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帝国蝴蝶牌:一部近代中国民间工业史》,费正清奖得主、《施剑翘复仇案》作者林郁沁力作。从鸳鸯蝴蝶派作家陈蝶仙转型为跨国工业巨头看中国制造之崛起之路!
从牙粉、灭火器到胶印机,书斋里的文人如何转型为全球化工大亨?在20世纪初瞬息万变的时代,陈蝶仙既是多产的小说家、杂志编辑,还是工业领袖。他译介国外科学技术,改良制造工艺,开创著名品牌“蝴蝶牌”。本书讲述了一代民间工业家如何进入全球资本与知识、技术的流通,呈现了中国“民间工业主义”的兴起与曲折历程。
- 优惠
- 超值换购
从牙粉、灭火器到胶印机,书斋里的文人如何转型成为全球化工大亨?
在20世纪初的中国,陈蝶仙是一位与众不同的文化企业家,他不仅是多产的小说家、杂志编辑,还是工业领袖。他在自己的书斋里捣鼓化学,用当地特产的乌贼骨制作牙粉,研制灭火器,也报刊专栏里分享制造美妆的攻略、推广家政常识……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他译介国外的科学技术,改良制造工艺,利用媒体人的资源营销,开创著名品牌“蝴蝶牌”,产品畅销全球。
费正清奖得主林郁沁,以微观视角,讲述一代民间工业家如何进入全球资本与知识、技术的流通。他们的成功,也预示了中国在21世纪经济崛起的方法。
本书是对中国近现代以化妆品为代表的民间工业历史的学术研究专著。通过聚焦文化企业家陈蝶仙的职业生涯,探索了近代中国的生产者是如何创造性地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本土工业发展路径,并如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独特科学生产方法。
全书将陈蝶仙的实践作为“民间工业主义”的范例,展示了民间工业家如何策略性地进入全球的法律和科学系统,并通过本土和全球生产制造的实验,进行技术和生产创新,并参与商业竞争。全书提供了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状况的新颖叙述和理解,也展示了中西交融的文化于知识生产在近代技术和工业变革中的作用。
《美妆帝国蝴蝶牌:一部近代中国民间工业史》
作者:【美】林郁沁/著,陶磊/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45219784
出版时间:2023年6月
开本:32开
页数:313
定价:89元
目录
中文版序
致谢
导论
第一部 世纪之交的杭州士绅实验
第一章 无用之用
第二部 制造业知识:1914—1927
第二章 “一份牛脂,两份苏打”:为闺阁准备的配方(1914—1915)
第三章 常识的事业:灭火器(1916—1935)
第三部 物品制造:1913—1942
第四章 中国乌贼与全球流通:家庭工业社
第五章 名中玄妙:从书斋名到商标
第六章 编纂现代工业知识(1930—1941)
结论
参考文献
1. 档案
2. 出版物及其他引用资料
-
《中国近代宪法史》,资深宪法学者陈晓枫教授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从晚清到民国的制宪历程,看中国法政文化的核心问题,读懂中国宪法的前世今生。
¥28.0 -
商务印书馆“珞珈国学丛书”之《续修四库全书杂家类提要》,武大教授司马朝军为《续修四库全书》所收杂家类352种著作撰写的提要,可做为提要类工具书。
¥29.0 -
限时低价!《二十世纪世界史》精装全6册,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马丁·吉尔伯特长篇巨著,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20世纪全面变革的本质特点,一经出版便在世界各国引起巨大反响,奠定其无可动摇的学术地位。
¥96.0 -
冰心奖获奖作家徐玲芬“丰子恺缘缘三部曲”,著名书画大师丰子恺生平传记,讲述丰氏一生与桐乡、杭州、上海三座城不得不说的故事,完整呈现其生活轨迹与艺术探索之旅。
¥35.0 -
《明中后期中日葡外交使者陆若汉研究》,商务印书馆出版。围绕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人物陆若汉,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其一生的活动轨迹以及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上所做的贡献。
¥29.0 -
商务印书馆《如何阅读一本书》,皮面软精装。“大英百科全书”编辑写给我们的一部阅读指南,曾高踞全美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豆瓣3万人给予五星好评,重版多次。
¥49.8 -
商务印书馆老版书《新华字典(1992年重排本) 》,小巧64开,皮面装帧。收录11100左右汉字,每字皆附拼音、注音字母、注解和词组,部分标注繁体字,便于随身查阅与学习
¥7.5 -
《朱元璋及其时代》,32开精装,以别样的视角全新解读“厚黑皇帝”朱元璋,深度解读洪武时代朝堂的权力迷局,全面揭秘明太祖的狠辣手腕与大明王朝初期的跌宕历史。
¥27.0 -
企鹅全球史《我们世界的历史》全4册,英国史学家、牛津大学教授J.M.罗伯茨四十年心血写就的世界通史经典,视野广阔,指引大众读者深入思考历史的厚重感和连贯性。
¥59.0 -
《船政志》精装版,全面记载了1866-1949年船政的历史沿革、发展历程,以及船政人在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成就,为船政文化研究提供丰富和优质的史实资料。
¥49.9
★32开精装,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费正清奖得主,《施剑翘复仇案》作者林郁沁著作,讲述传统文人如何转型成为跨国工业巨头,预示中国制造在世界崛起的独特方式。
★一段民间工业史:重新思考中国近代工业化与科技变革,在西方工业化与现代化标准之外,勾勒中国民间工业发展的独特道路。
★一部全球微观史:立足本土文化企业家陈蝶仙的实践活动,以全球史视野考察其如何进入全球资本、知识与法律的流通,形成了一个植根本地但又与全球联系的描述。
★一种新文人史:展现世纪之交的精英们如何转向新型活动,打破五四以来对传统文人的偏见,“旧文人”也能生产“新知识”。
★超越物质文化史:照亮化工、制造业实践背后的政治、文化与社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