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正在进行
¥49.0¥1952.5折
距结束
已售3
本书可能仍有零售,去搜搜看吧
¥49.0¥1952.5折
已售3

“昨日书林”系列5册,荟萃5部民国学术文化经典:汪仲贤《上海俗语图说》、谢六逸《日本文学·神话学ABC》、朱自清《欧游杂记·伦敦杂记》、刘大白《旧诗新话》、姜建邦《国文趣味》

民国时期是中西方文化发生激烈碰撞的时期,造就了一批学术大师,这批学术大师肩负起了引进、探究西方文化和整理、继承中国文化的双重使命,本系列汇集历经岁月洗磨、至今仍熠熠生辉的文史名作,沧海拾珠,穿越时光壁垒,为读者带来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

优惠
超值换购

满39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16开精装,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走近民国大师,品味经典著作
内容涉及文学、神话学、诗学、语言学等领域,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创新性、时代性、学术性
既可用于学术研究参考,亦可作为通识读本阅读,更是文史爱好者了解民国学术文化的重要途径












编辑推荐

民国时期正是中西方文化发生激烈碰撞的时期,造就了一批学术大师。这批学术大师肩负起了引进、探究西方文化和整理、继承中国文化的双重使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他们留下了大批具有较高价值的著作,虽历经岁月洗磨,至今仍熠熠生辉。
出于种种原因,这些著作,有的版本繁多,内容不一;有的久不再版,以至于一书难求;有的泯于历史,销声匿迹。有鉴于此,“昨日书林”这套丛书应运而生,将这些经典著作重新发掘、整理出来,推荐给读者。
丛书名曰“昨日书林”。所谓“昨日”,概指收录图书的时间范围。丛书所收录图书的作者是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专家、学者,并且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这里所说的民国时期是指1912~1949年。然而一些著作的成形,可以追溯至1912年之前若干年,或者延伸至1949年之后若干年,因其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亦酌情收录。而“书林”二字,本来有“丛书”的意思,这里亦指那些经久不衰、卓然于普通图书的民国经典著作。

朱自清《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本书收录了朱自清的《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2部作品。
朱自清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4年9月由开明书店出版。收录游记11篇,其中《西行通讯》为附录。分别为:威尼斯、佛罗伦司、罗马滂卑故城、瑞士、荷兰、柏林、德瑞司登、莱茵河、巴黎、西行通讯。现收藏于朱自清旧居陈列馆。《伦敦杂记》则是他的另外一本游记。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他不仅是一位散文大家,更是一位语文大家、教育大家。朱自清的本职是教师,任教清华大学中文系时坚持贯彻全新的教学宗旨,倡导学与术并重。曾在高年级开设高级作文课,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在重视基础的同时,强调写作与文艺创作的训练,注重新旧文学的贯通与中外文化的融合。

汪仲贤《上海俗语图说》
这是一部解说旧上海十里洋场下层社会俗语切口的读物,书中的上海俗语词汇总量约有近千。内容涉及到制度交替,器物更新,风气变迁,生活琐细,乃至洋场黑幕,人物轶闻,莫不涉及。《上海俗语图说》的重要价值在于作者见闻博洽而又善于贯通发挥,对蕴积在这些俗语词汇中的丰富社会文化信息给予充分发挥。
此外,画家许晓霞为本书所配的插图,亦极具特色。从汪氏的叙述来推测,有相当一部分条目是由许氏作了画再交往汪氏撰文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许氏也参加了俗语的考源。因此,这些插图除了形象化解释语词之外,也具有程度不同的多方面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汪仲贤(1888-1937),近代上海俗语研究大家,出版有《上海俗语图说》《上海俗语图说续集》。早年在上海民立中学读书,后求学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后弃海军而演文明戏。1905年起先后组织业余新剧团体文友会、开明演剧会等,饰角登台,清末民初活跃在上海剧坛。辛亥革命时期参加职业新剧团体。1910年底,参加由任天知发起,聚集欧阳予倩、陈大悲等优秀戏剧人才的我国第*个职业性的新剧团“进化团”,演出所谓“天知派新剧”,创造了中国现代话剧早期的创作与演出模式。“五四”时期与茅盾等组织成立了现代文学史上个话剧团体“民众戏剧社”,并出版《戏剧》月刊,还积极从事新型小报的编辑和撰述。其他有影响的作品还有《我的俳优生活》《倒灶室笔谈》《恼人春色》等。

谢六逸《日本文学·神话学ABC》
本书收录了著名作家、翻译家谢六逸的《日本文学》和《神话学ABC》2部作品。
《日本文学》是谢六逸研究日本文学的力作,可以说是一部简明的日本文学史。该书于1927年由开明书店出版发行,曾被收入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
《神话学ABC》以简单明了的语言向读者普及神话学的相关知识,于1928年由世界书局出版发行,属于世界书局“ABC”丛书。

【作者简介】
谢六逸,中国现代新闻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著名作家、翻译家、教授。号光燊,字六逸,笔名宏徒、鲁愚。1898年8月12日生于贵阳一个仕宦之家。1917年以官费生赴日就读于早稻田大学。1922年毕业归国,入商务印书馆工作。后历任神州女校教务主任及暨南、复旦、大夏等大学教授。1930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又创设后来闻名于海内的新闻系,任主任。并提出新闻记者须具备“史德、史才、史识”三条件。

姜建邦《国文趣味》
七十多年前的中文教科书,国文教师的用心之作,深入浅出地引领读者泛舟国文的海洋,不断激起对中文的爱好。只有学识渊博的大师才能够这样的信手拈来,婉婉道来,充满乐趣。
这是令人三叹的一本书。将国文的趣味讲得如此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竟是出自半个世纪前一位中学教师之手,一叹也。本书初版后近七十年来在大陆没有再版,寂寂无闻,二叹也。一位不该被遗忘的先生,其生平事迹如流星划过夜空,了无痕迹,三叹也。

【作者简介】
姜建邦,生平年不详。曾在上海缉规中学(现上海市市东中学的前身)任国文教员。这所学校由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兴建,是当时中学的佼佼者。初几任校长皆延请外国人,后来又有学者黄仲苏、教育家顾惠人等担任此职。姜建邦后来皈依了基督教,除此书外,还著有《识字心理》《圣诗史话》等著作。

刘大白《旧诗新话》
本书共有55篇诗话,可以说是为文学革命“呐喊”的文字。作者要“从古墓中掘出抒情诗来”,以历史中的白话诗为由头,倡白话、反纲常。其文不仅有学问、有见识、有性情、有才华,而且也透露着“五四”的热情、凌厉与欢快。

【作者简介】
刘大白(1880-1932),著名诗人,文学史家。与鲁迅是同乡好友。原名金庆棱,辛亥革命后改姓刘,名靖裔,字伯贞,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他在“五四运动”前就开始写白话诗,是新诗倡导者之一。他的诗主要描写民众疾苦,体现了新诗由旧诗蜕化而来的特点,感情浓烈,语言明快,通俗易懂,触及重大的社会课题和鲜明的乡土色彩,在“五四”时期的诗坛上别具一格,影响很大。复旦大学校歌即为他所创作。

本单详情

《上海俗语图说》
作者:汪仲贤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67026
出版时间:2017年5月
开本:16开
页数:556
定价:88元

目录
跳老虫
么六夜饭
皮郎头
抛顶躬
掰臭猪头
镶边
粢饭团
肉弄堂
赤老
快马
雌老虎
摆堆老
淴浴
电灯泡
放鹞子
打印子钱
......

《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作者:朱自清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65244
出版时间:2016年9月
开本:16开
页数:129
定价:22元

目录
【欧游杂记】

威尼斯
佛罗伦司
罗马
滂卑故城
瑞士
荷兰
柏林
德瑞司登
莱因河
巴黎
西行通讯
【伦敦杂记】
三家书店
文人宅
博物院
公园
加尔东尼市场
吃的
乞丐
圣诞节
房东太太

《日本文学·神话学ABC》
作者:谢六逸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65220
出版时间:2016-9
开本:16开
页数:192
定价:26

目录
【日本文学】

第一章 日本文学性
第二章 上古文学
第三章 中古文学
第四章 近古文学
第五章 近世文学
第六章 现代文学
附录
【神话学ABC】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本论
第三章 方法论
第四章 神话之研究的比较


《国文趣味》
作者:姜建邦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66999
出版时间:2017-5
开本:16开
页数:173
定价:33

目录
壹 汉字的趣味
你识多少字
汉字的趣味
联语
字的建筑
贰 文体的趣味
几首奇特的诗
最爱读的传记
关于日记
书信的温情
词的特点──愁
叁 文人的趣味
文人怪癖
短命诗人
文人的出身
文人兴趣的变迁
肆 文章的趣味
三字妙句
山水文学
从《陈情表》说起
文学里的月亮
一个字的苦心
伍 读书的趣味
书的可爱
读书的乐趣
有效的读书方法
工具书的运用
对于古书的态度
陆 作文的趣味
作文难,难在何处
材料的搜集
文章之心──情感
思想的泉源
作家的仓库──经验
神秘的灵感
题目的趣味
文章的建筑图样
最难写的第一句
有意思写不出来
文章的修改
错字、别字的分析
写作的环境
写作的修养


《旧诗新话》
作者:刘大白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65237
出版时间:2016-9
开本:16开
页数:168
定价:26

目录
(一)《闽风篇》
(二)雁字
(三)樵夫哭娘
(四)《当窗织》和《采桑词》
(五)郑板桥教子
(六)《华山畿》和《折杨柳枝歌》
(七)《桃花源诗序》
(八)《牛行迟》和《柘皋老妇行》
(九)“梅花接老爷”
(十)《弹铗歌》底用韵
(十一)郑板桥《绍兴》诗
(十二)胡遗译《节妇吟》
(十三)《姑恶》
(十四)无韵诗
(十五)董《西厢》和王《西厢》
(十六)管夫人《我侬词》(一)
(十七)情诗
(十八)画鸡横幅诗
(十九)《郑风》淫
(二十)从古墓中掘出抒情诗来
(二十一)《毛诗》中的无韵诗
(二十二)《漱玉词》(一)
(二十三)《漱玉词》(二)
(二十四)李后主与宋徽宗
(二十五)钱镶《山歌》
(二十六)《楚辞》中用双声叠韵字
(二十七)龚定盒《红禅室词》
(二十八)顾贞观《金缕曲》
(二十九)《木兰诗》
(三十)《李波小妹歌》和(陇西行》
(三十一)《楚辞》和《成相》
(三十二)管夫人《我侬词》(二)
(三十三)宋代白话文学底发展
(三十四)李芳树《刺血诗》
(三十五)《圈儿信》
(三十六)《双红豆》
(三十七)张打油《咏雪诗》
(三十八)《碎金词谱》(一)
(三十九)《缢鬼诗》
(四十)用境界说词
(四十一)“八病”正误
(四十二)《毛诗》底用纽
(四十三)《毛诗》以后的停身韵
(四十四)矛盾的古诗音节论
(四十五)《碎金词谱》(二)
(四十六)《题画竹“叶书”》
(四十七)《书新国会选举调查单后》
(四十八)陈莲远先生遗诗
(四十九)《红禅室词》中的某王孙
(五十)《爆竹诗》
(五十一)《新相思》
(五十二)《我有匕首行》
(五十三)《眼波》
(五十四)任瘦红
(五十五)暗合和蹈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