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惠
- 超值换购

- 签名/特装本
- 经济
-
陈桥驿毛边钤印本《史地覃思》,布面精装,荟萃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郦学泰斗陈桥驿作品精华,从其2000多万字著述中精选,是吴越史地研究、郦学、方志学、地名学、古都学研究等领域的典范之作。【赠送“山海经”主题帆布包】
¥168.0 -
戏剧史专家廖奔签名花口本《戏台上的中国》精装,深度剖析戏曲知识,探讨戏曲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国际影响、挑战与未来,尽览中国戏曲精髓。
¥88.0 -
《坐看水云:沈从文别传》作者签名+钤印+刷边版!知名文史学者刘宜庆力作。讲述沈从文波澜壮阔的一生,描绘动荡时代一众文学家的群像,展示一段关乎理想的挣扎与坚持
¥39.8 - 查看更多>>
-
《薛暮桥年谱:1904—1952》详细梳理了中国经济学派奠基者薛暮桥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中国经济规律的实践与思想轨迹。本书旁征博引、考证周密,是一部填补空*的学术巨著,更是党政干部提高经济学素养的必备案头工具。
¥49.9 -
每本仅不到8元!“读精品 品经典”全8册,汇聚鲁迅、司马迁、马克思、哈耶克等中外名家,共遴选数百篇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囊括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等8大领域。
¥59.0 -
超低价16.9元!《贸易的真相》带你了解美国与其他国家为何会产生如此多的贸易纠纷?美国各种贸易政策背后的动机是什么?翻开本书,领略国际贸易的玄机和奥妙,看透贸易背后的经济和政治格局,做复杂世界的明白人。
¥16.9 - 查看更多>>
《财政中国三千年(签名版)》
作者:刘守刚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ISBN:9787547615812
出版时间:2020年7月第1版
印次:2021年4月第4次印刷
开本:16开
页数:501
定价:138
目录:
导论 用财政之眼回望三千年中华
一、 财政与公共性
二、 国家与财政收入
三、 本书的安排
走向帝国 从税人到税地
第一章 城邦时代的贡助国家及其解体
一、 在国家层面上的封建制度状况
二、 在社会层面上的人口聚居状况
三、 城邦时代以人为支撑点的贡助型财政
四、 封建制瓦解的现实
五、 作为帝国制度雏形的“王制”
六、 转向以“土地”为支撑点来获取财政收入
第二章 商鞅变法与家财帝国的筹建
一、 商鞅变法为帝国立基: 价值取向
二、 商鞅变法为帝国立基: 组织基础
三、 商鞅变法为帝国立基: 体制结构
四、 商鞅变法中的重农: 一种竞争性帝国立国方式
五、 商鞅的历史地位: 变法者何求?
第三章 管仲学派的商贸立国构想
一、 以掌控资源作为商贸立国的条件
二、 以商贸为手段来调控国内经济与社会
三、 以商贸为手段赢得对外战争的胜利
四、 商贸立国的艺术手段: 货币、无形之税、侈靡之术
五、 商贸立国的原则: 国家的公共性
六、 商贸立国原则的后世发展
第一帝国 舍地而税人
第四章 秦代建制与汉初家财帝国的重构
一、 秦对帝国制度的建构
二、 汉初对帝国制度的重构
三、 社会中的德性伦理对国家的柔化
四、 重构家财型财政
第五章 汉武帝财政改革与司马迁的异议
一、 汉武帝财政改革的背景
二、 汉武帝财政改革的内容
三、 司马迁及其对汉武帝财政改革的评论
四、 理解《平准书》中的“物盛而衰”
五、 “网疏而民富”的现代解读
六、 汉初减税: 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第六章 回响二千年的盐铁大辩论
一、 国家职能定位: 积极与消极
二、 经济政策选择: 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
三、 暴利性资源商品管理方式: 国家垄断与民间经营
四、 帝国治理在财政上的显基因与隐基因
五、“盐铁会议”上的其他重要财政问题
第七章 帝国的制度病变与无力的财政挽救
一、 在国家层面上出现的制度病变
二、 在社会层面上出现的病变
三、 财政视野下豪强势力的兴起
四、 王莽的财政努力
五、 东汉诸帝在财政上的努力
六、 第一帝国的灭亡及其遗产
第八章 南北竞争中君主与士族的财富争夺战
一、 南北竞争的总体背景
二、 “士族”盛极而衰背景下的南方财政
三、 重建君主产权的北方财政
四、 隋王朝以北统南的国家制度与财政基础
第二帝国 从税地鼎定到税商突破
第九章新的帝国鼎定新的财政基础
一、 唐初强大的帝国与不可持久的财政
二、 两税法兴起的契机
三、 两税法改革
四、 第二帝国财政制度的初步成型
五、 唐宋间税地财政制度的进一步巩固
第十章 特别的大宋与税商的突破
一、 作为特别存在的大宋帝国
二、 来自税商的财政收入扩大
三、 公共性突出的支出职能与富有创造性的管理方式
四、 税商突破的案例研究: 王安石变法
五、 财政视野下第二帝国的衰亡
第十一章 王安石大战司马光
一、 国家治理中的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之辩
二、 对财政危机的不同态度
三、 对财政制度作为治国平衡手段的争辩
四、 治国理财官员的选择与使用
第十二章 为救帝国浙东学派倡言功利
一、 浙东学派及其救国方案
二、 叶适的义利合一理财思想
三、 叶适对理财的方法与原则的看法
四、 陈亮的功利思想
五、 陈亮对治国理财的具体主张
第三帝国 回归税地不动摇
第十三章成熟的帝国与保守的财政
一、 第三帝国财政形成的背景
二、 第三帝国财政运行的制度环境
三、 以土地为基础的夏税秋粮
四、 以丁身和资产为基础的差役
五、 来自工商业的补充性财政收入
六、 量入为出原则:第三帝国财政僵化的表现
第十四章 税人制度的终结与张居正篡权式改革
一、 王朝中期财政改革的常规路径与张居正改革应对的问题
二、 张居正改革对“役归于地”的完成
三、 张居正改革与王安石变法的比较
四、 张居正改革与王安石变法的差异原因及效果比较
五、 小结:张居正篡权式改革的不容易
第十五章 非正式收入与雍正帝完不成的理性化
一、 非正式收入体系与帝国财政收入的弹性
二、 第三帝国财政收入体系中的紧张状况
三、 雍正帝的财政改革:以“火耗归公”来消灭非正式收入
四、 雍正帝财政改革的限度
五、 帝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财政动因
第十六章 帝国的功能与支出的危机
一、 日趋成熟帝国中的军事支出
二、 再分配特征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支出
三、 趋于严格的皇室经费与沉重的经济桎梏
四、 微薄的官俸与大规模的陋规
五、 财政支出安排与潜在的危机
第十七章 财政治国在第三帝国的现实呈现
一、 作为财政管理工具的货币之发展
二、 财政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
三、 国家通过财政对社会实施管理
走出帝国 现代税商的兴起
第十八章 晚清财政大危机与帝国财政的终结
一、 帝国框架内已无法解决晚清的财政大危机
二、 财政收入向新的类型转化
三、 财政管理方面的变化
四、 对财政转型的认识
五、 对国家转型的要求
第十九章 度支部与国家转型的机构体现
一、 帝国财政中的户部
二、 晚清中央财政机构的改革过程
三、 度支部的设立
四、 从户部到度支部的转型意义
五、 度支部作为现代国家机构的成绩:试办全国预算
第二十章 社会基础变化撑不起民国的税收国家
一、 利益原则的合法化
二、 重商主义的兴起
三、 民国时期财政转型的继续
四、 财政失败及社会转型的要求
第二十一章 现代家财型财政的兴衰与税收国家的再造
一、 财政重构的总体环境与思想渊源
二、 现代家财型财政的兴衰
三、 税收型财政的再建与现代财政的基本成形
四、 社会对国家的反向塑造:以推动财政进步的民众行动为例
结束语
第二十二章 从财政再看中华国家的成长
一、 “双轨”的帝国家财型财政
二、 通向现代国家的财政道路
三、 中国国家成长的财政动因
参考文献
后记
-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刘明《中国古书版本笔记》,撷取珍贵古书50余种,以雅俗共赏的笔调,记录实物资料、版本源流、批校题跋、鉴藏印记、书林掌故等。
¥52.0 -
中华书局出版《称霸:春秋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全两册。本书跳出“礼崩乐坏”的传统视角,从国际政治博弈和国内政治演化的视角来解读春秋历史,是一部讲解春秋政治故事的大众历史读本。
¥32.0 -
【2025年1月新书】《少年游·敦煌》全五册,精选莫高窟北凉至元朝十个朝代的五十个洞窟,从石窟营建、壁画作品和塑像艺术三个维度,讲述敦煌莫高窟千余年的营建历程与石窟艺术。书中配有300多幅精美绝伦的高清图片,让读者感受敦煌艺术跨越千年的魅力。
¥89.0 -
【市面稀见】“张舜徽集”2种3册:《旧学辑存》《霜红轩杂著》。荟萃国学大师、学界通人张舜徽的2部重要著作,繁体横排,涉及文字声韵学、训诂学、诸子经传、儒学等
¥46.0 -
国内读者全面了解泰姬陵的上佳之选《泰姬陵的故事:帝王雄心与永生花园》,文物保护专家+建筑大师,详细解说泰姬陵的前世今生。锁线精装大开本,铜版纸全彩图文。
¥49.9 -
《你敢去做吗:挑战人生极限的100件事情》,搜罗世界上100种极尽挑战之能事,汇集各种超乎想象、动人心魄的的冒险壮举。全彩印刷,配有大量照片,图文并茂。
¥25.0 -
超低价19.9元!《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豆瓣9.6分。收录朱镕基的讲话、谈话、信件、批语,近600页,插配大量珍贵照片和手迹影印件,真实记录了他在上海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大刀阔斧的改革思想和施政措施。
¥19.9 -
畅销百年的性心理学百科全书!《性心理学》,性学泰斗哈夫洛克·霭理士传世之作,著名学者潘光旦翻译并注释十万言,东西方相互印证。丰富的案例+数据分析,讲透性心理、恋爱、婚姻等方方面面。
¥25.0 -
《明朝没有沈万三:顾诚文史札记》收录明史专家顾诚先生撰写的文史札记、随笔等共计39篇,内容涉及江南首富沈万三、死守孤城的朱文正、沐王府与靖难之役等,大多篇幅短小、见解深刻。(非全新)
¥27.0 -
《大贱年:1943年卫河流域战争灾难口述史》全12卷,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诉讼原告团团长王选主编,国内首部大规模的细菌战专题田野调查报告和区域性战争灾难亲历者口述历史记录!
¥198.0
★ 16开平装,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
★ 作者刘守刚任教于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财政史、财政思想史与财政政治学
★ 本书通过三条线索考察中国历史:第一条线索是财政要素变迁史,即讨论财政收入形式、支出项目、管理制度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是如何变化呈现的;第二条线索是中华国家的成长史,即探讨中华国家如何从城邦走向帝国并在晚清走向现代国家;第三条线索是公共权力如何从依托于人到理性化、公共化
★ 通过财政之眼,读者不仅可以理解历史变迁,还可透彻把握当下国家转型和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