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能仍有零售,去搜搜看吧
¥55.0¥1932.8折
已售102

“日知文丛”精装4册,汇聚复旦教授戴海斌、学者黄维樑、人大教授杨念群、北师大教授赵勇的散文集,涵盖学术论著、文化随笔、演讲致辞、书评等,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

这些作品融汇了几位知名学者多年的学术思考和生活经验,收录他们在古今历史、文化领域的学术研究随笔,及对时下流行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的探究和思考,文笔优美、行文流畅,论述深入浅出,可从中感受阅读的趣味性。

优惠
满赠

淘书团年终盛宴| 满100送冰箱贴,满200元送读书笔记

超值换购

满39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32开精装,布面书脊,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刘项原来不读书》:豆瓣评分8.8分。赵勇教授以文艺理论为指导,结合时下的流行与热点,对相关文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文笔流畅,写人记事生动形象,描写细致入微。

《文学家之径》:本书是作家黄维樑的一部随笔集,刘勰、杜甫、钱锺书、余光中是作者从早年开始便特别推崇的中国古今文杰诗豪,从本书这些“新作”的题目、关键词和内容看来,作者的情怀一直没有改变。

《流水集》:戴海斌教授近十年来对中国近代政治外交、社会文化、学术思想史等研究领域的书评和随笔文章结集,论述深入浅出,让读者感知近代历史的趣味。

《梧桐三味》:豆瓣评分8.0分。著名学者杨念群的随笔集,作者把研究社会文化史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情和体会倾注于纸上,凝聚成一篇篇文笔优美,行文流畅的随笔,极富启发意义。













刘项原来不读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勇的学术随笔集,收录了其在报刊杂志上的部分杂文和数篇会议致辞,亦有对文化现象与理论的研究与述评,以及对童庆炳、程正民等著名学者学术观点的介绍与分析。

作者以文艺理论为指导,结合时下的流行与热点,对相关文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作者文笔流畅,写人记事生动形象,描写细致入微;在分析文化现象时,又具有严谨的思辨精神,不拘泥于成见,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兼顾了学术性与可读性。

作者简介:

赵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法兰克福学派、文学理论与批评、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

著有《法兰克福学派内外: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赵树理的幽灵:在公共性、文学性与在地性之间》等十部,在文学刊物、报纸发表散文、随笔、时评等数百篇。

文学家之径

内容简介:

本书是香港著名作家、学者黄维樑所作随笔。内容分为“杜甫不悲秋·莎翁对对子”“文化自信:让‘雕龙’化作‘飞龙’”“翻译·新诗·过度西化”“文学家之径”四辑。

第一辑戏说中英两位伟大作家杜甫和莎士比亚;

第二辑力荐伟大的文学理论经典《文心雕龙》;

第三辑闲话翻译、新诗,以及中华学术的过度西化;

第四辑美言现代学者作家,包括钱锺书、夏志清、余光中、流沙河、刘绍铭、王蒙等。这四十余篇文字都是作者近十年的新作。

作者简介:

黄维樑,1947年生,香港中文大学一级荣誉学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1976年起担任过的教职包括: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师、高级讲师、教授;美国和中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澳门地区多所大学教授或客座教授;四川大学和美国Macalester College客席讲座教授。著有《中国诗学纵横论》《香港文学初探》《中西新旧的交汇》《文心雕龙:体系与应用》《迎接华年》等二十余种。为“中国《文心雕龙》学会”顾问、“香港作家协会”前任主席。曾获多个文学奖、翻译奖,作品选入大学及中学教材。

流水集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戴海斌教授近十年来对中国近代政治外交、社会文化、学术思想史等研究领域的书评和随笔文章结集,是对学术风气和研究成果的一种反思。是集取名为“流水”,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之名句“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是为史家对现实和历史的一种慨叹、关怀和忧思。

全书分为四辑,一是对民国时期近代史研究的个案论述,二是对近年来近代政治外交史研究论著的评论,三是对近代史研究范式、方法的反思,四是个人学术交往随笔。是书文笔简练畅达,论述深入浅出,超出一般学术论著的严肃笔触,在表达出专业性的学术反思和学术批评同时,也适合一般文史爱好者阅读,感知近代历史的趣味。

作者简介:

戴海斌,1978年生,浙江绍兴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毕业。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政治外交史,兼及地方(地域)社会文化史、民国学术史。

代表作有《晚清人物丛考》初、二编,并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清史研究》《新史学》(台北)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梧桐三味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学者杨念群的随笔集,主要内容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部分多是一些近代人物的趣事,笔者试图涵咏其于境遇之中,读出一种另类的含义。

第二部分主要谈怎样从思想史和制度分析相结合的角度理解儒学,以及人类学方法的渗透对历史学变革所造成的启迪与局限。

最后一部分谈了史学变革的理论问题及最近的研究想法、研究社会文化史的一些感悟。

作者把研究社会文化史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情和体会倾注于纸上,凝聚成一篇篇文笔优美,行文流畅的随笔,极富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杨念群,1964年1 月生于北京。1988-199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学习,获历史学博士学位。首批中国人民大学杰出人文学者特聘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主要学术兴趣是中国政治史、社会史研究,并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探究中国史研究的新途径。

本单详情

《刘项原来不读书》
作者:赵勇著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4022016
出版时间:2022/4/1
开本:32开
页数:211页
定价:45

目录:
自序
大块假我以文章
——我与《文艺研究》的学术交往
刊物见证我成长
——在《当代文坛》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
——我心目中的《粤海风》
十年“蜜月”长不长
——我与《博览群书》的“爱情”故事
东风劲吹红旗展
——感谢《广州大学学报》
落花时节读华章
——写在《蔡润田文集》研讨会召开之际
刘项原来不读书
研究生读书宜“先放后收”
——致年轻的读研朋友
要善待自己的文字
——给学生的三个邮件
再谈随笔体
——致学生
随笔体要有点文学性
——致我的硕、博士研究生同学
贴着人物写,或如何“对付”阿多诺
——致在读硕、博士生的一封信
学位论文的病灶与病根
尽可能让人文学术大众化
微信公众号与学术话语再生产
在“鱼”和“熊掌”之间
——童庆炳先生的治学之道
程老师是位“老斯基”
——“俄罗斯诗学发展新趋势”学术研讨会致辞
今朝相送东流后
——在李春青教授荣休仪式上的发言
愿母校做强做大
——在“凝聚校友力量、助力‘双一流’建设校友论坛”上的发言


《文学家之径》
作者:黄维樑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4022023
出版时间:2022/5/1
开本:32开
页数:232
定价:48

目录:
第一辑 杜甫不悲秋·莎翁对对子
杜甫旋紧了中文
杜甫不悲秋
春天,杜甫草堂来了客人
读书破万卷
——代拟杜甫在深圳福田“中心书城”的讲话
杜甫在香港
莎士比亚对对子
爱芬河可爱的天鹅
把“金苹果”送给莎翁
“天鹅”的成功之道
四百年后莎士比亚仍活着
第二辑 文化自信:让“雕龙”化作“飞龙”
《文心雕龙》标示我们的文化自信
请刘勰来批判“汉学家”顾彬
让“雕龙”化作“飞龙”
——记体大虑周、情采兼备的2000年镇江市《文心雕龙》 研讨会
“文心馆”咏叹调
对联唯我国独尊
第三辑 翻译·新诗·过度西化
绮色佳、翡冷翠
审音度义的妙译
——从“可口可乐”说起
啄木鸟之歌
——中文英译差错举隅
当中文遇见英文
――余光中论翻译体中文
诗的“雅礼”与“耶鲁”
不亲现代诗
东诗效颦西诗
当代中华学术的过度西化
瑞典马大爷和华文作家小蜜蜂
——论华文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
第四辑 文学家之径
钱锺书:“东海西海,心理攸同”
钱锺书平心论中西文化
向钱看,锺爱书
——纪念钱锺书先生逝世十周年
钱锺书的牛津B.Litt.(“副博士”)学位
悼念冬雪中仙逝的夏志清先生
再说夏志清
笔璨五采,室藏五财
——在高雄中山大学余光中特藏室启用典礼的讲话
天上群仙也要读新诗
——流沙河悼余光中
爱说与爱聆
——读刘绍铭《爱玲说》
刘绍铭: 弟子传老师芬芳
王蒙杂色:人文语乐

《流水集》
作者:戴海斌著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4020241
出版时间:2021/5/1
开本:32开
页数:256页
定价:50


目录:

郭廷以与罗家伦、蒋廷黻的早期学术交往

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

十字街头钻古塔

清华园里的夏鼐与吴晗

“东化的西方”遭遇“西化的东方”?

补说“老新党”

青天不见使人愁:在清朝“告御状”

从“政治口号”到“口号政治”

“弱”政府的“强”外交

近卫笃麿经营的晚清中国社交圈

“完全可以想象”成的晚清史

发乎考证,止乎欣感

描画“天才”的“详密”之作

“守护最后的堡垒”

仕途得自“武”事,谥号却为“文忠”

“出使日记”中的晚清外交

像“侦探”一般踏勘光绪朝历史现场

多注意“史料的历史”和“中等人物”

由文及史与由史及文

以“考据”把握晚清的“人物”

忆沈老

东京《顺天时报》研究会参加侧记


《梧桐三味》
作者:杨念群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4017319
出版时间:2020/7/1
开本:32开
页数:280
定价:50

目录:

目录  

第一味 / 1

书生襟抱本无垠 / 3

空余高咏满江山 / 13

我看“《曾国藩》现象” / 21

康有为的乌托邦世界 / 27

梧桐三味 / 33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英雄” / 43

青山遮不住 / 56

生活世界里的“象征替代” / 63

“过渡期”历史的另一面 / 71

第二味 / 85

道德作为“意识形态”的活力与限度 / 87

儒学内在批判的现实困境 / 98

构建“非儒”式的纵横家形象 / 109

晚清今文学崛起的社会史理路 / 116

在神秘“叫魂”案的背后 / 125

历史记忆之鉴 / 134

礼物交换的本土精神 / 142

亲密关系变革中的“私人”与“国家” / 151

有形的与无形的 / 160

宗教功能的本土化阐释 / 169

女人会说话吗 / 176

历史研究如何人类学化 / 184

第三味 / 189

传统到底是怎么了 / 191

中国视野里的西方思想 / 197

学术空间与权力话语 / 202

“常识性批判”与中国学术的困境 / 210

什么是思想的原创性 / 219

为什么要重提“政治史”研究 / 224

“学术规范化”再反省 / 232

防疫行为与空间政治 / 247

解读中西医冲突下的政治空间 / 260

趣事片忆 / 271

后 记 / 27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