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正在进行
¥45.0¥1932.3折
距结束
已售35
本书可能仍有零售,去搜搜看吧
¥45.0¥1932.3折
已售35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4种:黄忏华《中国佛教史》、刘师培《清儒得失论》、蒋维乔《中国佛教史》、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均为大师学术文化经典名作。

《黄忏华中国佛教史》,被誉为“现代中国人撰写的*部系统的中国(汉传)佛教通史”。

《刘师培清儒得失论》,评论古今学术思想和小学、经学、校释等群书。

《蒋维乔中国佛教史》,为中国*部以近代方法写就的佛教简史,对民国后的佛教研究产生极大影响。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为中国近代伦理学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优惠
满赠

读书月|淘书团会场满80/200送餐垫/杜邦纸包

超值换购

满42.3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16开平装,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均为20世纪中叶以来文化领域的经典学术著作
本丛书精选此时大师名家之有关学术文化经典著作,以期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文化做一系统整理

既可用于学术研究参考,亦可作为通识读本阅读,更是文化爱好者了解大师学术文化的重要途径

商品评论(1) 查看全部>>
头像 271*** 三星用户
2023/12/15 11:02:56

书的品相完美














出版说明

一、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旨在为读者提供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学术精品。当时,学问家经历了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学术革新;因时应势而现出版高峰,大师名家之作数量激增,质量上乘,对此时及后世的中国学术发展与演进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本丛书精选此时大师名家之有关学术文化经典著作,以期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文化做一系统整理。
三、丛书所收书目,虽各自早有出版,但零散而不成规模。此次结集,欲为推动中华文化之大发展、大繁荣尽出版人绵薄之力,成一民族文化珍品,为后代留存传之久远的鸿篇巨作。
四、为丛书系列之计,故以史学、国学、文学、一般学术著作之顺序编排。
1. 单种书文字量过少的著作,寻二三种内容相近,或作者为同一名家者,则合成一册,字数以30万字为限;
2. 单种书文字量超过50万字的著作,则分为上、下两册;
3. 单种书文字量超过100万字的著作,则分为上、中、下三册。
五、所收著作,版本不一;流布之中,文字错讹;择其善本,一一折校。现虽为通行横排简体,然尽量保持二三十年代原貌。
1. 人名、地名、异体、通假,仍从原书繁体;
2. 标点符号,从作者习惯,非排版差误者不予改动;
3.“的”,“底”一类文字之分,均从原书;
4. 遇原书字句有疑问者,非有根据不予更改,力求保持原貌。

编辑推荐

《黄忏华中国佛教史》

本书被誉为“现代中国人撰写的第一部系统的中国(汉传)佛教通史”,亦是我国学术界以西洋学术著作方式撰写佛书的前驱,分中国佛教之肇始时代、中国佛教之进展时代、中国佛教之光大时代、中国佛教之保守时代四章,详细介绍了中国的佛教历史。

黄忏华,字璨华,号凤兮,广东顺德人,我国近代佛学理论家。本书分中国佛教之肇始时代、中国佛教之进展时代、中国佛教之光大时代、中国佛教之保守时代四章,详细介绍了中国的佛教历史。 


《刘师培清儒得失论》

本书辑其所作《清儒得失论》、《汉宋学术异同论》、《字义起于字音说》、《群经大义相通论》等□□古今学术思想和小学、经学、校释群书等方面的著述,从多个方面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和成就,内容包括:古书疑义举例补;古历管窥;答问;群经大义相通论;理学字义通释等。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号左禽,江苏仪征人。作为经学大师,在继承《左氏》家学的同时,他善于把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吸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来,开拓了传统文化研究的新境界,成果很多。其主要著作由南桂馨、钱玄同等搜集整理,计74种,称《刘申叔先生遗书》。其中关于论群经及小学者22种,论学术及文辞者13种,群书校释24种。


《蒋维乔中国佛教史》

本书为中国以近代方法写就的佛教简史。作者认为中国于佛教义理的方面有特别发达的学问,只是因不注重考史而影响了深研义理。由此可见本书为弥补考史之缺而作,它取材于日人境野哲《支那佛教史纲》之宋前部分,增加了订正与增补,叙引用史料丰富,考订认真,对民国后的中国佛教研究产生过极大影响。本书被视为“国人所见以近代治史方法撰写的中国佛教简史”,“堪称经典”,“不失为一本了解中国佛教历史的基本读物”,“很有系统的建立了中国佛教史的架构”。

蒋维乔(1873-1958),字竹庄,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佛学家、养生家。青少年时,因主张“不主故常,而唯其是从之”而自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今常州)人。 他7岁入私塾,从师学习《鉴略》、《左传》、《古文观止》等,20岁中秀才。经过科举考试,进入常州府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秋起,先后入江阴南菁书院和常州致用精舍继续深造,弃八股文,研究“西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南菁书院改为江苏高等学堂。该校理化教师钟观光常在学生中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蒋维乔深受教育,思想发生剧烈变化,决心致力教育的改革。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

全书分绪论、先秦创史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时代四大部分,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伦理学界重要的流派及主要代表人物,并阐述了各家学说的要点、源流及发展。该书是*部系统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生、发展及其变迁的学术著作,阐述了从孔子到王阳明二十八位思想家的伦理思想,附录中列叙了戴震、黄宗羲、俞正燮三人的道德学说。

蔡元培(186-1940)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

本单详情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黄忏华中国佛教史》
作者:黄忏华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6082993
出版时间:2013/1/1
开本:16开
页数:245
定价:49.5

目录:
前言
凡例
章 中国佛教之肇始时代
节 东汉时代之佛教
一 汉明帝以前之佛教东来说
二 汉明帝遣使西域访求佛道说
三 汉末西域译经师之相继东来
第二节 三国时代之佛教
第三节 西晋时代之佛教
第二章 中国佛教之进展时代
节 东晋时代之佛教
一 佛图澄
二 道安
三 慧远
四 鸠摩罗什
五 佛驮跋陀罗
第二节 南北朝时代之佛教
一 南朝与佛教
二 北朝与佛教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间之般若思想
第四节 毗昙宗
第五节 汉地沙门之西行求法
第六节 佛道二教之论争
第七节 华严初期之讲解流通
第八节 律部之翻译及弘通
第九节 三论四论初期之讲解流通
第十节 法华初期之讲解流通
第十一节 成实宗
第十二节 涅磐宗
第十三节 禅学及禅宗之起原
第十四节 地论宗
第十五节 摄论宗
第三章 中国佛教之光大时代
第四章 中国佛教之保守时代”...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刘师培清儒得失论》
作者:刘师培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6082788
出版时间:2013/3/1
开本:16开
页数:253
定价:49

目录:
古书疑义举例补
古历管窥
《春秋左氏传》答问
群经大义相通论
理学字义通释
字义起于字音说
转注说
古政原始论
汉宋学术异同论
南北学派不同论
清儒得失论
近代汉学变迁论
近儒学术统系论
舞法起于祀神考
原戏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蒋维乔中国佛教史》
作者:蒋维乔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6083006
出版时间:2014/1/1
开本:16开
页数:290
定价:55

目录:
第一章  佛教东传之期
第二章  佛经传译之初期
第三章  四大翻译
第四章  南北佛教之中心
第五章  佛教之弘传之道教
第六章  隋唐以前之二大系统(一)
第七章  隋唐以前之二大系统(二)
第八章  禅之由来
第九章  极乐往生与兜率往生
第十章  天台宗之起源及其开创
第十一章  嘉祥之三论宗
第十二章  造像与石经
第十三章  会昌以前之佛教概说
第十四章  唐之诸宗
第十五章  华天之再兴唐武周世之破佛
第十六章  宋以后之佛教
第十七章  近世之佛教
第十八章  近世各宗
附录:作者的话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
作者:蔡元培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6082917
出版时间:2013/3/1
开本:16开
页数:181
定价:39.5

目录:
绪论
伦理学与修身书之别
伦理学史与伦理学根本观念之别
我国之伦理学
我国伦理学说之沿革
我国之伦理学史
第一期 先秦创始时代

第一章 总论
伦理学说之起源
各家学说之消长

第二章 唐虞三代伦理思想之萌芽
伦理思想之基本
天之观念
天之公理
天之信仰
天之权威
天道之秩序
家长制度
古先圣王之言动



皋陶
商周之革命
三代之教育
(一)儒家

第三章 孔子
小传
孔子之道德



忠恕
学问
涵养
君子
政治与道德

第四章 子思
小传/
中庸
率性

结论

第五章 孟子
小传
创见
性善说


浩然之气
求放心
孝弟
大丈夫
自暴自弃
政治
结论

第六章 苟子
小传
学说
人道之原
性恶说
性论之矛盾
修为之方法

礼之本始
礼之用
礼乐相济
刑罚
理想之君道
结论
(二)道家

第七章 老子
小传
学说之渊源
学说之趋向


道德论之缺点
因果之倒置
齐善恶
无为之政治
法术之起源
结论

第八章庄子
小传
学派
世界观及人生观
理想之人格
修为之法
内省
北方思想之驳论
排仁义
道德之推移
道德之价值
道德之利害
结论
(三)农家

第九章 许行
小传
义务权利之平等
齐物价
结论
(四)墨家

第十章 墨子
小传
学说之渊源
弟子
有神论
法天
天之爱人利人
道德之法则
兼爱
兼爱与别爱之利害
行兼爱之道
利与爱
兼爱之调摄
勤俭
非攻
结论
(五)法家

第十一章 管子
小传
著书
学说之起源
理想之国家
道德与生计之关系
上下之义务
结论
管子以后之中部思潮

第十二章 商君
小传|
革新主义
旧道德之排斥
重刑
尚信
结论

第十三章 韩非子
小传
学说之大纲
性恶论
威势
法律
变通主义
重刑罚
君主以外无自由
以法律统一名誉
排慈惠
结论|
第一期结论
第二期 汉唐继承时代

第一章 总说
汉唐间之学风
儒教之托始
道教之托始
佛教之流入
三教并存而儒教终为伦理学之正宗

第二章 淮南子
小传
著书
南北思想之调和


性与道合
修为之法
善即无为
理想之世界
性论之矛盾
结论

第三章 董仲舒
小传
著书
纯粹之动机论
天人之关系

性论之范围

仁义
结论

第四章 扬雄
小传
著书


性与为
修为之法|
模范
结论

第五章 王充
小传
革新之思想
无意志之宇宙论
万物生于自然
气与形形与气
骨相


结论

第六章 清谈家之人生观
起源
要素
人生之无常
从欲
排圣哲
旧道德之放弃
不为恶
排自杀
不侵人之维我论
反对派之意见
结论

第七章 韩愈
小传
儒教论
排老庄
排佛教


结论

第八章李翱
小传
学说之大要

性情之关系
情之起源
至静
结论
第二期结论
第三期 宋明理学时代

第一章 总说
有宋理学之起源
朱陆之异同
动机论之成立
功利论之别出
儒教之凝成
思想之限制

第二章 王荆公
小传
性情之均一
善恶
情非恶之证明
礼论
姥论

第三章 邵康节
小传
宇宙论
动静二力
物人凡圣之别

慎独

性情
姥论

第四章 周濂溪
小传
太极论
性与诚
善恶
几与神
仁义中正
侉为之法
结论

第五章 张横渠
小传
太虚
理一分殊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心性之别
虚心
变化气质

姥论

第六章 程明道
小传
性善论之原理
善恶


忘内外

结论

第七章 程伊川
小传
伊川与明道之异同
理气与性才之关系

养气寡欲
敬与义
穷理
知与行
结论

第八章 程门大弟子
程门弟子
上蔡小传
其学说
龟山小传
其学说
结论

第九章 朱晦庵
小传
理气

心情欲
人心道心
穷理
养心
结论

第十章 陆象山
小传
朱陆之论争
心即理
纯粹之惟心论
气质与私欲

先立其大

姥论

第十一章 杨慈湖
小传
己易
结论

第十二章 王阳明
小传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

结论
第三期 结论
附 录
戴东原学说
黄梨渊学说
俞理初学说
余论
附:中学修身教科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