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惠
- 超值换购

- 民俗风物
- 历史
本书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小年和除夕等重要的中华传统节日。从节日的由来、节日的形成与盛行、节日的习俗以及与节日有关的诗词及其相关的小故事等层级,全方位地展现中华传统节日。
文末附录部分增加了未列专章介绍的其他传统节日,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中国现代节日。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厘清传统节日发生、发展的历程,发掘节日民俗的精神意蕴。图文并茂,兼具通俗性与学理性,能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与体认,是深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通俗读物。
郑传寅,197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曾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现任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驻院研究员、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中国戏曲文化概论》《古代戏曲与东方文化》《海内外戏剧史家自选集——郑传寅卷》《中国戏曲》《中国戏曲史》(主编,“马工程”教材)《欧洲戏剧史》(与人合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等。
陈安民,祖籍江苏苏州,1948年生于湖南益阳,著名连环画家。1969年毕业于湖南省戏剧学校舞台美术科,先后在专业剧团和戏剧研究单位从事舞美设计和辅导工作。二级舞美设计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湖南省舞台美术学会理事。1975年开始连环画创作,出版过连环画作品四十余篇。
代表作有:连环画《孔雀胆》,《西游记》连环画之《勇擒红孩儿》《狮驼伏三魔》,《曾国藩·血祭》,《雍正王朝·九王夺嫡》。曾为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连环画学会委员。
《我们的节日》
作者:郑传寅 著,陈安民 绘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53962726
出版时间:2019/12/1
开本:16开
页数:314
定价:88
目录:
目 录
序/黄蓓
前 言
第一章 春 节
一、春节名称的由来
(一)春节指春季或立春
(二)春节指农历正月初一
(三)春节等同于“过年”
二、春节的形成过程
(一)春节的萌芽
(二)春节的初步形成
(三)春节的大体定型
三、春节习俗
(一)贴春联
(二)贴年画
(三)倒贴“福”字
(四)放爆竹
(五)拜年
(六)春节饮食
四、春节禁忌
(一)忌说不吉利字眼
(二)忌煮生
(三)忌扫地倒垃圾
(四)忌拜年于床前
(五)忌打碎器物
(六)正月头七日忌
(七)新香忌拜年
五、春联赏析
(一)紧扣春节主题 营造喜庆气氛
(二)表达个人心志 凸显行业特点
六、春节诗词赏析
(一)题咏春节的诗
(二)题咏春节的词
[知识链接]
1.雄鸡避邪
2.何为“破五”
3.鞭炮产生于何时
4.过年忌食鸭的原因
5.抢头香
6.百事吉
第二章 元宵节
一、元宵节名称的由来
(一)元宵、元夕、元夜
(二)正月半
(三)上元节
(四)灯节
二、元宵节的形成过程
(一)元宵节的起源
(二)元宵节的形成
(三)元宵节的盛行
三、元宵节习俗
(一)观花灯
(二)猜灯谜
(三)舞龙灯
(四)舞狮子
(五)划旱船
(六)吃元宵
(七)祭蚕神、厕神
四、元宵诗词赏析
(一)题咏元宵节的诗
(二)题咏元宵节的词
[知识链接]
1.元宵节“破镜重圆”
2.何为“金吾弛禁”
3.元宵“走百病”
4.元宵社火
第三章 清明节
一、清明节名称的由来
(一)“清明风”
(二)“万物清净明洁”
二、清明节的形成与盛行
(一)清明节的形成
(二)清明节的盛行
三、清明节习俗
(一)禁火寒食
(二)扫墓踏青
(三)戴杨柳
(四)放风筝
四、清明节诗词赏析
(一)题咏清明节的诗
(二)题咏清明节的词
[知识链接]
1.寒食蹴踘
2.清明赐新火
3.清明荡秋千
第四章 端午节
一、端午节名称的由来
(一)端午
(二)端阳
二、端午节的形成与盛行
(一)端午节的形成
(二)端午节的盛行
三、端午节习俗
(一)赛龙舟
(二)吃粽子
(三)吃咸鸭蛋
(四)喝雄黄酒
(五)悬艾蒿、菖蒲
(六)挂钟馗、端午旗
五、端午诗词赏析
(一)题咏端午节的诗
(二)题咏端午节的词
[知识链接]
1.端午节为何又称“地腊节”
2.“五毒”何所指
3.端午为何要系五彩绳
4.端午“斗百草”
5.端午“送穷”
第五章 七夕节
一、七夕节名称的由来
(一)七夕节
(二)乞巧节
(三)女儿节
二、七夕节的形成与盛行
(一)七夕节的形成
(二)七夕节的盛行
三、七夕节的传说
(一)牛郎织女鹊桥会
(二)汉武帝会西王母
四、七夕节习俗
(一)乞巧
(二)求子
(三)洗发
(四)染指甲
五、七夕节诗词赏析
(一)题咏七夕节的诗
(二)题咏七夕节的词
[知识链接]
1.汉代古诗中的牛郎织女
2.七夕晒书
3.七夕验神童
4.避七夕
5.取“双七水”
第六章 中秋节
一、中秋节名称的由来
(一)中秋节
(二)月夕
(三)团圆节
二、中秋节的形成与盛行
(一)中秋节的形成
(二)中秋节的盛行
三、中秋节习俗
(一)拜月
(二)赏月
(三)吃月饼
(四)观潮
(五)摸秋
五、中秋节诗词赏析
(一)题咏中秋节的诗
(二)题咏中秋节的词
[知识链接]
1.嫦娥奔月
2.吴刚伐桂
3.金蟾与玉兔
4.中秋送瓜
第七章 重阳节
一、重阳节名称的由来
(一)重阳节
(二)女儿节
(三)九月九
(四)老年节
二、重阳节的形成与盛行
(一)重阳节的形成
(二)重阳节的盛行
三、重阳节习俗
(一)登高
(二)插茱萸
(三)赏菊
(四)饮菊花酒
(五)吃花糕
五、重阳节诗词赏析
(一)题咏重阳节的诗
(二)题咏重阳节的词
[知识链接]
1.孟嘉落帽
2.白衣送酒
3.辟邪翁与延寿客
4.重阳赛马
第八章 小年
一、小年名称的由来
(一)小年
(二)灶王节
二、小年的形成与盛行
(一)小年的形成
(二)小年的盛行
三、小年习俗
(一)送灶
(二)照虚耗
(三)散福
(四)扫尘
五、小年诗歌散曲赏析
(一)题咏小年的诗歌
(二)题咏小年的散曲
[知识链接]
1.灶神何其多
2.打灶王
3.灶马
第九章 除夕
一、除夕名称的由来
(一)除夕
(二)大年三十
二、除夕的形成与盛行
(一)除夕的形成
(二)除夕的盛行
三、除夕习俗
(一)傩
(二)辞年
(三)吃团年饭
(四)守岁
(五)压岁钱
五、除夕诗词赏析
(一)题咏除夕的诗
(二)题咏除夕的词
[知识链接]
1.打灰堆,乞如愿
2.插柏枝和芝麻杆
3.秦琼和尉迟恭为何成门神
4.年关偿债
后 记
附录一:未列专章介绍的其他传统节日
附录二: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附录三:中国现代节日
-
商务印书馆《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图文并茂,全景记录一代红学大家冯其庸九十余年风雨历程和上下求索的学术人生,真实再现中国百年社会变迁的历史。
¥25.0 -
清末方志学家、地理学家陈运溶《湘城访古录·湘城遗事记》布面精装,地图丰富,底本优良,对于现代人研究与了解湘城(长沙)历代沿革、人文地理及其发展脉络皆大有裨益
¥27.0 -
晚期希腊哲学集大成者普罗提诺《九章集》精装全2册,全面反映其本体论、宇宙论、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同时也是哲学史上晦涩难解的文体之一。
¥59.9 -
《法国现当代史》,著名历史学家金重远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系统叙述了整个20世纪的法国历史,内容扎实,史料丰富,全面展现法国现当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多彩文化
¥22.0 -
《徐世昌日记》全24卷,总达210余万字,重达60斤,收录民国总统徐世昌54年间对日常交游、所历要事、政情内幕、人事更迭等方面的记录,其中不乏鲜为人知的宝贵资料。
¥2999.0 -
《知识的视野与思想的视野:明清哲学高端论集》,著名学者吴根友主编。聚焦于“明清之际”这一巨大变革历史时期,涉及明清哲学领域诸多主题,引证精详,深具学术价值
¥23.0 -
武大教授郑传寅《我们的节日》,28幅民俗插画,图文并茂的传统文化之旅,考论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演变,去除以讹传讹的“通说”,还原古代民俗生活的真实图景。
¥29.9 -
市面稀见!《湖南瑶族传统文化小百科》,岳麓书社出版。缕述瑶族衣食住行、民俗风物、历史信仰等各类脉络。简明易读,深入浅出,全面综合地反映了瑶族传统文化。
¥22.0 -
《犯罪心理学总论》,北师大著名法学教授吴宗宪著,商务印书馆出版,总达811页。系统论述了犯罪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发展历史和基本原理,深具专业性与学术性。
¥32.0 -
史学大家吴相湘名作《宋教仁传》+台湾“中研院”口述史经典《万耀煌口述自传》,记述革命家宋教仁、国民党名将万耀煌的两部经典传记,深具史料价值。
¥25.0
★16开,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郑传寅,曾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现任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驻院研究员、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坚持求真务实、审慎立论、补苴罅漏和务去陈言的标准与要求去考论中华节日民俗,力图纠正许多以讹传讹的“通说”,通过考镜节日源流以厘清传统节日发生、发展之历程,发掘民俗的精神意蕴。
★书中还节选了大量与节日有关的诗、词和故事,简洁精炼的文字解析与赏析,让读者置身于古典文学的佳境中,既能增加对传统文化节日的理解与体认,又能接受一次古典文学熏陶。
★收录著名连环画家陈安民绘制的民俗绘画作品28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