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正在进行
¥75.0¥5281.4折
距结束
已售3
本书可能仍有零售,去搜搜看吧
¥75.0¥5281.4折
已售3

“西山文脉”系列6册,全面而详细地解说北京西山一带的非遗传承、煤文化、古刹、古村落、诗文名篇、历史名人。裸脊锁线,图文全彩,一展西山文化带的古今风华。

本丛书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出品,依托北京学研究所(北京市哲社研究基地)、三山五园研究院及文化遗产研究所,集合历史学、地理学、古代建筑、城市规划、汉语言文学等相关研究方向的老师共同编撰。一书在手,遍阅西山非遗项目,览尽西山古刹、古村落,领略西山传世名篇,探访历史名人盛景,了解京西千年煤业文化。

优惠
超值换购

满39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32开平装,北京出版社出版,裸脊锁线
北京城的西山之地、永定河之流是文脉之地,凸显出山水相拥、文化荟萃的人杰地灵的西山文化,本丛书将向世人展示北京西山文化带所蕴藏的深厚底蕴
高校学者通俗化写作,内容专业又接地气,是难得的介绍北京西山文化带的普及读物
范围广泛,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普及传统文化的佳作
该丛书共10册,本团购为其中6册













丛书简介

山有山的物象,水有水的流迹,亘古因成的山脉、水脉滋养了人类原始艺术的萌芽,并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形成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
人类伴山而栖,逐水而居,有血脉的生命体改造着景物,创建着居所,创造着语言文字、劳动技艺、生活习俗等一切适应生存的人类文明,这些文明悠久绵长,久之,聚合为独到的文脉。
京城的西山之地、永定河之流便是有着明显人类进化特征的文脉之地,凸显出山水相拥、文化荟萃的人杰地灵的西山文化。
北京西山文化带内,文化资源丰富,集中展示了多元的中国文化。本丛书以“展西山古今风采,扬中华优秀文化”为宗旨,展示西山文化带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熠熠的现代风貌以及孕育的杰出人物等。丛书编写以三山五园研究院、北京学研究所承担的北京市政府关于“西山文化带”的规划蓝图为基础,发挥学科专业特长和已有研究积累,依托北京学研究所(北京市哲社研究基地)、三山五园研究院及文化遗产研究所,集合历史学、地理学、古代建筑、城市规划、汉语言文学等相关研究方向的老师共同参与编撰,对“西山文化带”的丰富内涵和人文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解析,让“西山文化带”发展传承有绪、发展有源。

分册简介

《非遗传承》
★从非遗项目,看西山文化,悟北京历史。
★了解北京西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分类、内涵和技艺等的窗口。
★图文并茂,带您领略北京西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形貌和魅力。

北京境内,西山一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点明显,与传统意义上讲的“内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所区别,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得其生产、生活方式有别于北京城区,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形成的劳动技艺、民俗民风等也与城区有所差异,涉及山水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工业文化、军事文化、古道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种文化内容。
本书介绍了北京西山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包括海淀区、门头沟区、石景山区、房山区、丰台区与西山文脉相融比较紧密的相关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包括民间舞蹈、民间歌谣、太平鼓、琉璃、京绣、京式旗袍、绣花鞋、中山装、京剧脸谱、剪纸、风筝、传统曲艺、传统医药、传统体育等的相关技艺等。对于了解北京西山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发展、技艺要点和传承情况等均有较强帮助。
关于西山的概念,有大西山和小西山的区别。大西山,属于太行山山脉,古称太行之首,北至昌平关沟,南抵拒马河谷,东临北京小平原,西与河北交界,大西山的主体是门头沟区;小西山临近京城,主要指石景山区、海淀区、丰台区的王佐乡一带和房山区。本书所涉及的北京西山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包括海淀区、门头沟区、石景山区、房山区四区及丰台区与西山文脉相融比较紧密的民间舞蹈、民间歌谣等相关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

【作者简介】
杨金凤,编剧、作家,著有《葫芦範制技艺》《小靳花範葫芦》《西山八大处传说》等十几本非遗专著。

《古刹寻幽》
★一本难得的古寺庙文化普及读物,全面、专题介绍北京西山古寺庙的读物。
★通过探寻西山古刹,尽展西山文化乃至北京文化之魅力。
★潭柘寺、云居寺、戒台寺、卧佛寺、大觉寺、碧云寺......本书囊括北京西山及周边众多古刹,系统全面。
★本书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让高校学者带你在北京西山古刹里寻求幽胜,全方位展现北京西山古寺庙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依山建寺貌似成为传统。西山文化带内有众多珍贵的古建筑,潭柘寺、云居寺、大觉寺等深山古刹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古刹历史悠久,建筑技艺精湛,是不可多得的传世瑰宝,与北京这座古都的发展密切相关。了解西山古刹,才能更好地了解北京文化、古都文化、古建文化。
本书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的多年研究为基础,图文并茂地反映西山古刹之美,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对其建筑工艺进行简要说明,带领读者走近古刹,读懂古刹,并投入到对古刹乃至古代建筑的保护中来。通过了解西山古刹,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西山,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西山,同时,你也会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赞叹不已。

【作者简介】
刘剑刚,1972年生,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副教授。2006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建筑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城市设计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主讲建筑学基础、城市设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城市保护理论与实践,以及研究生课程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主要学术贡献是从城市要素整合与场所文脉延续的角度研究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以及清代皇家园林的空间演变与空间解读研究。在《规划师》《装饰》《中国园林》《北京规划建设》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古村古韵》
★一本难得的北京西山古村落文化普及读物,全面、专题介绍北京西山古村落的读物。
★通过探寻西山古村落,尽展西山文化乃至北京文化之魅力。
★爨底下村、灵水村、韭园村千军台村......本书囊括北京西山众多古村落,系统全面,让您了解不一样的西山。
★让高校学者带你在北京西山寻觅历史,在字里行间,聆听小桥流水的声音,踏步在青石板路的小巷,感受历史的遗存。
★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全方位展现北京西山古村落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带您领略西山古香道、古商道、古军道,以及永定河沿岸古村落的文化魅力。

西山文化带内的古村落,作为古建筑的一类,与北京这座古都的发展密切相关,了解西山古刹,才能更好地了解北京文化、古都文化、古建文化。
西山文化带内有众多古村落,爨底下村、灵水村、青白口村等。这些古村落历史悠久,建筑技艺精湛,是不可多得的传世瑰宝。本书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的多年研究为基础,图文并茂地介绍西山古村古韵,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对其建筑工艺进行简要说明,带领读者走近古村落,读懂古刹,并投入到对古村落乃至古代建筑的保护中来。
本书通过五个章节,讲述了京西古道中古商道、古军道、古香道、永定河沿岸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的村落起源、空间布局、营造特色、民俗等方面的内容,以及西山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现状。文字通俗易懂,对于读者了解、研究西山古村落的风土民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杜姗姗,1978年生,2003年获得西南交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学士学位,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硕士学位,2012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职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都市农业、休闲农业。主要教授的课程为有城市规划原理、欧美城市规划案例评析、土地利用规划等。

《名流荟萃》
★一本难得的介绍北京西山名人的普及读物,全面、专题介绍近代北京西山著名历史人物的读物。
★从西山名流,看西山文化,悟北京历史。
★梁启超、徐志摩、蔡元培、王国维、老舍、熊希龄、鲁迅......囊括诸多历史名人,他们与西山的故事,本书都为你娓娓道来。
★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全方位展现北京西山诸多近代名人的故事。

近代北京西山名流荟萃,这些历史名人与西山相互作用、共同进步,书写了一段段传奇的历史。这些人,有被西山秀美风光吸引而来的,有从西山一带走出来的,有在西山工作的,还有身后栖息于西山的......他们丰富了西山文化的内涵。了解他们的故事,才能更好地理解西山历史乃至中国近代史。
本书图文并茂,用朴实、通俗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了诸多近代西山名人的故事以及相关的历史遗迹。
古往今来,在西山活动的名人不计其数,而西山秀丽的风景,又使得很多生前没有在西山活动过的名人选择在去世后栖身于此,从而有了“京西多古墓”之说。当下,关于西山文化带开发,梳理文化带内曾经活动过的名人、没来过西山但死后葬身西山的名人以及名人遗存的其他史迹等内容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课题将范围限定在古代社会(清以前)和近代时期(1911-1949)在今西山文化带内活动过的人物及其遗留史迹,他们对当时的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的历史影响延及至今。

【作者简介】
吕红梅,1979年生,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北京地域文化。主讲课程有《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历史文献选读》《历史文化遗产前沿信息专题》等,另外开设跨专业公选课《宗教文化专题》等。已出版《秦汉时期士人犯罪研究》《孟子及<孟子>思想探微》两部专著,主持关于秦汉廉政制度研究的北京市哲社、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等省部级课题,参与各级课题多项,发表《秦汉禁锢考》《秦汉时期的言论犯罪》《秦汉诽谤罪论考》《简牍所见秦汉官员廉政建设》《八大处与京西文化》《论文化遗产外围环境治理的重要性——以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现状为例》等多篇学术论文。

《乌金留痕》
★一本难得的介绍京西煤情的普及读物。
★从京西千年采煤史,看西山文化,悟北京历史。
★漫长岁月形成的绚烂多彩的煤业文化,不仅是永定河文化和大西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北京发展历史长河中的宝贵财富。
★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梳理和挖掘京西煤业的发展史,向读者展示了京西煤业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在世界各国首都中,拥有煤炭资源的并不多见,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煤炭资源丰富且煤质优良。由于北京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京西,可以说,京西煤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北京煤业的发展史。
京西采煤已有近千年历史,素有“发轫于辽、金之前,滥觞于元、明之后”之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西煤炭开采进入了辉煌灿烂的时期,成为全国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在产矿井有木城涧、大台、大安山三座,隶属于京煤集团,到2020年将陆续停产,退出北京矿业历史的舞台。
近千年的煤炭开采中,乌金从地下被源源不断地采掘而出,在京西这片山林中留下的不仅仅是高耸的厂房、神秘的地下矿井,还有在千百年开采中因煤而兴的村镇、古道、铁路、矿山文学、文艺曲艺、采掘工艺等宝贵的工业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遗产值得人们进行保护。

【作者简介】
陈媛媛,1979年生,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2005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硕士。2005年至今就职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研究方向城市规划、景观设计、文化地理。

《诗文印象》
★从诗文印象,看西山文化,悟北京历史。
★京西山景因水起,松隐六月午偏长。风静泉声闻远屿,妙手写出西山题。
★春秋四时、风云雨雪、奇树怪石、幽泉玄洞,西山囊尽天下奇绝风景!
★澄怀卧游,夜宿晓起、危崖探险、繁华如梦,妙笔写出西山万千气象!
★有情调,有趣味,涨知识——这三点融汇在一本书里,值得一看!

北京西山与五岳等名山不一样,它不是单独的一座山,是群山。一般史籍在谈北京西山时多半用如下界定:“京城之西三十里为西山,古所称隩太行之第八陉也。其山因地立名不一。今举其表着为游人屐齿所及者则为香山、玉泉山、瓮山、卢师山、平坡山、仰山、潭柘山、罕山、百花山、聚宝山、白鹿岩、翠微山、觉山。而诸山中为岩、为洞、为岭、为峪,其立名者更不一,而总之谓西山”。这是清初人的界定,随着后来交通日趋发达,西山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人文角度的“小西山”边界也向地理角度的“大西山”不断跨越。
都城风景一向是文人士大夫热衷歌咏的题材,但唐宋诗文却较少出现北京西山,除了王朝控制力的原因外,更多是其风景未经“锤炼”,在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上还无法与唐宋都城周边的山水风景相比。真正使得西山风景变得系统化、审美化的是金章宗完颜璟在中都西北郊建立了著名的“八大水院”。此后,西山山脉中的险峰奇崖、幽泉玄洞、松林禅寺,竞相称为文人雅士探幽、吟咏的对象。无论是香山、翁山、卢师山,还是仰山、罕山、百花山,都成了文人雅士竞相探幽郊游的圣地,也因此留下了数不胜数的传世名篇。
本书取材很妙,着眼的是历代文人眼中、笔下的西山绝境,无论是春秋四时、风云雪雨,还是松林云海、禅房古木,在不同时代、不同文人的笔下呈现的是不同的意象和意境。一方面,您能从他们的笔下看到古时西山的绝境,领略那些超凡雅士的精神情趣;另一方面,也能随他们的脚步和笔记在西山中走的更深、更远、更慢……毕竟古时车缓驴慢,不同我们今日瞬息可达,但缓慢的路途也会是原本敏感善于观察的他们有条件发现更多精微妙境。更为难得的是,通过对明清文人西山游记的分析,本书还原了他们的游览路线和路途囧事,使您能够发现这些历代名家盛名之下,更为常人的一面,他们也会兴冲冲去了,半途怕冷给冻了回来;也会想要踏青赏春文艺一把,结果只见满目黄土、料峭春寒气的“发帖”泄愤……
本书按历代西山诗文热衷表现的主题进行了阅读分类,按以下七章进行叙述:春秋四时;夜宿晓起;雨雪风云;奇树怪石,幽泉玄洞;险峰秘崖,游鱼啼鸟;长堤柳桥,孤亭高台;繁花静月,禅意梦境。

【作者简介】
李彦东,文学博士,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文学史和思想史,出版有专著《清末小说的生产与传播》(2008),《晚清文人与流行文化》(2017),在《天津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另有散文随笔若干散见于《华夏时报》等报刊。

本单详情

《非遗传承》
作者:杨金凤/编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52494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开本:32开
页数:242
定价:88元

目录

主编寄语 / 001
绪论 / 001
第一章 山水相和 文脉相通 / 001
一 西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成因 / 002
(一)山与生产技艺 / 002
(二)水与多种文化 / 003
(三)西山地域内的山川寺庙众多 / 008
(四)用于运输的交通方式多样 / 009
(五)皇家文化 / 009
(六)墓葬文化 / 011
(七)西山抗日革命根据地产生的红色文化 / 011
(八)西山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要 / 012
(九)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 /013
二 西山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015
第二章 口耳相传 文脉绵延 /017
一 西山民间文学特点及传播方式 / 019
二 民间传说异本 / 032
三 民间文学项目概略 / 033
四 京西民谣 / 051(
第三章 传统舞蹈 传承有序 民俗空间 故老相延/ 061
一 西山民间舞蹈简述 063
二 西山地区太平鼓器物形制及表演方式 / 076
三 行香走会 故老相传 / 090
四 传统音乐 / 131
第四章 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 135
一 琉璃璀璨 石上生花 / 136
二 百工巧艺 手上春秋 / 158
第五章 其他项目 / 219
一 传统戏剧、曲艺 / 220
二 传统医药 / 230
三 传统体育与竞技 / 234
四 民俗 / 236
后记  / 241


《古刹寻幽》
作者:刘剑刚/编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50049
出版时间:2019-12
开本:32开
页数:234
定价:88

目录
主编寄语/ 001
绪论/ 001
第一章 深山藏古寺/ 001
一 山寺意境/ 002
二 西山梵境/ 005
三 宛自天开/ 010
四 文化景观/ 021
第二章 历史的风烟/ 025
一 竞起浮屠/ 028
二 盛世梵音/ 032
三 朝向太阳/ 039
四 走向精致/ 044
五 帝都气象/ 049
第三章 寺院的布局/ 067
一 寺院组成/ 068
(一)沿革/ 068
(二)寺院的典型配置/ 071
二 布局方式/ 072
(一)寺院布局的两大类型/ 072
(二)寺院建筑群的组合/ 074
三 碧云寺记/ 077
(一)建筑构成系统/ 077
(二)碧云寺的空间布局艺术/ 078
四 古刹大观/ 093
(一)潭柘寺/ 093
(二)云居寺/ 098
(三)戒台寺/ 102
(四)卧佛寺/ 107
(五)大觉寺/ 110
(六)法海寺/ 115
第四章 建筑与造像/ 121
一 建筑特征/ 122
(一)建筑平面/ 122
(二)建筑立面/ 123
(三)木构架/ 124
(四)屋顶/ 124
(五)斗拱/ 126
(六)外墙/ 127
(七)装修与装饰/ 128
(八)生活的建筑/ 129
二 金刚天王像/ 132
(一)山门/ 132
(二)钟楼与鼓楼/ 134
(三)天王殿/ 135
三 大雄宝殿/ 139
(一)释迦牟尼佛像/ 139
(二)阿弥陀佛像/ 142
(三)三佛同殿/ 143
(四)五方佛像/ 144
(五)环绕主尊佛像的群像/ 146
(六)配殿/ 148
(七)法堂/ 149
(八)家具陈设/ 149
四 百变观音造像/ 151
(一)中国菩萨造像/ 151
(二)观音造像/ 151
(三)大佛阁/ 154
(四)民间观音造象/ 159
五 五百罗汉造像/ 160
六 藏经之阁/ 168
(一)壁藏与天宫藏/ 169
(二)转轮藏/ 170
(三)无梁殿/ 172
(四)云居寺石经/ 173
七 佛光塔影/ 174
(一)楼阁式塔/ 175
(二)密檐塔/ 180
(三)单层塔/ 182
(四)喇嘛塔/ 185
(五)金刚宝座塔/ 188
(六)混合式塔/ 194
八 筑坛传戒/ 197
九 居住生活区/ 202
第五章 寺院与城市/ 205
一 营国传奇/ 206
二 帝后身影/ 214
三 文人情怀/ 223
参考资料/ 230
后记


《古村古韵》
作者:杜姗姗/编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52487
出版时间:2019-12
开本:32开
页数:232
定价:88

目录

主编寄语  / 001
绪论  / 001
第一章 古商道繁华依旧,风情古韵今犹在 / 001
一 古商道与古村落 / 002
二 古商道上的村落 / 004
(一)昔日商道小山村,经千年繁华依旧—爨底下村 / 004
(二)驿马銮铃胜驮忙,古道交会咽喉地—黄岭西村 / 029
(三)品古道西风瘦马,赏小桥流水人家—韭园村 / 042
(四)京西井养第一村,神泉野趣八景幽—碣石村 / 050
(五)人杰地灵举人村,钟灵毓秀民风淳—灵水村 / 057
(六)一榆两槐四古柏,红芽香椿满梯田—苇子水村 / 070
(七)踏驼队马帮蹄印,品古道遗风遗韵—东石古岩村 / 076
(八)明清古村有三绝,古宅石碾古中幡—水峪村 / 080
(九)今老街店铺林立,犹记当年村繁华—南窖村 / 089
第二章 铁堡雄关巍然立,拱卫京畿千军行 / 093
一 古军道与古村落 / 094
二 古军道上的村落 / 096
(一)千年历史记忆,京西古幡会传承地—千军台村 / 096
(二)蚩尤屯兵战黄帝,抗日前沿桑峪村—桑峪村 / 104
(三)铁堡雄关沿河城,驻军屯兵卫京畿—沿河城村 / 116
(四)万马千军此路去,军户古村尚犹存—柏峪村 / 122
(五)清浊两水汇合,军事隘口之地—青白口村 / 130
(六)敌台钳制古道咽喉,阻敌侵入斋堂川—洪水口村/  132
(七)雄壮长城敌台,扼山口之险—沿河口村 / 140
第三章 檀烟萦绕人烟盛,上香礼佛客如织 / 147 一 古香道与古村落 / 148
二 古香道上的村落 / 150
(一)御道进香戒台寺,摩崖造像石佛村—石佛村 / 150
(二)妙峰正道至金顶,香道总会涧沟村—涧沟村 / 158
(三)北国水乡芦苇荡,古村赏月韵味足—上苇甸村 / 165
(四)庞潭古道之节点,村内古桥血泪桑—苛萝坨村 / 167
第四章 大河永定润京师,千年文化孕古村 / 173
一 永定河与古村落 / 174
二 永定河沿岸的古村落 / 175
(一)大道起始三家店,古道交会繁华地—三家店村 / 175
(二)皇家官窑传千年,京西琉璃遍京畿—琉璃渠村 / 183
(三)京西古道第一村,今朝古道新演绎—水峪嘴村 / 191
(四)依山傍水景秀美,古树森天老船坞—河南台村 / 196
第五章 大西山古村落开发、保护的现状与展望 / 201
一 大西山古村落开发、保护的现状 / 202
二 大西山古村落开发、保护的展望 / 203
参考资料  / 206
后记  / 209

《名流荟萃》
作者:吕红梅/编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50056
出版时间:2019-12
开本:32开
页数:200
定价:88

目录
主编寄语 / 001
绪论 / 001
第一章 近代文化名流的西山情缘/ 001
一 近代大师梁启超家族的西山之缘/ 003
(一)梁启超:清华大学导师,包容之始/ 004
(二)梁思成伉俪的西山建筑寻踪/ 007
(三)归葬西山,惠及后人/ 008
(四)徐志摩:北京的灵性,全在西山那一抹晚霞/ 011
二 西山苍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西山流芳/ 016
(一)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西山文化开创者/ 019
(二)胡适与西山:山风,吹不散心头的人影/ 025
(三)王国维:人生只似风前絮,化作清漪一缕魂/ 032
(四)陈寅恪: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犹是去年人/ 036
(五)朱自清: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038
(六)冰心:一日的春光在西山/ 043
(七)吴宓:金钱名誉不足云,情落西山无处寻/ 045
(八)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她/ 048
(九)顾颉刚:慧眼识京西妙峰山民俗/ 051
(十)梁实秋:清华大学8年,北京大学也有缘/ 056
(十一)林语堂: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057
(十二)吴晗:可怜一觉金陵梦,留得身前身后名/ 059
(十三)蒋梦麟:任职时间最长的北京大学校长/ 063
(十四)梅贻琦:尊师重教,民主治校/ 066
(十五)刘文典:西山香山寺看佛经挨打/ 069
(十六)闻一多:七子之歌,爱国心声/ 072
三 艺术大师们笔下的西山/ 077
(一)老舍:大悲寺外,西山的沙果甜/ 077
(二)程砚秋:蓄发耕耘在青龙桥/ 081
(三)张伯驹:雁影霜痕黄叶里,销也无金去也难/ 085
(四)蒋兆和:颐和园死里逃生,《流民图》留传后世/ 086
(五)穆儒丐:生于香山,《北京梦华录》载民国旧俗/ 091
(六)田树藩:旅行家眼中的西山/ 092
(七)荣剑尘:从健锐营走出来的“单弦大王”/ 097
(八)丁玲:苦居香山,笔杆开路/ 098
(九)冯文炳:创作于香山的《莫须有先生传》/ 099
(十)鲁迅:三至碧云寺,来去皆匆匆/ 100
四 在西山留下诗文的名人们/ 101
第二章 近代各界名流长眠西山/ 109
一 万花山上绕芳而葬/ 110
(一)梅兰芳:梅字刻石今犹在,大师芳华永留存/ 110
(二)马连良:须生泰斗,独树一帜/ 113
(三)言少朋:老生名家,言派第二代传人/ 115
(四)徐兰沅:六场通透,“胡琴圣手”/ 115
(五)王少楼:京剧武生/ 117
(六)周和桐:胡传魁的扮演者/ 118
二 西山陵园内的名人墓/ 118
(一)万安公墓:万佑平安,魂归西山/ 118
(二)金山陵园:依山而建,落叶归根/ 127
(三)福田公墓:福田寺旁,果香相伴/ 130
三 在西山散落的名人墓/ 134
(一)刘氏二杰之墓:教我如何再想他/ 134
(二)谭鑫培墓:同光名伶,归葬京西/ 138
(三)周自齐墓:清华学堂的创立者长眠于门头沟/ 138
(四)王锡彤墓:洋灰大王,长眠香山/ 139
(五)民国将军墓:戎马一生,安眠西山/ 139
(六)范旭东墓: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142
(七)萧友梅家族墓: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143
第三章 教育及科技名家掠影西山/ 145
一 倾听地球的心跳与发民之声/ 146
(一)李善邦:空山研妙理,西山也欣然/ 146
(二)林行规:捐献鹫峰精舍,支持地震事业发展/ 149
(三)吴竹似:创办《新民报》,魂归大西山/ 151
(四)英敛之:水流云在,物是人非/ 152
二 民国时期西山的教育、慈善名人/ 156
(一)熊希龄:香山慈幼院的创立者/ 156
(二)祁国栋:海淀镇的慈善家/ 160
(三)朱东海:实业家的玉泉山足迹/ 161
三 西山的其他名家/ 163
(一)“白喉救星”明柳泉大夫/ 163
(二)妙笔留图,惠及百世的金勋/ 164
(三)袁克定:太子梦醒,寄居西山残垣/ 168
四 西山的名家花园与别墅/ 171
(一)香山地区的名人别墅与花园/ 171
(二)八大处地区的别墅洋房/ 180
第四章 名流荟萃的西山如今更胜从前/ 185
一 忆往昔,找寻名人足迹/ 186
二 看今朝,立足遗产保护/ 189
参考资料/ 196
后记


《乌金留痕》
作者:陈媛媛/编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52500
出版时间:2019-12
开本:32开
页数:232
定价:88

目录

主编寄语  001
绪论  001
第一章 手镐刨挖的岁月  001
一 古人如何开采煤矿  002
二 清代西山煤炭开采  008
三 日军的掠夺采掘  018
四 乌金上燃起的燎原星火 025
五 京西煤业文化陈列馆  026
第二章 神秘的综采矿区  029
一 京煤集团  034
二 千军台矿  036
三 木城涧矿  039
四 大台矿  048
五 大安山矿  056
第三章 被遗忘的房山高线  067
一 建造缘由  069
二 线路抉择  071
三 高线设备  074
四 遗址遗物  080
第四章 京门铁路的前生今世 087
一 京门铁路建造始末 088
二 车站站名传说  098
三 各站风情  099
四 神秘的标识 143
第五章 神奇的桥梁博物馆 147
第六章 因煤而兴的村镇 165
一 三家店村 166
二 王平镇  177
第七章 源于生活的文化遗产  195
一 矿山文学 196
二 煤业习俗  198
参考资料 210
后记 211

《诗文印象》
作者:李彦东/编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51701
出版时间:2019-12
开本:32开
页数:216
定价:88

目录

第一章 春秋四时   001
一 好春只合与山分  003
(一)春山  003
(二)春意  005
(三)春花  007
(四)春思  008
二 松阴六月午偏长  011
(一)候驾  011
(二)雅集  013
三 秋老香山路  015
(一)秋庵红叶  015
(二)秋塔蹇驴  019
(三)秋园佳节  020
四 西山一抹白于银  023
(一)西山积雪  023
(二)冬天的故事  025
第二章 夜宿晓起
一 澄怀卧亦游  029
(一)静心  029
(二)卧游感怀  033
(三)现代文学中的西山之夜  036
二 秀气开全嶂  039
(一)来青轩  039
(二)晨爽  041
第三章 雨雪风云
一 坐爱空山过雨时  049
二 飞泉散雪四时寒  054
三 风静泉声闻远屿  060
四 有客来分半榻云  065
第四章 奇树怪石 幽泉玄洞  071
一 穹山庆谷能奇树  072
二 白石锋稜涧屡湾  077
三 五花阁下听沧浪  082
四 石洞亦幽阴  089
第五章 险峰秘崖 游鱼啼鸟/ 099
一 一峰秀出天  100
二 危崖仄倚寺  109
三 鱼浮人影外  114
四 啼鸟亲人语  119
第六章 长堤柳桥 孤亭高台  123
一 山影随风尽倒生  125
二 柳外平桥度紫骝  128
三 迢递春风在一亭  137
四 法石坐来思半偈  / 141
第七章 繁花静月 禅意梦境/ 147
一 花枝着眼掠人香  149
(一)杏花、柳花  149
(二)牡丹、芍药  150
(三)玉兰  152
二 月痕松影落/ 154
(一)月游  155
(二)坐月  155
(三)待月  157
三 远来禅境宿  159
(一)寻山  159
(二)游山  160
(三)品山  162
四 梦里西山慰我思  164
(一)禅梦  165
(二)家国梦  167
后记  17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