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惠
- 超值换购

- 名家文集
- 签名/特装本
《卡夫卡日记:1909—1912》,本卷记录了卡夫卡人生这四年间的所思所想、所触所感。从这本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卡夫卡对于其日常生活的描述,比如读书与写作、观看戏剧、社会交际生活等,同时看到他时时刻刻敏感而焦灼的内心世界的纠结与矛盾、冲突。尤其一些对于身体与头脑的虚弱时刻产生的无力感,对于他像是噩梦般的存在。另外,一些对于梦境的书写带有强烈的文学意味和捕捉意识流意象的探索。
《卡夫卡日记:1912—1914》,本卷记录了卡夫卡在这三年间的工作、阅读、社会活动与社会交际的各个方面生活及其他的思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卡夫卡对于其日常生活的描述,同时感受到他紧张而敏感的内心世界、对自身荒诞处境的出离、投身写作却往往不得的痛苦和对于婚姻、情感上的纠结与矛盾以及对父母亲人关系带给他的束缚与痛苦的深刻体察。
《卡夫卡日记:1914—1923》,本卷记录了卡夫卡这十年间的日记读书、人际交往、对生活与文学的思考等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卡夫卡对于其日常生活的描述,更进一步体会到卡夫卡全身心投入文学生活的焦灼内心世界,对于自身外在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的无力感和对文学世界的极致追求之间的挫败,时刻纠缠着他最敏感的神经。从后期的日记中也能明显地感觉到,卡夫卡对于生命与存在的绝望挣扎。
作者简介
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在西方现代文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生前在德语文坛上几乎鲜为人知,但死后却引起了世人广泛的注意,成为美学上、哲学上、宗教和社会观念上激烈争论的焦点,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长篇《城堡》、《诉讼》及中篇《变形记》等为他赢得了世界范围的广泛、不朽的声誉。
译者简介
邹露,2017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德国外交与经济。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德语教师。
日记是内心世界*便捷、*真实的写照,卡夫卡这个为“写作”而生、为“写作”而亡的人,对这种表达方式欲罢不能。在 1909—1923 年这十余年时间里,卡夫卡的创作灵感和思路、精神和身体状况的变化、情感世界的纠结、生活的困惑和对社会伦理的思考,通过这三本《卡夫卡日记》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是卡夫卡本人较为真实、多面的解剖图。细细品味,就会走近卡夫卡的内心世界。它们对研究卡夫卡其他文学作品的创作动机和背景以及揭开卡夫卡人生诸多未解之谜,具有重要意义。
卡夫卡的心思细腻,思想深邃,日记中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是他当下身心状况的体现,因此译文尽可能在选词、语序和标点符号上尊重原著,仅在个别不利于理解的部分对标点(极少)、语序做了调整,所以读者也许会看到有些段落突然中断,或者结束时缺少标点符号,这是卡夫卡日记原本的样子。或许这缺失的结尾背后有当时的创作环境、思路、情绪、身体状况的影响,或许只是单纯的忘记,无论如何,这就是卡夫卡日记的本来面貌。
从卡夫卡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他唯一的热爱就是写作: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他的工作、婚姻、社交等都是围绕着能够让他专心写作、为写作创造条件展开的。卡夫卡是一个内心羞怯、矛盾和自我封闭的作家。他一方面想要融入世俗,让家人满意,为此也曾试图承担一份婚姻,尽管他本人对婚后一起生活、对性没有一丝兴趣,甚至有极大反感;另一方面却极其厌倦世俗生活,想要逃离,灵魂的自由是他毕生的渴望,而只有在写作中,他的灵魂才是自由、满足的。
卡夫卡日记中有一些反复、断裂、混乱的地方,这是卡夫卡内心矛盾的一种体现,卡夫卡对此有明确的认识。不了解卡夫卡的人,看到这些会觉得他是个头脑混乱的疯子,但这或有意或无意的笔触正是卡夫卡那段时期精神世界*真实的反映。读者从日记里看到的,卡夫卡也看得到,作为一个只对写作葆有热忱的人,卡夫卡清楚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的用意,也知道它在读者眼里或许会呈现出怎样的卡夫卡。比如他在日记里写道:“可以想象在过去三四年里,同样内容出现了一千次。我毫无意义地消耗着自己……”
读卡夫卡日记,越读越能体会到,卡夫卡是一个很纠结、缺乏安全感的人。他经常做梦,梦境丰富且精彩,所以梦境也成了他日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常常幻想,幻想自己会如何自我了结。卡夫卡内心的压抑通过拧巴的表达方式可以看出,但是他总归是个平凡的人,他喜欢的、排斥的、向往的、逃避的无非就是世俗的烦扰与理想的安宁,只不过他把这两种矛盾极端化地表现了出来。
在现今生活里,每个人都对工作有或多或少的排斥和不适应,在家庭关系中也会需要空间和独处的机会,在爱情里也会不断试探对方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脾性和生活习惯,每个人也都有自己执着的追求和偏好,不管是读书、旅行、音乐、写作还是游戏。所以说,卡夫卡笔下的日记,将一个生动、鲜活的社会矛盾体摆放在读者面前,每个人都能从他的描述中找到或多或少的共鸣和自己的影子。
卡夫卡日记的意义在于,让读者从*真实的记录中发现他的心理状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看到他对教育制度、社会伦理的讽刺和批判;从哪怕是重复啰唆的话语里,读出他内心的愤恨、矛盾、焦虑、不安和渴望、向往及偶尔出现的幸福;从日常记录中读出他非常人的一面,躯体的痛苦、精神的压力都无法阻碍他对写作的热忱。他只有写作,他只要写作,婚姻、爱情、家庭、工作对他而言都是写作的负累。他想逃离生活,逃离家庭,逃离爱情,一度想要辞掉工作,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写作的追求。
本着信达雅的原则,译文在语言处理上尽可能尊重原文,保留原稿表达的时代特色,同时尽力避免晦涩的表达,尽可能将译文处理得符合当下阅读习惯和表达习惯,以期达到可读、好读的效果。
本系列译自菲舍尔袖珍出版社(Fischer Taschenbuch Verlag)
1994 年版的卡夫卡日记三卷本,分别是《卡夫卡日记:1909—1912》《 卡 夫 卡 日 记:1912—1914》《 卡 夫 卡 日 记:1914—1923》。这三卷内容取自《卡夫卡日记》,第一版出现在马克斯·布罗德(Marx Brod)1937 年于布拉格出版的《日记和书信》中,第一个完整版是马克斯·布罗德 1951 年在 S. 菲舍尔出版社(S. Fischer Verlag)出版的《日记 1910— 1923》。
《(精)卡夫卡日记:1909-1912》
作者:【奥】弗朗茨·卡夫卡 著;邹露 译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46096
出版时间:2020-07
开本:32开
页数:263
定价:54.00
《(精)卡夫卡日记:1912-1914》
作者:【奥】弗朗茨·卡夫卡 著;邹露 译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46102
出版时间:2020-07
开本:32开
页数:247
定价:54.00
作者:【奥】弗朗茨·卡夫卡 著;邹露 译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46119
出版时间:2020-07
开本:32开
页数:254
定价:54.00
-
《中国编辑思想发展史》全3册,我国学者初次对中国编辑思想史进行全面总结和系统研究,探索编辑思想自身特有的生成机制,详细梳理了中国编辑思想史发展的脉络。
¥65.0 -
松本清张经典小说2部:《夜光的阶梯》,男主是松本清张笔下恶男角色的代表;《交错的场景》,一场与书中场景一模一样的杀人案。日本推理文坛一代宗师名作。
¥34.0 -
[2022新近出版]影印本《醉耕堂刊毛宗岗评本三国志演义》全12册,据国家图书馆所藏珍贵刊本原貌影印。古朴凝重,兼有古意之美、雅致之气,深具欣赏收藏价值。
¥172.0 -
摄影图文集《沈从文和他的湘西》/《黄永玉和他的湘西》任选,数百幅湘西照片,分别配以以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文字、艺术大师黄永玉的文字与画作。8开精装,铜版纸全彩印刷
¥99.0 -
插图珍藏版《张炜文存》箱装全16册,大16开本,约700万字,黑白图文,重达17公斤,精选著名作家张炜创作40余年来的所有重要作品,以及珍贵手稿、书影、评析文章等。
¥360.0 -
《武林丛谈》《武林掌故》,全景式介绍中国武林,讲述近现代武坛名人的传奇经历,如实呈现良莠混杂的江湖文化,展现你所不知道的武林世界,带读者走进真实的武林。
¥22.0 -
“土地书写圣手”赵德发“传统文化小说三种”套装全三册:《君子梦》《双手合十》《乾道坤道》。融入儒、释、道的当代文化景观,描绘中国当代乡村图景。
¥39.9 -
《胡风全集》精装全10册,1999年1版1印,曾获“第七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由著名学者巴金、王朝闻、贾植芳、王元化担纲顾问,收录已搜集到的胡风全部著译作品。
¥299.0 -
“贾平凹散文典藏大系·文墨本”全七册:《静虚村记》《商州初录》《关于女人》《坐佛》《动物安详》《大唐芙蓉记》《定西笔记》,荟萃500余部散文作品+精彩插图
¥116.0 -
回应经典,守望先锋。“新世纪文学突围丛书”3册,荟萃莫言、薛忆沩、阿乙、邱华栋、李洱、残雪、宁肯等当代名家的先锋小说和城市小说,作品质量上乘,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
¥29.9
★32开精装,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卡夫卡是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并列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对当今世界文学与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日记是内心世界便捷、真实的写照,对研究卡夫卡其他文学作品的创作动机和背景以及揭开卡夫卡人生诸多未解之谜,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卡夫卡所说,在艺术创作中,这种灭绝人性的严肃感在任何地方都感受得到,尤其在那种极度注重实际的、以非常隐蔽的方式藏于细节描述之中的、深具讽刺意味的准确性当中,它不仅出现在短篇小说中,也出现在日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