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等等,正在补货
¥66.0¥2282.9折
已售42

“中东国家史”5册,荟萃《伊朗史》《埃及史》以及阿拉伯诸多国家历史。国内中东史学者哈全安近30年学术成果。从理论层面总结了中东国家历史演进的走向和规律。

本系列对伊朗、埃及等伊斯兰国家传统文明的兴衰及现代化进程进行考察。资料详实,引用英文和阿拉伯文著作数百种,页下注释数千处,为读者了解神秘中东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依据。

优惠
满赠

读书月|淘书团会场满80/200送餐垫/杜邦纸包

超值换购

满42.3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16开平装,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国内中东史权*学者哈全安教授一人独立完成的学术著作,是作者近三十年学术成果的集合

记述了对伊朗、埃及和新月地带的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以色列等传统伊斯兰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

本丛书为我国国际战略研究和外交战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依据,体现了与我们的国力和未来国家利益相匹配的研究能力和国际应对能力

5册分别为:《伊朗史》《埃及史》《哈里发国家史》《肥沃的新月地带诸国史》《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起源》

商品评论(1) 查看全部>>
头像 *** 三星用户
2024/3/17 18:05:43

千万别买!我买了哈全安的中东史,又买了这套,本来想着可以再学习一点,结果翻开两套书某些内容一模一样!太可恶了,怎么会有我这么傻x的人,居然买同一个人在同一个出版社的同一种内容都书,哈全安你好歹换一下称述啊,一模一样啊,我抄我自己。总结来看我是太天真了,老是被耍。













丛书简介

《中东国家史(610—2000)》丛书是由国内中东史权*学者哈全安教授一人独立完成的学术著作,是作者近三十年学术成果的集合,代表了国内中东国别史研究的*高水平。

丛书资料详实,引用英文和阿拉伯文著作共计四百余种,页下注释逾五千余处,在目前国内出版的学术著作中尚不多见。

丛书一共八册(本次团购为其中5册),记述了传统伊斯兰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丛书的学术价值在于通过分析伊斯兰教诞生以来中东传统文明在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文化诸多层面的演进历程,对中东诸国传统文明的兴衰及其现代化进程进行考察,从理论层面总结了中东国家历史演进的走向和规律。

本丛书为我国国际战略研究和外交战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依据,体现了与我们的国力和未来国家利益相匹配的研究能力和国际应对能力。

作者简介

哈全安,吉林省吉林市人,1961年生,回族。1978-1991年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和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曾在伊朗德黑兰大学文学院进修,主要著作包括《古典伊斯兰世界》《阿拉伯封建彤念研究》和《中东国家的现代化历程》。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天津市政协常委、中国中东学会理事,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天津市“131”创新性人才培养工程第*层次,主讲的“世界上古中古史”入选国家精品课程,获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本单详情

《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起源》

作者:哈全安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01095
出版时间:2016/3/1
开本:16
页数:169
定价:32.0

目录:

中东国家史概述 

前言 

第一章阿拉伯人的古代历史 

一、阿拉伯半岛与阿拉伯人 

二、古代阿拉伯人的文明雏形 

三、查希里叶时代 

四、“阿拉伯人的日子” 

五、麦加与古莱西部落 

六、前伊斯兰时代阿拉伯人的宗教习俗 

第二章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加 

一、先知穆罕默德的早年经历 

二、麦加时期的启示 

三、伊斯兰教的皈依与古莱西人的抵制 

四、麦加时期伊斯兰教的社会性质 

第三章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 

一、徙志 

二、圣战 

三、伊斯兰文明的初步确立 

附录:伊斯兰传统文明的基本特征 

一、教俗合一的国家形态 

二、国家所有制的土地制度 

三、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社会对立 

本书引用的参考文献 

索引

《伊朗史》
作者:哈全安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01163
出版时间:2016/3/1
开本:16开
页数:210
定价:39.0

目录:

中东国家史概述 

前言 

第一章波斯的复兴 

一、哈里发国家统治下的伊朗 

二、萨法维王朝的嬗变 

三、君主政治与教俗关系 

四、社会结构与经济生活 

第二章恺伽王朝时代伊朗传统秩序的衰落 

一、王权的式微与教俗关系的演变 

二、西方的冲击与伊朗传统经济社会秩序的衰落 

三、19世纪的新政举措与宪政思想的萌生 

四、社会矛盾与宪政运动 

第三章礼萨汗时代伊朗的现代化实践 

一、巴列维王朝的建立 

二、礼萨汗当政期间的统治政策与改革举措 

三、工业化进程的启动与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四章巴列维国王的统治与伊朗现代化的长足进步 

一、极权政治的重建 

二、白色革命 

三、白色革命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四、“发展的独裁模式” 

第五章伊斯兰革命与伊朗现代化的历史走向 

一、伊斯兰革命的起源 

二、巴列维王朝的覆灭与法基赫制度的建立 

三、教法学家的统治与伊朗现代化的历史走向 

本书引用的参考文献 

索引

《埃及史》
作者:哈全安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01118
出版时间:2016/3/1
开本:16开
页数:213
定价:39.0

目录:

中东国家史概述 

前言” 

第一章 中世纪的埃及 

一、阿拉伯人征服埃及 

二、土伦王朝与伊赫希德王朝 

三、法蒂玛王朝 

四、阿尤布王朝与马木路克王朝 

第二章 现代化进程的启动 

一、穆罕默德·阿里家族政权的建立与新政举措 

二、传统经济秩序的衰落与社会结构的变迁 

三、西方势力的渗透与英国的殖民统治 

四、智力的觉醒与现代政治思想的萌生 

五、宪政运动 

第三章 自由主义时代的经济生活与政治秩序 

一、经济社会秩序的延续与变动 

二、宪政制度与议会框架内的政党政治 

三、政治生活的激进化与极端主义的泛滥 

第四章 纳赛尔主义的现代化模式 

一、纳赛尔政权的建立 

二、从埃及民族主义到阿拉伯民族主义 

三、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工业化的长足进步 

四、土地改革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五、极权主义的政治模式 

第五章 萨达特与穆巴拉克时代埃及现代化的历史走向 

一、萨达特时代的纠偏运动与新政举措 

二、萨达特时代政党制度的演变 

三、穆巴拉克时代的民主化实践与经济政策的调整 

四、穆斯林兄弟会的重新崛起与宗教政治的挑战 

本书引用的参考文献 

索引

《肥沃的新月地带诸国史》
作者:哈全安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01149
出版时间:2016/3/1
开本:16开
页数:254
定价:49.0

目录:

中东国家史概述 

前言 

第一章伊拉克史 

一、伊拉克王国的建立 

二、君主制时代的国家与政党 

三、伊拉克共和国的诞生 

四、复兴党政权的兴起 

五、萨达姆政权的内外政策 

六、海湾战争后的国际制裁与国内局势 

七、经济与社会的进步 

第二章叙利亚史 

一、叙利亚共和国的诞生 

二、议会民主制框架下的多党政治 

三、复兴党政权的建立与阿萨德时代的内外政策 

四、经济与社会的进步 

第三章黎巴嫩史 

一、黎巴嫩共和国的兴起 

二、战后黎巴嫩共和国的政治走向 

三、经济与社会的进步 

第四章约旦史 

一、约旦哈希姆王国的形成 

二、侯赛因国王的统治 

三、经济与社会的进步 

第五章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史 

一、1948年中东战争前的巴勒斯坦 

二、巴勒斯坦解放运动 

三、以色列的政党政治与议会选举 

四、以色列的社会结构与经济生活 

五、中东和平进程 

本书引用的参考文献 

索引


《哈里发国家史》
作者:哈全安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01132
出版时间:2016/3/1
开本:16
页数:373
定价:69.0

目录:
第一章  麦地那哈里发国家
 一、阿布·伯克尔即位
 二、“里达”的平息
 三、麦地那哈里发国家的扩张:背景分析
 四、麦地那哈里发国家的扩张:战争进程
 五、麦地那哈里发国家的扩张:区域差异
 六、政权结构与政治格局
 七、共和政体的危机
 八、最初的内战
第二章  倭马亚王朝
 一、穆阿威叶的统治
 二、内战再起
 三、君主制的加强
 四、新的征服
 五、阿拔斯派的兴起
 六、矛盾与危机
 七、来自呼罗珊的黑色旗帜——阿拔斯人的起义
第三章  阿拔斯王朝
 一、政权的巩固
 二、走向鼎盛
 三、哈伦盛世
 四、内战与秩序的重建
 五、阿拔斯王朝前期的集权政治
 六、哈里发权力的衰微
 七、伊斯兰世界的分裂:自然环境与社会背景
 八、西班牙与马格里布诸王朝
 九、埃及的嬗变
 十、东部的分裂
 十一、白益王公的统治
 十二、库尔德人与贝都因人
 十三、塞尔柱人称雄西亚
 十四、阿拔斯王朝的倾覆
第四章  哈里发国家的经济制度与经济生活
 一、地权与赋税
 二、地产与农民
 三、农作区域与农业生产
 四、手工业
 五、商业
 六、城市
第五章  哈里发国家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
 一、阿拉伯人的迁徙
 二、倭马亚时代的社会交往
 三、阿萨比叶现象
 四、麦瓦利
 五、阿拔斯时代的穆斯林社会
 六、吉玛人
 七、奴隶
 八、时尚与习俗
第六章  伊斯兰教的发展
 一、哈瓦立及派的兴衰
 二、什叶派的演变
 三、逊尼派思想体系的确立
 四、正统伊斯兰教的宗教政治理论
 五、苏非主义的禁欲倾向与神秘色彩
 六、伊斯兰教的法学流派
第七章  伊斯兰世界的文化成就
 一、伊斯兰文化演进的社会氛围
 二、文学
 三、艺术
 四、历史学
 五、哲学
 六、自然科学
本书引用的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