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赵永新《圆明园防渗之争》,豆瓣8.5分,教科书级别的采访笔记,数百张现场照片和一手资料,生动再现圆明园防渗事件的前因后果和背后博弈。
圆明园湖底铺防渗膜,到底是环保,还是破坏环境?圆明园到底是要建成遗址公园,还是建成一个现代公园?
本书是基于新闻焦点事件报道的曲折过程实录,再现新闻工作者追求真相的执着功力、新闻背后的“众生相”、环保中国的一波三折和勠力前行。
- 优惠
- 超值换购

- 纪实
-
《民主国王:胡安·卡洛斯传》,西班牙历史领军学者保罗·普雷斯顿代表作,全景展现前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如何在独裁者佛朗哥的阴影下忍辱负重,帮助20世纪的西班牙从独裁平稳过渡到民主。
¥31.0 -
“花生文库·传记文学系列”2种4册:以英文写作打入西方文坛的中国作家黎锦扬自传《跃登百老汇》,台湾地区“土改”设计师、经济起飞奠基人之一沈宗瀚《沈宗瀚自述》。为展现与解读近现代历史提供了多样视角,还附有许多珍贵的老照片。
¥24.0 -
大型纪实性历史资料集《政治协商会议纪实》全两册,以珍贵的史料,全面展现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和停战谈判的全过程,揭示了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36.0 - 查看更多>>
2005年春,圆明园防渗事件被媒体曝光。这件事前后历时大半年,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极大地推动了《环保法》,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贯彻实施,堪称我国环保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圆明园湖底铺防渗膜,到底是环保,还是破坏环境?圆明园到底是要建成遗址公园,还是建成一个现代公园?本书全面、生动再现了圆明园防渗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时隔十六年之后,当我们回望圆明园防渗这面镜子时,又能从中看到什么,得到怎样的启示?
赵永新,笔名柏木钉、李晗冰等,《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1970年生于山东,1992年曲阜师大中文系本科,1995南开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人民日报》工作至今。2007年之前主要从事环境报道,曾获评2005年“首届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称号;之后转为科技报道。 著有《三代科学人》《科技创新热点辨析》。
前不久,赵永新同志带着他刚修改完的《圆明园防渗之争》书稿来看我,希望我能写个序。尽管我的精力已今非昔比,但还是欣然从命。
我和赵永新可以说是忘年交。我认识他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当时我已由国家环保局局长调任全国人大,担任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全国人大工作期间,除了完善环保法律体系、开展执法检查,另一项卓有成效的工作,就是中华环保世纪行。这项活动是全国人大环资委的一个创举。大家知道,由于我国的环境保护起步比较晚,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很薄弱。我在国家环保局工作期间,就一直努力通过新闻媒体向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浪费资源的行为宣战。1993年我到全国人大工作后,就启动了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
这项活动由全国人大环资委牵头、中宣部等14个部委参与,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十几家中央媒体记者到各地采访,曝光环保问题,开展舆论监督。中华环保世纪行在社会上产生了热烈反响,在国际上为中国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
赵永新作为《人民日报》的年轻记者,几乎每年的采访都参加,写了许多不错的稿件。此外,他还经常参加全国人大的环境执法检查,我们多次面对面深入交流。赵永新非常虚心、敬业,写东西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包括内参在内的许多报道都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表扬。
2005年春被媒体曝光的圆明园防渗事件前后历时大半年,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极大地推动了环保法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贯彻实施,堪称我国环保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前面提到,我在全国人大工作期间大力推动中国环保法律体系的完善,其中一个重大成果,就是2002年10月审议、通过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这部法律不仅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法的形式固定下来,而且把环评的对象从单个的建设项目扩大到区域规划,对于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了法律只是步,更为重要的是怎么落到实处。圆明园防渗事件,就是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一个典型案例。在这一事件中,环保总局举办了我国环保史上次环境影响评价听证会,并依据环评报告下了整改令。通过这一事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更加深入人心,为《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贯彻实施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圆明园防渗事件是一次成功的舆论监督。该事件从春延续到秋,其间可谓波澜起伏,各方争论比较激烈。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对事件的全过程进行了充分报道,既提升了公众的环保意识、普及了科学的环保理念,也为公众参与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此外,圆明园防渗事件还是一堂生动的文物保护法律宣传课和古典园林知识普及课,让公众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古典园林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圆明园防渗之争》
作者:赵永新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20720342
出版时间:2021/11/1
开本:16开
页数:339
定价:79.8
目录:
序言一 以史为鉴,建设美丽中国
序言二 一部教科书级别的采访笔记
一 前缘今世
引言
一封普通的电子邮件
不欢而散的对话会
要不要采访
二 一进圆明园
初见张正春
自掘坟墓
狐狸尾巴
夕阳残照远瀛观
三 定心丸
内耻外愚
善待圆明园遗址
情况比我想象的还严重
四 采访当事人
内参恐怕不赶趟
大鼻子先生
初见李景奇
防渗是无奈之举
荷花开了会更漂亮
五 一石激起千层浪
争取发独家
反响
六 拆还是不拆
拆除防渗膜不现实?
网友的眼睛
似乎谁也没有把圆明园当作文物
六字方针
耳朵机灵着点儿
环保总局叫停
三进圆明园
海淀区叫停
七 听证会前夕
不能就事论事
反思为时过早?
听证会揭开面纱
平静中的不平静
八 史无前例的听证会
会未开场已热
是非利弊之辩
如何处置防渗膜
“过激”的代表
被劝下场的代表
圆明园之外
最后的陈述
两个花絮
听证会只是听证会
九 西区发生了什么
东、西区之分
初识西区真面目
如此“三光”
阳奉阴违
给市领导的信
西区的野餐
一意孤行
孰丑孰美
没有结果的调查
严防死守
十 专家力挺
半路杀出七个专家
一位网友的评论
要义无反顾
十一 再进西区
一直和专家对着干
西区受阻
柏木钉
圆明园遗址是指哪一部分
泽兰堂
沉默
同人的呐喊
再进西区
宁要“资本主义的草”
旧貌换新颜
归途遇蛇
十二 三老说园
圆明园不是摇钱树
圆明园学会
“爱国主义”不能只讲国耻
北海团城的启示
十三 烫手山芋
最后通牒
先接后辞
清华出山
十四 波澜再起
湖心岛出租
长春园建别墅
北大专家的呼吁
十五 虚惊一场
紧急磋商
准备灌水
八进圆明园
十六 报告出炉
掀起你的盖头来
环评报告公布
报告的主要结论
专家打分
十七 最后裁决
全面整改
“维旧”与“维新”
十八 诡秘整改
复工无望?
众说纷纭
放心不下
密封中的整改
十九 整改之后
现场见闻
开始注水
十进圆明园
二十 圆明园,你向何处去
不易回答的历史大课题
三位专家的建议
雪中回访
附录:《说园》
后记
-
豆瓣9.2高分!广西师大出版社《罪之瞳:鲍勃·迪伦歌曲中的罪之想象》,692页,细读鲍勃·迪伦41首歌词,聚焦歌、诗、韵的精彩结合,追溯英诗传统与摇滚乐词的精妙互文。
¥29.0 -
《金瓶梅》专题研究2册:“金学”专家曾庆雨和中国小说史学者张国风分别从两个角度,剖析这部中国古代市井文学代表作品;图文并茂,兼具学习研究与鉴赏收藏双重价值。
¥28.0 -
鬼才作者布兰登·桑德森《迷雾之子外传》全3卷,严密的魔法体系,精妙的推理情节,引领读者踏入诡谲丛生的冒险之旅。随书赠送《The Elendel Daily》报纸,极具收藏价值!
¥39.9 -
国内首套口袋本《毛姆短篇小说全集》全22册,91个故事,篇篇有反转,处处是金句,写尽对人性的犀利洞见。特别收录作家张佳玮长篇书评、毛姆创作谈、毛姆毒舌集锦!
¥59.9 -
超低价19.9元!老舍著作四部两册:文学史上的杰作《骆驼祥子》,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长篇代表作《二马》《老张的哲学》。两册书均采用圆背精装。
¥19.9 -
“日本时代小说”五部:汇聚司马辽太郎、安部龙太郎、隆庆一郎等日本知名作家,从织田信长“人间五十年”的战国绝唱,到幕末攘夷志士掀起的血雨腥风,囊括直木奖、柴田炼三郎奖、中山义秀文学奖获奖作品。
¥49.9 -
“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海洋三部曲”全三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对奇妙自然界的描写,能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探险的热情,作为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石,一百多年来一直深受世界各地读者欢迎。
¥22.0 -
“民国典藏整理书系·名人名著系列”2册:鲁迅《花边文学 伪自由书》,林徽因编选凌叔华、李同愈、季康等刊发自《大公报》上的小说选集《林徽因主编民国小说选》。
¥24.0 -
限时低价仅10.9元!三辉图书出品《阿瑟·米勒手记:“推销员”在北京》,记录剧作家阿瑟·米勒1983年执导《推销员之死》在华公演历程,及其眼中的北京、中国文化与人性,映射出那个时代风貌。
¥10.9 -
《四大名著》全4册,底本考究,编校精良,邀请业内专家对书中疑难字词,随文进行注音和释词。每册末尾均附相关思维导图,可有效辅助读者深入理解文本。【本书由出版社代发,48小时内发货,需单独下单】
¥39.8
★16开平装,东方出版社出版。
★2005年春被媒体曝光的圆明园防渗事件前后历时大半年,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很大反响,本书还原了这一新闻焦点事件背后的故事。
★赵永新,第*个报道圆明园防渗的记者,全程跟进,十余次进出圆明园、采访各方人士,真实再现这一标本事件的是非利弊。
★曲格平、李泓冰作序推荐;敬一丹、王金南、俞孔坚、吕舟、杨东平联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