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正在进行
¥45.0¥1762.6折
距结束
已售47
本书可能仍有零售,去搜搜看吧
¥45.0¥1762.6折
已售47

《中国编辑思想史》全3册,系统而完整地介绍了中国历代编辑思想发展的脉络、轨迹和逻辑,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编辑思想文化的内涵、构成和特征。

全书精心梳理自先秦以来历代典籍、文献等编撰、编辑等所体现的编辑思想,以历代典籍的编辑史例为个案,比较系统、完整的勾勒出了中国古代以至近代编辑思想演变等特点,作出了准确点评,以及对当代编辑实践的影响,兼具学理价值和现实价值。

优惠
超值换购

满69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16开平装,学习出版社出版

武汉大学吴平教授与南通大学钱荣贵教授担纲主编

体系完备、规模庞大,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开展学术研究的资料汇编价值

作为我国首部编辑思想史,它的出版填补了编辑学学科领域的空*,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商品评论(1) 查看全部>>
头像 匆匆过*** 三星用户
2024/6/19 14:28:47

不错,很好,和历代编辑列传搭配












编辑推荐

《中国编辑思想史》全书167万字,分上、中、下三卷。本书是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编辑思想史的重要著作。全书精心梳理自先秦以来历代典籍、文献等编篡、编辑等所体现的编辑思想,以历代典籍的编辑史例为个案,比较系统、完整地勾勒出中国古代以至近代编辑思想演变的特点,较准确地点评出其对编辑实践的影响,兼具学理价值和现实作用。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认为,该书填补了中国编辑史研究领域的空白。在编辑学发展中,编辑史是不可缺少的史论部分,而编辑思想史又是编辑史的一个重要分支,为编辑史研究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途径。关于某一学科的思想史著述的产生,被认为是该学科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因此,大力开展中国编辑思想史的研究是中国编辑史学界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主编简介

吴平,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承担武汉大学《图书学》、《编辑学原理》、《编辑理论专题研究》等课程,目前主要从事编辑基础理论、中国编辑思想史等领域的研究。已独立出版著作四部,主编著作五部;在国内杖威、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曾承担围家社科基金后续研究项目、国家青年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湖北省重点教改课题及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日:多次荣获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等。

钱荣贵,南通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教授、编审、博士,东亚文化研究中心副丰任,中图书法研究所所长。江苏省委“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通市委“226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主编。长期从事编辑学、思想史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9篇被《新华文摘》全文或摘要转载。著有《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等。获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连续四遍获南通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披果奖。据不完全统计,研究。成果被学界引用327次,其中被CSSCI来源期刊引用92次。

本单详情

《中国编辑思想史-(全套三卷)》
作者:吴平、钱荣贵 主编
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ISBN:9787514704396
出版时间:2014/10/1
开本:16开
页数:1499
定价:176

目录:

(上卷    总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总  论 (1)

    第一节  文籍与编辑 (1)

    一、文籍的产生与发展 (1)

  二、编辑在出版活动中的作用 (6)

    第二节  编辑思想的内涵与特质 (11)

    一、编辑思想的内涵 (1 1)

    二、编辑思想的特质 (20)

  第三节  编辑思想的形成 (27)

    一、编辑思想形成的外部作用力 (27)

    二、编辑思想形成的内部因素 (42)

    三、编辑思想的体现 (51)

  第四节  中国编辑思想史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68)

    一、中国编辑思想史研究的意义 (69)

    二、中国编辑思想史研究的内容 (74)

    三、中国编辑思想史研究的方法 (79)

  第五节  中国编辑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85)

    一、中国编辑思想史的分期 (85)

    二、中国编辑思想史的演进和特征 (108)

  第六节  编辑思想研究综述 (120)

    一、古代编辑思想系列史论 (120)

    二、古代编辑思想单篇概论 (124)

    三、散见于编辑史、出版史著作中的相关研究 (130)

    四、散见于文献学、目录学、校雠学中的相关研究 (139)

    五、总体评价 (142)

    第一章  上古三代的质朴编辑观 (145)

  第一节  史前时期“实物之编”的思想灵光 (145)

    一、结绳记事的时代、结法及用途 (145)

    二、我国少数民族的结绳遗风 (148)

    三、外域民族的结绳旧俗 (150)

    四、古文字中结绳意象的遗存(151)

    五、结绳记事的编辑学辨思(152)

  第二节  文字创造中编辑思想的萌生 (153)

    一、原始陶符中朦胧的编辑意识 (154)

    二、文字孳乳中的编辑思维 (157)

    三、文字整理中的编辑思想 (159)

  第三节  甲骨时代的编辑思想 (162)

    一、甲骨刻辞的版面美学观 (162)

    二、甲骨刻辞“成册”与“典藏”思想的萌芽 (169)

    三、甲骨文字中的某些编辑活动范畴 (172)

  第四节  青铜器铭文的深度传播思想与文饰之美 (174)

    一、“琢之盘盂,以传不朽”的深度传播思想 (174)

    二、对文饰之关的自觉追求 (177)

  第五节  西周时期其他编辑活动与编辑思想 (180)

    一、正考父对《商颂》的校理 (180)

    二、《史籀篇》的编纂目的与读者接受观 (181)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编辑思想 (183)

    一、学术下移与著述之风 (183)

    二、孔子的编辑实践与编辑思想 (188)

  三、《吕氏春秋》的编辑思想 (225)

  第七节  小结 (234)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编辑思想 (236)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编辑活动 (236)

    一、秦世毁书与字书编纂 (236)

    二、两汉时期图书事业的空前繁盛 (239)

  第二节  汉代史书的编修思想 (248)

    一、司马迁《史记》的编修思想及其体系 (248)

    二、班固《汉书》的编修思想 (267)

    三、荀悦《公元汉纪》的改编思想 (278)

  第三节  秦汉辞书的编纂思想 (286)

    一、《尔雅》的编纂旨趣、分类思想和训释逻辑 (286)

    二、扬雄《方言》的编纂思想 (293)

   三、许慎《说文解字》的编纂思想及历史地位 (300)

    四、刘熙《释名》的编纂思想 (310)

  第四节  刘安《淮南子》的编撰思想 (317)

    一、“纪纲道德,经纬人事”的编撰宗旨 (318)

    二、“非循一迹之路,守一隅之指”的编撰取材观 (320)

    三、“多为之辞,博为之说”的编撰风格论 (323)

  第五节  向歆父子的图书校理思想 (326)

    一、向歆父子的校书实践 (327)

    二、向歆父子的校书思想 (332)

    三、向歆父子校理群书的思想体系与历史地位 (338)

  第六节  郑玄注书实践与注书思想 (339)

    一、郑玄及其著述 (339)

    二、郑玄的注书思想及其体系 (341)

  第七节  小结 (350)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编辑思想 (353)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编辑思想的社会基础 (353)

    一、政治和经济环境 (353)

    二、异常活跃的学术思想 (357)

    三、科技的进步 (359)

    四、魏晋南北朝的书籍编辑实践 (360)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总集编辑思想 (370)

    一、萧统的《文选》及其编辑思想 (375)

    二、徐陵《玉台新咏》的编辑思想 (382)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别集编辑思想 (387)

    一、别集编辑类型 (388)

    二、别集编辑体例 (389)

    三、别集的编辑思想 (389)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史书编辑思想 (393)

    一、史书编辑自觉与经世致用编辑思想 (394)

    二、陈寿《三国志》的编辑思想 (400)

    三、裴松之《三国志注》的编注思想 (406)

    四、范晔《后汉书》的编辑思想 (410)

    五、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编辑思想 (414)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经部书籍编辑思想 (420)

    一、经学走向多元化与经部书籍编辑的融通思想 (421)

    二、王肃的编注思想 (423)

    三、何晏《论语集解》的编辑思想 (427)

    四、王弼《周易注》的编注思想 (432)

    五、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的编辑思想 (440)

    六、颜之推的编校思想 (448)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类书和佛教典籍的编辑思想 (454)

    一、类书编辑思想的发展状况 (454)

    二、佛教典籍的编辑思想 (460)

  第七节  魏晋南北朝科技典籍编辑思想 (473)

    一、贾思勰《齐民要术》的编辑思想 (473)

    二、郦道元《水经注》的编注思想 (479)

    三、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的编注思想 (483)

    四、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的编辑思想 (490)

  第八节  小结 (49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