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赵永新《圆明园防渗之争》,豆瓣8.5分,教科书级别的采访笔记,数百张现场照片和一手资料,生动再现圆明园防渗事件的前因后果和背后博弈。
圆明园湖底铺防渗膜,到底是环保,还是破坏环境?圆明园到底是要建成遗址公园,还是建成一个现代公园?
本书是基于新闻焦点事件报道的曲折过程实录,再现新闻工作者追求真相的执着功力、新闻背后的“众生相”、环保中国的一波三折和勠力前行。
- 优惠
- 超值换购

- 纪实
2005年春,圆明园防渗事件被媒体曝光。这件事前后历时大半年,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极大地推动了《环保法》,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贯彻实施,堪称我国环保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圆明园湖底铺防渗膜,到底是环保,还是破坏环境?圆明园到底是要建成遗址公园,还是建成一个现代公园?本书全面、生动再现了圆明园防渗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时隔十六年之后,当我们回望圆明园防渗这面镜子时,又能从中看到什么,得到怎样的启示?
赵永新,笔名柏木钉、李晗冰等,《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1970年生于山东,1992年曲阜师大中文系本科,1995南开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人民日报》工作至今。2007年之前主要从事环境报道,曾获评2005年“首届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称号;之后转为科技报道。 著有《三代科学人》《科技创新热点辨析》。
前不久,赵永新同志带着他刚修改完的《圆明园防渗之争》书稿来看我,希望我能写个序。尽管我的精力已今非昔比,但还是欣然从命。
我和赵永新可以说是忘年交。我认识他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当时我已由国家环保局局长调任全国人大,担任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全国人大工作期间,除了完善环保法律体系、开展执法检查,另一项卓有成效的工作,就是中华环保世纪行。这项活动是全国人大环资委的一个创举。大家知道,由于我国的环境保护起步比较晚,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很薄弱。我在国家环保局工作期间,就一直努力通过新闻媒体向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浪费资源的行为宣战。1993年我到全国人大工作后,就启动了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
这项活动由全国人大环资委牵头、中宣部等14个部委参与,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十几家中央媒体记者到各地采访,曝光环保问题,开展舆论监督。中华环保世纪行在社会上产生了热烈反响,在国际上为中国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
赵永新作为《人民日报》的年轻记者,几乎每年的采访都参加,写了许多不错的稿件。此外,他还经常参加全国人大的环境执法检查,我们多次面对面深入交流。赵永新非常虚心、敬业,写东西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包括内参在内的许多报道都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表扬。
2005年春被媒体曝光的圆明园防渗事件前后历时大半年,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极大地推动了环保法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贯彻实施,堪称我国环保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前面提到,我在全国人大工作期间大力推动中国环保法律体系的完善,其中一个重大成果,就是2002年10月审议、通过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这部法律不仅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法的形式固定下来,而且把环评的对象从单个的建设项目扩大到区域规划,对于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了法律只是步,更为重要的是怎么落到实处。圆明园防渗事件,就是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一个典型案例。在这一事件中,环保总局举办了我国环保史上次环境影响评价听证会,并依据环评报告下了整改令。通过这一事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更加深入人心,为《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贯彻实施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圆明园防渗事件是一次成功的舆论监督。该事件从春延续到秋,其间可谓波澜起伏,各方争论比较激烈。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对事件的全过程进行了充分报道,既提升了公众的环保意识、普及了科学的环保理念,也为公众参与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此外,圆明园防渗事件还是一堂生动的文物保护法律宣传课和古典园林知识普及课,让公众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古典园林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圆明园防渗之争》
作者:赵永新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20720342
出版时间:2021/11/1
开本:16开
页数:339
定价:79.8
目录:
序言一 以史为鉴,建设美丽中国
序言二 一部教科书级别的采访笔记
一 前缘今世
引言
一封普通的电子邮件
不欢而散的对话会
要不要采访
二 一进圆明园
初见张正春
自掘坟墓
狐狸尾巴
夕阳残照远瀛观
三 定心丸
内耻外愚
善待圆明园遗址
情况比我想象的还严重
四 采访当事人
内参恐怕不赶趟
大鼻子先生
初见李景奇
防渗是无奈之举
荷花开了会更漂亮
五 一石激起千层浪
争取发独家
反响
六 拆还是不拆
拆除防渗膜不现实?
网友的眼睛
似乎谁也没有把圆明园当作文物
六字方针
耳朵机灵着点儿
环保总局叫停
三进圆明园
海淀区叫停
七 听证会前夕
不能就事论事
反思为时过早?
听证会揭开面纱
平静中的不平静
八 史无前例的听证会
会未开场已热
是非利弊之辩
如何处置防渗膜
“过激”的代表
被劝下场的代表
圆明园之外
最后的陈述
两个花絮
听证会只是听证会
九 西区发生了什么
东、西区之分
初识西区真面目
如此“三光”
阳奉阴违
给市领导的信
西区的野餐
一意孤行
孰丑孰美
没有结果的调查
严防死守
十 专家力挺
半路杀出七个专家
一位网友的评论
要义无反顾
十一 再进西区
一直和专家对着干
西区受阻
柏木钉
圆明园遗址是指哪一部分
泽兰堂
沉默
同人的呐喊
再进西区
宁要“资本主义的草”
旧貌换新颜
归途遇蛇
十二 三老说园
圆明园不是摇钱树
圆明园学会
“爱国主义”不能只讲国耻
北海团城的启示
十三 烫手山芋
最后通牒
先接后辞
清华出山
十四 波澜再起
湖心岛出租
长春园建别墅
北大专家的呼吁
十五 虚惊一场
紧急磋商
准备灌水
八进圆明园
十六 报告出炉
掀起你的盖头来
环评报告公布
报告的主要结论
专家打分
十七 最后裁决
全面整改
“维旧”与“维新”
十八 诡秘整改
复工无望?
众说纷纭
放心不下
密封中的整改
十九 整改之后
现场见闻
开始注水
十进圆明园
二十 圆明园,你向何处去
不易回答的历史大课题
三位专家的建议
雪中回访
附录:《说园》
后记
-
到手价16.8元!可以看、可以听的彩绘连环画《中国历史故事》全12册,64开本,720幅插图+180则故事,短小精悍,扫码即听,让读者品读历史的同时,树立正确价值观,积累写作素材。
¥21.8 -
文史学者龚笃清《明代八股文史》,条分缕析明代科举考试专用文体八股文的发展演变,阐述洪武到崇祯时期八股文的特色,解读代表性名家名篇,是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49.9 -
超低价19.9元!《欧阳询诗文笺注》,汇辑开唐楷先河的书法大家欧阳询诗文,收录诗歌3篇、论序7篇、书启8篇、笔录8篇、碑铭8条,辅以古籍、碑帖图,版式疏朗,注释详尽
¥19.9 -
仅20套!2020年台版《安徒生故事全集》全4册,中国「安徒生大使」林桦译注;《安徒生传》译自丹麦文版。两部作品不仅是文学爱好者的珍藏,更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
【本书由合作商代发,3个工作日内发货,需单独下单】
¥359.0 -
“蠹鱼文丛”2册:《丰子恺丰一吟友朋书简》《李泽厚刘纲纪美学通信》,16开精装,布面书脊,可从中一睹名家手书风貌,也可从他们诚意温情的笔墨中感受处世智慧。
¥45.0 -
知名学者侯会《银字〈水浒传〉》《金粟儒林篇》,中华书局出版。以轻松的小品文形式,解读古典名著小说人物,发掘英雄谱里的历史擦痕,从清代说部看士人生活。
¥39.9 -
《鲁迅作品精选集》全10册,精选鲁迅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章,囊括小说、杂文、散文等,大部分篇章标注创作日期,于字里行间中感受鲁迅个人思绪和时代的变迁。
¥75.0 -
《宋代辞赋全编》全6册,资深学者曾枣庄、吴洪泽主编。32开精装,繁体竖排,总达3628页,重约8斤。收录宋代各种辞赋共两千余篇,并附背景资料与评论资料,规模宏大
¥330.0 -
《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1954—2014)》7卷全20册,选编在陕西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彰显时代特色的精品,是当代陕西优秀文学的一次集中展示。
¥350.0 -
余世存说中国传统节日《节日之书》礼盒装,时间日记手账本+2019年时间图谱+6个红包+帆布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精髓全方位讲述。配以知名画家老树绘制精美全彩插图,呈现传统节日之美。
¥45.0
★16开平装,东方出版社出版。
★2005年春被媒体曝光的圆明园防渗事件前后历时大半年,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很大反响,本书还原了这一新闻焦点事件背后的故事。
★赵永新,第*个报道圆明园防渗的记者,全程跟进,十余次进出圆明园、采访各方人士,真实再现这一标本事件的是非利弊。
★曲格平、李泓冰作序推荐;敬一丹、王金南、俞孔坚、吕舟、杨东平联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