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正在进行
¥45.0¥150.63.0折
距结束
已售7
本书可能仍有零售,去搜搜看吧
¥45.0¥150.63.0折
已售7

“华文通史”3册:《识宋》《解元》《探明》。以人物为线索,串联历史脉络,让你品味人物命运的同时,洞悉各朝代的政治智慧、经济繁荣、文化创新、军事强盛与民生百态

《识宋》:赵匡胤、赵光义、寇准、狄青等十一位宋朝英杰,揭秘北宋南宋319年风云变幻。

《解元》:成吉思汗、忽必烈、耶律楚材等十七位元朝名流,揭示多民族融合、文化碰撞的时代风貌。

《探明》:朱元璋、朱棣、胡濙等十位明朝人物,八种不同身份,带你轻松游历大明王朝。

优惠
超值换购

满39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16开平装,华文出版社出版

《识宋:他们的宋朝》:十一位人物让你体会宋代政治运作规则。著名历史学家游彪作序推荐

《解元:他们的元朝》:十七位元朝人物,带你读懂颇具争议的元帝国。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作序

《探明:他们的明朝》:十位位人物八种身份,一部小而精的大明史













编辑推荐

《识宋:他们的宋朝》

本书以宋代政治史为叙述主线,通过对赵匡胤、赵光义、寇准、狄青等政治人物的考察,尝试呈现出宋代政治运作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环节,如皇权的结构、士大夫政治、兴文抑武的国策、内政与外交间的互动等,以期通过对宋代的政治结构的了解,对宋朝呈现出来的特点以及这一时期的历史走向有更深切的体认。在写作时,作者把人放在历史情境中观察,在长时间线中解释他们所扮演的历史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因此能够在对人物进行相对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历史发展的偶然与必然。

作者简介

孙健:北京师范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现任职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主要研究宋代政治史、海外汉学。著有《文献与学术:宋代典籍海外流传与欧美学界宋史研究》等。


《解元:他们的元朝》

元朝——我国*个发源于草原文明的大一统王朝,如绵绵中华之脉上的一座奇峰,存在不过百年,却担着一身争议。它曾是铁血的征服者,也曾是多元文化的创造者与保护者,从未脱离游牧文化的束缚,亦能以开放包容的气魄混一南北,贯通中西,在世界舞台留下浓墨重彩的空前一笔。辽阔的疆域、繁荣的海运、畅通的中西交流、复杂的财政困境、蜕化的科举制度、周转不灵的基层系统……一位位不同身份的元朝人,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多方面,展现出元朝政治中的功过种种与独特之处。关于元朝的争议或许还将继续,*不可否认的是,它为中华文明打下的烙印,与其他时代同样不可磨灭。

《解元:他们的元朝》属于华文出版社“华文通史”系列丛书。本书选取吉思汗、忽必烈、耶律楚材、阿合马、桑哥、朱清、张瑄、佟锁住、潘生、虞集、元明善、杨维桢、铁木迭儿、伯颜、燕铁木儿、脱脱等来自不同阶层的元朝人物,致力于多角度展现元朝的时代风貌,透过大时代下帝王、庶民、文人、权臣、改革者等不同身份的人物的经历,揭示元朝社会在财政观念、基层治理、中西交流、海运开发等方面的独特性。

作者简介

向珊,湖北枝江人,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从事以元史为主的中国历史教学与研究。


《探明:他们的明朝》

本书精选朱元璋、朱棣、胡濙、汪直、唐寅等十位明朝人物进行解读,以他们的生平事迹串联起一部大明史,通过对人物生存轨迹的描写和对其动机的分析以及对其行为影响的探究,深入呈现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民生等各方面的变迁。这十位人物参与了整个明朝276年的社会演变,他们的沉浮起落映射着明朝的兴盛衰亡。读懂了这十位人物,就能明白整个大明王朝的运行逻辑。

作者简介

陈时龙,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明史研究二十年,主要研究明代思想史、明代政治史,著有《明代中晚期讲学运动(1522—1626)》、《明代的科举与经学》、《正说明朝十六帝》(合著)等。

本单详情

《识宋-他们的宋朝》
作者:孙健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ISBN:9787507551150
出版时间:2019/5/1
开本:16开
页数:258
定价:48.8

目录:

走出五代、底定帝国:宋太祖与宋太宗

一、皇位传递的“异常”与“正常”:陈桥兵变与烛影斧声 / 004 

(一)陈桥兵变 / 004 

(二)烛影斧声 / 008 

(三)德昭与廷美之死:皇位传递回归“正常” / 011 

二、统一战争:由开疆辟土到守内虚外 / 014 

(一)“先南后北”的策略 / 014 

(二)底定帝国 / 015 

(三)由开拓进取转向守内虚外 / 017 

三、政权的稳固 / 021 

(一)杯酒释兵权 / 021

(二)废罢藩镇 / 023 

四、文治之风的确立 / 025 

(一)“欲武臣尽读书”与“宰相须用读书人” / 026 

(二)文治政策的确立 / 028 

结 语 / 030 

宋代士大夫的先驱:时代转折中的寇准

一、十九中高第,弱冠司国章 / 036 

(一)少年登科,得君眷顾 / 036 

(二)任性凌人,难处同僚 / 037 

(三)未终其事的定策之功 / 039 

二、左右天子为大忠:澶州建功 / 041 

(一)北敌跳梁未服,若准者,正宜用也 / 042 

(二)左右天子,有澶州之幸 / 043 

(三)定盟澶渊,开百年太平 / 045 

三、专制自矜,宦海浮沉 / 046 

(一)“过求虚誉,无大臣体,罢其重柄,庶保终吉也” / 046 

(二)率性而行,到处树敌 / 048 

四、危身奉上,佐国遭忧 / 050 

(一)迎难而上,再回中枢 / 051

(二)行事粗疏,功亏一篑 / 052 

结 语 / 055 

兴文抑武体制的牺牲者:狄青

一、以文驭武统兵体制下的功业与界限 / 060 

(一)投身西北,声名鹊起 / 060 

(二)殃及池鱼:水洛城事件 / 061 

(三)“奖用太过,群心未服”:以文驭武统兵体制的反弹与弊端 / 062 

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兴文抑武国策下的武将们 / 065 

(一)“虽古之名将何以加此”:平定侬智高之战 / 065 

(二)“朝廷疑尔”:狄青的罢任 / 069 

结 语 / 072 

扫俗学之凡陋、振弊法之因循:王安石及其时代

一、富国强兵:新法的实施及成效 / 079 

(一)“相业之权舆”:鄞县施政与《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 079 

(二)“以择术为先”:熙宁初变法“国是”的议定 / 081 

(三)“于百姓何所不便?”:新法推出及受到抵制 / 082 

(四)“宋几振矣”:新法的成效 / 084 

二、“非常相权”:王安石的权力和去位 / 086 

(一)大权独揽:王安石的“非常相权”与宋代权相政治 / 086 

(二)“陛下已不能无惑矣”:王安石的去位 / 090 

三、朋党之争的恶性发展:北宋中后期政治的主旋律 / 093 

(一)“为异论之人立赤帜”:“异论相搅”的祖训与朋党之争的兴起 / 093 

(二)元祐更化:以母改子之政 / 095 

(三)“反元祐而实效之”:新党的报复性倾轧 / 098 

结 语 / 100 

独不能为君耳:宋徽宗与“靖康之难”

一、才智过人的少年天子 / 107 

(一)“轻佻”端王君临天下 / 107 

(二)帝、后共政带来的“建中之政” / 108 

(三)举重若轻:向太后被迫撤帘 / 110 

二、步入歧途的“绍述”政治 / 112 

(一)“朕岂不能主张神宗”:蔡京的复起 / 112 

(二)朋党政治的变异:“元祐党籍碑” / 113 

(三)重在敛财的经济改革 / 115 

(四)以“丰亨豫大”为名的放纵享乐 / 116 

三、靖康之难 / 118 

(一)宋金“海上之盟” / 118 

(二)唇亡齿寒,金人渝盟 / 120 

(三)临阵避敌,骤然禅位 / 122 

(四)父子反目与“靖康之难” / 124 

结 语 / 127 

从恢复到偏安:宋高宗的南宋气象

一、再造王室:“嗣我朝之大统” / 133 

(一)“天人之心未厌赵氏”:康王即位 / 133 

(二)神道设教:“泥马渡康王” / 135 

(三)巡幸东南:江南政权规模初现 / 136 

二、“堂堂中国,一旦遂为敌人屈己” / 138 

(一)“早遂休兵”“不惮屈己”:绍兴八年和议 / 138 

(二)“南北无事矣”:绍兴十一年和议 / 142 

三、重回以文治武的老路:宋朝第二次收兵权 / 145 

(一)五代乱象重现:苗刘之变 / 145 

(二)“朝廷无意恢复”:淮西兵变的影响 / 147 

(三)“兵权不可假人”:名将岳飞之死 / 149 

结 语 / 153

太上皇-今上的政治格局:宋孝宗及其时代

一、父尧子舜:太上皇-今上格局的形成 / 159 

(一)太上倦勤,皇子可付社稷 / 159 

(二)“凡今者发政施仁之目,皆得之问安视膳之余” / 162 

二、上皇与今上的权力划分:隆兴北伐与宋金和议 / 165 

(一)从采石大捷到符离之败 / 165 

(二)屈于孝养,达成和议 / 167 

三、“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皇权受损的结果 / 170 

(一)“勤于论相,数置而亟免” / 170 

(二)“躬揽朝纲,不以责任臣下” / 172 

四、皇权“非可共理之物”:太上皇-今上结构的悲剧结局 / 174 

(一)越次建储 / 174 

(二)“放下与儿曹” / 177 

(三)“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 179 

结 语 / 183 

走向学术中心:朱熹与道学在南宋的崛起

一、从论学师友到自居正统:向道学权威迈进 / 189 

(一)弃佛从儒:道学性格的造就 / 189 

(二)从游诸友,开益为多 / 191 

(三)鹅湖之会 / 193 

(四)道学将谁使之振?——向道学领袖迈进 / 194 

二、国家政治中的道学群体 / 197 

(一)迭遭挫折,投迹山林 / 197 

(二)权出于二,绍熙内禅 / 199 

(三)韩、赵之争与朱熹政治生命的终结 / 200 

(四)庆元党禁,道学之厄 / 203 

三、走向正统:朱熹与道学地位的提升 / 204 

(一)从三足鼎立到一枝独秀:浙学、陆学的衰落 / 204 

(二)“正学遂明于天下后世” / 205 

结 语 / 207 

“天下之势,自安以趋于危”:史弥远及其时代

一、权力的交割:从韩侂胄到史弥远 / 212 

(一)出身名门,追随父亲的足迹 / 212 

(二)玉津园之变:围绕皇权的生死之争 / 214 

(三)独居相位,走上专权之路 / 216 

二、嘉定和议及其反复 / 219 

(一)“奸凶已毙之首”不足惜:宋金和议的达成 / 219 

(二)“用力寡而成功倍”:借助外力的抗金策略 / 221 

三、“舍昏立明”:皇权之争波澜再起 / 223 

(一)理宗之立 / 223 

(二)济王之死 / 226 

四、从联合到交恶:宋蒙战争的开始 / 227 

(一)联蒙灭金:申雪百年之耻 / 227 

(二)端平入洛:宋蒙之间遂无宁日 / 229 

结 语 / 232 

亡身危国:贾似道擅权与南宋的灭亡

一、“不事操行”的实务型官员 / 238 

二、虚构的“鄂州大捷”与登上权力巅峰 / 239 

(一)“鄂州大捷” / 239 

(二)“正位鼎轴”与整肃朝政 / 241 

(三)南宋军事力量的独占 / 243 

(四)权相政治的顶峰与“福华”迷梦 / 247 

三、襄樊之战:南宋存亡的关键 / 249 

(一)从川蜀到襄樊:蒙古战略重点的转移 / 249 

(二)战略的错位:襄樊失守与防御体系的缺口 / 251

(三)蒙元灭宋:南宋防御体系的崩溃 / 254

结 语 / 256



《解元:他们的元朝》
作者:向珊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ISBN:9787507554526
出版时间:2021/6/1
开本:16
页数:240
定价:52

目录:

成吉思汗:铁骑弯弓震亚欧

一、逆境崛起——乱世求生的少年时期

1. 草原英雄的诞生

2. 射杀兄弟,棱角初现 二、一统草原——构建新型统治模式

1. 依附强者,奠定基业;选贤与能,初成制度

2. 统一草原,登上汗位

三、锐意改革——奠定“蒙古帝国”的基本国家制度

1. 从部落到国家,贯彻大汗意志

2. 立法造字,塑造新式蒙古人

3. 帝国的世俗化

四、对外 征伐,改变世界

1. 征伐西夏:征服世界的第一站

2. 伐金之战:从游牧战争到王朝争霸

3. 蒙古西征,撬动欧亚

五、众 说 纷纭的一代天骄

1. 分封领地:汗位争夺的伏笔  /   025

2. 魔王还是天骄:撼动世界的成吉思汗  /   027

耶律楚材:力行汉法促融合

一、从金国贵族到蒙古名臣

1. 生自金国的蒙古栋梁

2. 扈从西征,劝解杀戮

3. 出使燕京,忧心儒教,批判全真

4. 立法惩暴,恢复河北秩序

二、“蒙古帝国”的中原化——耶律楚材改革与“治平之世”的开启

1. 初创礼仪,维护皇权至尊

2. 十路课税,创立保民财政体系

3. 抑制诸侯,加强中央集权

4. 保全黎庶,稳定战后中原秩序

5. 编户齐民,开创二元郡县制度

6. 轻徭薄赋,革除各类政治弊端

7. 经营儒学,开以儒治国之始

三、改革的停滞 ——“治平之世”结束

1. 斡脱入朝对改革的冲击

2. 磊落孤臣的最后斗争

忽必烈:制行多元创帝国

一、总领漠南 —— 广罗人才,施行汉法

1. 蒙哥登位,统领漠南

2. 选贤任能,金莲川幕府形成

3. 文治武功,汉法治政

二、隐忍待机—— 从阿蓝答儿钩考到开平称汗

1. 收敛锋芒,随从攻宋

2. 开平称汗,锐意天下

3. 击败幼弟,稳固根基

三、建章立制 —— 奠定帝国的基 石

1. 改元迁都,汉法威仪

2. 农桑为本,理财增用

3. 强化皇权,建立省院台

四、扫清寰宇 —— 江南漠北共一家

1. 谋定后动,攻夺襄樊

2. 灭亡南宋,天下一家

3. 平定叛乱,安定北疆

五、经营帝国 ——“内蒙 外汉”的执 政方针

1. 创立行省,管辖天下

2. 南北异制,帝国繁盛

3. 怯薛预政,蒙汉二元

六、窥视四海 —— 征伐日本 和东南亚

1. 两征日本,望洋兴叹

2. 约束高丽,恩威并行

3. 用兵东南亚,徒耗国力

七、暮年风雨 —— 忽必烈的功与过

1. 帝心专断,朝堂动荡

2. 帝国的兴盛和隐患

阿合马和桑哥:义利之争多是非

一、媵人阿合马入主中书

1. 专管财赋

2. 盐铁取利,简在帝心

二、搜刮百业—— 商人理 财与朝堂争斗

1. 竭泽而渔,天下生怨

2. 专权跋扈,满朝树敌

三、积怨深厚—— 阿合马遇刺始末

1. 庙堂争权,触怒真金

2. 遇刺大都,天下震动

四、译史出身的桑哥

1. 帝师举荐,崭露头角

2. 大权独揽,理财主政

五、毁誉参半 —— 定钞法和行 钩考

1. 行定钞法,拯救时弊

2. 钩考过度,形同苛政

六、恶名遍天下—— 怯薛反击与桑哥之死

1. 行事粗暴,触怒显贵

2. 怯薛反击,事败身死

朱清与张瑄:海运畅通接南北

一、豪杰起于草莽 —— 朱清、张瑄的发迹

1. 贩卖私盐,亦商亦盗

2. 往来劫掠,投降元廷

二、从 近海到远洋 —— 大放异彩的朱、张海运

1. 南粮北运,居功至伟

2. 开辟航道,把持漕运

三、海上贸易遍南北 —— 从太仓 港到大都城

1. 经营太仓,贸易四海

2. 恩宠优渥,一时无两

3. 棉纺革新,衣被天下

四、宠渥多败亡—— 朱、张家族的倾覆祸根

1. 权财自主,朝廷忌惮

2. 聚敛不法,祸根深埋

五、人亡政不息—— 影响深远的朱、张海运

1. 受到清算

2. 海运命脉,得昌失亡

虞集和元明善:南北终究是一家

一、南北殊途生隔阂 —— 虞集与元明善的纠葛

1. 百年对峙,南北隔阂

2. 学问殊途,对立成风

二、理学遍 及生新义—— 南北文化隔阂的消弭

1. 理学北传,对立渐消

2. 教育复兴,科举助力

三、“四等人制”生弊 端 —— 失 衡的族群政治

1. 南北分职

2. 仕途坎坷,多有忧惧

四、花实叶茂自繁盛 —— 多元融合下的士人群体

1. 践行儒学的色目人

2. 道德文章,不分华夷

杨维桢:谪仙大隐隐于市

一、万卷楼上读书人—— 寻常人家的进取之路

1. 辛苦求学,希冀功名

2. 泰定乡试,得偿所愿

二、当儒家之志遭 遇 重吏之风

1. 为官天台,欲行德政

2. 得罪八雕,免官回乡

三、钱清盐场的义利纠纷

1. 任职盐场,愤懑感怀

2. 不甘合污,十年不调

四、自号铁笛—— 进 退皆忧的精神困境

1. 结交富商,悠游江浙

2. 玉山盛会,自许谪仙

五、典市杭州尘满襟,天下大乱别宦海

1. 再度出仕,催办税务

2. 天下大乱,仕途终结

六、四方平定巾背后的隐喻

1. 钻研声色,迎合市井

2. 元明鼎革,世风改易

马可·波罗:有客西来录光华

一、东方风暴与鞑靼怒火—— 大蒙古国与东西交流

1. 铁蹄纵横,撼动欧洲

2. 教廷遣使,互相观察

二、马可·波罗眼中强 大、富庶、开放的元帝国

1. 跋涉万里,跻身斡脱

2. 记录政事,生动翔实

3. 帝国富庶,历历在目

三、求全与苛责 —— 关于马可·波罗是 否来华的争辩

1. 追问质疑,失之偏颇

2.《永乐大典》,见证归途

四、东来西往不断 绝 —— 融合并举的多元发展

1. 天文算法,大放光华

2. 往来交融,异彩纷呈

佟锁住和潘生:悲欢离合是浮生

一、佟锁住归乡—— 奸人贩卖儿童风潮的缩影

1. 少年遭劫,流落他乡

2. 帝国缩影,拐卖成风

二、良法恶法相交织 —— 元朝的奴隶问题

1. 贱习恶法,同为祸根

2. 律法矛盾,禁而不绝

三、潘生千里送弱女 —— 大灾荒下庶民的挣扎求生

1. 自卖求生,远行北疆

2. 千里护送,义行扬名

四、缺失的官方救济 —— 民间自救与官府失职

1. 唯论赋税,不计民生

2. 民间自救,离心离德

3. 兴亡皆苦,祸患深埋

从铁木迭儿到伯颜:权臣握柄倾安危

一、李孟新政与延祐经理 —— 汉法与权臣的冲撞

1. 后宫权臣,勾结弄权

2. 李孟新政,无果而终

3. 延祐经理,冲突加剧

二、两都之战贻患天下—— 燕铁木儿弄权

1. 拥立文宗,武人秉政

2. 总揽国事,荒淫无度

三、权臣政治的落幕 —— 伯颜之死

1. 投机隐忍,伯颜崛起

2. 为政暴虐,众叛亲离

四、“权臣”的变 体—— 脱脱的惨淡经营与元帝国的灭亡

1. 旧政更化,变钞失败

2. 遍地烽火,无力回天

附录:历史迷雾中的元朝争议

后记





《探明-他们的明朝》
作者:陈时龙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ISBN:9787507551006
出版时间:2019/6/1
开本:16开
页数:272
定价:49.8

目录:

朱元璋:大明王朝的缔造者

一、从僧钵到皇权:朱元璋的奋斗史 / 003

1. 有了自己的班底 / 004

2. 有了稳定的根据地 / 005

3. 高筑墙、广积粮和根据地建设 / 008

4. 清晰一贯的军事战略 / 010

5. 表面看是“天运”,根本上是“人心” / 012

二、皇权与“家天下” / 015

1. 皇帝成了自己的丞相 / 015

2. 杀功臣:清除所有“潜在”威胁 / 020

3. 封建诸子:共同“拱卫”大明天下 / 025

三、重典治吏与士大夫的集体失语 / 030

1. 与官僚机构为敌 / 031

2. 监视和恐怖加剧的年代 / 033

3. 寰中士夫不为君用之法 / 036

朱棣:大视野与帝国想象

一、继承祖制还是突破? / 042

1. 从反对削藩到变相削藩 / 043

2. 设内阁代行相权 / 046

3. 委任宦官参与政治 / 049

二、篡夺阴影下的突围之一:文治 / 051

1.“奉天靖难”的构筑 / 052

2. 改《实录》:皇位继承的“合法性构建” / 053

3. 修《大典》和《大全》:笼络文士与粉饰太平 / 057

三、篡夺阴影下的突围之二:用事功支撑起“大帝”的形象 / 060

1. 多角度的外交:塑造天下共主形象 / 061

2. 军事征伐:以扩张证明实力 / 063

3. 北京为天下之中:朱棣的帝国想象 / 065

胡濙:模糊的身影与诡秘的政治

一、高明的暗访者:作耳目,治心病 / 072

1. 从前朝进士到新朝宠臣 / 072

2. 皇帝的暗哨与民意的传声筒 / 074

3. 将“大疑”默为消融 / 076

二、处君臣父子间,小报告有大智慧 / 078

1. 使命的荣耀和危险 / 078

2. 胡濙的对策:密疏可对天日 / 080

三、从幕后走向前台:被忽视的辅政重臣 / 082

1. 承平时的基石 / 083

2. 关键时刻的“老臣” / 085

四、天有二日时,需要怎样的“生存法则”? / 086

1. 故主情谊 / 087

2. 易储时的沉默 / 089

3. 置身事外的无奈 / 090

汪直:明朝特务政治的缩影

一、权力之源:皇帝的需要与信任 / 095

1. 皇帝亲近身边人 / 096

2. 皇帝需要一个能互补的心腹 / 098

二、西厂:不仅仅是皇帝的耳目 / 100

1. 在妖异的氛围中登场 / 100

2. 不受限的权力会变味 / 102

三、西厂与文官集团的博弈 / 104

1. 西厂对文官政治的挑战 / 104

2. 西厂的胜利 / 108

四、远离皇帝的西厂不能存在 / 110

1. 忘本:远离权力的中心 / 111

2. 被权力抛弃 / 113

唐寅:另一种文人形态

一、从文人必经的科举路解脱 / 118

1. 竞争加剧时,科举弊案生 / 118

2. 功名似乎唾手可得 / 120

3. 梦断科场案 / 122

二、还有别的路可走吗? / 125

1. 都市繁华与文化消费 / 125

2. 在文人画与职业画之间游走 / 127

3. 成为“有素养的职业画家” / 129

三、风流而兼道学:心学潮流影响下的士人 / 131

1. 大节不亏,心持正道 / 132

2. 小事不拘,任真风流 / 134

王阳明:自我与社会

一、王阳明的个性与成圣之志 / 139

1. 要做“乐”的学问 / 140

2. 做天下第一等事 / 142

二、政治挫折与王阳明心学的形成 / 144

1. 政治挫折与人生转向 / 145

2. 勘透生死的龙场悟道 / 146

3.“知行合一”与“心即理” / 149

三、思想传播的两翼:事功与讲学 / 150

1. 事功成就学术 / 151

2. 思想的完善与传播 / 153

四、思潮激荡百年 / 156

1. 提倡“邪说”却从祀了孔庙 / 156

2. 背离了正统却收获了社会 / 158

3. 解放自我同时却破坏了秩序 / 160

严嵩:在皇权的阴影下

一、走出钤山堂:声誉是无形的资产 / 165

1. “钤山堂养望” / 166

2. 得委重任 / 168

二、被扫荡的士风:堕落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 170

1. 皇权碾压文官政府 / 171

2. 皇权大张,士风颓靡 / 172

三、官阶向上灵魂向下:走向权力中心 / 175

1. 迎合帝心初获赏识 / 175

2. 以皇帝称心如意为办事宗旨 / 177

四、焦点只有一个:获取权力、巩固权力、寻租权力 / 179

1. 青词宰相 / 179

2. 党同伐异巩固地位 / 181

五、恶劣的先例:清算前首辅和自己被清算 / 184

1. 得宠与清算夏言 / 185

2. 败由失宠 / 187

张居正:被扑灭的“希望之光”

一、通向巅峰之路 / 193

1. 嘉靖遗诏 / 193

2. 内阁中的新人 / 198

3. 六年的隐忍与等候 / 201

二、张居正时代:以集权推动改革 / 204

1. 新首辅和他的内阁 / 204

2. 考成法与政治改革 / 207

3. 清丈田亩与一条鞭法 / 210

4. 边防的整顿 / 212

三、清算张居正:也清算掉了帝国中兴的希望 / 214

1. 张居正之死与皇帝亲政 / 214

2. 墙倒众人推——倒张居正运动 / 217

3. 抄家 / 220

4. “世间已无张居正” / 224

袁崇焕:督师之死与君臣解体

一、名将的崛起 / 230

1. 当努尔哈赤遇上袁崇焕 / 231

2. 孤城抗后金 / 233

二、名将的隐退 / 236

1. 关内外军事尽付袁崇焕 / 237

2. 偶然的胜利可以复制吗? / 239

3. 庙堂掣肘与名将隐退 / 241

三、名将的悲剧 / 243

1. “五年平辽”:致命的许诺 / 244

2. 督师的三桩死罪 / 246

3. 主上有好杀之“德” / 249

钱谦益:在党争与国难的旋涡中

一、东林党:钱谦益的政治标签 / 255

1. 东林书院与东林党 / 256

2. 《东林点将录》中的“浪子燕青” / 257

二、阁讼与崇祯帝对党争的猜忌 / 260

1. 卷入政治旋涡的中心 / 260

2. “有党”和“无党” / 262

三、国破复出:失节 / 265

1. 诗酒风流还能延续多久? / 265

2. “以门户荐非门户” / 266

四、做不成遗民,却成了“贰臣” / 268

1. 果真是“生难死易”吗? / 268

2. 在降臣与遗民之间徘徊 / 27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