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能仍有零售,去搜搜看吧
¥225.0¥22510.0折
已售506

一次性集齐王奇生、金以林、黄道炫的4部签名钤印本!《党员、党权与党争》《革命与反革命》《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张力与限界》,均为近代史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更有三大学者各自亲笔签名,无论版本与题材皆属稀缺,错过不再!

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论述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以国民党“治党史”为中心,考察国民党失败源由。
金以林《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全面剖析国民党内部斗争的经典之作。
黄道炫《张力与限界》:解读中央苏区的革命内核。
每一部的扉页均有该书作者亲笔签名和钤印。一次性集齐四本近代史名著、三位史学名家的签名本,这种机会并不常有,错过亦不再。

优惠
满赠

读书月|淘书团会场满80/200送餐垫/杜邦纸包

超值换购

满42.3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这4部签名本好在哪里?
1,作者都在学术界享有盛誉,是民国史研究的中坚力量。
王奇生,北大历史系教授,师从著名近代史学者章开沅。
黄道炫,北大历史系教授,师从著名学者陈铁健。
金以林,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其父为著名党史专家金冲及。

2,4部作品都是民国史领域中的经典之作。
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革命与反革命》出版之后,在专业史学界和大众读者中均引发了强烈反应,不仅好评如潮,而且一再加印。
黄道炫的《张力与限界》集数年之功,甫一面世就引发了学界的普遍赞扬,深受读者喜爱。
金以林的《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被誉为“全面剖析国民党内部斗争的经典之作”,曾获社科院优秀成果奖、第四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提名奖。

3,4部作品同时签名盖章,机会难得。
三位学者平时研究、教学繁忙,此前基本没有为自己的著作签名过。此次为表示对燕京书评及中图网的支持,这才破例,为他们的作品签名盖章——这是仅属中图网的独*资源。

友情提示:由于是签名本,签名处的少量墨迹可能会印到对面的书页上,并不影响阅读、收藏和正常使用,请读者知悉

商品评论(10) 查看全部>>
头像 ztw*** 三星用户
2022/10/24 12:25:16

内容充实,都有签名

头像 yua*** 三星用户
2022/10/6 0:09:36

都是好书,还有签名,不错。虽然套数多了点

头像 *** 三星用户
2022/9/17 20:44:35

馋了很久,但价格略贵,因为是签名本。终于下手,书本因为签名所以无塑封,快递包装和运输问题,书之八角有微小折撞,心疼。内容详实,考据严谨,虽偏学术性,然可读性很强,赞。

头像 爱屯书*** 三星用户
2022/8/7 9:53:17

签名版不多得,赶紧入手

头像 *** 三星用户
2022/8/6 9:05:08

推出这个方向的著名学者的签名、钤印本,很好。但刚收到的几本,不是封面磨损严重,就是印刷装帧有问题。印刷问题尚可以理解,不翻一下,是看不出来的。但封面磨损,满是一道道的划痕的问题,我不知道是作者签时就这样了,还是后期保管不当。蛮好的书,有收藏价值,品相应该好些。当然,还好,客服后来给我了换货处理。

头像 ztw*** 三星用户
2022/7/21 19:43:43

很不错的四本书,每本都有签名钤印,非常棒

头像 414*** 二星用户
2022/5/23 10:44:14

亲笔签名和钤印,还有王奇生、金以林、黄道炫,谁能忍住自己的手。更不用说,三位老师的著作,扎实,严谨。可以交叉阅读。竟然还没有卖完,谁还没有买!!!!!!!!(叉腰

头像 ztw*** 三星用户
2022/4/22 11:04:26

很重磅的四本书

头像 ztw*** 二星用户
2022/4/11 9:59:17

几本书学术性和装帧俱佳,又都有名家签名钤印,值得购入砌墙。

头像 han*** 三星用户
2022/3/9 8:33:21

一套言论和立论有深度和角度的书,直接买和细读一遍,价格虽然有点高,不过值得

  • 签名/特装本
  • 历史













编辑推荐

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
“革命”与“反革命”被扩大化为非常宽广层面的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阶级较量。不同政党以及同一政党内部的不同派系之间,争夺并试图垄断对“革命”话语的诠释,同时将“反革命”的头衔加诸不同政见者和敌对党派之上。唯己独“革”,唯己*“革”,唯己真“革”,甚至视革命同路人为危险的竞争对手。1920年代的“革命”与“反革命”话语既带有浓烈的专断性,又富有浓烈的任意性。在此基础上开始凝固成一种新的“革命”政治文化。
1949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国内史学界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书写,基本上等同于中国革命史的书写。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革命确实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调,是主导整个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符码。在业已告别革命的今天,作为历史研究者,不能仅仅简单地放弃、淡忘或者否定那些我们曾经长期沉迷的观念,而有必要追问,那些早已溶铸成为我们思想价值观念的革命话语和革命政治文化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又是如何演变的?本书的思考即是就此而展开。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修订增补本)》
从组织角度考察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
● 建党伊始:从“以俄为师”到“容共”“容国”
● 从孙中山时代起,就存在乎视组织建设的隐患
● 党派纷争:CC系、力行社、政学系、三青团……
● “清党”蜕变后,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
● 组织形态:“以党统政”,“以军统党”
● 基础薄弱:城市有党,农村无党
国民党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个党治政权。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形态在漫长的王朝帝制崩溃后,开始向一种新的党国体制转型。中国从此步入党治时代。
蒋介石多次公开强调,国民党组织内部的“涣散松懈之弊”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这种“涣散松懈”,源于它的“以军统党”的组织形态;源于基层建设的薄弱:城市有党,农村无党;源于党派的纷争离析:西山会议派、CC系、力行社、政学系、三青团等组织不断“火并”。最后,这个弱势独裁的政党无法逃脱尴尬悲凉的历史命运……
本书以国民党“治党史”为中心,着重探讨了国民党的组织结构、党员的社会构成、政治录用体制、党政关系、派系之争与党内精英冲突、党民关系与阶级基础等方面。

黄道炫《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
本书通过专题研究形式,在对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特定时段的挖掘中,切入中央苏区政治、军事、社会内核,加深对苏区历史的了解。革命常常以打破现存规则为代价,而规则又是人类社会进步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石,其间的冲突,时时提醒人们在革命张力的后面,应有也必有自己的限界。
本书的特点是材料丰富扎实,论理清晰,逻辑严密,以扎实的材料、严密的逻辑充分说明,中央苏区后期反围剿的失利,既有主观的原因如左倾路线等的作用,更有客观的因素,即力量对比的严重不平衡等。再者,革命发展也有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革命策略、方针的有效与否并不与革命不革命直接相关。应该说作者的研究是严谨的,立论是平允的,对于推动中央苏区研究的深入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的功底和本书的价值已被王奇生、雷颐、马勇等多位近代史专家联手推荐。作者以论文著称。本书乃出版社专诚约稿,承蒙道炫老师应允,终成书出版,可谓其至今*有分量的专著。
   
金以林《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蒋介石“最高领袖”地位的确立》
1928年底东北易帜后,国民党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而在其内部仍然派系林立,纷争不断,并多次发展到大规模的分裂和武装冲突,成为民国政治史上异常惹人注目的突出现象。学界通常把它归结为“新军阀混战”,进而导致研究者地把注意力过多集中到各派军事势力的角斗上,而忽视它背后更深层次的矛盾――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
本书重点围绕1931年中国政局的演变,考察国民党改组后,党内高层蒋、汪、胡三派势力在党内斗争中的权力消长,特别是通过蒋介石的下野与再起,探寻三人间分合的复杂过程与蒋介石*终获得党内“领袖”地位的缘由。借以解释此前国民党内矛盾的发展脉络。
金以林研究员的这部力作依据大量丰富翔实的资料,厘清了国民党派系政治的由来、演变及相关人物的活动与作用,在人物心理刻画方面尤见功力,自出版以后颇受学界好评,曾获得社科院优秀成果奖、第四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提名奖,正如有论者所言,是治民国史学者不可不读的力作。

【相关评论】
派系政治可谓与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共始终,是国民党大陆治政时期的顽症。蒋介石依靠对派系的掌控与运用而登台,并因此而成为国民党内说一不二的威权领袖,然亦因其对派系纷争的失控,而致国民党内矛盾激化,终至倾覆。可谓成亦派系,败亦派系。金以林的力作《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为读者细致勾勒出国民党派系政治的由来、演变及相关人物的活动与作用,史料丰富,叙事翔实,论证有据,颇见功力,诚为研究者与读者不可不读之佳作。
——汪朝光
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20余年,*后所以会败给共产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内部始终派系林立,稍有风吹草动,难免会四分五裂,土崩瓦解。这种状况的形成,原因多多,但蒋介石特有的统治手法毫无疑问是造成这一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这本书很好地勾勒出了蒋在南京政府建政之初的几年里,用派系政治的手法对付派系政治的种种做法的情况。通过此书,读者当不难了解蒋的领袖地位是如何确立起来,又是建立在何种基础之上的。
——杨奎松
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部很快陷入激烈的派系斗争中。派系斗争几乎成了国民党鲜明的政治文化标签。与阶级斗争相比,国民党的派系斗争有何异样的生态?不同的斗争如何导致不同的历史结局与走向?本书是国内*部深入描述国民党派系斗争的专著,值得一读。
——王奇生

作者简介

王奇生,1963年生,湖南湘乡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武汉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1997~199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先后任职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著有《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留学与救国:抗战时期海外学人群像》、《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等。

黄道炫,1966年生,江西赣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民国史、中国革命史研究。代表作有《蒋介石与中国文化》、《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

金以林,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民国政治史、教育史。

本单详情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签名本
作者:王奇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12375
出版时间:2010年1月
开本:20开
页数:457
定价:49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
 同一个《新青年》,新文化人的当下诠释与后来史家的言说有相当的出入。没有一场运动或事件,像五四一样得到不同党派、政治力量以及官方与民间的共同纪念,且持久而不衰。五四运动的意义,越纪念越深巨;而五四运动的本相,则越纪念越模糊。
  一 “普通刊物”
  二 “复活”与“渐兴旺”
  三 与《东方杂志》竞争
  四 新文化形成“运动”
  五 各方视野中的《新青年》
第二章 个人·社会·群众·党:五四前后的关联与演进
 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均因被视为基于“自由竞争”、“弱肉强食”的价值理念而遭否定,社会主义则因被建构为“平等”、“互助”而大受欢迎。
  一 个人、国家、社会
  二 社会与社会主义
  三 社会运动:群众与党
第三章 “革命”与“反革命”:三大政党的党际互动
 1920年代,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共产党的“阶级革命”与青年党的“全民革命”几乎并起。政治道路的不同选择不再被定义为“革命”与“改良”之争,而是被建构为“革命”与“反革命”的圣魔两立,水火不容。
  一 从一党独“革”到三党竞“革”
  二 三大政党的党际互动
  三 “革命”与“反革命”
第四章 “北伐”“南征”与“反革命罪”的缘起
 《反革命治罪条例》的出笼,第一次将“反革命”作为一种刑事罪名列入法律。此后,“反革命”既是一项受打击和处治最严厉的法律罪名,又是一顶最随意、最泛滥、最令人恐惧的政治污名,既具有法律的威严性,又具有相当的随意性。
  一 “北伐”与“南征”
  二 “忠于职守”与“反革命”
  三 “杀鸡吓猴”
第五章 党员、党组织与都市社会:上海的中共地下党
 中共对帮口并未因其“封建”属性而拒斥,而是利用其组织网络作为动员工人的媒介,并转化其组织能量为党的目标服务。中共在利用帮口的同时,也反被帮口所利用。工头介乎党组织与工人之间,实际隔断了党组织与工人群众的直接联系。
  一 “精英党”向“群众党”转变
  二 “学生很危险”
  三 工人与帮口
  四 政治力量强,组织力量弱
  五 团与党的竞争
第六章 党员、党组织与乡村社会:广东的中共地下党
 在“赤色乡村”,自雇农到地主都赞成革命,而在“白色乡村”,自地主至雇农都反对革命。“赤色乡村”在进行武装暴动和屠杀反革命时,往往将与自己有宿怨的宗族和村落当作革命的对象,从而使阶级斗争的革命行动异化为村落之间的械斗。
  一 党员的社会构成
  二 支部生活
  三 党费、党内交通与情报传递
  四 地域社会、农民与党
第七章 国民党最高权力机构的演变
 在国民党历史上,1924年的广州改组,比1927年的南京开府更具有界标意义。就党治体制而言,南京国民政府基本上是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继承和延续。廖仲恺案和西山会议派,亦有国民党内部权力斗争之面相。
  一 以俄共中央政治局为蓝本
  二 孙中山逝世后的权力继替
  三 国民党二大之后
第八章 大学校园中的国民党
 在西南联大这所具有自由主义历史传承的高等学府,竟有半数左右的教授加入了国民党。时人誉西南联大为“民主堡垒”,在很大程度上乃是称许其兼容并包的“宽容”精神。昔日之所谓新旧,今日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均予以自由探讨之机会。与其说是“民主堡垒”,不如说是“自由堡垒”。
  一 大学党部的筹设
  二 教师入党,学生入团
  三 教授入党的情境
  四 联大区党部的组织运作
  五 联大区党部与学潮
  六 比较中的审视
第九章 “武主文从”:战时国军的政工与党务
 朱家骅承认:“军事胜于政治,政治胜于党务。”“在战地,最先瓦解的是党部,其次是各级政府,最后才是军队;收复某一个地方,最先到达的是军队,其次是政府,最后才是党部。”在国民党那里,党务几乎沦为军政的附庸。
  一 以党治军的蜕变
  二 军队政工与党务的恢复
  三 文武关系的变奏
  四 政工与党务的困境
第十章 湖南会战:战时国军的作战能力
 蒋素有越级指挥的习惯,导致前方将领欠缺自主作战意识和机动应变能力。湖南会战,近40万国军兵力的投入,9万国军和6万多日军的伤亡,足证国军对日军的积极出击。但国军士兵要六七个人才能抵抗一个日本兵,亦可见敌我战
  斗力之悬殊。
  一 对日军战略意图的判断
  二 战略部署
  三 指挥与协调
  四 官兵素质与战斗力
第十一章 绅权:乡村权势的蜕变
 在京兆农村,凡受过高等小学教育的人就不肯在田间工作。在江西寻乌,一些地主子弟在城东小学混张毕业文凭后,就大摆其架子,在名片上赫然印上“城东小学毕业生”几个字,煞是神气!而且每年可以和那些老资格的秀才举人在家族祠堂里平分学谷和胙肉。
  一 传统士绅的没落
  二 知识分子城市化
  三 民国绅权的社会构成
第十二章 县长:基层地方官的转型
 县长置身于现代官僚群体与地方豪强势力的夹缝之中,上穷下拙,左右为难。对上应付不当,动辄撤职查办;对下稍有不慎,反对控告随至。
  一 铨选和任用
  二 资格与出身
  三 年龄、籍贯
  四 薪俸、待遇
  五 任期与出路
  六 职责与施政
  七 省权膨胀下的县长角色
  八 双重结构下的县长角色
第十三章 区乡保甲:县衙与村庄之间的政治
 约从1934年开始,县以下开始分区设署,国家行政机构下沉到“区”一级。1939年实行“新县制”以后,国家权力进一步由区署下沉到乡保,连甲长也成为国家政权的“跑腿”。国民党政权的向下扩张,为土豪劣绅提供了一个僭取法理权威的绝好机会。
  一 假托自治
  二 重建保甲
  三 “新县制”
  四 区长
  五 乡镇长
  六 保甲长
征引文献

《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修订增补本)》签名本
作者:王奇生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ISBN:9787507533026
出版时间:2010年11月
开本:16开
页数:423
定价:48元

目录
第一章 以俄为师
一 改进与改组
二 三民主义为体,俄共组织为用
第二章 知识青年与国民党
一 党员的社会构成
二 基层组织的实态
第三章 从“容共”到“容国”
一 国共对相互关系的表述
二 中共口号的魔力
三 上层国民党,下层共产党
第四章 裂变:全代会与党统之争
一 粤“二大”与沪“二大”
二 中央特别委员会
三 改组派与“三大”
四 扩大会议与非常会议
五 “四大”的分合
六 蒋汪合作与“五大”
第五章 蜕变: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
一 清党与逆淘汰
二 党民关系与阶级基础
第六章 工人、资本家与国民党
一 劳资纠纷案例
二 劳方、资方与党方
三 《劳资争议处理法》的修订
四 两不讨好
第七章 党治与军治
一 中政会与中常会
二 重军轻党
第八章 党政关系:党治在地方层级的运作
一 党政分开
二 双重衙门的权力之争
第九章 政治录用:党员对政治资源的控制程度
一 党义治国还是党员治国
二 入党与入仕的关联
第十章 党的派系化与派系的党化
一 力行社:派系党化
二 CC系:党与派的双重面相
三 支撑与内耗
第十一章 战前党员群体分析
一 上层有党,下层无党
二 党员的社会构成
三 不好意思公开承认是党员
第十二章 党、政、团:战时体制的调整
一 三青团:党外造党
二 学而优则仕,学而不优则党
第十三章 战争泥淖中的党机器
一 党势扩张与党员构成的变化
二 战时党员吸纳机制
三 基层:空、穷、弱、散
第十四章 “六大”前后的派系政治与精英冲突
一 中央委员的派系构成
二 派系、代际冲突与体制内的自省
三 革新与自省的限度
第十五章 弱势独裁政党的历史命运
一 二十年之预言
二 军权唯大
三 弱势独裁

《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签名本
作者:黄道炫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27447
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开本:16开
页数:483
定价:49元

目录
引子 历史的弹性
一 中央苏区的炼成
 1.中央苏区的成长
 2.新形势与新任务
 3.从毛泽东眼中走进苏区
 4.国共较量中的地缘政治
二 燃烧的革命
 1.中央苏区的党
 2.中央苏区的政权
 3.宣传功能下的教育和文化
 4.社会革命的宣传与实践
 5.妇女:地位上升最快群体
 6.群众:组织与改造
 7.红军:堡垒的坚强核心
三 第五次“围剿”:南京政府全力以赴
 1.国民党军的作战准备和作战方针
 2.国民党军作战基础的增进
 3.国民党军的作战部署
 4.“七分政治”的具体实施
四 第五次反“围剿”:中共绝境求生
 1.中共的反“围剿”准备和作战方针
 2.“短促突击”战术
 3.红军的正规化建设和防御原则
五 消耗战中的资源陷阱
 1.结构性的限制——中央苏区的人力与物力
 2.经济力的挖掘
 3.财政紧张下的民众负担
 4.查田运动:理念、策略与现实
六 内外挤迫下的社会政治困境
 1.肃反问题
 2.工作作风问题的滋生
 3.群众逃跑
 4.扩红与开小差
 5.“赤白对立”
七 第五次“围剿”与反“围剿”的战争
 1.运动与攻坚
 2.福建事变爆发与国共的应对
 3.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的争夺
 4.红军战略转移的准备
 5.红军实施转移
结语 革命的张力
附 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经过要图?广昌战役
后记


《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蒋介石“最高领袖”地位的确立》签名本
作者:金以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75042
出版时间:2016年7月
开本:32开
页数:569
定价:79元

目录
第一章 蒋、汪、胡分合回顾
一 孙中山逝世后:其时尚无蒋中正
二 廖案结果:胡汉民被逐出广州
三 中山舰事件:蒋介石的冒险行动
四 宁汉对峙:元老们迎汪抗蒋
五 蒋汪联手反对特委会
第二章 蒋胡由合作到分裂
一 蒋介石为什么选择了胡汉民
二 蒋胡合作的基础
三 党权和军权的较量
第三章 约法之争与胡汉民被扣
一 约法问题之由来
二 胡适挑战“党治”鼓吹约法
三 《太原约法》的真实意图
四 国民党四中全会上的交锋
五 汤山事件
第四章 国民会议的本质
一 国民会议的召集
二 历次修订《国民政府组织法》之比较
三 国民党内外对《约法》的反应
第五章 “非常会议”与广州开府
一 扣胡引起的风波
二 胡汉民为什么选择在广东发难
三 党内各派联合反蒋局面的形成
四 四监委弹劾通电的反响
五 广州开府
六 陈铭枢态度的转变
第六章 北方反蒋的再次兴起
一 石友三率先反叛
二 阎锡山返晋风波
三 甘肃雷马事变
四 宁粤大战一触即发
第七章 上海和谈
一 蒋为何始终坚持政治解决
二 国难当头被迫和解
三 宁粤广州会议
四 初步统一的上海和谈307
第八章 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 南京,蒋介石主持下的四全大会
二 粤方内部的矛盾与分化
三 广州,胡汉民调停下的四全大会
四 上海,汪精卫另起炉灶
第九章 蒋氏下野和国府改组
一 蒋介石被迫下野
二 北方秘密联合倒张
三 四届一中全会的纠纷
第十章 蒋汪合作
一 内外交困的孙科内阁
二 特委会的成立与金融风潮
三 蒋介石复出前的布置
四 蒋汪合流重掌中枢
第十一章 地域观念与蒋介石的起伏
一 孙中山粤籍观念在国民党中的运用
二 江浙派对粤籍“党统”的首次挑战
三 党内粤籍领袖正统意识的总爆发
四 地域观念淡出党内权力斗争
五 蒋介石“最 高领袖”地位的确立
第十二章 蒋介石与政学系
一 为什么叫政学系
二 蒋介石为什么要用政学系
三 政学系都有些什么人
四 政学系是如何控制政权的
五 政学系与CC系、黄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