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能仍有零售,去搜搜看吧
¥36.0¥1272.8折
已售38

“e批评丛书”5册,收入王尧、贺桂梅、张学昕、郜元宝、杨扬5位学者的文学评论文章,包括莫言访谈录、论苏童小说、关于文革文学的释义和研究、早期普罗小说中革命+恋爱模式解析等内容,从不同的视角或层面来切入当时的文学创作,表达诉说着他们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对于当时文学现象、文学性质、文学发展以及具体作家作品的独到见解与鲜明立场,再现了上世纪文学的本真状态。定价127元,现团购价36元包邮!

优惠
超值换购

满69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16开平装,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收入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尧、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贺桂梅、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学昕、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杨扬的作品

他们以各自不同的一套批评笔墨,或深刻精警、或犀利独特、或严谨扎实、或自由放达,从不同的视角或层面来切入当时的文学创作

近十年来我国文坛的潮起潮落,重要的作家作品以及文学理论上的突破与收获,在这些批评家们的著作中都得到了评说和总结















编辑推荐

“e批评丛书”是一套关于几十年代的中国文学评论。由几位大多出生于十二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批评家所著,他们在九十年代取得了丰硕的批评业绩,他们的地位、名声和影响也许还无法与八十年代那批批评家相比,但是他们已经开始了全新的追求,他们的第一次“集体亮相”也算得上是对一个时代文学批评成就的一次总结和展鉴。这套书不是宣言,也不是证明,而是一次货真价实的“呈现”与“展示”,这代批评家将用他们最优秀的批评文章标示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这套丛书每本都是各位评论家在九十年代以来所作研究成果的精选结集,它们包括:王尧《彼此的历史》、贺仲明《真实的尺度》、张学昕《唯美的叙述》、郜元宝《说话的精神》、杨扬《无限的增长》。作为“e时代”青年评论家的代表,他们以各自不同的一套批评笔墨,或深刻精警、或犀利独特、或严谨扎实、或自由放达,从不同的视角或层面来切入当下的文学创作,表达诉说着他们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的良知、正义、职责以及对于当前的文学现象、文学性质、文学发展以及具体作家作品的独到见解与鲜明立场,撇开浮沫,洞入真知,再现了当下文学的本真状态与精神走向。可以说,近十年来我国文坛的潮起潮落,重要的作家作品以及文学理论上的突破与收获,在这些批评家们的著作中都得到了评说和总结。

作者简介

王尧,1960年4月生,江苏东台人,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思想文化研究。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出版《中国当代散文史》、《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的文化精神》、《询问美文》、《在汉语中出生入死》、《批评的操练》、《文字的灵魂》、《关于“文革”对“五四”及“现代文艺”的叙述与阐释》等著作多种,主编《“文革文学”大系》及《“新人文”对话录》等丛书,在《文学评论》、《新华文摘》、《当代作家评论》等发表论文数十篇。另有散文随笔集《茶话连篇》、《把吴钩看了》、《迟到的批判》、《纸上的知识分子》、《错落的时空》等。获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文学评论家奖”。

贺桂梅,1970年生于湖北。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史、思想史和当代文化。已出版著述《批评的增长与危机:90年代文学批评研究》(1999)、《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2003)、《人文学的想象力: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与文学问题》(2005)及相关领域的论文多篇。

张学昕,1963年12月生于黑龙江。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当代作家评论》杂志副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现在吉林大学文学院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起,在《文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小说评论》、《作家杂志》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报刊发表论文、评论百余篇。曾获辽宁文学评论奖、当代作家评论奖。有论著《真实的分析》。

郜元宝,男,安徽铜陵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涉足现代文学史研究,现代汉语观念研究,鲁迅研究,海德格尔研究等领域,著作中《拯救大地》(1994),《我们时代的文学教养》(2004)为系列论文集,《鲁迅六讲》(2000)为系列论文集,《在语言的地图上》(1998),《另一种权利》(2002),《午后两点的闲谈》(2002),《现在的工作》(2004),《思想即为依靠》(2004),《惘然集》(2004)为论文,随笔杂集。编有《李长之批评文选》(1998),《尼采在中国》(2001),《中国现代文学史》(与人合作)等,译有《海德格尔语要》(1995),《我们的迷惘》(2002),《时髦的身体》(2003)等。2002年获冯牧文学奖,2003年获唐青年文学奖。 

杨扬,1963年生,浙江余杭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燕京学社2005~2006年度高级访问学者。中国作协会员。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曾在《文学评论》、《上海文学》、《文艺理论研究》等期刊发表六十多篇论文,参与《新世纪万有文库》(辽宁教育出版社)、《世纪的回眸丛书》(珠海出版社)、《20世纪学术大典·中国文学卷》(福建教育出版社)等大型丛书的编选工作,已出版个人专著《商务印书馆:民间出版业的兴衰》、《文学的年轮》等五种。曾担任上海中长篇小说奖初评委,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读书班成员,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终评委,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评委和《上海文学》编委。

本单详情

《彼此的历史》
作者:王尧 著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928057
出版时间:2008/1/1
开本:16开
页数:222
定价:20.0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e批评丛书”总序
自序
矛盾重重的“过渡状态”——新时期文学“源头”考察之一
五个“关键词”的修订与当代文艺思潮的演进
关于“文革文学”的释义和研究
“文革”对“五四”及“现代文艺”的叙述与阐释
“文革文学”纪事
重返历史的语境、途径与方法——与蔡翔、费振钟的对谈
文学口述史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1985年“小说革命”前后的时空——以“先锋”与“寻根”等文学话语的缠绕为线索
在潮流之中与潮流之外——以1980年代的汪曾祺为中心
李锐论
“散文时代”中的知识分子写作——论王充闾散文的文学史意义
文化气质与女性身份的重新书写——长篇小说《女同志》阅读札记
知识分子的超越之境——谈王尧的文学研究道路与学术个性


《历史与现实之间》
作者:贺桂梅 著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928071
出版时间:2008/1/1
开本:16开
页数:304
定价:28.0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e批评丛书”总序
自序:遥远的行程
文化批评
 时空流转现代——1980—1990年代小说中的北京记忆
 世纪末的自我救赎之路——对1998年“反右”书籍出版的文化分析
 以父/家/国重叙当代史——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意识形态批评
思想史
 挪用与重构——80年代文学与五四传统
 先锋小说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
 “纯文学”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文学性”问题在1980年代的发生
 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三种资源
学科史
 “现代”·“当代”与“五四”——新文学史写作范式的变迁
 “现代文学”的确立与1950—1960年代的大学教育体制
 “当代文学”的构造及其合法性依据
 “再解读”:文本分析与历史解构
文学史
 性/政治的转换与张力——早期普罗小说中的“革命+恋爱”模式解析
 知识分子、女性与革命——从丁玲个案看延安文人的身份冲突
 赵树理文学的现代性问题
 沈从文《看虹录》研读
 附录(一):讨论
 附录(二):讲评(钱理群)
 新话语的诞生——重读《班主任》
短论
 人文学的想象力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问题意识和历史视野——关于《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的笔谈
跋:穿越语言图绘历史——解读贺桂梅


《说话的精神》
作者:郜元宝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7532923487
出版时间:2004/5/1
开本:16开
页数:318
定价:28.0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为郜元宝《说话的精神》序

上编 作家作品论

张爱玲的被腰斩与鲁迅传统之失落

鲁迅、黑格尔与胡风

重申“寂寞”的主题——写在施蛰存仙逝、巴金百岁诞辰之际

汉语的被忽略与汪曾祺的抗议

远远望去的印象——《朱光潜谈读书》编后记

李泽厚十年集》漫议

戏弄和谋杀:追忆乌托邦的一种语言策略——诡论王蒙

“说话的精神”及其他——“季节系列”散论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青狐》读后

《檀香刑》里的一地猫声

评成凤伟的《泥鳅》兼谈“乡土文学”转变的可能性

走在技术时代相反的方向上——张炜论

拯救大地——《九月寓言》的本源哲学

“意识形态”与“大地”的二元转化——略说《古船》和《九月寓言》

人有病,天知否?——王安忆的“存在之烦”

余华小说中的苦难意识

阎连科的“世界”

荒芜的悸动——谈谈卫悲的小说

陈丹燕与一种“上海文学”的诞生

二十二今人志

说几位作家,谈几个问题

下编 当代文学散论

尚未完成的“现代”——也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

离开诗-关于诗篇、诗人、传统和语言的一次讲演

小说还能走多远?

所谓散文

关于“文革”研究的一些话

为热带人语冰——我们时代的文学阅读与教学

智慧偏至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另一种分裂

“扶东倒西”几时休——近年学思想变迁及其与文学衰落之关系

跋:批评应该为自己负责



《唯美的叙述》
作者:张学昕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7532924939
出版时间:2005/12/1
开本:16开
页数:272
定价:22.0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自序

论当代小说创作中的寓言诗性特征

论当代小说创作中的唯美主义倾向

二十世纪中国作家的形式感论纲

“边缘文化”:中国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话题

——读莫言小说《檀香刑》所想到的

多重叙事话语下的历史因缘

——九十年代的“新家族历史小说” 

当代小说文体的变化与发展

九十年代小说文体的新变

当代文学人物形象的精神深度

当代文学人物形象的民族身份

文学经典永恒的隐秘

诗性的消解和精神的遁逸

——九十年代年轻作家小说创作的精神走向

二00三,坚守中的文学

亟待跨越的短篇小说

重铸绿色营盘的光荣与梦想

——近年军旅小说创作的观察和思考

唯美的叙述

——苏童短篇小说论

“虚构的热情”

——苏童小说的写作发生学

透过生活氤氲的精致叙述

——苏童短篇小说解读之·

发掘记忆深处的审美意蕴

——苏童短篇小说解读之二

灵魂的还乡

——论苏童的长篇小说《米》

在现实的空间寻求精神的灵动

——评苏童长篇小说《蛇为什么会飞》

人文关怀的注入与女性意识的凸出

——苏童小说女性形象的塑造

反抗绝望:无法直面的存在本相

——读余华《黄昏里的男孩》和莫言《拇指铐》

余华生存小说创作的精神气度

论张承志的小说创作

在困难中表达怀疑和发现

——读李洱的中篇小说《光和影》

生命与历史在叙述中流动

——评格非长篇小说《人面桃花》

质询人性与权力的乡村叙事

——评孙春平长篇小说《蟹之谣》

穿越情感炼狱的精神游走

——评全勇先长篇小说《独身者》

现实的“还原”和历史的“重构”

——评于晓威的小说创作

个人记忆中的历史与生命印痕

——评刘庆的长篇小说《长势喜人》

梳理文学在内心的细节

——读《苏童王宏图对话录》

当代汉语诗歌的魅力在于思考生存的价值

——与诗人严力的对话

跋:从九十年代出发

——关于张学昕的文学批评



《无限的增长》
作者:杨扬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ISBN:7532925021
出版时间:2005/12/1
开本:16开
页数:365
定价:29.0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自序
二十世纪末的文学思潮
文学批评:仅在话语之间变化是不够的
中年写作:世纪初的文坛新景观
城市化进程与文学写作的改变
新媒体写作:“八十后”现象随想
小说还能为今天的思想提供公共资源吗?
——从二OO四年出版的几部长篇小说说起
文学中的文学
——近年来散文创作评说
评奖感言
——关于文学评奖的答问
说“变”
——新世纪小说创作随想
当代中国文学研究中的非文学化倾向
影响新世纪文学的几个因素
关于莫言的《木匠和狗》
《暗示》与小说文体实验
一部小说与四个批评关键词
——关于孙惠芬的《上塘书》
语言和语言之外的世界
——评《地球上的王家庄》
山水间的寄托
——评柯平的散文
反常规的写作意图在写作中的遭遇
——从范小青的《爱情彩票》、《在街上行走》说起
有脾气的批评
——关于韩石山的文学批评
第二辑
小说是越来越难写了
——莫言访谈录
文学的形式探索:比缓慢更缓慢的工作
——孙甘露访谈录
对长篇小说创作的若干思考
——雷达访谈录
文学批评的现状与问题
——陈思和访谈录
或前或后:文学批评的位置
——吴亮访谈录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关于古代题材电视剧泛滥的思考
关于上海文学研究状况的思考
——二00三年冬在田家炳书院的演讲
城市化进程与文学审美方式的变化
——二00四年八月二十八日在浦东新区艺术中心的演讲
钱钟书《围城》与中国现代小说
——二00四年十二月七日在上海图书馆的演讲
影像中国札记
——兼论田壮壮导演的电影《蓝风筝》
第三辑
印象:二00二年的上海文学
文学上海:二00三年的记忆
写在文坛边上:二00四年的上海文学
阅读感言
——上海中长篇小说奖参评作品读后
有一种情怀,至今都难以摆脱
——关于赵丽宏的散文
读书消夏
——读孙颐《思维八卦》想到的
混杂的艺术
——评明星版话剧《金锁记》
小说识“小”
——《我爱小丸子》读后
欲望有时比思想更强大
——《德令哈囚犯》读后
乡土上海
——评彭瑞高的长篇小说《男人呼吸》
俞天白《天地蛋》读后
历史变迁中的生活世相
——姚克明先生散文集《海上洋泾浜》读后
城市的诗意想象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缪克构的组诗《城市时光》读后
别样的文学上海
——褚半农《听雨怀中堂》读后
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人性
——李伦新长篇小说《非常爱情》读后
都市与女性写作
自由主义传统与上海文学
——从沈从文与上海的关系谈起
鲁迅小说的读法
——评《吴中杰评点鲁迅小说》
谁决定着时代美女呢?
——读《百年中国女性形象》
“爱情单元”及其他
——由新编上海版初三语文教材想到的
第四辑
自己的生活
钱门求学记
——说说我的老师钱谷融先生
跋:关于杨扬的文学批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