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研究专家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以类型学研究的方法,梳理武侠小说的形态特征、文学和文化意义,视野广阔、脉络清晰,深刻揭示武侠小说背后的中国文化精神
本书先后六次再版,一直深受学术界和大众读者的欢迎。全书不仅清晰地呈现了武侠小说的发展脉络,深入分析了侠客文化的内核与细节,而且深刻地揭示出中国武侠文化的深层次背景,为读者解答了关于侠客梦的诸多疑问:
侠客的形象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侠义的标准是什么,又是如何演变的?
中国人的侠客梦背后有哪些独特的文化现象?
……
- 优惠
- 超值换购

全书共分9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纵向梳理侠之观念的形成,探讨唐宋以迄20世纪武侠小说的发展;二是横向探讨武侠小说中行侠的手段、主题、背景及过程。该书是一部视野广阔、研究扎实的武侠小说研究著作。
这本小书,199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初刊,1995年由台北的麦田出版社推出繁体字本,1997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刊行三卷本《陈平原小说史论集》时将其收录,此乃本书的“基本型”。十年后,也就是2002年9月,新世界出版社发行装帧精美的“插图珍藏本”,算是“改进版”。2009年“百花”刊行插图本,只收初版文本,另人赏心悦目。
陈平原,1954年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大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从事研究或教学。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研究等。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全国高校一、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1995,1998,2003)、第一、二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2006)、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6)、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6)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小说史:理论与实践》、《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大学十讲》、《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明清散文研究》、《中国散文小说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大学何为》、《当年游侠人》、《学者的人间情怀》、《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等著作三十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年起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
《千古文人侠客梦》
作者:陈平原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652565
出版时间:2009/4/1
开本:16开
页数:227
定价:28
目录:
我与武侠小说(代序)
第一章 千古文人侠客梦
侠的观念之形成——历史记载与文学想像的融合——侠作为一种精神风度与行为方式——人物类型自身演进的内驱力——读者大众的心理需求——“乱世天教重侠游”——“一萧一剑平生意”——“豪气一洗儒生酸”——当代视界与文类特征的融合——游侠的英雄化倾向——不同艺术形式中的侠
第二章 唐宋豪侠小说
游侠文学三阶段——从实录、抒情到幻设——游侠重归文明社会的途径——仗义、报恩与比武——游侠与刺客的互相转化——古侠不一定会技击——由“纵死侠骨香”到“少年学剑术”——诗歌中的长剑与小说中的匕首——技击、道术与药物——“世人”与“剑侠”相对立的虚拟世界——侠客的职业化与神秘化——选择平凡的“世人”作为视角人物
第三章 清代侠义小说
从游侠故事到武侠小说类型——“侠义公案小说”概念之失误——是“分化”而不是“合流”——公案小说专集的列行与侠义小说家的结构意识——英雄与游侠的区别——有家数有规矩的打斗——侠客之“看破绿林无好”——“值世间方饱于妖异之说,脂粉之谈”——侠客何以不风流——从“女人祸水”到“妻子有用”——“儿女”与“英雄”结合的趋势
第四章 20世纪武侠小说
旧派武侠小说与新派武侠小说——武侠小说作为一种通俗文学形式——可读性与娱乐性——为报刊连载写作的长篇小说——商品味与书卷气之间的矛盾及调适——江湖世界与桃源梦——“剑”中岂能没有“书”——谈佛说道的文化意义——武侠小说家的艺术追求——从性禁忌到“侠而情”——悲欢离合与人物性格——“只有‘人性’才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
第五章 仗剑行侠
以武行使观念的形成——打斗能力的发展及其蕴含的文化意义——剑乃兵家之祖——宝剑斩金切工与宝剑除妖辟邪——注重观赏价值而非实战效果的“舞剑”——打斗手段的伦理化——用毒与暗器伤人的负面价值——何以宝剑为正暗器为负——因注重内功而贬低利器——将以力相拼的“武功”提高到作为一种精神境界的“武学”——打斗中的庄禅境界——“武戏文唱”与武侠小说的日渐文人化
第六章 快意恩仇
“侠是灵魂,武是躯壳”——“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行使主题三变——善恶是非二元对立的大简化思路——从平不平到立功名——清官在叙事中的功能——侠客形象的合法化与合理化——中国文化中“报”的观念——由报恩到复仇——恩仇内涵的扩展——武侠小说的风行与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复仇之所以“快意”——鉴赏杀戮的文化心理——嗜血欲望的道德审视
第七章 笑傲江湖
侠客只能驰骋于江湖——“江湖”概念的演变——从地理名词到文化符号——“江湖”与“山林”——“江湖”与“绿林”——江湖世界的虚拟色彩——侠客从不为生计发愁——两个世界两套规矩——讲义气并非主持正义——美化江湖与重建桃源——典型场景的文学功能——悬崖山洞、大漠荒原与寺院道观——“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切断欣赏者的思维惯性——草泽英雄的美感——佛法无边对刀光剑影的超越
第八章 浪迹天涯
游侠之“游”——从不乐业不安居到不守法——“侠客重周游”——漫游的叙事功能——为报恩仇而“负剑远行游”——漫游之于侠客心灵的启悟——孤独的漫游——参悟人生的必要途径——祈求得到敌手——“大丈夫正当独往独来”——不正不邪亦正亦邪——重振古侠雄风——“任侠”与“使气”——独立不羁的生命形态——侠客的名士化倾向
第九章 作为一种小说类型的武侠小说
从类型学角度考察——什么是真正的艺术独创性——寻找文学成规——“恒定因素”与“主要手法”——叙述对象与叙述方式——现代类型学的总趋向——开掘基本叙事语法的文学及文化意义——移动中的主导因素——从通俗文学角度考察——武侠小说之所以“可读”——理解而不是埋怨“表现程式”——发现“无意识内容”——“侠”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拯救他人与拯救自我——游侠精神的感召力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百花版后记
-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精装,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系教授彼得·弗兰科潘撰写,运用全新史料,剖析十字军东征的深层本质,揭开狂热东征运动背后的权利游戏。
¥19.9 -
著名宫廷历史专家向斯代表作《中国宫廷善本》,介绍秘藏于皇宫的珍贵古书,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未昭示于海内外的宫廷孤本,更附有长达39页的彩色图版照片。
¥39.0 -
【限时低价】牛津大学教授诺埃尔·马尔科姆《帝国代理人:16世纪地中海世界的骑士、海盗、耶稣会士与间谍》。一部镶嵌在现代早期欧洲百科全书中的家族微观史,一部引人入胜的“地中海史诗”。
¥45.0 -
《丰台区石刻文物图录》,收录北京市丰台区境内明清墓志铭36种,功德碑、庙宇碑、记事碑等22种,反映丰台数百年历史文化。大16开本,铜版纸精印。
¥38.0 -
《古文物称谓图典·修订版》16开精装,繁体横排,著名西周考古学家罗西章、考古专家罗芳贤编著,采用图文对照的形式,介绍3553件(组)各类文物的名称和主要部位称谓、出土或收藏地点以及时代,定名准确、图文并茂、浅显易懂。
¥46.0 -
《晶珠本草正本诠释》精装,厚达1188页,汉英藏三语对照,以藏药名著《晶珠本草》为蓝本,对1043品草药进行订证,辅以大量精美手绘草本图,结合现代研究天然药物的知识和方法予以诠释和增补。
¥84.0 -
超低价19.9包邮!知名性文化学者胡宏霞著作2册,研究中国性文化的经典之作,大量精美全彩插图+详赡史料+医学与历史双重解读,论述中国与古罗马、古希腊的性文化比较。
¥19.9 -
国际资深生命教练、演说家克里斯多福·孟代表作《亲密关系》全3册,引领人们穿越亲密关系的复杂景致,探索所有人际关系的共同法则,包括伴侣关系、婚姻关系及亲子关系。
¥42.0 -
《鉴若长河:中国古代铜镜的微观世界》,17万文字,297幅插图,复原古人使用铜镜的方式和环境,熔考古发现、古代文献、诗词、图像于一炉,为读者展现精妙的镜中世界。
¥32.0 -
中医泰斗《米伯让文集》,厚达624页,辑录米伯让一生所撰建议书、书信、会议讲话、序、跋及百余首诗词,当代陕西名医米烈汉亲自整理并作序,国内多位名老中医、书画家为文集题词作画。
¥29.9
★ 16开平装,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 作者陈平原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重量级学者,也是当代中国*早运用文学批评方法来研究武侠小说的专家
★ 本书是一部视野广阔、研究扎实的武侠小说研究著作
★ 本书于1990年写作,1991年出版,2002年以后多次再版,其学术水平得到了国内外文学研究界的高度认同
★ 全书主体分为九章,前四章考证综述了中国武侠小说从出现、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后四章对武侠小说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分类分析,最后一章回到小说类型学的研究本体,对武侠小说的文学和文化意义进行了综述
友情提示:本书为绝版书,有切边处理,因年版久远,品相自然旧,介意的读者慎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