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惠
- 超值换购

- 历史
- 新近出版
-
《清代巴蜀籍考生殿试卷选粹》16开精装,对教育家傅增湘所珍藏的37份殿试卷进行详细的注释与录文整理,读者可借助这些试卷,洞悉古代考试制度和官场文化。
¥22.0 -
“理想国译丛”之《金与铁:俾斯麦、布莱希罗德与德意志帝国的建立》,豆瓣8.5分,908页,莱昂内尔·特里林奖得主名作,国家图书奖决选作品,记述德意志在权力与金钱、民族主义与反犹情绪间的尘封往事。
¥67.0 -
“理想国译丛”之《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一战中东,1914-1920》,豆瓣8.3分。见证大国的崩溃,讲述六百年帝国迟暮之年的挣扎求存,揭示中东乱局的根源,正视被遗忘的奥斯曼战线对“一战”和世界局势的深远影响。
¥48.0 - 查看更多>>
-
【2025年5月出版】全本全注全译《四书五经》全9种12册,每部作品皆全本原文收录,采用左右双栏文白对照排版,无须频繁翻页,即可一览原文、译文与注释,无古文基础也能轻松阅读。【本书由出版社代发,48小时内发货,需单独下单】
¥279.0 -
【2025年新书】《陈从周园林七书》花口+钤印版!精美书盒+裸脊刷边+钤盖作者两枚印章+七枚藏书票+主题帆布包。荟萃著名园林专家、散文家陈从周的七部经典著作。【本书由出版社代发,48小时内发货(不含节假日),需单独下单】
¥289.0 -
【2025年3月新书】2024版《新京报书评周刊合订本》,8开全彩印刷、150万海量文字,完美呈现报纸原貌,荟萃20+深度专访对话、40+精品主题收录和320+优质好书推荐。
¥99.0 - 查看更多>>
政争之剧烈,党祸之频繁,为有宋一代特色。政治上有党祸,学术上亦有党祸。学术上之党祸,时常随政治上之党祸为转移。政治上占优胜地位者,其学术常为社会所尊崇;政治上居劣败地位者,其学术常为社会所鄙弃。以政治上之实力左右学术,崇拜其人者,并其学
术而提倡之;鄙夷其人者,并其学术而禁锢之。此种局面,实创始于宋,前此所未闻也。北宋政治上之党祸,始于王安石之创行新法,终于蔡京之排斥正人。而北宋以亡,南宋政治上之党祸,始于汪黄之反对李纲、宗泽,甚于秦桧之谋害赵鼎、张浚、岳飞。而南宋以弱,学术上之党祸,始于蔡京排斥元祐诸贤。禁其学说,甚于秦桧之禁绝程学。及韩侂胄当国,反对朱子,并其门人与私淑弟子一同禁锢之,号为伪学,而其祸极矣。盖权相最不满意于清议,书生好持正论,动辄招权相之忌。目为朋党,只能排斥政界诸人,学界之莘莘士子无恙,其主持清议自若也;惟称以伪学,则教育家、著述家、研究家,胥在朝在野,皆包括于其内,而一网打尽矣。兹述其事迹如左。
初,神宗笃意儒学,从王安石议,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增修太学。安石与其子雱及吕惠卿,训释《诗》《书》《周礼》,颁于学官,号曰《三经新义》。主司纯用以取士,先儒传注一切废弃,是为以国力推行王学之始。又罢《春秋》,不列于学官。安石又以字学久不讲,作《字说》以进,多穿凿附会,糅杂佛老。
哲宗元祐中,旧党内阁成立,罢新法,立十科取士法,置春秋博士,禁科举引用《字说》及佛老之书,解经参用诸儒学说,毋得专取王氏,又复诗赋,与经义并行,立为两科。于是王氏学说受一打击。
绍述之论起,罢十科举士法,诏进士罢诗赋,专习经义,除《字说》之禁,复废春秋科。国子监请以安石所撰《字说》《洪范传》及王雱《论语》《孟子》义刊板传学者,学校学子之文靡然从之。于是王学复盛。
徽宗崇宁中,再倡绍述。蔡京当国,罪状元祐诸贤,谓之奸党,禁其学术。毁范祖禹《唐鉴》及三苏、黄庭坚、秦观文集。言者谓故直秘阁程颐邪说诐行,惑乱众听,而尹焞、张绎为之羽翼,诏河南府悉逐学徒,其所著书,令监司严加觉察,是为以国力排斥程学之始。寻以安石配享孔子,位次孟子,追封舒王;子雱为临川伯,从祀孔庙。宣和中,再禁元祐学术。举人传习者以违制论。闽人印造司马光等文集,诏毁其版。有收藏习用苏黄之文者,并令焚毁。犯者以大不恭论。
《中国历代党争史(精装)》
作者:王桐龄
出版社:应急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2098452
出版时间:2023/9/1
开本:16开
页数:192
定价:58
目录:
第一章 先秦学派之竞争
第一节 南北思想之冲突 /3
第二节 东西思想之结合 法学家与儒学家之冲突/5
第三节 儒学之统一及其派别/6
第二章 汉末钩党之狱
第一节 钩党之狱成立之原因/13
第二节 东汉宦官之恣横/16
第三节 东汉中叶以后之士风/18
第四节 第一次钩党之狱/23
第五节 第二次钩党之狱/24
第六节 党狱之余波及其结果/26
第三章 两晋南北朝时代门第之见与方舆之见
第一节 古代门第之见之面影/31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时代门第之见/32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时代方舆之见/34
第四章 有唐中叶以后牛李党之倾轧
第一节 牛李党成立之原因/39
第二节 牛李结怨之始/40
第三节 牛党得意时代/41
第四节 李训、郑注专政时代甘露之变/47
第五节 郑覃、陈夷行、杨嗣复、李珏倾轧时代/49
第六节 李卫公当国时代/50
第七节 两党党魁之末路/55
第五章 北宋中叶以后新旧党之竞争
第一节 北宋党祸成立之原因/59
第二节 郭后之废与范吕之争/60
第三节 庆历党议/62
第四节 濮议/63
第五节 神宗变法之动机/65
第六节 新党内阁之成立 陈升之、王安石内阁 王玮、蔡确内阁/68
第七节 旧党内阁之成立 新法之废止 新党之左迁 司马光、吕公著内阁 吕大防、范纯仁内阁/71
第八节 旧党之内讧/73
第九节 新党之复活及其报复 旧党之贬窜 孟后之废 章惇内阁/75
第十节 混合内阁之成立 新党之左迁 孟后之复位 韩忠彦、曾布内阁/78
第十一节 变态新党之出现 党人碑之设立 孟后之复废蔡京内阁/79
第六章 北宋末年之和战论
第一节 北宋对金和战不定之原因/85
第二节 恢复燕云问题 /85
第三节 李纲、 种师道进退问题/88
第七章 南宋初年之和战论
第一节 南宋初年和战不定之原因/97
第二节 李纲、黄潜善、汪伯彦去留问题/98
第三节 赵鼎、张浚、秦桧进退问题/102
第四节 岳飞之狱/109
第五节 李孟坚之狱、王之奇之狱与赵汾之狱/111
第八章 南宋中年伪学之禁
第一节 伪学之禁之由来/117
第二节 伪学之禁以前王学派 与程学派之倾轧/117
第三节 伪学之禁之始末/120
第四节 伪学之禁之取消/125
第九章 明末东林党之祸
第一节 东林党祸成立之原因/129
第二节 明代宦官之专横/131
第三节 明代士风之矫激/135
第四节 东林党之成立及其对他党之倾轧/145
第五节 三案之争论/148
第六节 东林党与魏忠贤之冲突/149
第七节 党祸之结果/152
第八节 党祸之余波/153
第十章 清末帝后党之争
第一节 戊戌政变之原因/157
第二节 德宗变法之动机/158
第三节 德宗变法之成绩 /159
第四节 新政之推翻与新党之逮捕/161
第五节 戊戌政变之结果 /164
结论
-
广西师大出版社《中世纪的身体》,凡胎肉体、珍闻异事、诞幻奇思……从头到脚剖析身体,图文并茂地展现中世纪人的身体观念和日常图景,追索中世纪的生与死、痛与美。
¥29.9 -
《清代巴蜀籍考生殿试卷选粹》16开精装,对教育家傅增湘所珍藏的37份殿试卷进行详细的注释与录文整理,读者可借助这些试卷,洞悉古代考试制度和官场文化。
¥22.0 -
“理想国译丛”之《金与铁:俾斯麦、布莱希罗德与德意志帝国的建立》,豆瓣8.5分,908页,莱昂内尔·特里林奖得主名作,国家图书奖决选作品,记述德意志在权力与金钱、民族主义与反犹情绪间的尘封往事。
¥67.0 -
【限时直降】关于中国装饰文字的首部通史性图录《中国汉字美学史》全8卷,大12开布面精装,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李明君总主编,海量精美图片,全彩印刷,锁线装订,印制俱佳!特惠活动结束即刻恢复原团购价2100元!【本书由出版社代发,2个工作日内发货,需单独下单】
¥1680.0 -
《微观视野中的胶东抗日根据地研究》,通过宏观和微观双重视角,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剖析社会各群体在抗日环境中的博弈过程,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25.0 -
《重庆移民史》,我国首部具有开拓意义的研究重庆地区移民问题的学术专著。资深思想史、区域史研究专家李禹阶主编。总达863页,史料丰富,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具。
¥36.0 -
“理想国译丛”之《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一战中东,1914-1920》,豆瓣8.3分。见证大国的崩溃,讲述六百年帝国迟暮之年的挣扎求存,揭示中东乱局的根源,正视被遗忘的奥斯曼战线对“一战”和世界局势的深远影响。
¥48.0 -
《中国玉器通史》精装全12卷,迄今首部有关玉器文化、历史与考古的玉器通史,大量珍贵实物图片和理论,将已有考古资料一网打尽,揭示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
【本团购由出版社代发,48小时内发货(不含节假日),需单独下单】
¥1200.0 -
《二战德军虎式坦克全景战史》全四卷,总达1100多页,重约4斤,全面记述“虎”式坦克部队战史,超过2000幅珍贵历史图片,首度呈现装甲战史上震撼的血火篇章!
¥36.0 -
限时低价!《圣彼得堡:三百年的致命欲望》,文化历史学家乔纳森·迈尔斯著,曾获《泰晤士报》年度历史图书殊荣,一部描绘俄罗斯政治史、艺术史及社会生活史的瑰丽画卷
¥32.0
★ 16开精装,应急管理出版社出版
★ 王桐龄毕生致力于历史学领域研究和历史教学工作,勤奋著述,桃李满天下,是享誉海内外的史学大师
★ 这是一部解读中国古代历史上党争的史实、动因等的专著,成书于民国十年
★ 王桐龄分别对我国古代雨千多年来发生的重要的党争,如东漠末年党锢之祸、两晋南北朝时代门第之见舆方舆之见、唐代牛李党争、北宋新旧党争、两宋之际和战之论、南宋中叶伪学之禁、明代东林党争以及清末的帝后党争等进行详细的史实介绍和理论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