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购:中国书法正典系列3种》
“中国书法正典系列”之《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唐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唐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精美手工宣纸函套包装,大8开本,裸脊锁线装订,采用特种纸印制。荟萃三大著名碑帖,配以释文对照,兼顾临摹与欣赏功能。随书附赠《多宝塔碑》《玄秘塔碑》全碑整张拓片和《金刚经》“大千世界”拓片。著名学者余世存、北师大书法系教授邓宝剑、书法教育名师沈莉联袂力荐。现3部任选,定价188-208元,团购价36-39元包邮;3部同买更为优惠,仅99元包邮!
团购正在进行
¥36-99(0.6折)
已售出404套
原价584.0元
节省548.0元
节省548.0元
- 书法
- 艺术精选
-
“草书掇英”6册,大12开本,铜版纸印刷,装帧精美。本套书收录历代书法大家王羲之、孙过庭、怀素、黄庭坚、祝允明、王铎的经典作品,如【积雪凝寒帖】【千字文】【小草千字文】【李白忆旧游诗卷】【云江记】【王屋山图诗】等。每册书前均配以文字讲解,说明作品名称、地点、尺寸、内容、风格等,碑帖与释文每页对照,清晰明了,是欣赏阅读、临摹学习的上佳之选。定价336元,现团购价120元包邮! ¥120去购买 -
《心经》文辞优美、琅琅上口,短短二百六十个字,浓缩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经常念诵、抄写可静心、增智,历代书法大家均有墨迹传世。 “历代名家书心经”4册,16开经折装,每册全部展开长达1.2米以上,精选欧阳询、董其昌、吴昌硕、于右任所书心经,书体涵括楷、行、草,一人一风,一家一貌。选用上佳底本精印,装帧典雅、制作精良,既是书法学习难得之范本,也是置于雅室欣赏、颂读、清心、养心、明心见性之宝。定价 ¥32去购买 -
“楷书掇英”5册,大12开本,铜版纸印刷,装帧精美。本套书收录历代楷书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的经典作品,如孔子庙堂碑、颜氏家庙碑、皇甫诞碑、玄秘塔碑、房玄龄碑等。每册书前均配以文字讲解,说明作品名称、地点、尺寸、内容、风格等,碑帖与释文每页对照,清晰明了,是欣赏阅读、临摹学习的上佳之选。定价360元,现团购价128元包邮! ¥128去购买 -
“中国历代碑帖经典:宋元明清”9册,大16开本,铜版纸四色印刷,装帧精美,颇具古风,荟萃《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宋米芾蜀素帖》《宋赵构真草书养生论卷》《元赵孟頫行书千字文》《元班惟志真草千字文》《元赵孟頫昆山州淮云院记》《元赵孟頫福神观记》《明祝允明书滕王阁序》《清吴让之篆书崔子玉座右铭》9种历代著名碑帖,每帖配以释文,底本上佳,字大清晰,既是读者研究名碑法帖的重要参考,也是临摹、研习书法的优秀范 ¥45去购买
-
日本手作职人教你轻松掌握精致生活技巧!“日和手制”全3册,无光铜全彩印刷,锁线胶钉。【本子】收录了10位知名制本艺术家的100多款独创手工书的故事,【杯子】介绍了15位资深玻璃创作人与200多件美丽作品的故事,【椅子】介绍了33位木工名匠的140多件作品。入门级别的详细制作方法,浅显易懂的专业制作知识。。定价126元,现团购价39.9元包邮! ¥39.9去购买 -
稀见精美图典《中国工艺1000例》,铜版纸全彩图文,厚达500余页。全书收录历史上1000例极具代表性的工艺作品,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清末,涵盖陶瓷、玉器、青铜器、丝绸、刺绣、漆器、珐琅、金银制品和各种雕塑工艺品。每件都配以详细说明,包括名称、年代、出土地址、馆藏等信息。既是一座史料丰富的“掌上博物馆”,也是一场绵延近万年的中国工艺美术视觉盛宴。 ¥45去购买 -
《现代艺术的故事》16开铜版纸全彩,英国艺术史家诺伯特·林顿编著,知名译者杨昊成翻译,320幅高清精美插图为你带来超乎想象的视觉体验。全书精选180位活跃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多元解读现代艺术的历史源流,引导读者理解作品内涵,书后附艺术家小传,尽展艺术家们在世纪之交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这不仅是一本清晰易懂且充满智慧的艺术读本,亦是艺术院校学生与艺术爱好者的上佳参考书。定价 ¥54去购买 -
超低价19.9元包邮!一本书带你了解日本后现代派建筑的风格特点及兴衰历史——《日本后现代派建筑巡礼》,16开全彩图文,建筑评论家矶达雄和插画家宫泽洋联袂打造,按摸索期、隆盛期、烂熟期三个阶段,对日本后现代派极具代表性的50栋建筑进行详细介绍。东京美茉礼堂、辉北天体馆、川久饭店……多角度实拍的建筑照片,风趣详尽的插图解析,图文并茂地呈现了每座建筑的时代背景、创作理念、设计细节,为读者揭开这些备受争议 ¥19.9去购买
★ 8开平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 金石家、书法家鲁九喜主编
★ 装帧精美,设计雅致,印质上佳,自阅与馈赠皆宜
★ 《唐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唐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各附赠全碑整张拓片,书法“三法”(笔法/字法/章法)在一本字帖中全面展现
★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附赠“大千世界”拓片,选自泰山一处摩崖石刻,传达佛家的“空”“无”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