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正在进行
¥45.0¥1672.7折
距结束
已售36
本书可能仍有零售,去搜搜看吧
¥45.0¥1672.7折
已售36

“转型期西方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4册,著名教育学家陆有铨主编,考察西方主要国家教育在若干方面的发展进程,为我国相关学科理论和教育变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反思与超越:走向复杂的西方教育变革》《复归与重构:当代美国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变革》《论争与建构:西方教师教育变革关键词及启示》《问题与情境: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4册,研究了中西方在不同文化背景、体制下所发生的教育改革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对我国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改善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优惠
超值换购

满39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16开平装,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主编陆有铨致力于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思潮的研究,对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研究有较深的造诣

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本丛书贴近时代,传承优秀文化,展示西方学术成果,服务教育教学的力作,代表了目前华东地区教育类图书的*高水平

商品评论(1) 查看全部>>
头像 hnl*** 三星用户
2024/4/27 11:27:46

这套丛书质量非常高,都是实实在在的学者,写着实实在在的事情,比较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作为重要的阅读书目。













编辑推荐

《转型期西方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比较系统而全面地考察了转型期以来西方国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所经历的演变历程,研究了中西方在不同文化背景、体制下所发生的教育改革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准确而敏锐地把握学术前沿发展动态,并对我国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改善提出了深刻的见解。这对我们了解世界教育实践和理论发展的主流趋势,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规避其缺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我国相关学科建设和教育变革极具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主编:陆有铨,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基础教育》杂志主编,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十余所大学的兼职教授。

么加利,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1997年7月--1999年9月留校工作,任西南师范大学干部培训中心教师,同时任教育部扫盲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教材开发部研究人员。1999年9月--2002年7月在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工作并同时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参加华东师大首届博士生宣讲团,获优秀证书。在学习上认真学习,参与了陆有铨教授主持的国家级重点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哲学走向研究"。博士论文的选题立足于复杂科学与教育之间的关联,是一项立意新颖、视域高远的研究,表现出较强的独创性与前瞻性,也是今后研究的立足点与主攻方向。现论文已通过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并返校工作。2002年7月被西南师范大学聘为副教授职务,2009年9月升为教授。

朱晓宏,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教师教育、德育原理等。出版专著《复归与重构——美国当代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变革》、《儿童的成长:另一种记忆》、《公民教育》。曾获得首都师范大学第六届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鞠玉翠,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学校道德氛围建设:学习共同生活》(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叙事探究——焦点话题与应用领域》(译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叙事探究——原理、技术与实例》(译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等。

邵燕楠,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教师教育,已出版专著《问题与情境——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

本单详情

《反思与超越-走向复杂的西方教育变革》
作者:么加利 著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2868285
出版时间:2011/5/1
开本:16开
页数:296
定价:44

目录:
前言
导言
第一章 社会转型与复杂科学的产生
  第一节 思维方式与特定时代的一致性
    一、农业时代的生活图景及滋生于此的思维方
    二、工业化时代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三、后工业化社会及由此生发的思维方式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西方社会转型
    一、社会转型概述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的社会转型
  第三节 社会转型背景下复杂科学的产生
    一、复杂科学的流变
    二、复杂性科学的基本内容
    三、复杂性思维方式的出现
第二章  社会转型前的简单教育之思


《复归与重构-当代美国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变革》
作者:朱晓宏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2867639
出版时间:2011/6/1
开本:16开
页数:233
定价:38

目录:

前言

引言

上篇 理论篇

第一章 培养正直的心灵:品格教育运动思潮

第一节 美国品格教育的发展轨迹l

一、时代变迁决定品格教育的兴衰

二、凸显个人精神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当代品格教育复兴的时代契机

一、青少年道德危机:行为失范问题严重

二、联邦政府的新保守主义倾向

三、批判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的道德教育理论:重构基本价值观

第三节 当代品格教育理论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根基

一、当代品格教育理论的思想基础:托马斯·杰弗逊等建国者的观点

一、当代品格教育理论的道德哲学基础:复兴古典的德性理论

三、当代品格教育理论的教育学根基:超越社会取向与道德发展取向的分歧

第四节 当代品格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一、品格教育的概念

一、重构道德规范,指导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l

三、教师与品格教育的实施

第五节 评析

一、品格教育运动的特点:重视传统和实用的价值

一、品格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培养关爱的德性:道德教育的另一种声音

第一节 关爱理论面临的实践与理论问题

一、审视社会现状:儿童成为情感缺失的受害者

二、批判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偏重认知,忽视情感,掩盖差异

三、反思道德发展理论和品格教育理论

第二节 关爱理论的思想来源与理论基础

一、关爱理论的哲学思想l

一、当代思潮的影响

三、关爱理论的伦理学基础:吉利根的关怀伦理学

四、经典教育学思想的影响l

第三节 关怀教育的目的:培养儿童的关怀素养与关怀能力

一、重新理解关怀

一、关怀视角中的学校教育

三、关怀教育的内容与实施方法

第四节 评析

一、诺丁斯的理论贡献与影响

二、诺丁斯的生活经历与其理论的关系

三、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与麦克菲尔等人的“体谅模式”的差异

四、关怀教育理论的局限性

……

下篇 实践篇

后记



《论争与建构 西方教师教育变革关键词及启示(2011/3)》
作者:鞠玉翠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2862689
出版时间:2011/3/1
开本:16开
页数:331
定价:47

目录:
前言
导言
 一、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知识经济时代备受重视的教师教育
(二)“理想教师”的复杂内涵与饱受批评的教师教育
(三)保守主义倾向下寻求改进的教师教育
 二、政府主导倾向影响下的教师教育
(一)从关注投入到关注结果
(二)加强控制和标准化
(三)绕过教育学院的解制取向
 三、专业立场对问题的诊断
(一)缺乏稳固的知识基础
(二)对教学和教师教育的误解
(三)教师的工作环境限制了其专业性
(四)交换价值掩盖了使用价值
(五)研究基础有待夯实和丰富
章  解制、专业化和社会正义:教师教育基本取向之争
节  追求“好教师”:专业化还是解制?
一、历史回顾
二、新近的争论
三、辩论背后的证据与价值诉求
第二节 解制取向及影响
一、解制取向受到政策制定者的青睐
二、替代性途径成为范型
三、持豁免证书教师“转变为”高质量教师
四、专业化取向对解制议程的批评
第三节 为了“社会正义”的教师教育
一、批评解制议程:以平等的方式加剧不平等
二、民主社会的教学及学会教学
三、培养教师多元文化意识
第二章  市场化: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
节  市场化模式的启用
一、效率低下的教师教育
二、抉择:用市场拉动教师教育
三、教师教育成为卖场
第二节 市场化模式对教师教育的影响
一、竞争机制下资源的重新分配
二、自由选择理念对教师教育的影响
三、整体效果:“生产能力”实现增长
第三节 不合教师教育逻辑的市场逻辑?
一、特别的教师教育与特别的市场
二、谁是牺牲品?
三、为市场化模式辩解
第三章  问责:教师教育的结果监控
节 教育问责的兴起
一、教育问责的一般含义
二、以问责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运动
三、教育问责兴起的原因
第二节 教师教育问责的主体
一、官僚问责和专业问责及其争论
二、美国教师教育政策中问责主体的变化
三、接受多重问责——教师教育者丧失自主权
第三节 教师教育问责中的证据
一、证据成为问责的焦点
……
第四章 标准和认证:教师教育的导向与资格鉴定
第五章  适应性专家:教师培养方式的变革
第六章  基于科学的研究:研究取向之争
第七章  建构有力的教师教育体系
附录


《问题与情境-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
作者:邵燕楠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2868469
出版时间:2011/6/1
开本:16开
页数:219
定价:38

目录:
前言
导言

第一章 转型期美英教育哲学研究的背景
第一节 教育哲学“失去听众”
第二节 教育哲学自身的困境
第三节 教育哲学研究人员的变化

第二章 转型期美英教育哲学何为(上篇)
第一节 网络教育的工具理性
第二节 批判性思维的哲学思考

第三章 转型期美英教育哲学何为(下篇)
第一节 环境教育的“本真”
第二节 道德教育的道德关怀

第四章 转型期美英教育哲学研究的新变化
第一节 问题成为研究的中心
第二节 教育问题出现的新特征
第三节 教育问题研究的情境取向

第五章 中国教育哲学发展的可能之路
第一节 中国教育哲学借鉴“他山”的可能性
第二节 中美英教育哲学研究之比较
第三节 教育哲学研究走人“实然”的可能之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