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惠
- 超值换购

- 历史
- 考古
《瓜沙谈往》
本书记录了向达于1942年至1944年间随中央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先后组织的西北史地考察团、西北科学考察团两度赴敦煌考察,抄录莫高窟碑文、题记,考证洞窟年代,还对敦煌周边古遗址做了调查。他以《瓜沙谈往》为题发表文章多篇,本次又补入《西域见闻琐记》《敦煌考古通信》两篇,结集而成,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吐鲁番考古记》
本书是黄文弼在吐鲁番地区地行考古发掘时撰写的考察报告。本书分三部分:一是记述吐鲁番考察经过,其中对吐鲁番地区的古城址、旧寺庙、墓葬群等都有详细说明,并附有路线图和古城图,可供了解此地古代文化遗存的概貌;二是遗物说明,即对考察所得的古文书、绘画等文物进行诊释和考订;三是遗物图版,可与遗物说明相对照。
《徐旭生西游日记》
本书记载了徐炳昶于1927年5月至1928年1月上旬,作为“西北科学考查团”中方团长到大西北考察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著者不仅把一路行程见闻记得要言不烦,而且对当年中国的一些重大事件,如蒋冯阎之战、勒科克劫掠新疆文物、张作霖遇害皇姑屯、日本势力对新疆渗透以及主政新疆多年的杨增新的人格、政绩和遇刺经过,都有记载和分析,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罗布淖尔考古记》
本书是黄文弼1930、1934年两次赴罗布淖尔(即罗布泊)的考察报告。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共四篇:第一篇绪论;第二篇工作概况;第三篇器物图说,每件文物均附图参照叙述;第四篇木简考释。书后附罗布淖尔出土器物分布表、罗布淖尔考古记图版索引。第二部分为图版,包括器物、简版共11种。书内插有该地区地形图和中西交通图、古址图、考察路线图等。本书是关于罗布泊的首个有国际影响力的考古报告,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蒙新考察日记》
本书是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黄文弼1927年5月至1930年9月随“西北科学考查团”到内蒙古、新疆考察期间的日记,具有原创性、连贯性、直观性、通俗性等特点。作者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考据精准,日记涉及考古、地理、社会、民俗、艺术、物产、商业等内容,富含大量的实地考察资料与深刻的学术见解,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陈星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他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中国史前考古学史、中国史前社会生活史等,专著有《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中国考古学》等,译著有《考古学的历史、理论、方法》《中国新石器时代:迈向早期国家之路》等,重要学术论文有《文明诸因素的起源与文明时代》《关于中石器时代的几个问题》等。
向达(1900年2月19日—1966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南溆浦,土家族,字觉明,亦作觉民,笔名觉明居士、佛陀耶舍、方回,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目录版本学家,翻译家,中西交通史和敦煌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前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主要论文有“记伦敦所的敦俗文学”“伦敦所藏敦煌卷子经眼目录”“唐代俗讲考”“莫高榆林二杂考”“罗叔言《补唐书张议潮传》补正”等,主要译著有《斯坦因西域考古记》《高昌考古记》等;著有《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敦煌》《敦煌变文集》《大唐西域记古本三种》《中西交通史》《明清之际中国美术所受西方之影响》《郑和航海图》等著作。
黄文弼(1893年4月23日—1966年12月18日),原名黄芬, 字仲良,号耀堂, 湖北汉川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民国七年(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民国十三年(1924年)转研究目录校定学,后又研究考古学和西北史地学。并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偕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参加西北考察团,赴内蒙古、新疆考察。民国十九年(1930年)入罗布泊地区采集,历时3年,获得大量器物运回北京大学。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第二次入疆,再次进入罗布泊地区,历时两年。抗日战争期间,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任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教授,后又受聘于四川大学。民国三十三年(1943年)再次赴新疆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研究员。1966年12月18日在北京病逝。 黄文弼根据考察,论证了楼兰、龟兹、于阗、焉耆等古国及许多古城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演变,判明了麴氏高昌的纪年顺序和茔域分布,提出了古代塔里木盆地南北两河的变迁问题。著有《二程子哲学方法论》《高昌专集》《罗布淖尔考古记》《吐鲁番考古记》《塔里木盆地考古记》等。
徐炳昶(1888~1976),字旭生,以字行,笔名虚生,遁庵。清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八日(1888年12月10日)生于河南省唐河县桐河镇砚河村。父亲徐解,前清秀才,曾选任为河阴县(今属河南荥阳市)教官.曾用名老傻、四河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瓜沙谈往》
作者:向达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6060063
出版时间:2024/3/1
开本:32开
页数:163
定价:48
目录:
西征小记
两关杂考
莫高、榆林二窟杂考
罗叔言《补唐书张议潮传》补正
西域见闻琐记
敦煌考古通信
《吐鲁番考古记》
作者:黄文弼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6060070
出版时间:2024/3/1
开本:32开
页数:210
定价:62
目录:
一、吐鲁番考察经过
二、遗物说明一:古籍写本及题记(附印本、拓本)
三、遗物说明二:古文书写本(附钱币及碑志拓本)
四、遗物说明二:绘画及泥塑
《徐旭生西游日记》
作者:徐炳昶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6060056
出版时间:2024/3/1
开本:32开
页数:300
定价:78
目录:
序言
第一卷 自北平至额济纳河
第二卷 由额济纳河至哈密
第三卷 自哈密至回北平
附 录
《罗布淖尔考古记》
作者:黄文弼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6060049
出版时间:2024/3/1
开本:32开
页数:409
定价:86
目录:
第一篇 绪论
第二篇 工作概况
第三篇 器物图说
第四篇 木简考释
《蒙新考察日记》
作者:黄文弼 著,黄烈 整理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6060148
出版时间:2024/3/1
开本:32开
页数:690
定价:116
目录:
从北京出发(1927年5月8日)
瑙包的石器(5月11日)
百灵庙访古(5月30日)
王傅德风堂碑之发现(6月6日)
河突图西行的决定(6月22日)
往探秦长城(7月4日)
德国团员的聚会(7月17日)
百匹骆驼惊散(7月22日)
黑柳图的古兵营(8月5日)
向善丹庙进发(8月14日)
乌托海的旧石器(9月8日)
向额济纳河前进(9月19日)
黑城之探查(9月26日)
古居延泽之探查(10月7日)
不断出现烽墩(10月21日)
找到了汉简(10月25日)
.....
-
著名学者叶舒宪主编《中国神话学研究前沿》,2006-2014十年中国神话学研究前沿成果的集大成之作!收录海内外多位名家论文,560页全面展现中国神话学研究的发展面貌
¥68.0 -
译林出版社“人文与社会译丛”2册:当代思想家研究黑格尔哲学的鸿篇巨制《黑格尔》,政治思想家以赛亚·伯林思想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作《自由与多元论》。
¥59.9 -
影印本《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全两册,作者徐兢作为北宋信使礼物官出使高丽,以耳目所及,博采众说,记述高丽山川地理、风土习俗、典章制度以及接待使者仪文、往来道路等。
¥38.0 -
1本2块6!情绪应对指南《情绪创可贴》全10册,64开便携小开本,剑桥大学博士专利配方,即时高效。一翻一贴,建立心理韧性,增强内心力量,应对焦虑情绪,治愈全网!
¥26.0 -
《1917年3月:改变世界的一个月》作为普利策奖获奖者威尔·英格伦的经典历史叙事作品,以非常戏剧性的叙事手法和极富文学性的笔触还原历史场景,展现了1917年3月这个关键性时间点——美国加入“一战”,俄国拥抱革命。
¥25.0 -
影印本《蓬窗日録》全4册,16开精装,明代陈全之所撰的一部综合性笔记,记述风土人情、地理物产、藩镇赋役、边务漕运、水利驿传、马政盐政等方面,是珍贵的史料文献
¥79.0 -
影印本《庚子海外纪事》全两册,记录了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的外交文电、公牍,及西方报纸对庚子事件所作的评论,是研究庚子国难尤其是义和团运动时期中外关系的重要材料。
¥39.9 -
近代中医大师著作4册,精选清末名医张山雷、曹颖甫的经典医学佳作,其内容见解独特深刻,论述详尽明了,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65.0 -
《戏很多的医学史》,从巫术到科学,让你我目瞪口呆看完人类5000年续命史!幽默与惊悚同在,荒诞不经与科研励志并存,非专业也能看得懂!
¥28.0 -
学者郑非力作“帝国三部曲”前两卷《帝国的技艺》《帝国的失败》。以全新的视角,深入剖析帝国的崛起与衰落,揭示那些影响帝国命运的关键因素。被誉为“中文世界难得的帝国史佳作”!
¥66.0
★32开平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瓜沙谈往》,向达于1942年至1944年间随中央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先后组织的西北史地考察团、西北科学考察团两度赴敦煌考察,抄录莫高窟碑文、题记,考证洞窟年代,还对敦煌周边古遗址做了调查
★《吐鲁番考古记》,是黄文弼在吐鲁番地区地行考古发掘时撰写的考察报告,记述吐鲁番考察经过,附有路线图和古城图,可供了解此地古代文化遗存的概貌
★《徐旭生西游日记》记载了徐炳昶于1927年5月至1928年1月上旬,作为“西北科学考查团”中方团长到大西北考察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罗布淖尔考古记》,是黄文弼1930、1934年两次赴罗布淖尔(即罗布泊)的考察报告,是关于罗布泊的*个有国际影响力的考古报告,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蒙新考察日记》,是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黄文弼1927年5月至1930年9月随“西北科学考查团”到内蒙古、新疆考察期间的日记,富含大量的实地考察资料与深刻的学术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