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惠
- 超值换购

- 老书拾遗
- 名家文集
萧乾,蒙族,原名萧炳乾,北京人,1910年1月27日生,著名记者、作家、杰出的文学翻译家。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先后主编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公报·文艺》兼旅行记者。1939至1942年,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2至1944年为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研究生。1944年后任《大公报》驻英特派员兼战地记者。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3至1955年任《译文》编委,1985年1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89年4月任馆长。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委,民盟中央第五、六届常委,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副主任等。1989年4月,为美国伊斯塔德“国际文学奖”第十届评奖会评审委员。
萧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早在西欧进行采访的战地记者,他又是唯一在大陆落叶归根者。1995年中国作家协会授予他“抗战胜利者作家纪念牌”。萧乾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新中国成立后,萧乾用他手中的笔讴歌社会主义祖国,向国内外读者介绍这一片新气象。1990年,八十高龄的萧乾和夫人文洁若应南京译林出版社之约,着手翻译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经过四年多的艰辛耕耘,付出了巨大的心力,才将这部旷世奇书联袂翻译出来,献给中国的广大读者。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授予的“彩虹翻译奖”和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第二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一等奖。
萧乾作为一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文化人,复出于文坛后,与外界的接触频繁,曾多次出访欧美及东南亚。和部分省、市、自治区文史研究馆工作会议、经验交流会、研讨会以及馆员书画作品展览活动,并多次发表讲话,为团结老年知识分子、发挥馆员专长、弘扬民族文化、继承祖国文化遗产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他倡导并担任主编的大型《新编文史笔记》丛书,全套共五十册,约六百万字,已于1994年底全部出版,港台版也已面世,算得上是各文史馆的一大盛事。这套书汇集了全国二千多位文史馆馆员以及馆外一些誉宿名流亲闻、亲见、亲历的轶事掌故、琐闻杂记,都是弥足珍贵的史料,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并荣获1993年度中国图书奖。
萧乾的一生是坎坷的,但他的心始终和祖国联系在一起。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老一代知识分子热爱祖国、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作为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他为社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人们的尊重。
本全集为著名文学家、翻译家萧乾先生中文著作结集。主要收入萧乾用中文创作的小说、特写、杂文、回忆录、文论、书信等作品。萧乾先生很大一部分英文著作本集没有列为收录对象;他为中国读者所作的另一项重要贡献,即他的翻译作品,因另行结集本全集也没存收入。
全集的整理工作,主要由箫乾夫人文洁若女士承担,傅光明、黄友文先生也参与并做了大量工作。
全集各卷所收入的许多作品,都出版过单行本或专集,本次整理,除收入这些成集之外,还补充了一些原来遗漏的篇目和新近发现的文章。对作品的内容,文洁若女士作了一些必要的订正和说明。对作品的文字也进行了校勘,全部排为简体。有关地名、人名,因作品写作的年代不同而原来译法不尽相同,为保持作品原貌.本全集未强求统一。为说明各卷具体的内容和整理情况,在各卷之首,均写有“本卷说明”,而原作品在写成或结集时萧乾先生“自序”,仍予保留。
尽管整理者竭尽全力蒐求整理。但由于萧乾先生笔耕七十余年,作品写于不同的国家,成于不同的年代,历经战乱,原作佚失严重。仅以书信为例,据知萧乾一生,经常书信不断,而此次整理费尽周折,1978年之前所写仅收集到几十封而己,现在全集所收绝大多数都是进入新时期以后的信件。流失严重,于此可见一斑。“全集难全”,真是令人叹惋。当然由于我们水平和经验所限,本全集中还留下了其他一些疏漏错误和编校问题,这些,还望广大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5年8月
卷一(432页)
本卷为小说卷,收录作者一九二九年十一月至一九九七年十二月间创作的短篇小说二十七部,长篇小说一部。其中《法学博士》从未收入集子。短篇小说分别选自《篱下集》、《栗子》、《落日》、《灰烬》和《珍珠米》等集子。《堡》选自《中国现代文学名著丛书・萧乾卷》。《梦之谷》按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初版收入。
卷二 (451页)
本卷为特写卷,收录作者自1935年9月至1945年9月,十年间以记者身份所写的通讯特写,共72篇,其中《门前雪总得扫扫》为首次入集。除选自早年出版的特写集《灰烬》、《见闻》和《人生采访》的篇目外,其余均发表于天津、香港和重庆三地的《大公报》上。
卷三 (623页)
本卷为特写、杂文卷。收入作者1937年至1998年的特写和杂文。其中特写33篇,包括《南德的暮秋》、《人生采访》及《土地回老家》中的篇目。杂文46篇。《猫案真相》等26篇杂文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所写。
卷四 (1001页)
本卷收入萧乾散文182篇,基本上集中了他生的散文创作成就。其中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15篇,写于50年代的五篇,其余都写于1979年以后。这些作品先后都在报刊上发表过,以后又曾编入集子,在每篇文章的篇末,都注明了发表的报刊和收入的集子,以供查对。
文章的排列基本以写作和发表的时间为序。
卷五 (755页)
本卷为生活回忆录和文学回忆录两部分。在生活回忆录中,作者回顾了他自童年起至1986年为止80年的人生历程。其中第六章第七节有十段是根据遗稿补充的。在文学回忆录中,收录作者自1935年11月至1996年3月间所写的回忆文章22篇。华艺出版社和台湾业强出版社曾于1992年同时出版《萧乾文学回忆录》的中文简繁体字本。本卷在此基础上,又补充收人作者带有文学回忆性质的长文短篇。原载情况均在篇末注明。
卷六 (913页)
本卷为文论卷,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收入作者1935年至1984年间出版的文论专著五部:《书评研究》、《废邮存底一一答辞》、《苦难时代的蚀刻》、《龙须与蓝图》、《非尔丁一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其中《书评研究》一书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后,1987年曾改名《书评面面观》由人民日报出版社重印出版。现在根据最初版本收入。《苦难时代的蚀刻》、《龙须与蓝图》二书原为英文,先后于1942年、1944年在英国出版。此次由编者傅光明译成中文收入。
第二部分收入作者为自己撰写或翻译的专著所写的序言十二篇。除了介绍作者当时著译动机及作序时有关想法外,在译著序言中,还详细阐析了原作的文学地位及原作者的生平、思想,具有较大的文论价值。
第三部分前半为作者关于文学的几个重要问题的泛论;后半则通过书评、书序、读后感等诸多形式,阐发作者对中外古今众多作者及作品的具体论述和见解。
卷七 (929页)
本卷为书信卷,收辑了萧乾致107位受信人的书信。绝大多数写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少量的写于50年代,1949年以前的书信仅收录了两件。
书信以受信人为对象集中,按写信时间的先后排列。个别未署日期的,则根据信的内容,参考印证资料推算,插入适当的时间段。
书信涉及某些具有特定涵义之处,均据有关背景材料,简作注释。
“离歌唱给文洁若”是萧乾写给夫人的一组家书选辑。信前附辑了文洁若的《受信人的话》。
本卷是全集的最后一卷,卷末附有《萧乾传略》和《萧乾著译书目》供参考。
前言
——杨义
称萧乾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位奇才,足不会错的。巴金就说过,他的朋友中最有才华者是沈从文、曹禺和萧乾。这位奇才的实现带有传奇性,是大悲欢的成功,既有风流倜傥,又有沉重的悲剧。这也许是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宿命。
他反省自己漫长的人生,自我定位为“不带地图的旅人”。还在一九三〇年一个冬去春来的日子,在圆明园废墟旁,曾有两个青年人正在激烈地争辩着“地图”与“旅行”的问题。那个男青年大声嚷道“地图”代替不了“旅行”,他要体验“这个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采访人生”。这个宣称“没有地图照样可以走路”的男青年就是萧乾。他幼年失怙,寄人篱下,作为北京东直门城根的蒙古族孤儿。自然有一个令人辛酸的孩童和少年时代的故事。但贫困的灰尘掩埋不了天才的萌芽,反而培育了他一股不服命运安排的倔强个性和批判的眼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他就开始尝试小说的创作,并很快就在北方文坛升起一颗新星。这绐他带来的机遇和命运是,一九三五年燕京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主编《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一九三九年到英国,先后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剑桥大学皇家学院英文系研究生,一九四四年后,以《大公报》驻英特派员兼战地记者身份,亲临欧洲战场。一九四六年回国,仍在《大公报》工作,并兼任复且大学英文系和新闻系……
自序
编文集难免会暴露作者的心态。八十年代初当四川人民出版社要出我的选集时,我对把旧作聚拢一下当然十分欣喜,然而那是我刚从五十年代的紧箍咒和后来杀气腾腾的“文革”那阴霾日子中走过来,心中还颇有余悸。所以交稿就参照五十年代的教条及六七十年代动不动就“批倒批臭”的那些棍棒在心里所形成的枷锁,对三十年代以来的旧作大砍大伐,以致海外朋友如香港大学的赵令扬及黎活仁两位教授都深感震惊。这回,我决定所有一九四九年前的旧作,一律都用来版本来排版,恢复它们的本来面目。
自从一九七九年这支笔又回到我手中以来,我可一刻也没让它闲着,这辈子足足丢了二十二年。我一直在努力把丢失的岁月捡回来,能捡多少就捡多少。
我是在二十世纪第十个年头出生的。如今,再过一个来年头就进入二十一世纪了。我即便能同那个世纪照个面,估计那时候,我也会老得拿不动笔了,从开始写作,我就总喜欢同读者谈心,这回,我当然更不会放弃这机会,用意不外乎为了缩短我同读者之间的距离。
不少朋友自幼都打下古典文学的底子,我则出生在一个穷蒙古人的家中,我老爸竟没等我出生就走人了。活着的时候,他的营生是管开关东直门的城门。寡母是文盲。早年家里除了一位……
《萧乾全集(全七册)》
作者:萧乾 著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6044349
出版时间:2005年10月1版1印
开本:32开
页数:全七卷
定价:420.0
目录:
自序
梨皮
人散后
蚕
小蒋
邮票
花子与老黄
邓山东
丑事
印子车的命运
俘虏
篱下
放逐
雨夕
皈依
昙
道旁
参商
栗子
矮檐
吉期
鹏程
黑与白
落日
梦之谷
一只受了伤的猎犬
珍珠米
堡
“法学博士”
……
-
《百家讲坛》主讲人、红学大家马瑞芳《马瑞芳品读红楼梦》精装全2册,集60余年研究之心血,以“接地气”的方式逐回细读《红楼梦》前八十回,兼具趣味性与专业性。
¥45.0 -
广西师大出版社《泥土就在我身旁:苇岸日记》全3册,“大地之子”苇岸14年日记历经20年编辑整理首次面世,从1986年1月1日至1999年4月6日入院接受治疗止,煌煌80万字再现一个作家眼里八九十年代的中国。
¥59.9 -
“领读经典”全4册,四位语文名师解读古典四大名著,复旦附中名师王召强主编。打破常规思路,从阅读课的角度展开指导,让学生既读懂名著精华所在,又能掌握阅读的方法
¥38.0 -
理想国出品《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俄国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生涯跨越之作,豆瓣9.2分,既有对底层人民的描写,也有对宗教与哲学的深刻思考。资深译者冯加费时数年精心修订,青年设计师高熹装帧,宋翰笛绘制封面插画。
¥42.0 -
《马瑞芳重校评批聊斋志异》全4册,著名聊斋学家马瑞芳逐篇解读,原著+注解+插图,双色印刷,总达1524页。读出一幅历史长卷,读出些许小说章法,读出几多人生况味。
¥116.0 -
《北京话儿化词典·增订本》,收录北京话中的儿化词语7400条,详加解释,配以数幅手绘插图。全书总达651页篇幅,知识量丰富,是了解相关语言、民俗、风土的精彩资料
¥35.0 -
超低价19.9元!广西师大出版社《一切为戏剧》,结合《如梦之梦》《犹太城》《雷雨》等作品的创作实例,辅以剧照和创排现场的图片实录,分析戏剧制作人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讲述诸多与演员、导演合作的幕后故事。
¥19.9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一生集大成之作《玻璃球游戏》,60万字小说完整全译本!原文+黑塞画作+黑塞书信+拉页+长篇导读=一部汇集人类精神文明辉煌的宏篇巨著!
¥26.0 -
文化名人许知远“旅行三书”《意外的旅程》全三册,函套装。探寻世界,横穿中国,用陌生与偶遇重访被遗忘的历史,在疲倦时代,看一个游手好闲者的旁观、洞察与想象。
¥66.0 -
广西师大出版社《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精装,总达565页,收录著名诗人骆一禾的代表诗作、诗歌评论、书信等,是了解诗人创作思想、创作风格,及其所处时代的文艺创作思潮的上佳文献。
¥25.0
★ 32开精装,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1版1印,印数仅1800套
★ 萧乾是一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文化人,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老一代知识分子热爱祖国、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作为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他为社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人们的尊重。
★ 为说明各卷具体的内容和整理情况,在各卷之首,均写有“本卷说明”,而原作品在写成或结集时萧乾先生“自序”,仍予保留
★ 本全集主要收入萧乾用中文创作的小说、特写、杂文、回忆录、文论、书信等作品,很大一部分英文著作本集没有列为收录对象,其译作也未收入
★ 全七卷,共计5000余页,40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