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出品“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历史丛书”4册,解析近现代技术从西方向中国转移的经过,以更开阔的视野开展中外技术发展的研究。
与以往的技术成就史与引进史研究不同,本丛书的视角较为独特——它解析的是近现代技术从西方向中国转移的经过,遴选钢铁、电报、高等技术教育、水压机等个案,以更开阔的视野进行研究论述,发现了大量新史料或重新解读了已有史料,在研究视角与方法、史料与学术观点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具备鲜明的原创性。
- 优惠
- 超值换购

《中日近代钢铁技术史比较研究:1868-1933》
19世纪下半叶,日本和中国不约而同地开始了引进西方钢铁技术和建立本国新式钢铁工业的近代化进程。然而,新式钢铁技术在近代中日两国的发展结果迥异。本书一方面通过中日两国近代钢铁企业对西方技术进行转移的典型案例进行比较,另一方面,从历史宏观层面还原和分析中日两国近代钢铁工业化及其技术发展的不同历史进程,以及两国近代钢铁技术支撑体系的形成和作用,从而解读中日两国钢铁技术近代化走向不同命运的缘由。
【作者简介】
方一兵,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近现代技术史、比较科技史、冶金史。2006—2007年度英国李约瑟研究所李氏基金访问学人,2010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青年访问学者。著有《汉冶萍公司与中国近代钢铁技术移植》等。
《制造一台大机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万吨水压机的创新之路》
本书从技术史研究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在20世纪50-60年代走出自主制造重大技术装备困境的一个典型案例——沈鸿领导研制的上海12000吨锻造水压机。从中国社会变革和工业技术发展两大主题,分章节从国际和国内背景、立项原因及其影响、设计制造与安装、技术来源与技术创新的类型与特点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万吨水压机的技术路线和技术特征的时代性;还考察了同时期的东北12500吨锻造水压机的制造过程。本书适合科学技术史、中国工业史、科技政策与创新研究等领域的研究者参考。
【作者简介】
孙烈,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近现代技术史、传统工艺和科技战略的研究,著有《德国克虏伯与晚清火炮》《制造一台大机器》等专著,发表论文20余篇。
《晚清西方电报技术向中国的转移》
本书介绍了晚清传统邮驿的发展状况以及西方电报技术与殖民扩张的关系;梳理中国电报事业发生和发展的情况,大北电报公司在中国的早期活动;研究电报知识与设备器材的输入过程;分析电报技术与中国社会环境相互适应及本土化的程度;将津沪电报作为重点案例,介绍它的修建过程、经营情况,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从资本、人力和技术三方面对大北电报公司与中国电报总局进行比较分析。*后通过研究得出西方电报技术转移的一般模式。
【作者简介】
李雪,科技史专业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丰要从事科技史研究。发表《大北公司与福建通商总局在电报建设初期的合作》、《西方电报公司向清朝扩张初探》、《电报技术向晚清转移的影响冈素分析》等文章。
《中国高等技术教育的“苏化”(1949-1961)——以北京地区为中心》
技术教育是技术转移的重要形式。中国从自强运动时期就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技术教育制度,到20世纪50年代全面学习苏联时期达到高潮。中国在从苏联引进技术的同时,进行了以借鉴苏联教育制度为特征的教育改革。
本书以技术转移为视角,以中国高等技术教育的“苏化”为对象,主要以北京地区的院系调整为案例,系统阐释20世纪50年代中国高等技术教育“苏化”的历程、基本特征和模式,认识技术教育在现代技术转移中的重要作用。本书适合研究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的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研究教育史、科技史的文献资料。
【作者简介】
韩晋芳,科技史博士,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教育史、科技社团史与科技社团管理制度研究,在相关研究领域发表论文30余篇。
《中日近代钢铁技术史比较研究:1868-1933》
作者:方一兵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2881604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开本:16开
页数:283
定价:50元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西式钢铁技术开始向东亚的转移——日本官营釜石铁厂与中国
青溪铁厂
第一节 19世纪中期的技术概况
第二节 釜石铁厂及其技术引进
第三节 青溪铁厂及其技术引进
第四节 中日早期阶段技术转移之比较
第二章 首次大规模的技术转移——中国汉冶萍公司与日本八幡制铁所
(1889—1911)
第一节 汉阳铁厂初创期的技术引进
第二节 日本八幡制铁所初创期的技术引进
第三节 两国初次大规模技术引进之比较
第四节 汉阳铁厂的技术改造与扩建
第五节 八幡制铁所第一期技术改造与扩建
第六节 两国技术适应性改造的比较
第三章 相互影响下的不同命运——汉冶萍公司与八幡制铁所(1911—1933)
第一节 大冶铁厂的技术引进
第二节 八幡制铁所第二、三期扩张
第三节 比较:技术的不同发展轨迹与命运
第四章 工业化进程与技术发展——宏观的视角
第一节 中国钢铁工业的兴办与技术
第二节 日本钢铁工业的发展与技术
第三节 比较:两国近代工业化与技术的不同特征
第五章 中日近代钢铁技术支撑体系
第一节 中国近代钢铁技术支撑体系
第二节 日本近代钢铁技术支撑体系
第三节 比较:两国技术支撑体系的不同作用
第六章 结语:国家、工业化、人与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 国家视野下的钢铁工业化
第二节 技术系统的不同发展动力
第三节 关于日本对中国殖民地的技术影响
第四节 关于人与技术发展的微观解读
参考文献
后记
图目录
表目录
《制造一台大机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万吨水压机的创新之路》
作者:孙烈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2870660
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256
定价:48.0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新中国需要大机器/6
第一节 国外大型水压机/6
第二节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24
第二章“大跃进”催生大机器/42
第一节 计划赶不上变化/42
第二节 一语定乾坤/49
第三节 水压机风/66
第三章 白手绘蓝图/79
第一节 总设计师和他的团队/79
第二节 从头学起与从小做起/88
第三节“炒什锦”与“小笼包子”/99
第四章 洋技术与土办法/127
第一节 老大哥的电渣焊/127
第二节 蚂蚁啃骨头/147
第三节 巨人站起来了/l61
第五章 时势造英雄/185
第一节 备受赞誉的上海巨人/185
第二节 一波三折的东北万吨水压机/202
第三节 各显其能的万吨双子座/213
第六章 大机器的创新/223
第一节 集成创新/223
第二节 创新的时代性/231
结语/238
参考文献/240
致谢/255
《晚清西方电报技术向中国的转移》
作者:李雪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2881598
出版时间:2013年9月
开本:16开
页数:190
定价:38元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晚清邮驿系统与西方电报网络的扩张
第一节 晚清邮驿及其衰落
第二节 西方电报网络及其扩张
第三节 清政府认识电报的过程
第二章 电报事业在中国的早期发展
第一节 大北电报公司海线登陆上海
第二节 大北电报公司与福建通商总局的合作
第三节 中国电报总局与大北电报公司的合作
第三章 电报知识与器材技术的输入
第一节 电报知识的传人
第二节 器材的进口与编码技术的输入
第三节 电线与电缆的制造技术
第四章 电报技术的适应与本土化
第一节 设备与运行技术的调整
第二节 因地制宜的工程建设
第三节 电报人才的培养
第五章 津沪电报的创办与经营管理
第一节 津沪电报的创办
第二节 津沪电报的官督商办
第三节 李鸿章与大北电报公司“禀帖”
第六章 中国电报总局与大北电报公司之比较
第一节 企业资本运作
第二节 人才选择和引进
第三节 核心技术与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中国高等技术教育的“苏化”(1949-1961)——以北京地区为中心》
作者:韩晋芳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32887323
出版时间:2015年1月
开本:16开
页数:197
定价:39元
目录
第一章 高等技术教育“苏化”的背景
第一节 中苏结盟与学习苏联
第二节 国家工业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第二章 高等技术教育的初步改革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高等技术教育
第二节 高等教育发展方针的确立
第三节 高等技术教育的初步改造
第四节 思想改造运动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第三章 高等技术院校的调整方案
第一节 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及分系专业会议
第二节 院系调整方案的形成
第四章 高等技术教育的全面“苏化”
第一节 院系调整的实施
第二节 教学组织的建立
第三节 教学制度的引入
第五章 案例研究一:清华大学
第一节 清华、北大、燕京三校的院系调整
第二节 清华大学的教学改革
第三节 无线电工程系的变化
第六章 案例研究二:北京石油学院
第一节 部门办学体制与高等技术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燃料工业部与北京石油学院的筹建
第三节 学习苏联石油技术教育制度
第七章 苏联专家与高等技术教育改革
第一节 苏联专家在京情况
第二节 苏联专家工作制度
第三节 苏联专家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第八章 对高等技术教育的调整
第一节 对高等技术教育改革的反思
第二节 对高等技术教育制度的调整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
《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厂企内迁档案选辑》/《抗战时期的四川—档案史料汇编》任选!两书均由档案文献、学术著作、普及读物组成,其中档案文献占总量70%,以大陆和台湾保存的档案文献合集出版为特色。
¥36.0-39.0 -
巴西经济学家多斯桑托斯力作《帝国主义与依附(修订增补版)》,聚焦帝国主义主导下的全球经济依附格局,深度关切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枷锁,系统研讨其自主突围路径。
¥32.0 -
西泠印社出版《中国近代文献保护工程: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民国书刊选辑图录》,精装全彩,布面大开本,总达600余页,精选284种馆藏民国时期的稀见图书期刊,并配以原书书影与内容简介,具有珍贵的文献与史料价值。
¥79.0 -
1.5折,稀见古籍影印本!《宋元地理史料汇编》全6册,大16开精装,总达19斤,收录了宋元地理文献,共计166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925.0 -
广西师大出版社《1963:变革之年》,一部生动刺激的文化指南,回顾将流行文化带入全球新纪元的关键年份,汇集当代深具影响力人物访谈录,回溯一个不平凡的大变革之年
¥24.0 -
中华书局出版《金景芳先生编年事辑》,全面勾勒出著名历史学家金景芳坎坷的一生:从“九一八事变”的流亡与动荡,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整人运动,及学术界的悲惨命运
¥39.0 -
《木海探微:中国传统家具史研究》,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周京南著。对家具发展史上的若干问题进行探究,配以多幅彩色照片,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传统家具的历史和文化。
¥29.9 -
《木性药考:中国传统家具用材的药用价值研究》,16开精装。以黄花梨、榉木、樟木等十大中国传统家具常用的木材为例,系统梳理、详细阐述它们的药用价值。
¥29.9 -
《两宋金元名家医案》,汇集两宋金元时期著名医家的医案近1500则, 涵盖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临证心得与用药特色。
¥29.0 -
新中国自己培养的初代人文学者《胡经之文集》全5卷,包含文艺美学学科奠基之作《文艺美学》、“中国首届外国文学优秀论著奖”获奖之作《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研究专著《中国古典文艺学》等。【本书由出版社代发,3个工作日内发货,需单独下单】
¥288.0
★16开平装,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从技术转移或创新的视角,梳理基本史实,分析“进口一适应一技术自立”的“横向”跨国技术转移、“理论研究与教育一实用技术一产品”的“纵向”技术转移、“转移一消化吸收一创新”的转变,以发现中国技术转移与创新的模式和机制
★作者们发现了大量新史料或重新解读了已有史料,包括大北电报公司的档案、机械部关于水压机的档案、教育部关于院系调整的档案等,为提出新的学术见解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4册分别为:
《中日近代钢铁技术史比较研究:1868-1933》
《制造一台大机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万吨水压机的创新之路》
《晚清西方电报技术向中国的转移》
《中国高等技术教育的“苏化”(1949-1961)——以北京地区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