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惠
- 满减
- 超值换购

- 纪实
- 历史
-
《毛泽东家事风云》全三册,以毛家五代31位家庭成员为主要人物,以百余年来国内、党内的重大事件为背景素材,客观直面毛泽东三兄弟先后与10位夫人的婚姻事实,全面展现领袖家族成员的高尚情怀。
¥29.0 -
“英国名媛旅华系列”《崭新中国》《潜龙潭:北平新事》,清末汉学家苏慧廉之女谢福芸以细腻的笔触,描写1927年-1937年中国社会的点点滴滴,游走于虚构和纪实之间,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份有细节、有温度的民国史料。
¥25.0 -
仅17.9元!《格兰特将军回忆录》,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执笔,援引大量私人信件、手稿等珍贵的一手资料,生动讲述了自己的传奇人生,并着重描绘了南北战争的全过程。
¥17.9 - 查看更多>>
成为清国的皇帝,也许是普通人的终极追求了。迷信将皇帝吹捧得神乎其神。撇开这些迷信不说,在皇帝的背后,一定还有什么东西令亚历山大和拿破仑等成就辉煌的人羡慕不已。不必说伟大的皇帝是万王之王,也不必说他是天之骄子,更不必说他是天下之主,单说一个简单的事实——他统治着3.65亿百姓,乾纲独断,唯我独尊——就足以令世俗社会肃然起敬了。
其实,清国皇帝的祖先是狩猎部落的酋长。但亿万中原百姓受这些酋长的后裔的统治,桀骜不驯的蒙古人被他们彻底征服;他们把西藏重新收入清国疆土之内;野蛮的库库诺尔人臣服他们,骁勇的维吾尔人奉他们为大皇帝……面对这样强大的君主,谁敢不进贡以表恭顺?
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统治者来说,不受限制的权力具有不可名状的诱惑力,而清国的制度设计中恰恰缺失了对皇权的限制,因此皇帝往往将权力使用到极致,这种现象发人深思。皇帝的话就是法律;皇帝的行为无论多么琐碎,都是臣民们效仿的表率,皇帝可以随意决定臣民的生死,剥夺臣民的生命,处置臣民的财产;他无须对内阁负责,也不必处于强大的贵族阶层的监控之下。普天之下,他是至尊,但权力只为自己所用。如果上天真的赐给人类不受限制的权力的话,那么行使这种权力的人一定是清国的皇帝。要评论皇帝,我们必须考虑到,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他只是顺应天意、服从祖先,但天意和祖先仅仅具有象征意义,不会对皇帝的想法产生任何实质影响,当然不排除偶尔情况下“天意”和“祖先”会对他施以道德上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审视清国的皇权制度,我们决不能忘记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作为帝王,既然他不必服从任何人的命令,那么他就一定是传统的“奴隶”。既然他通过道德立法,那么他就必须注意礼仪中的任何琐碎的细节。于是,清国皇帝不得不遵守不计其数的规矩,致使他几乎成为自动输入、输出的机器。当然,他有权随时废除这些规矩,而这些扼杀自由的规矩也的确应该废除。但这样一来,他必须付出的代价就是,他会因为蔑视祖宗成法而受到责罚,从而导致皇位不保。他可以是一位暴君,在朝堂上作威作福,让百姓流离失所,但只要他能做到如下几点,就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个“明君”:按时祭祀祖先;按例举行春祭,祈求丰收:定期去寺庙烧香礼佛;遇到天灾时,为天下祈福,请上天降罪自己以拯救黎民百姓。相反,如果他将忠臣们的谏言抛诸脑后、闭目塞听、刚愎自用.或者无视甚至违背祖宗传下来的国法家规,那么就会有许多声音同时痛斥他是无道的昏君。结果,他将招致百姓唾骂,失去民心。只有废黜他,大家才会感到痛快。
在皇权体制下,皇帝的个人意愿就是国家的法纪纲常。不过,作为皇帝,他必须时常聆听大臣们的忠谏,不论内心如何不以为然,至少得在表面上做到虚心纳谏。唯我独尊的皇帝只有从谏如流,才可以广获民心。按理说,人们不分责贱都有机会觐见皇帝,并直言进谏,就算她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寡妇,她也有权利通过相关渠道跟皇帝直接对话。我们的确也发现,近年来清国朝堂上出现了讨论民意的风气。百姓成为君臣考虑的对象,维护百姓的利益成为许多大政方针的指导原则和官员们的工作重心。尽管“民为重”等官话大多在特定的场合出现,但这些官话所诠释的理念却吸引了为数众多的拥护者。
道光帝统治时期,清国从东到西,从南至北,充斥着各种鼓吹“民为重”的思潮。这些思潮的宗旨是削弱从朝廷到地方各级政府的种种特权。在这种形势下,皇帝必须反对这些思潮,同时调整自己的统治方式,取得独裁与民主之间的完美均衡。皇帝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君父,他宽仁慈爱,他的治国理念、个人风范已经完全汉化。他的责任是,展现出作为各民族共同的君主的稳定可靠的形象:对于他的本族——满族,他是名副其实的领袖,大家都感激他那丰厚的赏赐;对于蒙古人,他要宣示君主的威仪,从而消除那些牛羊成群、兵强马壮、影响广泛、势力庞大的草原部落的反抗之心,这样他们才会毕恭毕敬地接受他的统治;对于藏族,由于其信仰佛教、崇拜达赖喇嘛、虔诚地礼佛,所以他要显示自己对佛教的尊重,而这种尊重必须跟藏民们别无二致。
总之,清国皇帝肩上担着千钧重负。他责无旁贷,需要照顾各民族的利益,平衡各方面的势力。否则,一旦出现纰漏,后果就可能很严重。因此,治理如此庞大的帝国需要贤臣的参与。有些贤臣拥有经天纬地之才,虽然他们对皇帝称臣,以皇帝名义治国理政,但实际上他们是在帮助皇帝决策。无论皇帝如何开明,他都需要以“天子”的形象出现在臣民们面前,这让皇帝披上了神秘的外衣。负责这方面事务的部门是钦天监。该部门的职能名义上是研究天文学,实际上是在研究神秘的占星术。
在这里,我们之所以列举清国皇帝在皇权体制中受到的种种限制,就是希望在评价道光帝的功过时,我们务必要注意鉴别,以免忽略各种因素对他的影响。只有将各种因素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审视,我们才会在道光帝决策过程中发现事实,否则大家会被他的行为搞糊涂。事实上,皇帝在种种限制下,有时还不如一位普通的农民自由。
郭士立(1803-1851),著名的德国汉学家、传教士。1821年入柏林耶尼克传教士学校。1823年在鹿特丹加入尼德兰传教会。1831年到澳门任英国东印度公司翻译,曾七次航行中国沿海口岸,散发宗教书刊。他是德国教会传入华南的开创人。在华曾参与《圣经》汉译工作。1851年病故于香港。
译者:赵秀兰,著名学者、翻译家,曾在《英美文学研究论丛》《贵州社会科学》《外国语文研究》和《外国语言文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翻译《英美文学作品赏析》《近代欧洲与中国》等书。
《帝国夕阳:道光时代的清帝国》将于2017年4月由吉林出版集团出版。
本书著者郭士立(Karl Ftiedlich Gutzlaff, 1803-1851年),19世纪德国著名汉学家、传教士、翻译家。自1831年到1851年,20年间他七次来中国游历,直至在中国辞世。他通晓多国语言,创办过《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期刊。同时,他也以传教士的身份,积极在中国各通商口岸传教。另外,他对中国文化研究颇深,且对中国的风土人情也有一定的了解。
纵观全书,《帝国夕阳:道光时代的清帝国》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撰写的。因此作者的观点是中立的,作品的内容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本书用大量一手资料全面地介绍了道光时代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军事战争,详尽地分析了清王朝为何在道光帝时代迅速衰落,以及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如何发生的等。因此,本书是研究道光时代和清王朝后半期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优秀参考书。
我们翻译引进这部作品,主要目的是进行学术研讨。对书中部分观点和内容我们应持批评和拿来主义的态度。对一些具体事件的,解释和阐述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希望读者在阅读中能够借鉴吸收书中有益的部分。
关于编辑工作有如下几点说明:
一、本书根据 Kessinger Publishing 出版社的英文重印版(2010年)译出,并适当参考了1852年柏林贝滕伯格出版社德文初版。
二、书中人名和地名一般采用国内通行译名。但因作者的外国人身份,对人名和地名的拼写往往采用当地语言,经常无法确定正确所指,给我们翻译和理解增加了难度。因此,如果没有统一规定的人名和地名,我们一般按原文读音译出。
三、本书因年代久远,原书所配图片过少,且早已模糊不清。我们选择若干幅新图插入文中,力求经典、准确、有代表性,且合乎我们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郭氏遍游中国大江南北,在书中对各地风土人情皆有提及。译者、编者等水平有限,初版工作中的偏差纰漏在所难免,因此恳请学界不吝赐教、攻瑕指失,以便我们再版时能令本书更趋完善。
《帝国夕阳:道光时代的清帝国》
作者:[德]郭士立 著,赵秀兰 译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58122286
出版时间:2017/4/1
开本:16开
页数:232
定价:128
目录:
章嘉庆中衰/001
第二章嘉庆帝的残暴统治/017
第三章道光帝的重臣们/035
第四章张格尔之乱/057
第五章奕纬之死/073
第六章瑶民起义/081
第七章律劳卑勋爵事件/093
第八章武备废弛/109
第九章林则徐在广州禁烟/119
第十章清英战争/135
第十一章南京条约/153
第十二章批准《南京条约》/169
第十三章五口通商/177
第十四章财政状况恶化/185
第十五章边疆战争/193
第十六章广州入城事件/205
第十七章重要的时代结束了/221
-
《柳田国男文集》全十册,精选“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关于日本城市与农村、女性与家庭、妖怪与传说的代表性著作,帮助读者从历史维度理解日本社会、文化。
¥240.0 -
西方史学史大家、复旦大学教授张广智文集《曦园拾零:在史学与文学之间》,扼要清晰的史学通识,温情的散文随笔,饱含人生阅历,拾零漫漫历史长河,倾听文明的回响。
¥32.0 -
“中华学人丛书·第一辑”3册,收录国内著名历史学者桑兵、罗志田的史学专著,阐述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状况,介绍辛亥革命前后亲历者的心路历程,呈现新旧过渡时代多元竞争的思想史风貌。
¥63.0 -
影印本《夷氛闻记》全两册,由林则徐的幕后智囊梁廷枏编写,记载了鸦片战争期间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及广州人民烧洋馆、焚府署的反入城斗争:三元里等90余乡聚众数万人,诱英军至牛栏冈围歼,斩伯麦、毕霞。
¥39.9 -
流传海内外的经典《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全两册,著名历史学家李剑农撰写,详细阐述了近代中国政治史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史料之丰富,论述之详尽,为其他同类书所不及。
¥27.0 -
明代本草孤本再现!《补遗雷公炮制便览》一函二册,仿真彩印,载药957种,插图1193幅,色彩艳丽,形态逼真,既是一部中医药文献,还是一部古草本图册。赠《本草节气》手帐1册!
¥480.0 -
《石家庄文史资料全书》全21卷28册,重58斤,收入从1898年-2018年各类史料4000多篇,大都是亲历、亲见、亲闻的回忆性文章,同时收入各个时期非常珍贵的历史照片近4000幅。
¥320.0 -
著名秦汉史专家王子今《秦汉海洋文化研究》精装,从秦汉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航运、沿海区域文化、“海”与秦汉人的神秘信仰、秦汉早期海洋学等方面进行考察和论说。
¥65.0 -
超低价19.9元!影印本《万历三大征考》,详细记录了明神宗时期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即宁夏之役、朝鲜之役和播州之役。万历三大征被誉为“大明王朝最后的荣耀与辉煌”,同时也被后世史家视作埋下了明朝灭亡的的种子。
¥19.9 -
《毛泽东家事风云》全三册,以毛家五代31位家庭成员为主要人物,以百余年来国内、党内的重大事件为背景素材,客观直面毛泽东三兄弟先后与10位夫人的婚姻事实,全面展现领袖家族成员的高尚情怀。
¥29.0
★ 16开精装,吉林出版集团出版
★ 郭士立是19世纪德国著名汉学家、传教士、翻译家,曾七次到中国游历,积极在中国各通商口岸传教,对中国文化、风土人情颇有研究
★ 本书是在采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阅读同时代人大量散文笔记,深入各种场合调研,*终写作而成
★ 全书以道光皇帝的生平为主线,讲述了大清帝国30年间社会的剧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