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正在进行
¥85.0¥2653.2折
距结束
已售4
本书可能仍有零售,去搜搜看吧
¥85.0¥2653.2折
已售4

“南帆文集”9-12卷,收入著名学者、散文家南帆撰写的关于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理论专著、批评文章、文艺短论,深入浅出,多角度呈现南帆的学术思想。

《多维的关系》《这一代的表述》《后革命的转移》《无名的能量》4册,南帆笔下的每一部作品、每一位作家、每一个文化现象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他用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解读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内在价值和深层内涵,引领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这些经典之作。

优惠
超值换购

满69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16开平装,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南帆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界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对当代中国文化现象、文学思潮与作家作品总是及时发声,并进行有效的话语分析和谱系研究,为当代批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和分析路径

宏观着眼,微观落笔,南帆以活跃的探索精神和思想疑难的绵密追问,不仅在理论界颇有建树,也使他的散文独具智性的光辉

《南帆文集》不仅是一套关于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权*之作,更是一套传承文化、启迪心灵的巨著。它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流,让心灵得到滋养和升华。

《南帆文集》全套为12册,本团购为其中9-12卷













编辑推荐

南帆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界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在娴熟掌握贯通西方文论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学、文化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本土化的研究。《南帆文集》以时间为顺序整理收录南帆先生从事学术研究以来撰写的理论专著、批评文章和文艺短论,完整地呈现其宏大精深的学术思想内涵,对后来的研究者具有很高的理论借鉴价值。适合中文系本科生、研究生及文学爱好者阅读。


《南帆文集9:多维的关系》

收入当代文化学者南帆于2008年至2016年发表于报刊的论文理论文章37篇,按发表时间的先后顺序编排。这些理论文章反思了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状况,探索中国当代文化对话历史的思想含量与独值,具有很高的洞察力,体现了深厚的理论学养。对当代文化文学研究者具有借鉴价值。


《南帆文集10:这一代的表述》

收入当代文化学者南帆于1998年至2017年撰写的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文学史的评论文章51篇,涉及作家作品有:贾平凹、王安忆、阿来、莫言、铁凝、林白、阎连科、朱苏进、韩少功、格非等有代表性的作家十余名。南帆的评论文章兼具绵密的理性和直觉的洞见,犀利又不失幽默的文字,能够让读者获得心智上的提升,对整个中国当代作家的创作有了一个俯瞰全局的视角。


《南帆文集11:后革命的转移》

以王蒙、张贤亮、北村、韩少功、《受活》、《白鹿原》等一批作家、作品为个案,考察了一个世纪以来革命话语之中的文学。从阶级的范畴到市场、现代性、全球化,作者描述了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变迁,勾勒出文学从启蒙话语、革命话语到新启蒙话语、后革命的话语的演变线索。全书将对理论的借重与作家、作品分析以及文学史的线索梳理融为一体。


《南帆文集12:无名的能量》

主要阐述了现代性、文学和日常生活的新型关系,及文学的意义生产如何摆脱传统的符号秩序而重新凝聚反抗能量,认为,现代性对于文学话语的定位来自各种话语类型的漫长角逐,文学形式、文学史以及诸多美学范式无不力图汇集日常空间的革命性因素,深刻地显现20世纪以来中国经验的独特结构。作者挑战了本质主义的文学观念,广泛联系中国文化版图的演变,论述文学如何承担文化先锋的历史使命。

作者简介

南帆,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92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主要从事现当代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主要的考察范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同时涉猎一系列重要的文学理论问题:文本生产与历史文化、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之间的交叉地带研究。

出版《文学的冲突》《文学的维度》《隐蔽的成规》《敞开与囚禁》《双重视域》《问题的挑战》《文学理论新读本》《理论的紧张》《后革命的转移》《五种形象》等学术专著、论文集多种,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六部散文集。先后三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获得“鲁迅文学奖”、福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全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奖等各种奖项五十多种。

本单详情

《多维的关系》
作者:南帆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81490
出版时间:2018/8/1
开本:16开
页数:497页
定价:72

目录:

批评的能力

文学与公共空间

虚拟的意义:社会与文化

文学理论:本土与开放

文化的意义及其三种关系

多维的关系

数字:代表什么?挑战什么?

压抑和解放:从细节到符号

对话:跨越时代游历问题

研究方法、过度阐释与二元对立

文学的意义生产与接受:六个问题

论“纯文学”

文学、大概念与日常纹理

批评如何判断?

对话:解放的能量

文学、现代性与日常生活

文学话语的波长——关于文学研究的访谈

散文解读的几个问题

娱乐与大众的两副面孔

文学形式的构成与多边关系

如今的小说

巨大的文体空间

虚构的特权

“关系与结构”中的文学和文化——关于文化问题的访谈

文无定法:范式与枷锁

虚构的力量

摇摆的叙事学:人物还是语言?

中国文学理论的重建:环境与资源

虚构的真实

交汇与互动:文学、历史、记忆

挑战与博弈:文化研究、阐释、审美

文学、民族形象与对话

理论的半径与审美——《先锋的多重影像》自序

审美的重启

文学的视角

文化的活力

文学知识、历史与欲望



《这一代的表述》
作者:南帆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81711
出版时间:2018/8/1
开本:16开
页数:467页
定价:70

目录:
浪漫·戏谑·魔鬼
写作与飞翔——读林白的小说
抗拒遗忘
80年代与“主体问题”

童真·隐喻·内心生活
纸上的王国——关于格非的小说
反抗与悲剧——读阎连科的《日光流年》
文学史:核心概念的发现
优美与危险——朱苏进论
饶舌与缄默:生活在自身之外——李洱论
神话与城市
中心价值的阙如
历史的遗照——读张力的小说
文明的悖论——读韩少功的《暗示》
小说和历史的紧张——读李洱的《花腔》
总被雨打风吹去——读柯平的《阴阳脸》
日常的奇异与奇异的日常——评北北近来的小说
分裂不可弥合——读林白的《万物花开》
叙述与经验的形成
笑声与阴影里的情节——读李洱《石榴树上结樱桃》
底层经验:表述与被表述
底层问题、学院及其他
找不到历史——《秦腔》阅读札记
底层与大众文化
快与慢,轻与重——读铁凝的《笨花》
传统与本土经验
丰富的“看”——王安忆论
美学意象与历史的幻象——读阿来的《空山》
回忆的文本——评《致一九七五》
良知与无知——读范小青的《女同志》《赤脚医生万泉和》
深刻的转向
80年代:多义的启蒙
天姿卓绝
文学史的刻度与坐标
我们这一代的表述
“跨界”的半径与圆心——序鲁枢元先生《文学的跨界研究》
经验、理论谱系与新型的可能
剩余的细节——读贾平凹的《古炉》
这个时代的文学生活
梦想、历史的主角与局外人
文学、家族与革命
当代文学、革命与日常生活
魔幻与现实的寓言——莫言论
异常的傻瓜
网络文学:庞然大物的挑战
“寻根文学”的理论后缀
“水”与《老生》的叙事学
先锋文学的多重影像
敞开与呼应:文学形式、审美、历史
痛苦的复活——读王安忆的《匿名》
乡土的持久煎熬


《南帆文集:11:后革命的转移》
作者:南帆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84774
出版时间:2019/8/1
开本:16开
页数:294页
定价:58

目录:

导言 四重奏:文学、革命、知识分子与大众

第一部分 转折与分歧

小引

第一章 革命:双刃之剑

第二章 隐蔽的转移

第三章 怪诞的美学谱系

第四章 先锋的皈依

第五章 后革命时代的诗意


第二部分 现代性、全球化与历史紧张

小引

第六章 现代性、民族与文学理论

第七章 全球化与想象的可能

第八章 乡村的坐标

第九章 文学、革命与性

第十章 符号的角逐

结语:文学——不竭的挑战

后记 文化研究:打开了什么

——关于文化研究的对话



《南帆文集:12:无名的能量》
作者:南帆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84781
出版时间:2019/8/1
开本:16开
页数:345页
定价:65

目录:

引言:文化先锋、文学性与日常生活

第一部分 公共性与意义生产

第一章 文学公共性:抒情、小说、后现代

第二章 重组与聚焦:历史话语与文学话语

第三章 意义生产、符号秩序与文学的突围


第二部分 历史与语言

第四章 快感的编码与小叙事

第五章 文学形式的四个层面


第三部分 文学史内部

第六章 文学类型:巩固与瓦解

第七章 文学经典:审美与文化权力博弈

第八章 当代文学史写作:共时的结构

第九章 八十年代:多向的话语场域


第四部分 结构的转换

第十章 现实主义、理论之旅和历史的寓言

第十一章 现代主义、现代性与个人主义

第十二章 后现代主义、消极自由和负责的反讽

代后记:熟悉的崭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