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档案大系”3册,对【中国文学史】【东林党】【礼学】3个主题进行溯源梳理,经典论著评介+论著提要+学术史大事记,展现其学术研究发展历程,深具资料价值
“中国学术档案大系”是一项重要的学术史工程,对中国人文学科的学术进展进行了总结梳理。涵盖三部分内容:
①对学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论著加以评介,在展示代表性成果的同时揭示学术发展的脉络;
②百年来学术论著提要,其特点是切实、可靠、完整;
③百年来学术史大事记,其特点是注重事实和可读性。
- 优惠
- 满减
- 超值换购

《中国文学史学术档案》
本书内容包含三部分:一,对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论著加以评介,以期在展示代表性成果的同时揭示出学术发展的脉络;二,百年来中国文学论著提要,其特点是切实、可靠、完整; 百年来中国文学史大事记,其特点是注重事实和可读性。
这种新型的学术史著作。在将史料的客观性与作者的学术立场结合方面作出了新的探索。
【主编简介】
吴光正,1969年生,江西永丰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珞珈宗教语言文学研究网”网站主编,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副秘书长,湖北省水浒学会副会长,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戏剧学会理事,中国西游记文化学会理事。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宗教文学、明清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美术史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
《东林党学术档案》
本书由论文或著作评介、论著提要和大事记三部分组成。历经百年,东林党研究呈现了精彩不断、观点“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热闹局面。研究者们从政治制度、社会背景和阶级性质、经济主张、学术思想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探索,形成了丰硕成果。更难得的是,新的研究力量不断出现,用新的思维、新的角度审视曾经的研究成果,甚至对已经成为主流思想的观点进行大胆的怀疑,形成新颖的观点,有力地推动了东林党研究的深入,为东林研究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主编简介】
周群,1958年生,江苏射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儒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明代思想文化史、明代文学批评史的研究。
《礼学档案》
本书主要包括百年来礼学研究综述、百年来礼学经典论著评介、百年来礼学论著提要、百年来礼学大事记等部分,主要是对20世纪以来礼学研究发展状况的评说,及百年来礼学研究成果的整理与提要。其中核心内容为收录了18篇近现代礼学研究者的论“礼”代表之作(4篇存目),并对文章进行评介。评介时,不囿于文章之范围,而是对文章作者的研究著述情况、治学特点等进行整体评述,有利于读者较为全面地解读经典文章论著及了解治礼大师的治学路径。
【主编简介】
曾军,女,1973年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武汉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礼记》学、经学及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研究。代表作有专著《义理与考据--清中期(礼记)诠释的两种策略》(岳麓书社,2009),整理古籍《四书章句集注》(岳麓书社,2008),发表论文《以学养德》(《光明日报·国学》,2011)、《从民间著述到官方教材——从元陈滞(礼记集说)看经典诠释的独特现象及其思想史意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从(缁衣)的三种文本看“引(诗)释礼”的诠释方法》(《江淮论坛》,2007)、《经典话语的另类诠释:纂编重陶--(礼记)诠释方式考察之一》(《山西师大学报》,2006)等20余篇。
《中国文学史学术档案》
主编:吴光正、罗媛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099340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开本:16开
页数:619
定价:86元
目录
文学史书写的历史性贡献(代序)
《中国文学史》自叙
【点评】
《中国文学史》总论
【点评】
文学总略
【点评】
《中国文学史纲》序例
【点评】
文学之定义
【点评】
《白话文学史》引子
【点评】
中国文学史分期之研究
【点评】
《中国文学史讲稿》通论
【点评】
《中国文学流变史》前论
【点评】
《十四朝文学史要略》叙论
【点评】
《中国文学史》绪论
【点评】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绪论
【点评】
关于编写中国文学史的一些问题
【点评】
《中国文学史》自序(存目)
【点评】
文学的主流及其他(存目)
【点评】
胡适对中国文学史“公例”的歪曲捏造及其影响(存目)
【点评】
对于编写中国文学史的几点意见(存目)
【点评】
文学史编写问题随想
【点评】
关于中国文学史的思考
【点评】
守正出新及其他(存目)——关于中国文学史的编写与教学
【点评】
中国文学史的演进:范式的视角
【点评】
文学史有限论
【点评】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纲目(存目)
【点评】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总序
【点评】
《中国文学编年史》总序
【点评】
文学史的研究
【点评】
中国文学史内容提要
政治、文化与学术的博弈——百年文学史书写大事记
后记
《东林党学术档案》
主编:周群、高晓敏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203532
出版时间:2019-2
开本:16开
页数:222
定价:60
目录
近百年东林党研究经典论著评介
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存目)
【评介】
明季社党研究(存目)
【评介】
东林党籍考(存目)
【评介】
东林派与王学修正运动
【评介】
东林党争的历史意义及其社会思想(存目)
【评介】
东林党之争(存目)
【评介】
论东林党的兴亡(存目)
【评介】
东林党史话(存目)
【评介】
晚明东林党议(存目)
【评介】
顾宪成高攀龙评传(存目)
【评介】
东林非党论(存目)
【评介】
东林党、复社与晚明政治(存目)
【评介】
顾泾阳、高景逸学述(存目)
【评介】
顾泾阳、高景逸思想之比较(存目)
【评介】
明末东林运动新探(存目)
【评介】
晚明东林学派孙慎行思想研究(存目)
【评介】
明季党社考(存目)
【评介】
所谓东林派人士的思想
——前近代时期中国思想的发展变化(存目)
【评介】
晚明东林运动(存目)
【评介】
《剑桥中国明代史》之隆庆、万历时期(存目)
【评介】
独立自主的代价:知识分子与明清政治(存目)
【评介】
近百年东林党研究论著提要
近百年东林党研究大事记
后记
《礼学档案》
主编:曾军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172050
出版时间:2016-5
开本:16开
页数:582
定价:109
目录
百年礼学话转型(代序)
百年来礼学经典论著评介
释褴
【评介】
礼学略说
【评介】
礼记引得序
——两汉礼学源流考(存目)
【评介】
中国礼俗史发凡
【评介】
周官著作时代考(存目)
【评介】
礼经十论(存目)
【评介】
“冠礼”新探
【评介】
郑氏校雠学发微(节选)
【评介】
略论礼典的实行和《仪礼》书本的撰作
【评介】
中国礼教思想之我见(存目)
【评介】
《周礼》的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
【评介】
凌廷堪的礼学思想
——“以礼代理”说与清乾嘉学术思想之走向
【评介】
中国礼学史发凡
【评介】
《仪礼·丧服》所体现的周代宗法制度与伦理观念
【评介】
中国传统法的结构与基本概念辨正
——兼论古代礼与法的关系
【评介】
新蔡楚简所见祭祷礼仪(二则)
【评介】
《仲尼燕居》、《孔子闲居》与《论礼》纂辑之比较
——以《民之父母》为讨论中介
【评介】
《周礼·地官司徒》、《礼记·王制》中有关社会公正的
论述
【评介】
百年来礼学论著提要
百年来礼学大事记
后记
-
《毛泽东家事风云》全三册,以毛家五代31位家庭成员为主要人物,以百余年来国内、党内的重大事件为背景素材,客观直面毛泽东三兄弟先后与10位夫人的婚姻事实,全面展现领袖家族成员的高尚情怀。
¥29.0 -
仅18.8元!《653重装甲歼击营战史》全两册,完整还原二战德国最强坦克歼击部队的全景战史,集结海量战场照片、日记、战时文件等珍贵的一手资料,大量档案初次公开。
¥18.8 -
《史家与史学》回溯了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探寻吕思勉、范文澜、张荫麟、柳诒徵等史学大家的学术追求与人格魅力,新见迭出、文字精炼,让人读来颇有收获。
¥35.0 -
《图说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图说七十二物候》,以凝练文字辅以古韵插图,自细微草木至星辰更迭娓娓道来,解码三千年华夏文明中的物候规律与节气智慧。
¥46.0 -
《日本一鉴.绝岛新编、桴海图经》由大明使臣郑舜功出使日本归国后撰写,书中关于台湾、琉球及钓鱼列岛的重要记载,证明了钓鱼列岛海域归中国所有,成为后世研究明嘉靖年间中、日、琉球以及中国台湾的一手资料。
¥22.0 -
《中国古代司法文明史》全4卷,布面精装,总达1984页,中国法律史学奠基人、著名法学家张晋藩主编,严密论述先秦至清代司法文明和司法文化的产生、发展与演变。
¥129.0 -
《秦汉的飨宴:中华美食的雄浑时代》精装,全彩印刷,详细讲述秦汉饮食文化,涉及食材烹饪、礼仪制度、饮食器具、各地食俗……细节着笔,图文并茂。
¥74.0 -
“反英雄史”三部曲,美国老牌出版社W.W.诺顿出品的新锐科学史著作。达尔文、哥白尼、拉瓦锡三位大科学家改变世界的另类人生。反套路、反传统、反高大上的英雄叙事
¥45.0 -
超低价17.9元!“自然国学丛书”3册,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科技”,如蚕桑丝织、颐和园景观的周易智慧、《国语》提到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等,从不同角度介绍和挖掘中国科技内涵。
¥17.9 -
中华书局《孟森政法著译辑刊》全三册,史学家孟森亲自撰稿,收录自清末至20世纪20年代发表在《法政杂志》《申报》等报刊上的215篇,一窥先生在政法领域的深厚见解。
¥36.0
★16开平装,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3册分别为《中国文学史学术档案》《东林党学术档案》《礼学档案》
★多位学界专家参与编撰
★选目精当,评书深入,体例新颖,视野开阔,在将史料料客观性与作者的学术立场结合方面作出了新的探索
友情提示:本系列为特价库存书,部分书页有黄斑,介意的读者慎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