答邵君
答马君
答张君
答杨君
答王君
答黄君
答倪君
答徐君
答吴君
答许君
答袁一洪
答吴敬生一
答吴敬生二
答刘公纯
答张伯衡
答王伯尹一
答王伯尹二
四、寒江雁影录一卷
复刘百闵
致寿毅成
与张立民
致蒋公书
致陈布雷
致陈部长
至屈文六
致孔院长
致刘百闵
致寿毅成
复性书院简章
答刘百闵
致屈文六
五、文集二卷
卷一序·跋·启
宋遗民诗序
政诫序
曲苑珠英序
名媛文萃序
重印严氏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序
重印姚氏古文辞类纂王氏续古文辞类纂序
印光法师文钞序
楞严正脉科会序
新唯识论序
儒林典要序
浙江旅嘉同乡会集会序
圣传论序
重刊盱坛直诠序
重印宋本春秋胡氏传序
蠲戏斋诗自序
慈湖家记序
重刊周易系辞精义序
舜水遗书序代
意林续钞序
国朝文汇序代
熊氏丛书弁言代
重刻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序
题子恺画集
复性书院缘起叙
佐治药言抄本跋
四书纂疏札记跋
周易易解跋
姜西溟藏稿书后
跋弘一大师华严集联墨迹
蠲戏斋诗自序科解跋
高子遗书节钞跋
王心湛印边款
兰亭集诗写本自跋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写本自跋
嵇叔夜养生论答难养生论写本自跋
书王右丞西施咏后
书素问上古天真论句跋
楚辞写本短跋
诅楚文跋
圣教序临本自跋
晋武帝临辟雍颂临本自跋
为董事会代拟书院募集刻书基金启
蠲戏老人鬻书约
蠲戏老人鬻字刻书启
蠲戏斋鬻字改例启
蠲戏斋鬻字后启
废置复性书院议
复性书院董事会基金管理委员会联合启事
卷二记?传?铭?赞
董解元西厢记记
新嘉坡道南学堂记
重修绍兴县文庙记
会稽马氏皋亭山先茔记
先考马公行状
先妣何恭人事述
哀亡妻汤孝愍辞
汤蛰先先生家传代南通张季直先生作
故马浮妻孝愍汤君权葬圹铭
浙军凯旋纪念碑铭并序代汤寿潜撰
烈士徐君墓表代汤寿潜撰
绍兴汤先生墓志铭
重修祥峰禅师塔铭
弘一律主衣钵塔记并铭
孔学会赞
宋贞女赞
六、蠲戏斋杂著
大学玄疏残稿
释荀子解蔽篇
希言
论语集解索隐
论语异义
魏晋间逸说考
般若会约
马一浮先生年谱简编
编校后记


《牟宗三卷》
作者:王兴国 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06196
出版时间:2015-03
开本:16开
页数:609
定价:94.00

目录
导言
矛盾与类型说(1933)
逻辑与辩证逻辑(1934)
论函蕴(1936)
觉知底因果说与知识底可能说(1937)
知觉现象之客观化问题(1948)
《康德知识论要义》序(1957)
近代学术的流变(1958)
逻辑实征论述评(1958)
传统逻辑与康德的范畴(1940)
论纯理(1944)
中国人的具体感与抽象感(1936)
几何型的文化与数学型的文化(1940)
一年来之哲学界并论本刊(1936)
哲学的下降与上升(1940)
关于“生命”的学问
——论五十年来的中国思想(1951)
哲学智慧的开发(1952)
简论哲学与科学(1953)
墨子(1953)
黑格尔与王船山(1954)
魏晋名理与先秦名家(1959)
道家的“无”底智慧与境界形态的形上学(1975)
佛家体用义之衡定(1960—1963)
佛家的存有论(1975)
讲南北朝隋唐佛学之缘起(1977)
天台宗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1978)
祀孔与读经(1952)
人文主义与宗教(1955)
儒教、耶教与中西文化(1957)
江西铅山鹅湖书院缘起暨章则(校订稿)(1947)
略论道统、学统、政统(1957)
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1975)
宋明儒学的三系(1976)
我了解康德的经过(1954)
研究中国哲学之文献途径(1985)
哲学研究的途径(1986)
客观的了解与中国文化之再造(1991)
超越的分解与辩证的综和(1993)
理解、创造与鉴赏(1934)
《红楼梦》悲剧之演成(1935)
水浒世界(1956)
美的感受(1968)
说“怀乡”(1953)
为学与为人(1968)
牟宗三主要著作
牟宗三年谱简编


《梁漱溟卷》
作者:梁培宽 王宗昱 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01696
出版时间:2015-01
开本:16开
页数:436
定价:69.00

目录
梁漱溟先生之所以成为思想家费孝通
导言
谈佛
——与张蓉溪舅氏书(1914)
吾曹不出如苍生何(1917)
如何成为今天的我(1928)
三种人生态度
——逐求、厌离、郑重(约1934)
以出家的精神做乡村工作(1934)
我的家世与生平行事(1952)
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1969)
人生实践上追求真理的勇士
——读《河上肇自传》(1973)
孔子真面目将于何求?(1923)
东方学术之根本(1934)
孔子学说之重光(1934)
礼记大学篇伍严两家解说合印叙(1965)
儒佛异同论(1967)
东方学术概观(选录)(1975)
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1930)
中国之地方自治问题(1932)
中国社会构造问题(1936)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对时局主张纲领(1941)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1941)
中国政治问题研究(1948)
东西人的教育之不同(1922)
办学意见述略(1924)
重华书院简章(1924)
今后一中改造之方向(1928)
请办乡治讲习所建议书(1928)
河南村治学院旨趣书(1929)
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1933)
精神陶炼要旨(1934)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选录)(1921)
乡村建设理论(选录)(1937)
中国文化要义(选录)(1949)
人心与人生(选录)(1975)
梁漱溟先生生平
梁漱溟年谱简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