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能仍有零售,去搜搜看吧
¥189.0¥8802.1折
已售69

典藏巨制《中国饮食文化史》全10册,气势磅礴地记述了中国各地区从古至今的饮食文化发展流变,是兼具思想性、学术性的饮食文化巨著。大16开精装,总重12公斤,精美典雅,图文并茂。

本套书由国内20多位专家历经20多年写就,自史前一直叙述至当代,时空跨度广远,气势磅礴地展现了华夏民族饮食文化的演变。

全书按地理区域分为十卷,每个分卷都是一部区域饮食文化通史,彰显出中国饮食文化典型的区域特色,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画卷。

优惠
满赠

读书月|淘书团会场满80/200送餐垫/杜邦纸包

超值换购

满42.3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16开精装,重约12公斤,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装帧精良,设计典雅,印质上佳,深具典藏价值    
这套《中国饮食文化史》是中国饮食文化研究领域中带有统领性的课题,是填补空*之作
涉及史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文化学、烹饪学、考古学、文献学、食品科技史、中国农业史、中国文化交流史、边疆史、地理经济学、经济与商业史等多学科,使得本书具有颇高的学术含量
观点鲜明,是兼具思想性、学术性的饮食文化论著
内容厚重,历经二十多年集二十多位国内一流专家写就
承前启后,是不可跨越的中国饮食文化研究专著
继往开来,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商品评论(4) 查看全部>>
头像 nb3*** 三星用户
2023/2/13 14:47:08

中图套装性价比高,一次性满意收集

头像 271*** 三星用户
2022/8/8 16:53:53

真是不错的史料

头像 271*** 三星用户
2022/8/8 16:52:59

好书有意义

头像 ztw*** 三星用户
2022/8/3 15:35:14

书不错。已经绝版的书













编辑推荐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地域文化,她以农耕文化为基础,辅之以渔猎及畜牧文化,传承了中国五千年的饮食文明,为中华民族铸就了一部辉煌的文化史。并以强大的辐射力影响着周边国家乃至世界的饮食风尚。

这套《中国饮食文化史》自史前始,一直叙述至现当代,横跨时空百万年,时空跨度广远。全书着重叙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出现至今的一万年左右华夏民族饮食文化的演变,充分展示了中国饮食文化是地域文化这一理论学说。

中国饮食文化的基础是农耕文化,本书承载了中国五千年丰厚深湛的农业文明。每个分卷都是一部区域饮食文化通史,彰显出中国饮食文化典型的区域特色,脉络清晰,内容厚重,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画卷。

全套书分为十个子文化区域进行相对独立的研究。各区域单独成卷,每卷各章节又按断代划分,分代叙述,形成了纵横分明的脉络。通过考古研究成果、历史文献等方面,阐述了各地区从古至今的饮食文化发展历程。对饮食文化现象进行文化内涵的分析,阐释出中国饮食文化多民族融合、医食同源、天人合一、尊老等思想观点,对该地区的饮食文化发展做出了科学的总结,并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每个分卷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缘、生态、物产、气候、土地、水源;民族与人口;食政食法、食礼食俗、饮食结构及形成的原因;食物原料种类、分布、加工利用;烹饪技术、器具、文献典籍、文化艺术等。

本套书由中国饮食文化研究领域的*流专家学者励精图治,历经二十多年才得以完成。多学科、大跨度、高难度,学术思想新锐,是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工程。

本单详情

《中国饮食文化史:长江中游地区卷》
作者:谢定源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94243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316
定价:88元

目录
第一章 概 述 /1
  第一节 长江中游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与特征 /3
  一、各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4
  二、土壤植被的历史变迁 /7
  三、水系的变迁 /10
  四、自然地理的特征 /13
  第二节 行政建制沿革与人口变迁 /16
  一、行政建制沿革 /16
  二、人口的变迁 /18
  第三节 饮食文化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其特点 /20
  一、饮食文化的萌芽期 /20
  二、饮食文化的开拓期 /21
  三、饮食文化的积累期 /23
  四、饮食文化的成长期 /25
  五、饮食文化的成熟期 /26
  六、饮食文化的繁荣期 /27
  七、饮食文化的变革期 /28
第二章 史前时期饮食文明之滥觞 /31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饮食生活 /32
  一、旧石器早期人类的饮食生活 /32
  二、旧石器中晚期人类的饮食生活 /34
  三、原始烹饪技术的产生 /36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人类的饮食生活 /37
  一、从野生采集到人工栽培作物 /38
  二、从狩猎到人工饲养牲畜 /41
  三、陶器的发明与使用 /45
第三章 夏商周时期楚地饮食初现风韵 /51
  第一节 食物构成与农业发展 /52
  一、农业生产工具与农耕技术的进步 /52
  二、《楚辞》《诗经》等典籍中的楚地饮食 /56
  第二节 饮食器具的突破性进展 /67
  一、楚风浓郁的精美青铜饮食器具 /68
  二、艳丽华美的楚国漆制饮食器具 /79
  第三节 食物加工、制作技术的进步与楚地贵族饮食 /82
  一、楚人常用的调味料与“五味调和”的理念 /82
  二、食物加工技术的进步和油烹法的诞生 /85
  三、古代“冰箱”及早期的食品保藏法 /88
  四、《楚辞》“二招”中的楚国贵族饮食 /89
  第四节 楚国的饮食风俗 /92
  一、楚人的饮食礼仪 /92
  二、楚人的饮食嗜好 /93
  三、楚人的祭祀饮食习俗 /94
第四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荆楚饮食特色的形成 /101
  第一节 北人南迁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及经济发展 /102
  第二节 从汉墓出土看食品原料之丰富 /104
  一、马王堆汉墓中的长沙地区食品 /105
  二、 云梦睡虎地、凤凰山汉墓中的江汉地区食品 /108
  三、诗文、典籍中的荆楚名肴美馔 /110
  第三节 餐饮器具的新变化 /111
  一、盛极一时的荆楚漆制饮食器具 /111
  二、荆楚陶瓷饮食器具 /116
  第四节 食物加工器具与烹饪技艺的进步 /120
  一、旋转磨的使用与炊、灶具的改进 /120
  二、烹饪技艺的新发展 /122
  第五节 荆楚饮食风尚与食疗养生理论的初步形成 /124
  一、荆楚日常饮食风俗 /124
  二、荆楚岁时节令食俗 /127
  三、食疗养生理论的初步形成 /132
第五章 隋唐宋元时期的茶文化及士大夫文化 /137
  第一节 农业的发展与农副产品的加工 /138
  一、土地垦殖与农具的改进 /138
  二、粮食品种的优化与产量的空前增加 /141
  三、果蔬、水产及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144
  第二节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151
  一、名茶辈出产量巨大 /151
  二、茶在饮食生活中的地位 /152
  三、“茶圣”陆羽与《茶经》 /155
  第三节 士大夫与江南“义门”大户的饮食生活 /160
  一、文人辈出与士大夫饮食文化的兴起 /160
  二、士大夫饮食文化的特点 /162
  三、江南“义门”大家族的饮食生活 /165
第六章 明至清中叶“天下粮仓”的形成与传统
  食俗的确立 /169
  第一节 长江中游地区农副业生产的辉煌时期 /170
  一、“湖广熟,天下足” /170
  二、品类繁多的农副产品 /175
  第二节 外来作物的引进对居民饮食的影响 /178
  一、甘薯、玉米引进后成为主粮 /178
  二、长江中游各地区食物结构的变化 /179
  三、辣椒传入对饮食生活的影响 /181
  四、李时珍《本草纲目》的食疗养生思想 /182
  第三节 长江中游地区的饮食风俗及文化特征 /185
  一、岁时节令食俗及文化特征 /185
  二、居家日常饮食与宴客风俗 /200
  三、人生礼仪食俗 /204
  四、祭祀食俗 /211
第七章 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名店美食繁花似锦 /215
  第一节 多城开埠后食品进出口活跃 /216
  一、湖北汉口开埠后的食品进出口交流 /217
  二、 湖南长沙、岳阳开埠后的食品进出口交流 /218
  三、江西九江开埠后的食品进出口交流 /220
  第二节 餐饮业的迅速发展与特色 /221
  一、饭店茶馆的发展与兴衰 /221
  二、各类餐馆的经营特色 /226
  三、烹饪技术特色及服务特色 /229
  四、一批餐饮名店脱颖而出 /232
  第三节 名食名饮争妍斗艳 /234
  一、长江中游各地区饮食文化的鲜明地域特色 /234
  二、鲜美丰富的水产名肴 /235
  三、乡土风味浓郁的畜禽名馔 /238
  四、面点小吃异彩纷呈 /241
  五、一批酒茶成为名品 /244
  六、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宴席奢靡之风兴起 /247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饮食文化迅速发展 /249
  第一节 居民饮食生活与食物结构 /250
  一、居民饮食生活由简到丰 /250
  二、居民的食物结构与营养 /254
  第二节 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特色 /257
  一、少数民族的历史及饮食 /257
  二、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特色 /265
  第三节 鄂湘赣菜各领风骚 /270
  一、鲜味为本、兼收并蓄的鄂菜 /270
  二、酸辣为魂,阳刚霸气的湘菜 /276
  三、香辣为魄,刚柔相济的赣菜 /283
  第四节 食品工业与餐饮业的发展 /284
  一、长江中游地区食品工业的发展 /284
  二、长江中游地区餐饮业的发展 /286
  参考文献 /293
  索引 /304
  后记 /307
  编辑手记 /308


《中国饮食文化史:长江下游地区卷》
作者:季鸿崑 李维冰 马健鹰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94250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265
定价:78元

目录
第一章 概 述 /1
  第一节 区域地理及人口构成 /2
  第二节 历史沿革 /4
  第三节 饮食文化特色 /16
  一、“饭稻羹鱼”的膳食结构 /16
  二、消闲雅逸的茶酒文化 /17
  三、精细柔和的饮食风格 /19
  四、异彩纷呈的食器食具 /19
  
  第二章 河姆渡的原始曙光 /23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的饮食文化 /24
  一、火的发现、发明与熟食的开始 /25
  二、三种重要的烤食方法 /26
  三、食物及捕食活动 /27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的饮食文化 /30
  一、河姆渡饮食文化 /30
  二、马家浜饮食文化 /38
  三、龙虬庄饮食文化 /39
  四、良渚饮食文化 /42
  
  第三章 夏商周吴越春秋 /45
  第一节 江河饮食文化开始交流 /46
  第二节 饮食原料和烹饪技术 /48
  一、食物原料 /48
  二、饮食器具 /51
  三、烹饪技术 /54
  四、《楚辞》中的吴地饮食风貌 /56
  第三节 食礼制度的形成及其文化气质 /58
  一、食礼的形成 /58
  二、食礼制度的文化内涵 /60
  第四节 范蠡、计然的饮食思想 /62
  一、范蠡的饮食思想 /62
  二、计然的饮食思想 /63
  
  第四章 秦汉江淮 /65
  第一节 长江下游地区饮食结构 /67
  一、主粮品种 /67
  二、副食种类 /69
  三、酒及其他饮料 /70
  第二节 枚乘《七发》与淮扬菜之滥觞 /71
  第三节 豆腐的发明 /73
  第四节 秦汉时期的饮食文化思想 /77
  一、《淮南子》中的饮食文化思想 /77
  二、《论衡》中的饮食文化思想 /81
  
  第五章 六朝金粉 /85
  第一节 “北人南迁”对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文化的影响 /86
  一、南北农作物种植的交流与推广 /87
  二、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和炊具餐具的创新 /89
  三、烹调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90
  四、饮食风尚的变化 /92
  第二节 上层社会的饮食文化生活 /93
  一、皇室贵族奢华的饮食生活 /93
  二、九品中正制导致社会的腐化 /95
  三、名士清谈和茶酒文化 /96
  四、佛教道教的饮食养生思想 /100
  第三节 六朝的文学作品和食事文献 /102
  一、三部有影响的文学作品 /102
  二、食经和食事文献 /107
  
  第六章 隋唐盛世 /109
  第一节 隋朝的历史性开创 /111
  一、大运河与南北交流 /111
  二、科举之制与习文之风 /112
  三、酒政与食事文献 /113
  四、隋炀帝与扬州美食 /114
  第二节 盛唐气象 /115
  一、农业经济的发展 /115
  二、精美的越窑青瓷 /116
  三、城市的繁荣与地主新贵的产生 /118
  四、江南文人诗文中的饮食生活 /120
  第三节 酒茶兴盛 /124
  一、酒事 /124
  二、茶风 /126
  第四节 饮食文化交流 /130
  一、日本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130
  二、唐代盛行的“胡风” /131
  第五节 五代十国 /132
  一、长江流域相对稳定 /132
  二、吴国、南唐与钱氏吴越对长江下游地区的开发 /133
  三、日趋“精细”的饮食风格 /134
  
  第七章 宋元江南“天堂” /137
  第一节 北宋时期的饮食文化观念及饮食经济 /139
  一、士大夫的“黄金时代” /139
  二、宋代文人进步的饮食文化观 /139
  三、沈括的《梦溪笔谈》 /141
  四、酒茶盐铁经济 /142
  第二节 偏安的南宋“天堂” /143
  一、南宋偏安一隅,饮食文化繁荣 /143
  二、丰富的饮食文化著述 /144
  三、一份珍贵的饮食文献史料 /145
  第三节 元代长江下游地区的饮食文化特点和城市风貌 /150
  一、清真饮食文化的影响 /151
  二、马可·波罗眼中的长江下游地区 /152
  第四节 宋元文人诗词中的饮食文化 /154
  第五节 食事文献 /158
  
  第八章 明清江南食事 /165
  第一节 明代中西饮食文化交流 /167
  一、郑和下西洋 /167
  二、西学及外国食蔬的传入 /168
  三、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172
  第二节 康雍乾盛世饮食文化的发展 /173
  一、康乾南巡和有关文献记载 /173
  二、 从“满汉席”“满汉全席”到市肆的 “满汉大菜” /176
  三、袁枚和《随园食单》 /179
  第三节 长江下游地区的海盐文化 /180
  一、食盐的生理功能和历史地位 /181
  二、海盐的生产 /183
  三、江浙沪地区的海盐文化 /186
  第四节 食事文献汗牛充栋 /187
  一、野史笔记 /188
  二、食谱食单 /188
  三、农书和医书 /189
  四、地方志 /189
  五、文学作品 /190
  第五节 明清时期的饮食文化思想 /190
  
  第九章 近代沧桑 /193
  第一节 “ 西学东渐”和“无锡科学小组”的贡献 /195
  一、“无锡科学小组”产生的背景 /195
  二、“无锡科学小组”的贡献 /196
  第二节 中国近代食品工业的诞生 /198
  一、近代食品工厂的建立 /198
  二、近代食品科学教育的创办 /200
  第三节 长江下游地区饮食风味体系的形成 /203
  一、 长江下游地区饮食风味体系的历史回顾 /203
  二、欧美饮食进入长江下游地区 /205
  三、精细柔和的淮扬菜 /208
  第四节 长江下游地区主要城市饮食市场的繁荣 /209
  一、外国冒险家的乐园——上海 /209
  二、“虎踞龙蟠”的南京 /210
  三、曾是“天堂”的苏杭 /211
  四、星罗棋布的中小城市群 /213
  第五节 天下食书江浙多 /214
  
  第十章 现代艰辛 /221
  第一节 “ 三面红旗”政策影响下的饮食生活 /223
  第二节 短缺经济时期的饮食文化 /228
  一、 以奢为耻,以俭为荣的饮食风尚 /228
  二、被政治化了的店名 /230
  三、 食品科学的普及和厨师培养的现代化 /231
  第一节 沧桑巨变,进入小康 /236
  一、经济腾飞,迅猛发展 /236
  二、惠及民众的“菜篮子工程” /238
  第二节 科学化、现代化、大众化的饮食文化格局正在形成 /240
  一、传统食品的工业化生产 /240
  二、 餐饮行业的发展与民众消费习俗的变化 /241
  三、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 /245
  四、饮食文化的研究日益深入 /246
  第三节 当前的困惑与反思 /246
  
  参考文献 /249
  索引 /253
  后记 /256
  编辑手记 /257

《中国饮食文化史:黄河中游地区卷》
作者:姚伟钧 刘朴兵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94236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425
定价:98元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一、黄河中游地区饮食文化的萌芽
  二、黄河中游地区饮食文化的发展
  三、黄河中游地区饮食文化的繁荣
  四、黄河中游地区饮食文化的转型
第二章 先秦时期
 第一节 独具特色的膳食结构的形成
  一、五谷为养
  二、五畜为益
  三、五菜为充与五果为助
 第二节 食物加工与烹饪的发轫
  一、多样的烹饪技艺
  二、纷呈的美食
 第三节 影响深远的饮食礼俗起源
  一、远古遗存的分食制与席地而食
  二、多样化的进食方式
  三、区分身份的饮食礼器及其组合形式
  四、内涵丰富的中华饮食礼仪的起源
第三章 秦汉时期
 第一节 食物原料的发展变化
  一、粮食结构的变化
  二、副食原料的发展
 第二节 食物加工与烹饪的发展
  一、主食烹饪的演变
  二、副食烹饪技法的增多
 第三节 日益丰富的酒文化
  一、酒的生产与酒榷
  二、酒肆业的逐渐繁荣
  三、丰富多彩的饮酒习俗
  四、材质多样的各式酒器
 第四节 饮食习俗的丰富与发展
  一、三餐制的确立
  二、分食制的传承
  三、饮食礼仪的完善
  四、日趋成熟的节日饮食习俗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一节 食物原料生产的发展
  一、粮食品种和数量的增加
  二、肉类生产结构的变化
  三、日趋成熟的蔬菜栽培技术
  四、瓜果种植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食物加工与烹饪的进步
  一、粮食加工工具的改进
  二、主食烹饪水平的逐渐提高
  三、烹饪方法的广泛交融
  ……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
第六章 宋元时期
第七章 明清民国时期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编辑手记

《中国饮食文化史:黄河下游地区卷》
作者:姚伟钧 李汉昌 吴昊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95103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324
定价:88元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史前时期
第一节 氏族社会时期的饮食风貌
一、开始出现农业的后李文化
二、以鼎进食的北辛文化
第二节 大汶口文化的饮食风貌
一、以粟和黍为主要农作物
二、生产工具和饮食器具种类丰富
三、地域性饮食文化特征明显
第三节 龙山文化的饮食风貌
一、农作物种类增多
二、生产工具和饮食器具制作更为精细
三、禽畜饲养数量增加
第三章 先秦时期
第一节 饮食原料生产的发展
一、粮食作物的种类和产量有所增加
二、蔬果作物的种类很多
三、畜牧与海洋渔猎业趋于成熟
第二节 食物加工技术的进步
一、主食形态增多
二、酱文化特点的形成
三、“周八珍”中体现的烹饪技术
四、饮食器具的社会象征
第三节 进食方式的演进
一、手食方式的遗存
二、餐匙进食的普及
三、箸食的出现
四、席地而食
第四节 孔孟食道与饮食礼俗的建立
一、孔孟食道的建立
二、中国饮食礼俗的建立
三、诸子饮食思想
四、饮酒礼俗的建立
第四章 秦汉时期
第一节 食物种类丰富
一、主要农作物品种以及小麦成为主食
二、蔬果作物资源丰富
三、肉类来源稳定
第二节 食物加工技术的改进
一、旋转磨开始出现
二、主食以面食为主、粒食为辅
三、肉食加工技术增多
四、蔬菜加工技术多样
五、调味品加工
六、制曲酿酒技术的进步
……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七章 北宋金元时期
第八章 明朝时期
第九章 清朝时期
第十章 中华民国时期
第十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编辑手记

《中国饮食文化史:京津地区卷》
作者:万建中 李明晨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96254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344
定价:88元

目录
【北京部分】
第一章 概述
一、北京地区简史
二、北京饮食风味的组成及文化特点
三、北京饮食文化的社会功能与
语言魅力
第二章 原始社会时期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的北京饮食文化
一、“北京人”的饮食生活
二、“新洞人”和“山顶洞人”的饮食
生活
三、“王府井人”的饮食生活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的北京饮食文化
一、“东胡林人”的饮食生活
二、“上宅文化”“雪山文化”的
饮食遗迹
三、陶器与煮法的出现
第三章 先秦时期
第一节 夏商西周饮食文化的地下发掘
一、饮食器具的种类
二、食具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食文化
一、蓟城的产生
二、铁制农具与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四章 秦汉至隋唐时期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饮食文化
一、汉墓中的饮食文化
二、汉代农牧业经济发展对饮食文化的
影响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文化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
二、多民族聚居区的形成
三、魏晋饮食文化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饮食文化
一、饮食文化发展相对滞后
二、运河促进商业、农业的发展
三、民风的胡化
第五章 辽金时期
第一节 饮食生产状况
一、辽南京和金中都的建立
二、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农牧相兼的食物资源
四、捺钵制度中的皇室饮食
第二节 多民族杂居的饮食文化
一、民族风味的多样化
二、民族饮食文化的坚守
三、饮食文化的融合趋势
第六章 元朝时期
第七章 明朝时期
第八章 清朝时期
第九章 中华民国时期
第十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天津部分
第十一章 概述
第十二章 先秦时期
第十三章 秦汉至宋辽金时期
第十四章 元明清时期
第十五章 晚清民国时期
第十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参考文献
索引
编辑手记 
【天津部分】
第十一章 概 述 /195
  第一节 临河滨海的地理环境 /197
  一、地形多样,气候温润 /197
  二、以河海两鲜为主的饮食物产 /198
  三、饮食物产影响下的津菜 /198
  第二节 上下万余年的历史 /199
  一、先秦时期——饮食文化的产生形成时期 /199
  二、秦汉至宋辽金时期——饮食文化的缓慢发展时期 /200
  三、元明清时期——饮食文化的成熟时期 /202
  四、晚清民国时期——饮食文化的兴盛时期 /203
  五、新中国成立至今——饮食文化的转型时期 /204
  第三节 四方交汇的文化 /204
  一、射猎飞禽的游牧文化 /205
  二、斗勇好技的漕运文化 /206
  三、追求生活情趣的民俗文化 /207
  四、中外融汇的商埠文化 /208
第十二章 先秦时期 /209
  第一节 陶器为主的器具 /210
  一、旧石器时代遗址的石器 /210
  二、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与陶器 /211
  三、夏商周时期的陶器与青铜器 /214
  第二节 以原始农业作物为主的饮食原料 /217
  一、采集渔猎 /217
  二、原始农业 /218
  第三节 中原文化与燕文化影响下的天津地区饮食文化 /221
  一、生产工具与饮食器具的变迁 /221
  二、饮食观念的变迁 /223
第十三章 秦汉至宋辽金时期 /225
  第一节 以粟稻为主的农业生产 /226
  一、秦汉时期重农思想下的农业发展 /226
  二、魏晋时期稻麦粟黍兼及果蔬的农副业 /228
  三、隋唐时期多种作物的种植 /230
  四、宋辽时期农业的不平衡发展 /230
  第二节 由水浆到酒茶的日常饮品发展 /231
  一、秦汉时期的饮品 /231
  二、由上及下普及的茶与酒 /232
  三、宋辽金时期的榷茶与酿酒业 /234
  第三节 食物制作技术 /235
  一、秦汉时期的民间日常饮食 /235
  二、魏晋隋唐五代时期的饭食与菜肴 /237
  三、“面食糕饼,肉食牛羊”的宋辽金时期 /241
  第四节 饮食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制盐与漕运 /244
  一、制盐生产管理日趋加强 /244
  二、漕运规模日益扩大 /246
第十四章 元明清时期 /249
  第一节 屯田制度下的饮食原料生产 /250
  一、“酸枣林边买犊耕”—元代屯田 /250
  二、葛沽变作小江南—明清屯田 /251
  第二节 文化品位日益提升的酒茶之饮 /252
  一、酒饮 /253
  二、茶饮 /255
  第三节 元明清时期天津地区的主食与菜肴 /258
  一、考古与饮食文献反映出的元代主食与菜肴 /258
  二、方志、小说中的明代主食与菜肴 /260
  三、物产丰饶、档次分明的清代菜点 /261
  第四节 五方杂处,商贾荟萃 /264
  一、“兵民杂居久,一半解吴歌” /264
  二、五方杂处的明代天津卫 /265
  三、漕运促进了南北物产的交流 /265
  四、漕运带来粮、盐贸易的鼎盛发展 /267
  第五节 因漕运而兴的码头城市文化 /268
  一、因海运而起的“天妃”信仰 /268
  二、盐业兴盛下的“盐姥”信仰 /269
  三、礼佛修道的宗教信仰 /270
  四、富商推动下的文教之风 /271
  第六节 展现社会风貌的饮食文化 /272
  一、形式不一的城乡食俗 /272
  二、尊老文化影响下的祭祖习俗 /274
  三、追求奢华与文化氛围的上层饮食 /275
第十五章 晚清民国时期 /279
  第一节 名闻四方的饮食物产 /280
  一、“十里村爨玉粒香”的小站稻 /280
  二、闻名四方的“蔬菜四珍” /281
  三、贵为贡品的河海两鲜 /284
  第二节 大众化小吃与珍馐佳肴 /285
  一、简便便宜的小吃 /285
  二、汇聚中外的珍馐佳肴 /291
  三、丰富充沛的原料市场 /297
  第三节 不同阶层的饮食观念 /299
  一、求饱食,爱脸面的贫民饮食心理 /299
  二、“应季而食”的普通人家饮食观念 /300
  三、极为讲究的“八大家”饮食 /301
  四、“以西餐为潮”的知识分子饮食取向 /303
  五、“以中为本,中西结合”的公馆饮食 /304
  六、饮食礼俗的嬗变 /305
  第四节 茶园的兴衰和寓公宴饮 /306
  一、丽声雅音绕茶园 /306
  二、政治气息浓郁的寓公宴饮 /307
第十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309
  第一节 食物结构与饮食原料的生产 /310
  一、主食与粮食作物种植 /310
  二、副食与蔬菜瓜果种植 /311
  三、副食与畜禽水产养殖 /311
  第二节 “政治挂帅”时期 /312
  一、凭票吃饭和大食堂 /312
  二、由公私合营到国营 /313
  三、重要的招待机构 /314
  四、政治运动的影响 /315
  第三节 恢复发展时期 /316
  一、饮食市场的恢复和发展 /316
  二、建造南市食品街 /317
  三、成立协会,兴办教育,编写菜谱 /318
  第四节 快速发展的个性化时期 /319
  一、餐饮业快速发展 /320
  二、名菜创新与食风变革 /321
  三、饮食文化著作及理论研究 /322
  四、饮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323
  参考文献 /325
  索引 /332
  编辑手记 /336

《中国饮食文化史:中北地区卷》
作者:张景明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94182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335
定价:88元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一、中北饮食文化区的界定与历史分期
二、中北地区饮食文化的研究现状
三、中北地区饮食文化的研究方法与实践
四、中北地区生态环境下的饮食观念
第二章 原始社会至春秋时期
第一节 饮食文化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一、原始生态环境下饮食文化的产生
二、原始经济与饮食文化的初步发展
三、饮食阶层性的产生
第二节 草原风格饮食文化的形成
一、延续农业经济类型的饮食文化
二、草原风格饮食文化的出现
第三节 饮食礼俗的初始
一、丧葬礼俗中的饮食文化
二、祭祀礼俗中的饮食文化
三、饮食观念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战国秦汉时期
第一节 生计方式与草原饮食结构的形成
一、畜牧业为主的生计方式
二、采集与渔猎为补充的经济形式
三、农业与手工业为辅的生产活动
四、肉乳为主、粮食为辅的饮食结构
第二节 饮食器的分类与造型艺术
一、饮食器的分类与功能
二、饮食器的造型艺术
三、饮食器的文化内涵
第三节 饮食礼俗功能的扩大
一、婚姻礼俗中的饮食文化
二、丧葬礼俗中的饮食文化
三、祭祀礼俗中的饮食文化
四、其他礼俗中的饮食文化
五、一些饮食理念的形成及饮食阶层性的
分化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第一节 饮食结构与饮食制作的开发
一、畜牧业、狩猎经济与肉乳饮食
二、农业发展促进粮食比例增大
三、茶、酒的需求增加
四、《齐民要术》中的食品制作
第二节 饮食礼俗的发展与延续
一、婚俗中的饮食文化
二、丧葬习俗中的饮食文化
三、节 庆活动、人际交往中的饮食
文化
四、祭祀及宗教习俗中的饮食文化
五、宴饮活动中的赏赐行为
第三节 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饮食文化
一、墓葬壁画中的饮食文化资料
第五章 辽朝时期
第六章 西夏与金代
第七章 元代至明清时期
第八章 中华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编辑手记

《中国饮食文化史:东北地区卷》
作者:吕丽辉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94205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251
定价:78元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东北地区饮食文化概述
一、区域范围与历史沿革
二、主要食物原料构成
第二节 东北地区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地广人稀,食物资源充足
二、民族性特征及民族饮食文化的辐射性
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川
第二章 原始社会时期饮食文明之肇始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原始社会文化遗址
第二节 饮食来源方式及原料分布
一、东北先民的饮食来源及获取方式
二、食物原料的种类
三、食物原料的分布
第三节 生产工具与生活器具
一、生产工具的使用
二、生活器具的应用
第四节 饮食文化思想的萌起
一、饮食审美意识的初步觉醒
二、饮食与原始崇拜
第三章 先秦时期东北各部族与农牧业生产
第一节 东北诸族及与中原的关系。
一、先秦时期的东北部族
二、东北各部族与中原的关系
第二节 发展中的东北农牧渔业
一、粗放及缓慢发展的农业
二、渔业生产及山野采集
三、狩猎与畜牧业的结合
第三节 食具种类增多,酿酒技术出现
一、食具种类的不断增多
二、酿酒技术的出现
第四章 秦汉至北朝民族变迁及饮食文化体系
初创俄
第一节 东北地区民族的演变及与中原的交流
一、东北地区民族的演变
二、中原政权对东北少数民族的影响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饮食生活的时代特征
一、多种经济形态并存
二、北方饮食文化体系的初创
三、与中原饮食文化的关系
第五章 隋唐东北各部及渤海国崛起
第六章 辽金三大民族入住中原的饮食文化
第七章 明代东北各民族由渔猎向农耕转型
第八章 清代清兵入关后的饮食文化交融
第九章 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日本的入侵
第十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经济与民生食俗
第十一章 改革开放带来东北饮食文化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编辑手记

《中国饮食文化史:东南地区卷》
作者:冼剑民 周智武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94212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418
定价:98元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中国东南地区的地域范围及概况
第二节 滨海地貌的形成与东南地区的开发
一、海浸与大陆架的形成
二、广东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的发育和
垦殖
三、福建在各个历史朝代的开发
四、广西钦州、防城、北海滨海地带的
发展
第三节 东南地理环境决定了饮食文化的丰富
内涵
一、优质生态带来了得天独厚的饮食资源
二、滨海带来了海洋文化的饮食特色
三、丘陵山地的饮食风格
四、地理差异和民族传统形成的食俗差别
第二章 远古至先秦时期东南拓荒的先民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东南古人类遗址和原始
生活
一、东南最早的古人类遗址
二、旧石器时代的原始渔猎生活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东南先民的生产状况与原始
饮食风貌
一、新石器遗址显现东南先民的劳作信息
二、新石器遗址展现的原始饮食风貌
第三节 先秦时期古越族的形成与原生型文化
形貌
一、东南古越族的形成与发展
二、古越族原生型文化形貌
第四节 青铜时代东南古越族的饮食风情
一、古越族的饮食特色
二、古越族的稻谷主粮
三、古越族的饮食器具
第三章 秦汉至南北朝汉越饮食文化的融合与
兴起
第一节 中原移民与汉越文化的融合
一、秦汉移民与早期汉越文化的初步融合
二、六朝时期的移民浪潮与民族大融合
第二节 民族融合下的饮食资源开发与饮食
器具的革新
一、粮食蔬菜的种植和畜禽的饲养
二、水果、甘蔗的栽培与蔗糖的出现
三、油料与茶叶的生产
四、海盐的生产与发展
五、酒的发明与酿造
六、炊餐用具的革新
第三节 东南社会各阶层的饮食生活
第四章 隋唐宋元时期东南饮食文化的发展
第五章 明清东南地区的崛起与饮食文化的兴旺
第六章 清末至中华民国东南的变迁与饮食文化的昌盛
第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饮食文化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中国饮食文化史:西北地区卷》
作者:徐日辉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94229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295
定价:78元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一、西北地区的区划构成
二、西北地区农耕文明的肇始与创新
三、西北地区的饮食文化特色
第二章 远古时期
第一节 发轫于伏羲时期的饮食文化
一、特色食材的发现
二、渔猎与家庭饲养
三、粮食储藏器具
四、鼎、甑与烹饪技艺
第二节 炎黄时期的饮食文化
一、骨耜等生产工具的使用与发展
二、五帝时期食材的人工栽培
三、粮食的计量与分配
四、探索西极的饮食文化
五、以食疗疾的肇始
六、青铜器的发明与艺术彩陶的出现
第三章 夏商周时期
第一节 齐家文化时期的饮食生活
一、铜器的发展与饮食生活水准的提高
二、箪饼以食
三、中国面食之最
第二节 两周时期的饮食文化
一、采薇采薇
二、面食与肉食
三、饮品与食品
第三节 古氐族、羌族的饮食生活
一、古氐族的饮食生活
二、古羌族的饮食生活
三、盐、动物油脂与食疗
第四章 秦汉时期
第一节 秦汉帝国与丝路饮食文化
一、秦:一个以粮食命名的帝国
二、西域食品的引进
三、特有的民族饮食
第二节 屯田与饮食文化
一、屯田与农业开发
二、屯田与饮食交流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一节 战争、和平与饮食文化
一、饮食生活的有序恢复
二、丝路上的饮食文化交流
三、特色饮食习俗
四、发达的酿造工艺
第二节 失落的饮食文明
一、楼兰食话
二、文明高昌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节 太平盛世与饮食文化的繁荣
一、空前绝后的“鱼龙曼延”宴
二、盛唐气象与胡食之风
三、葡萄美酒与“炙牛烹驼”
第二节 宗教与饮食文化
一、佛教饮食文化
二、道教饮食文化
三、清真饮食文化
第三节 吐谷浑、吐蕃、敦煌的饮食文化
一、吐谷浑的饮食习俗
二、西北地区的吐蕃人
三、丝路翘楚——敦煌饮食
第四节 琳琅满目的新疆饮食文化
第七章 宋元时期
第一节 西夏的饮食文化
一、西夏的经济发展
二、西夏的饮食习俗与盐、马生计
第二节 元朝的饮食文化
一、丰富的羊肉食品
二、香药入肴
三、元八珍的出现
第八章 明清民国时期
第一节 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恢复与饮食文化的
发展
一、农业经济的恢复
二、丰富的食物资源与民族饮食
三、移民与饮食交流
第二节 独树一帜的清真饮食文化
一、清真饮食文化的发展
二、西北的清真特色食品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饮食文化
一、农业生产的进步与停滞
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第一节 饮食文化的新起点
一、土地政策与农牧业的新发展
二、天路美食
三、茶风茶俗
第二节 饮食文化的未来
一、改革开放气象万千
二、历史的反思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编辑手记

《中国饮食文化史:西南地区卷》
作者:方铁 冯敏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94199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开本:16开
页数:385
定价:98元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一、西南地区的地理历史概况
二、西南地区的饮食文化特色
第二章 史前至先秦时期
第一节 四川地区饮食文明之滥觞
一、巴蜀地区原始经济的开发
二、巴蜀先民的饮食生活
第二节 云贵桂地区饮食文化之萌起
一、石器时代的生计方式及青铜文化
二、青铜时代的饮食习俗
第三节 西藏地区的早期文明
一、各具特色的三大早期文明
二、高原饮食结构及炊餐用具
第三章 秦汉时期
第一节 巴蜀经济兴旺,饮食文化繁荣
一、巴蜀经济的全面兴盛
二、茶酒食事兴旺,地域特色初显
第二节 西南地区设郡县与各地文化交流
一、秦汉政府西南设郡促进了南农业发展
二、多地区饮食文化的相互影响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一节 四川地区远离战乱的稳定与富足
一、巴蜀粮足市旺丰饶依旧
二、巴蜀饮食习俗及烹饪特色
第二节 云贵桂地区的平稳发展
一、农牧业生产与社会生活状况
二、农作物食物资源与饮食习俗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节 四川地区农丰国富空前繁荣
一、川地经济大开发
二、饮食文化空前繁荣
第二节 云贵桂地区的经济大发展
一、社会经济大发展
二、崇尚生猛野味及海鲜的饮食习俗
第三节 吐蕃王朝的兴旺
一、吐蕃王朝建立后的诸业兴旺
二、饮食文化渐臻成熟川
第六章 宋朝时期
第一节 四川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兴盛
一、社会经济高度繁荣
二、巴蜀饮食文化走向成熟
第二节 云贵桂地区的稳定发展
一、经济发展迅速
二、饮食特色鲜明
第七章 元朝时期
第一节 四川地区的移民潮及宗教饮食文化的兴起
一、移民促进生产恢复
二、蜀中文化的衰落与佛、道饮食文化的兴起
第二节 云贵桂地区行省的建立与经济的恢复发展
一、云贵桂地区发展的新阶段
二、多民族特色的饮食习俗
第八章 明朝时期
第一节 四川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农商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川菜调味、制茶工艺的重大进步及民族食俗
第二节 云贵桂地区经济发展文化成熟
一、军户移民与云贵桂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融合吸纳发展的云贵桂地区饮食文化
第三节 宋元明时期的西藏地区
一、汉藏贸易的发展
二、多民族融合的饮食习俗
第九章 清朝时期
第一节 川地的经济发展与川菜体系的形成
一、第二次移民潮与川地的经济发展
二、川菜体系的形成
三、四川少数民族的生计方式及饮食习俗
第二节 云贵桂经济的充分开发与饮食文化的基本成熟
一、西南地区大开发
二、地域特色浓郁的日常饮食风味
三、云贵桂地区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
第三节 西藏地区的经贸发展与特色食俗
一、清代西藏的经济贸易发展与制约因素
二、藏地特色的饮食习俗
第十章 中华民国时期
第一节 四川地区抗战大后方的稳定与繁荣
一、农兴粮旺酒盛茶衰
二、川地大后方内涵丰满厚重的饮食文化
三、民国川地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第二节 云贵桂地区抗战大后方的平稳发展
一、云贵桂地区的食品工业与农业
二、平稳发展的餐饮业及民间饮食习俗
第三节 西藏地区的生产与食俗
一、注重盐粮生产
二、饮食等级差别显著与藏地食俗
第十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
第一节 四川地区的建国新貌
一、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
二、饮食生活新气象
第二节 云贵桂地区在曲折中发展
一、在曲折和困难中求发展的30年
二、传统饮食文化的嬗变
第三节 西藏的民主改革与特色民旅文化
一、农畜业的发展和日常传统饮食
二、特色鲜明的民族饮食
三、日常饮食礼俗与禁忌
四、年节饮食习俗
第十二章 改革开放以后例。
第一节 四川地区的迅猛发展
一、四川美食迅跑,川菜走出国门
二、繁花似锦的四川饮食文化厂
第二节 云贵桂地区的经济振兴与文化思考
一、社会经济的恢复与振兴
二、饮食文化的繁荣与思考
第三节 西藏地区饮食文化空前发展
一、经济迅速发展与民众饮食消费
二、藏式饮食文化的形成
三、其他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编辑手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