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曾枣庄《中国古代文体学》精装全七册,重约23斤,卷帙浩繁。收集和整理历代的文体学文献,论述历代文体学的形成、演变及发展,是目前*齐备的文体学研究工具书
本套书包括上卷《中国古代文体学史》、下卷《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学》和附卷五册。
《中国古代文体学史》从纵的角度,论述历代文体学的形成、演变、发展,介绍中国古代文体学论著及主要观点。
《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学》从横的方面,系统论述文体分类,梳理中国古代各种文本的体裁和风格的形成、演变。
附卷汇集了自先秦至五四前后,涵盖经、史、子、集的中国古代文体资料。
- 优惠
- 满赠
- 超值换购
当下,不仅普通读者,有些古典文学研究者都缺乏中国古代文体常识。作者有鉴于此,编著相互联系而又各有分工的三部书组成《中国古代文体学》。
一是中国古代文体资料集成。建立在比较扎实的资料基础上,又能为其他研究者提供比较全面的中国古代文体资料。《中国古代文体学史》《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学》是专著,是作者对中国古代文体学纵横两方面的看法,只能有选择地运用中国古代文体资料,未必完全符合中国文体实际,也许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汇集整理中国古代文体资料,旨在为文体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尽可能完整的原始资料,专著求精,资料求全。研究中国古代文体的视野宜宽,应仔细搜集各部书中的文体资料,这是文体学研究的基础。为此,作者遍查从先秦至五四前后的经、史、子、集,广泛搜集中国古代文体资料,包括文体体裁、体格(太多,只能有选择地收录)、体类的资料,编成本书的附卷。
二是《中国古代文体学史》,这是从纵的角度,论述历代文体学的形成、演变、发展过程,介绍中国古代文体学论著及其主要观点。先秦两汉是中国文体的萌芽期,这一时期不仅要看其论述(相对较少),更要看其创作实践,两者结合,确实已备诸体;汉魏六朝是中国文体学的形成期,《文选》特别是《文心雕龙》基本奠定了中国文体学的基础;唐、宋、元是中国文体学的发展期,宋人严羽的《沧浪诗话》明确提出诗体包括体裁和风格,对整个诗词文分体都很有参考价值;明清是中国文体学的集大成期,特别是明代的《文章辨体汇选》,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可说是中国文体学完成的标帜。
三是《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学》,这是从横的方面论述中国古代各种文本的体裁和风格的形成、演变及其文体特征,对文体分类作较为系统的论述。第一部分为总论,论文体学是研究文体分类的学问,阐述文体的不同分类法,或按题材类别,或按诗文风格,或按诗文体裁分类,以及文体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部分论体裁分类,这是全书的重点,包括散文、辞赋、文、韵文、诗体、词体、散曲、戏剧、分类、小说等。第三部分专论风格分类,包括以时而论、以人而论、以总集(包括书名或篇名而论)和以派而论的诗词文风格分类。第四部分专论体类,主要以总集、别集的分类说明这一问题。本书也仿刘總《文心雕龙·序志》之说,对每种文体也将释其名以彰该体之义,介绍其文体特征及写作要求,该文体的渊源及各代的新变。空论文体不足以见其文体特征,故论每种文体都将举其最早或最有表性的名篇作为范例论述。由于文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嫂变,还出现了大量同名异体、同体异名的问题。如同为乐府,汉代起指乐府诗,宋代指词,元代更指曲。同体异名在词曲里尤为多见,如《念奴娇》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醇江月》、《壶中天》。黄侃云:“文体多名,难可拘滞。有沿古以为号,有随宜以立称,有因旧名而质与古异,有创新号而实与古同。“《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学》对类似现象都将分别论述。本书主要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中国古代文体。五四以后产生了很多新兴文体,故只好留符他人。
曾枣庄,1937年生,四川省简阳人,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全宋文》主编,《中华大典·宋辽金元文学分典》主编。早年从事杜诗研究,著有《杜甫在四川》,后从事三苏及宋代文学研究。
《中国古代文体学》序
龚鹏程
读到曾枣庄先生这部大书,实在感概万端。
本书名曰《中国古代文体学》,当然没什么问题;但此语在今日,却不免有些矛盾似的诡谲之趣。为什么?因为文体学只能是古代的,当代并无文体学。
新文学运动以来,产生过许多大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文体学被消灭了。现代文学本身看似也有文体问题,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大文类不就是四种文体吗?实则不!这四类,根本缺乏文体性的区分。诗与文用的是同一种文字和体式,不歌、也无格律。勉强用分行来区别是诗或散文,仍不免有“散文诗”这类令人头疼的名词。而散文诗与非散文诗到底又有什么真正的文体区分,谁也不能讲清楚。小说与散文之间、小说与戏剧之间,情况相同,不必一一介绍。
而把这四大类不成文体之文体拿来硬扣在中国古代文学上,更是一大灾难。中国古代的文章,体兼骈散。既曰散文,则骈俪就不必谈了?而古文运动以来之古文,似乎合乎散文之义,但《古文辞类纂》所收,分明又多不是今之所谓散文,该如何看待?小说,古出于稗史杂录,后世亦仍以巷议街谈、市井琐言为之,与西方现代小说本是两回事,硬予扣合,编造其起伏发展之史,益见其削足适履,不能掌握这种文体的实相。戏曲,重在唱曲,不是叙事与表演的,尤与西方戏剧柄凿。因此,总体看我们这八九十年来的古典文学研究,可说都是失了脚跟,邯郸学步,对于我们自己的文体早已丧失了理解。情况如此,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研究领域之不重视文体学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曾先生这部大书,即是在这个大背景底下写成的。全面整理了中国古代对各种文体的讨论资料、勾勒出文体学的体系及其发展之历史。在近百年中国文学研究中实是前所未有的伟构。
是的,中国文学,若要讨论,第一步就得论文体,因此宋人才会视王安石论文“先体制而后工拙”!体制不明,工拙何谓耶?自夫子删诗书以来,即欲令雅颂各得其所;尔后选文列篇,基本上也都是分体叙次,如《文选》《唐文粹》、《文苑英华》《宋文鉴》《金文雅》、《元文类》、《明文海》等等都是如此。论文之作,如《文赋》、《文心雕龙》、文章流别》等亦复如此。这个关注点和今人是极不相同的,但尝试理解它,却是进窥中国文学堂奥的关键。
但就算知道理解中国文学须由文体入手,今人对之也还是不易掌握的。因为目前我们讲的文体,大抵只是西方文类的概念。文体确实有近于文类之义,但它不等于文类。它不仅指语言文字格式上的体裁,还指文词与意义共同造就的风格,也指题材、主题或功能。
例如,曹丕《典论·论文》说:“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雅、理、实指风格。奏、议、书、论、铭、看起来是指体裁,却也不然。因为铭和谋的功能并不一样,铭的功能很广,谋则主要用以志亡者,因此它们可能体裁相同、风格相似,但仍应区分为两种文体。而就以谋来说,汉代都是四言有韵的,魏晋以后就近于楚辞,可见同一文体,文字体裁格式上却是不固定的,常有变化,仅就文词格式论文体当然就很不恰当了。反之,曹丕这句话讲的铭,本指碑铭。但古代勒铭于铜器,早已有铭;后世刻石为铭,也不仅用于表墓,不乏用以赞勋、述已的,所以虽同为铭,功用并不相同,只是写法相似罢了。而碑文有人用骈、有人用散,也有文散而后缀韵语以为铭的,文字格式又不一样。凡此,若不熟悉中国文体之意涵及其流变,确实亦不容易了解。
所以曾先生这本书才会综合体裁、体格、体类几个方面来论文体,希望能厘清一些观念、消解一些争议。我觉得这是他主要贡献之所在。
要能如此综合地解释文体,并不容易。曾先生这套书的一个特点,正是在他全面清理了讨论文体的文献上。在这个基础上说话,方能解纷解惑,一扫过去论文体者含笼统或偏执一端之病。他曾主持过《全宋文》等大型文献整理工作,清查文献,本是驾轻就熟的事,但我知道这并不简单。因大部分辑出的资料散在子部集部,不惟难找,且多未经前人钩稽讨论过;而什么材料属文体学范畴,尤其需要专业判断。曾先生是国内少数具有文学史及文学评论修养的文献学家,因此可能只有他才能够胜任这样的工作。
曾先生前些年曾为病魔所困,初以为他需要伏摄静养,不料竟然精进勇猛若此。不仅大胜小,甚且做了这套了不起的大书,为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打开了一个新局面。我很钦服,故掏诚敬荐,聊代序章。
壬辰小雪,于燕京旅次
《中国古代文体学-(全七册)》
作者:曾枣庄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11165
出版时间:2012/1/1
开本:16开
定价:1500
目录:
《中国古代文体学(上卷)》
《中国古代文体学》序
《中国古代文体学》前言
上卷《中国古代文体学史》凡例
先秦两汉萌芽期
第一章 文章体裁多源自先秦
第一节 “文章体制,原本六经
一 “序、述、论、议生于《易”
二 《尚书》篇名多成文体名
三 《诗经》与风、雅、颂、赋、比、兴体
四 《周礼》的“六辞”、“六诗”说
五编年体《春秋》及其三传论文体的应用
第二节 其他经书的文体特点和文体论
一 《论语》和语体文
一 《孟子》由语录体向论说体过渡
三 《尔雅》的文体训诂
第三节 其他诸子的文体和文体论
一《 老子》言简意赅的箴体风格
二 《墨子》的文体论
三 《商子》对“六虱”的批判
四 《公孙龙子》与问对体
五 《庄子》的“三言”(寓言、重言、卮言)与庄周体”
六 《荀子》对文体的辨识
七 “文体备”于《韩非子》
八 李斯与碑体文
第四节 屈原、宋玉与骚体辞赋
一 屈原与《离骚》体
二 宋玉与骚体赋
第五节 《吕氏春秋》的文体观
第二章 “体裁渐备”的两汉
第一节 两汉经学中的文体论
一 汉人论《诗经》之内容、体裁及风格
二 孔安国《尚书序》论《尚书》文体
三 刘熙《释名》对文体名的解释
第二节 纪传体史书的创体和文体论
一 司马迁《史记》开本纪、世家、列传、表、书诸体
二 迁固体及班固《汉书》的文体论
第三节 汉代子部书的文体论
一 陆贾《新语》论六经
二 刘安《淮南子》对六经多所贬抑
三 王充《论衡》对“颂”体的推崇
四 蔡邕《独断》:是较早较系统的体裁论
第四节 汉代集部书所体现的文体观
一 王逸<楚辞章句》论楚辞、九体和七体
二 后人所编汉人别集所涉文体及汉人对赋的认识
魏晋南北朝成型期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体学
第一节 史部书中的文体论
一 陈寿《三国志》以传为纪
二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开方志体先河
三 范晔《后汉书》首设《文苑传》
四 萧子显《南齐书》特设〉文学传》
五 北朝人撰写的唯一一部纪传体正史《魏书》
第二节 子部书中的文体论
……
《中国古代文体学(下卷):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学》
《中国古代文体学(附卷2):明代文化资料集成》
《中国古代文体学(附送1):先秦至元代文体资料集成)》
《中国古代文体学(附卷3:清代文体资料集成2)》
《中国古代文体学(附卷4:清代文体资料集成2》
《中国古代文体学(附卷5:近现代文体资料集成)》
-
影印本《朝鲜活字本六臣注文选》全3册,大16开精装,萧统选编,集合唐代李善和吕延济等五臣的《文选》注,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版本,对研究《文选》具有重要的版本和校勘价值。
¥158.0 -
“当代太白知己”郁贤皓《李白全集注评》精装全3册,布面书脊,简体横排普及本,入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年度好书”,是当代李白研究的精彩总结。
¥98.0 -
“大家小书”精装4册,荟萃4位国学大家、文化泰斗的学术经典:黄裳《笔祸史谈丛》,杨宪益《文学漫识》,王佐良《英美现代诗谈》,以及王季思《古典文学略述》。
¥49.9 -
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全集》全16册,近500万字,重达9公斤。收录周谷城在历史、政治、哲学、美学等领域的代表作及书信、论文、译作等,全面呈现其学术成就和思想脉络
¥540.0 -
香港著名作家亦舒小说集!《亦舒精选》全20册,收录《喜宝》《圆舞》《流金岁月》《玫瑰的故事》《我的前半生》等20部经典小说,一览亦舒笔下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
¥108.0 -
“凤凰经典·名著精评本”精装4册:《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文观止》,辅以周啸天、王英志、王星琦等当代名家解读,注释简洁,品评精当。
¥39.0 -
【2024年11月新书】魔幻现实主义经典《百年孤独》,诺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代表作,北大名师范晔翻译,有马尔克斯手绘图惊喜掉落!附赠可裁剪藏书票、阅读指南手册
¥46.0 -
“名家植物手记系列”2册:西北草木和医典草药散文集《芣苡在野》,青海高原植物散文集《高原野花》。涉及植物、地理、人文等丰富的知识,配有清丽简约的手绘插画。
¥33.0 -
著名纪实作家陈冠任《蒋介石在台湾》1-2,记述蒋介石和台湾历史的大型纪实性名作,解读蒋介石在台内政外交和经济发展历程,深度解密台湾25年风云变幻的政坛内幕。
¥28.0 -
著名学者曾枣庄《中国古代文体学》精装全七册,重约23斤,卷帙浩繁。收集和整理历代的文体学文献,论述历代文体学的形成、演变及发展,是目前*齐备的文体学研究工具书
¥499.0
★16开精装,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全面整理了中国古代对各种文体的讨论资料、勾勒出文体学的体系及其发展之历史。作者综合体裁、体格、体类几个方面来论文体,希望能厘清一些观念、消解一些争议。
★本书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规划项目、上海文化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重点科研项目。
★曾枣庄,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全宋文》主编,《中华大典·宋辽金元文学分典》主编。
★知名教育家龚鹏程为本书作序,赞其为近百年中国文学研究中打开了一个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