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正在进行
¥74.0¥2812.6折
距结束
已售2
本书可能仍有零售,去搜搜看吧
¥74.0¥2812.6折
已售2

“青年学术文库”3册,梳理北宋理学家程颐的理学思想、清初的庙堂理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近代社会调查,青年学者刘乐恒、王胜军、任伟伟作品。全面系统,多有新见。

《伊川理学新论》:刘乐恒在马一浮、唐君毅、牟宗三等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疏解程颐的理学思想。

《清初庙堂理学研究》:王胜军对清初庙堂理学的内涵、外延进行界定,对道统、治统、学统等部分进行说明。

《南京国民政府社会调查研究》:任伟伟对1927-1937年间的南京国民政府社会调查的农业、人口、工业等领域资料进行主要研究和论述。

优惠
超值换购

满39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32开平装,岳麓书社出版。

《伊川理学新论》:重新疏解程颐的理学思想,并将伊川之学界定为一个“对比而融通”的理学思想系统。

《南京国民政府社会调查研究》:对南京国民政府的社会调查进行了整体研究,点面结合,全面展示南京政府社会调查的整体面貌。

《清初庙堂理学研究》:以清初这个特殊时代为背景和依托,建立起一种学界认同的新儒学形态以及考察传统儒学的新观念、新范式。












编辑推荐

《伊川理学新论》

本书在借鉴学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疏解程颐(程伊川)的理学思想,并将伊川之学界定为一个“对比而融通”的理学思想系统。伊川理学的主要思想取向,乃在于强调理气、性情、体用的对比性,同时也强调它们之间的融通性,但以强调其对比性为主。同时,伊川理学揭示出两种对比性,一种是本源本真的状态下,阴与阳、理与气、性与情等两两对照的内容所自然具有的结构性与动态性的对比融通关系;而另一种则是在现实情境中,人心因为不如理如实,而所形成的非本源非本真状态下的性与情、理与气的似分裂相。

【作者简介】

刘乐恒,1981年3月生,广东省东莞市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讲师,哲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2010)、哲学博士后(武汉大学,2013)。研究领域为现代新儒学、宋明理学,兼及中国佛学(集中在晋至唐代佛学思想)。在《汉学研究》、《哲学与文化》、《新华文摘》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学术研究的座右铭为:进德修业、中西对比、文哲互动。


《南京国民政府社会调查研究》

近代中国政府社会调查肇始于清末新政时期,中经北京政府时期,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形成规模,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本书主要利用包括当时政府各机关公布的调查报告、各省市政府出版的政府公报和市政公报、各省市建设厅出版的建设公报、政府各调查统计机构出版的调查统计刊物以及一些商业刊物,比如《银行周报》《工商半月刊》等,对南京国民政府的社会调查进行了整体研究,并选取了资源委员会、地质调查所作为个案进行考察,并且将山东省政府作为地方政府的典型进行分析,力求点面结合,全面展示南京政府社会调查的整体面貌。南京国民政府的社会调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大、体系较为完备、影响深远的政府调查行为,为抗战作了准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本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较高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任伟伟,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社会调查史。任教于济南大学政法学院,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


《清初庙堂理学研究》

本书力图在往哲先贤的相关研究基础之上,取长补短,在儒学两重性的特殊角度下,进一步以更翔实的资料从理论上对清初庙堂理学作整体而深入的梳理,希望对清初庙堂理学的内涵、外延做出较明确的界定,对其组成部分道统、治统、学统进行界定说明,并对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在整体中的作用进行论证说明,同时考量作为参照系的民问学术与其之间的互动,以清初这个特殊时代为背景和依托,建立起一种学界认同的新儒学形态以及考察传统儒学的新观念、新范式。

【作者简介】

王胜军,1979年生,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副教授,岳麓书院博士,致力于书院和理学的研究。

本单详情

《伊川理学新论》
作者:刘乐恒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03111
出版时间:2014/12/1
开本:32开
页数:211
定价:75

目录:
序言
前言
前论
现代新儒家论伊川
第一节 马一浮
第二节 唐君毅
第三节 牟宗三
第一章
理气篇
第一节 理气
第二节 理说
第三节 中说
第二章
感通篇
第一节 天道
第二节 人心
第三章
性情篇
第一节 性情
第二节 性说
第四章
政道篇
第一节 中与正
第二节 仁与公
第三节 德与位
附录一 论张载哲学思想中的"感通"问题
附录二 程颐性理说新论
后记
主要征引文献


《南京国民政府社会调查研究》
作者:任伟伟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05122
出版时间:2017/1/1
开本:32开
定价:78

目录:

第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社会调查的活跃

第一节 调查数量分析:以调查报告单行本为例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社会调查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社会调查的主要类型与方法

第四节 南京国民政府社会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其启示

第五节 社会调查与政府政策制定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国防设计委员会、资源委员会社会调查与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关系探究

第一节 国防设计委员会、资源委员会社会调查工作总体

第二节 国防设计委员会全国性调查模式探究以1932年中国工业调查为例

第三节 国防设计委员会地方性调查模式探究——以句容县人口农业总调查为例

第三章地质调查所地质调查活动

第一节地质调查所地质调查总体状况

第二节翁文灏与中国近代地质调查

第三节丁文江与中国近代地质调查

第四节南京国民政府超用翁文源、丁文江的分析

第四章 地方政府社会调查模式之考察:以山东省政府社会调查为例

第一节 山东省政府社会调查的总体状况

第二节 以邹平实验县户口调查为例窥探政府调查方法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清初庙堂理学研究》
作者:王胜军 著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03388
出版时间:2015/9/1
开本:32开
定价:128

目录:

绪论 

第一节问题的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儒学与国家意识形态 

第三节清初庙堂理学界说 

第四节前人研究成果概述 

第五节本书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清初庙堂理学的确立 

第一节满族文明及其汉化 

第二节康熙亲政前清帝国的情形 

第三节康熙帝的理学思想 

第四节康熙中后期的庙堂与理学 

第二章清初庙堂理学与道统 

第一节新王朝与儒家道统 

第二节御纂经典中的道统精神 

第三节庙堂诸子的道统意识 

第四节道统向新朝、庙堂和皇帝的转移 

第三章清初庙堂理学与治统 

第一节崇三代:王道理想的确立 

第二节格君心:朝廷政治的变革 

第三节举贤才:理学官僚的选用 

第四节正风俗:社会教化的开展 

第五节厚民生:经济秩序的恢复 

第六节怀远人:边疆及域外关系的处理 

第四章清初庙堂理学与学统 

第一节魏裔介:复程朱人性之善 

第二节熊赐履:重建对天理的敬畏 

第三节李光地:天人沟通的伦理化 

第四节汤斌:道德本源的确立 

第五节张伯行:实践理学的形成 

第五章庙堂理学与民间意识形态 

第一节民间理学与庙堂理学 

第二节庙堂理学与清代考据学 

第三节庙堂理学与佛、道两教 

第六章清初庙堂理学的特点 

第一节道统、治统合一前提下的强制性 

第二节夷夏互进民族观基础上的开放性 

第三节宗教色彩与游牧传统下的满族性 

第四节以独尊与调和为标志的折中性 

余论 

附录顺、康朝庙堂理学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及引征文献 

后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