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能仍有零售,去搜搜看吧
¥39.9¥1522.6折
已售61

“华语电影研究系列”3册:《华语电影的全球传播与形象建构》《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中国电影的华语观念与多元向度》,一部寻觅华语电影未来发展图景的探索之作,一部厘清 “华语电影”概念的补缺之作,一部为中国电影提供又一种解读模式的阐发之作。汇集多位学者的研究文章,涉及中日电影、“小众电影”、民间独立电影节、华语科幻片的缺失、华语同性恋题材电影等多种论题。定价152元,现团购价39.9元包邮!

优惠
超值换购

满69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16开平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每册均收录多位专业领域学者的研究文章,涉及多种论题,内容丰富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博士生导师聂伟、陈犀禾主编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友情提示:本套书的书顶或书底部有划线,是出版方所作的特价记录,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商品评论(3) 查看全部>>
头像 496*** 三星用户
2021/9/24 21:27:26

品相不错,内容也有可读的地方

头像 ztw*** 一星用户
2021/6/16 4:11:59

还不错,值得收藏

头像 ztw*** 三星用户
2021/5/23 13:53:41

还没来得及看












编辑推荐

《华语电影的全球传播与形象建构》
一部探索华语电影未来发展新图景之作。
新世纪以来,影像、资本与文化的跨界流动构成 了华语电影*为显著的存在生态。本书立足华语电影跨地域传播与形象建构这一主题,围绕跨界景观与理论建构、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合拍与共融、全球视野与产业实践等分支,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场观察与理论思考,希冀探索华语电影未来发展新图景。
本书共分五部分,第*部分【跨界景观与理论建构】;第二部分【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第三部分【合拍与共融】;第四部分【全球视野与产业实践】;第五部分【美学检省与未来图景】。涉及中国电影海外传播、中国大陆电影商业化、华语科幻片的缺失、“小众电影”等论题。

《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
一部厘清 “华语电影”概念的补缺之作。
两岸三地的电影相互影响深远而广阔。本书立足华语电影的历史研究,以“历史回望:流变与传承”、“博弈互动:中国电影与全球语境”、“影像美学:回溯与展望”以及“跨区流动:影响与播散”为研究切入点,对“华语电影”的概念进行厘清和辨义,并拓展华语电影研究的历史维度。涉及沦陷时期的上海电影、武侠文化传承下的少林电影、中日电影的爱恨情仇等论题。

《中国电影的华语观念与多元向度》
一部为中国电影提供又一种解读模式的作品。
本书在中国电影的产业现状、文化省思、民间影像和身份认同等问题上,对它们做了深刻的分析和全面的阐释,汇集了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兼备,是中国电影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作者既有电影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也有年青的学者,他们研究方向各异,立足角度各有不同,全方位反映了此研究领域的理论现状。涉及中国主流大片、中国民间独立电影节、女性导演华语同性恋题材电影、微博与华语电影营销、新中国政治通俗剧中的女性形象等论题。

主编简介

聂伟,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历获上海市曙光学者、教育部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专家评委,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专家评委,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理事委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一上海大学新媒体发展协同研究基地副主任。主要学术方向为泛亚区域电影、华语电影产业文化研究与当代影视文化批评。出版学术专著两部,编、译著作八部。

陈犀禾,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电影学博士点和上海市重点学科电影学学科带头人,担任国际亚洲电影研究学会(ACSS)中国区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影视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CFRS(美国中国电影研究会)顾问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华语电影研究。承担“华语电影发展史”、“民营影视企业发展研究”等*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华语电影:理论、历史与美学》专著,并在海内外发表重要学术论文数十篇。

本单详情

《华语电影的全球传播与形象建构》
作者:聂伟/主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58117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开本:16开
页数:393
定价:56元

目录
第一部分 跨界景观与理论建构
 华语电影概念探微
 激浊扬清:拓展华语电影的国际视阈及其文化主体性创新
 华语电影再思考与新维度
 华语电影的跨模块拼贴——二十一世纪以来两岸三地电影新景观
 “后华语电影”:跨地的流动与多元性的文化生产
第二部分 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
 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及其影响研究
 中国艺术电影的海外传播
 中国电影:现状不容乐观,前景大可期待——试论提升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及影响的可能性、意义及前景
 中国电影在美国的口碑
 华语电影的多元与融变
第三部分 合拍与共融
 后融合时期的香港和台湾电影走向
 后融合语境下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生态发展研究——基于“流动性”的考察视角
 探究港产合拍片的困境
 空间的文化位移——香港导演电影中的北京印象
 中国大陆电影商业化的语境
第四部分 全球视野与产业实践
 新世纪北美外语片市场与华语电影的国际竞争力——基于北美外语片市场的实证研究(2000一2012年)
 当下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博弈共存
 传奇与传记——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传奇化叙事出现新天地及其与电影产业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发展模式与新趋势——反思中国电影改革之路
 论中国动画片的“断层”现象
第五部分 美学检省与未来图景
 被污染的叙事主体——影视艺术的叙事伦理与社会核心价值
 论华语科幻片的缺失及其对中国电影发展之影响
 透过“烂片”看动向
 新媒体时代流动的电影话语权——胡戈与《鸟笼山剿匪记》
 中国“小众电影”及其发展策略


《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
作者:陈犀禾/主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58100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开本:16开
页数:359
定价:54元

目录
第一部分 历史回望:流变与传承
通俗剧叙事范式下的田园归隐者:卜万苍及其电影研究
侯曜的《伪君子》对现代民主政治的想象
帝国的乡村凝视与殖民的都会显影——以1937年“满映”制作的“文化映画”《光辉的乐土》和《黎明的华北》为例
“中华”公司、“国策电影”与沦陷时期的上海电影
试论《枯木逢春》在中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浅析“五四精神”与“延安传统”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第二部分 博弈互动:中国电影与全球语境
早期好莱坞电影的中国影像
亦步亦趋还是青出于蓝——中美电影声音创作影响力解析
重返1980年代:电影本体的“娱乐”位移
《参考消息》中的中国电影及其海外评论
电影里的中国:世纪探索、冲突与争议
第三部分 影像美学:回溯与展望
不断增强华语电影的文化影响力
影像传奇与类型创新:华语电影发展史视野中的《血滴子》
方言喜剧与华语电影的跨区域流动:以《七十二家房客》为例
“他者”的想象——何非光与华语二战电影
华语电影中的“少林想象”:武侠文化传承下的少林电影及产业研究
第四部分 跨区流动:影响与播散
中日影像文化交流中的爱恨情仇
香港电影跨界发展
类型启蒙与意境想象:八十年代的“武打片”
光影的味道:“新电影运动”以后的台湾电影美学
“台语片”的文化符码与在地认同

《中国电影的华语观念与多元向度》
作者:聂伟、陈犀禾/主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10719
出版时间:2012年4月
开本:16开
页数:319
定价:42元

目录
第一部分 “后百亿时代”的大片产业
 论中国主流大片和主流文化
 “后百亿时代”:以文化自律与创新,推动电影产业再度振兴
 通俗剧、社会良心和本土意识
 论“华语大片”的工业生产与文化表
 2000年以来华语电影表现方法与电影工业的发展
 “主流大片”是如何炼成的?
 ——主旋律的叙述危机与主流大片的认同机制
第二部分 后产业发展与文化省思
 后产业繁荣与电影文化精神建设
 中国电影产业的时代振兴与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
 试论华语电影的思想性危机
 “全国化”与电影
 辉煌之后:大陆电影产业骄人成绩的分析解读
 《三枪拍案惊奇》: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式消遣
第三部分 民间影像与生态图谱
 论及中国民间独立电影节
 承认的政治:西方电影节、中国电影与后殖民电影批评
 繁荣与困境:2010年的中国大陆独立电影
 新世纪,新生代:市场探索、类型化实践与明星策略
 身体经验与策略性想象
 ——近年中国女性导演华语同性恋题材电影的一种阐释
第四部分 华语规划与产业愿景
 电影的华语规划与母语电影的尴尬
 影像生产及其中国风格
 动画与未来电影
 另类华语电影工业
 ——试论全球化时代“恶搞”电影中的民族主题
 微博与华语电影营销的新选择
第五部分 身份认同与空间想象
 新中国政治通俗剧中的女性形象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
 犹疑的身份:电懋时期张爱玲电影的叙事特色
 类型影片与女性影像
 ——“十七年”电影中女性想象的多维性研究
 全球化进程中的上海想象
 ——论新世纪以来上海题材电影中的全球性和本土性书写及其误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