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能仍有零售,去搜搜看吧
¥29.9¥107.92.8折
已售46

著名作家叶永烈作品2册:《邓小平改变中国》《追寻彭加木》,以一手采访资料,记述邓小平在1978年如何力挽狂澜、改变中国命运,以及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失踪始末

《邓小平改变中国》,以第一手采访,结合相关史料,再现了粉碎四人帮,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中国政局,具有极高的可读性。

《追寻彭加木》,叶永烈采访了五十多位彭加木亲属、好友、领导以及相关人士,以丰富的一手资料写就,全面揭示了彭加木失踪始末。

优惠
超值换购

满39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16开平装,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叶永烈,中国小说家,历史学家,报告文学作家。1984年后成为专业作家,以写知名人物、高层人物、历史传记为多,人称“旧闻记者”

《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记录了中国命运的那次大转折,记述了在1978年历史如何选择了邓小平

《追寻彭加木》不仅是一部彭加木的“搜寻记”,更是一部关于彭加木的传记












编辑推荐

《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
本书是关于邓小平在1978年重要历史关头力挽狂澜、改变中国命运的全景记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到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并未立即走上发展的轨道,而是深受“两个凡是”为代表的极左路线的干扰,这两年时间是中国当代最惊心动魄的历史时期,发生了很多鲜为人知、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

在这样一个艰难曲折的历史转折过程中,邓小平作为一代杰出政治家,充分发挥了他的大智大勇,以巨大的政治和理论勇气,摆脱长期“左”的错误束缚,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进程,挽救了中国,凸显了邓小平作为一代杰出政治家的大智大勇。

深具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仅是一次会议,围绕着它,前前后后发生了众多历史事件,叶永烈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收集资料、查阅文献,披沙拣金、去伪存真撰写了这部历史巨著,真实记录了从 “文革”结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历史转折时期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描述了参与其中的诸多重要人物,展示了思想解放的艰难历程。全书从粉碎“四人帮”落笔,详尽记叙了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批判“两个凡是”,与极左路线的斗争,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的召开等历史事件。本书具有极高的可读性,是一部深具珍贵历史价值的巨作。

在这本最新修订的著作中,作者新增了大量材料,吸收了2008年至今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更加真实完整地记录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政治交锋的台前幕后,值得阅读和收藏。

《追寻彭加木》

1980年6月17日,在新疆罗布泊考察的时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离奇失踪,只留下一张写有“我往东去找水井”的纸条。队员们发现后,立即搜寻,并发报请求援助。中央高度重视,即刻组织力量深入罗布泊,展开营救,先后出动公安、军队,甚至调来警犬及直升机,大规模搜寻6次,终未能找到失踪的科学家彭加木。一时间,彭加木离奇失踪的谣言甚嚣尘上,越传越玄幻。

然而他为何失踪?

到底去了哪儿?

若已遇难,遗骸又在哪?

未解之谜即将揭晓!

作者简介

叶永烈(1940年8月30日-2020年5月15日),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著名小说家、历史学家、报告文学作家 。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上海文史馆馆员。

叶永烈早年从事科普科幻创作,笔名萧勇、久远、叶杨、叶艇等。以长篇小说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主要著作为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诞生的红色历程),以及《“四人帮”兴亡》《邓小平改变中国》《他影响了中国:陈云》《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钱学森》《陈伯达传》等。

本单详情

《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
作者:叶永烈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086632
出版时间:2012/9/1
开本:16开
页数:470
定价:58

目录:

小引
第一章 大转折前的急转弯
“毛的遗孀被捕”震惊世界
关于“毛的遗孀被捕”的种种传闻
张耀祠和汪东兴说出“拘江”内幕
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决策“拘江”
华国锋首先提出抓捕“四人帮”
陈云、邓颖超、王震积极支持
吴德说出了内幕
毛泽东去世结束了“毛泽东时代”
第二章 中共中央“群龙有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们夤夜上玉泉山
急派“文官武将”耿飚管制电台
迟浩田奉命进驻《人民日报》
中国新闻界最初遵命保持沉默
两报一刊社论泄露中共“最大机密”
“按既定方针办”背后的尖锐斗争
“篡改毛主席指示”的帽子物归原主
第三章 华国锋确立了领袖地位
华国锋一上台就“照过去方针办”
邓小平给华国锋写信
上海问题得以“和平解决”
中共中央公布粉碎“四人帮”
诗人贺敬之又“放声歌唱”了
“双庆大会”席卷全中国
人们关注着上海的大游行
华国锋在万众欢呼声中登上天安门城楼
华国锋成了“当之无愧”的领袖
第四章 “宣传华国锋”的热潮
“毛主席放心,我们放心”
“你办事,我放心”的争议
“华主席”置于“党中央”之上
“英明领袖”成了华国锋的专用词
毛泽东曾四次否定了自己选定的接班人
毛泽东局促中第五次选择接班人
铺天盖地地为华国锋歌功颂德的热潮
第五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
华国锋姓苏不姓华
成为毛泽东故乡的“父母官”
引起毛泽东的注意
华国锋第一次在中共中央全会上发言
积极投入“反右派运动”
面对来自庐山的大震荡
三次受到毛泽东赞扬
在“文革”动乱中仍稳步上升
扩建韶山革命纪念地
毛泽东向斯诺介绍华国锋
华国锋的“平民情结”
华国锋从湖南跃入中央
毛泽东对于党、政、军接班人的安排
华国锋历史性的一天
第六章 “两个凡是”的迷误
粉碎“四人帮”是“文革”的“胜利”?!
“四人帮”极“左”乎?极右乎?
华国锋强调继续“批邓”
新的难题接踵而来
终于提出“两个凡是”
第七章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
邓小平成了中国的“焦点人物”
华国锋左右为难
华国锋的讲话使“气温”骤降
陈云等呼吁为邓小平平反
华国锋步步后退
邓小平终于重新工作
邓小平第一个抨击“两个凡是”
《人民日报》的内部材料惊动了华国锋
邓小平成为中共“第三号人物”
邓小平向“两个估计”开了一炮
华国锋主持下的中共十一大
全国科学大会的幕后斗争
第八章 精心选择突破口
人们惊呼“黑线”又重来
聂荣臻和陈云强调实事求是
胡耀邦成为邓小平的得力助手
中共中央党校成了胡耀邦的阵地
《理论动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胡耀邦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两个凡是”使平反工作无法深入开展
南京出了个胡福明
北京的孙长江与胡福明不谋而合
《人民日报》打响第一炮
关键时刻来了杨西光
胡耀邦一锤定音
《光明日报》终于推出“特约评论员”文章
第九章 尖锐对立的20天
11日:征讨“两个凡是”的檄文发表
12日深夜:吴冷西来电
吴冷西曾是《人民日报》第二任总编
13日:胡耀邦说“历史潮流滚滚向前”
17日:汪东兴质问“哪个中央的意见?”
18日:张平化向各地“打招呼”
19日:熊复说《红旗》要“慎重”
29日:华国锋强调“团结”和“纪律”
6月2日:邓小平给予最有力的支持
第十章 “真理标准”大论战
汪东兴发出“下不为例”的警告
《人民日报》偏偏再来一例
《哲学研究》出马呼应
罗瑞卿大将鼎力相助
《解放军报》和《人民日报》并肩作战
批判“两个凡是”的又一记重锤响鼓
甘肃第一个发出响应的声音
科学家加入战斗行列
中共高层的不同表态
邓力群的报告吸引上千听众
周扬尖锐批判“两个凡是”
第十一章 大论战推向全国
黑龙江爆发“红与黑”之争
新疆率先出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书
辽宁批判“特殊身份”论
邓小平在吉林再批“两个凡是”
“真理标准”大论战推向全国
湖南终于赶上“末班车”
两个“特写镜头”
“《人民》上天,《红旗》落地”
谭震林给《红旗》出了难题
邓小平说《红旗》“不卷入”就是卷入
《红旗》终于“后院起火”
第十二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国务院务虚会受到好评
邓小平的建议成了“会议的中心”
陈云作了“爆炸性”发言
陈云发言引起强烈反响
发生“《中国青年》风波”
为彭德怀平反的艰难历程
陶铸女儿《一封终于发出的信》引起震动
华国锋宣布八条决定
华国锋承认“两个凡是”错了
华国锋提出“新的大跃进”
“经济专家”陈云强调“稳重”
邓小平作了历史性的总结
第十三章 新时期的里程碑
与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紧紧衔接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
胡乔木主笔起草《公报》
中国列车驶离“左”的轨道
确定“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
平反假案,纠正错案,昭雪冤案
胡耀邦评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胡乔木批判华国锋“左”的理论
所谓“右倾”和“非毛化”
以邓小平视角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局限
尾 声 华国锋的“淡出”
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职务
政治局召开9次会议解决华国锋问题
华国锋只是一个过渡
华国锋平静的晚年生活
华国锋之逝
后记


《追寻彭加木》
作者:叶永烈 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01915
出版时间:2017/8/1
开本:16开
页数:380
定价:49.9

目录:
彭加木格言
彭加木的简历和主要成就
彭加木精神不朽
序章:未解之谜
“建国以来最神秘的未解之谜”
奇特的“罗布泊病毒”
所谓“双鱼玉佩”与“外星人劫持”
危言耸听的老法医办案日记
记者深夜来电要我谈彭加木
彭加木何许人?
在库木库都克发现干尸
“疑似彭加木遗骸的干尸”引发争议
干尸险些被拿去展览创收
DNA博士谈干尸的DNA鉴定
罗布泊又传车手失踪
6次寻找彭加木
青年探险家献身“神秘之地”
夏训诚谈“疑似彭加木遗骸”
第一章飞赴罗布泊
彭加木失踪新闻发布内幕
我紧急受命飞赴新疆
关键时刻我求助钱学森
连夜赶往大漠深处的核基地
在马兰与彭加木夫人长谈
从飞机上俯瞰大沙漠
飞越罗布泊上空
在热浪滚滚中搜寻彭加木
在乌鲁木齐采访彭加木胞兄
做科学的“铺路石子”
采访彭加木导师和入党介绍人
第二章失踪前后
香港《中报》刊登天下奇闻
“长江”发出紧急电报
作战处长回忆事件经过
考察古代丝绸之路
遭遇“吹屁股风”
他留下的字条成了绝笔
找到彭加木遗弃的糖果纸
警犬在高温下无能为力
第四次搜索无功而返
彭加木在哪里?
反思彭加木的失误
第三章童年时代
早产儿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读书味道长”
不愿做亡国奴
千里求学
第四章大学岁月
穿长袍的“大孩子”
同班的“书迷”夏叔芳
说不清楚“为的啥”
与夏叔芳渐渐走近
“糊涂虫”慢慢清醒
毕业与择业
谢绝去美国留学
第五章日渐进步
第一批入团
朴素的婚礼
入党的时刻
从“家睦”到“加木”
跳出小家庭
愿做铺路石子
第六章战胜癌症
秘密暴露了
面熟的“陌生人”
打破“不败纪录”
出色的答卷
病危时的诗
祸不单行
特别的病号
“你还活着?”
请求“放虎归山”
第七章铺路石子
33岁时写的“遗言”
马不停蹄
再斗病魔
征服“科学之眼”
捉拿“小魔王”
成为上海先进标兵
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
第八章跌入谷底
两颗“重磅炸弹”
居然当上了“头头”
从“座上客”到“阶下囚”
“老特务”的由来
“抄家专家”导演大抄家
天下奇闻
颠倒
《羊城暗哨》的启发
离奇的“梅花党”
王洪文的“批示”
又遭“猛轰”
吡啶中毒
“只有一个人也干!”
“我就是不签名!”
第九章重返新疆
重回第二故乡
严师
“你是维吾尔族的骄傲”
挚友·同志
“彭先生是一团火”
于细微处见精神
“两栖动物”
第十章献身边疆
撩开“神秘之地”的面纱
三进罗布泊
纵穿罗布泊
失踪前10天寄出最后的长信
全国人民的关怀
为科学事业英勇献身
英灵永存
附录一:彭加木的学术档案
附录二:叶永烈采写《追寻彭加木》日程
后记:《追寻彭加木》的曲折历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