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正在进行
¥360.0¥6805.3折
距结束
已售27
本书可能仍有零售,去搜搜看吧
¥360.0¥6805.3折
已售27

《王瑶全集》精装全8卷,收入文学史家王瑶全部学术著作,包括文学史专著、论文、札记、评论、编注、书信、年谱等。由钱理群、陈平原、吴福辉等著名学者精心编纂。

全集收入在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上至今依然堪称典范的《中古文学史论》、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中国新文学史稿》、被学术界公认为鲁迅研究的璀璨明珠《鲁迅作品论集》……这些作品不仅全景展现文学巨匠王瑶的璀璨学术星河,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学术风貌,更是每一位文学爱好者、研究者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优惠
满赠

淘书团年终盛宴| 满100送冰箱贴,满200元送读书笔记

超值换购

满39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16开精装,河北教育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 

王瑶先生学贯古今,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科基础,向同辈及后辈学人展现了其独特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方法

全集以1999年版的《王瑶全集》为底本,在尊重原作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了编辑整理和全新的装帧设计

由孙玉石、严家炎、樊骏、乐黛云、王得后、董大中、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陈平原、王超冰11位同志组成《王瑶全集》编辑小组

  • 名家文集
  • 新近出版













出版说明

王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对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研究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中古文学史论》是中古文学研究中的开拓性著作,在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上至今仍堪称典范。他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从50年代开始一直作为大学中文系本科生、研究生必读教材,并曾译为日文,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王瑶先生的文学史理论与方法因此影响了几代学人。他的《鲁迅作品论集》被学术界公认为鲁迅研究的权*性著作,显示了时代学术水平。

为编辑出版王瑶先生的著作,由孙玉石、严家炎、樊骏、乐黛云、王得后、董大中、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陈平原、王超冰十一位同志组成《王瑶全集》编辑小组,孙玉石同志任组长。

《王瑶全集》,由《王瑶全集》编辑小组编辑,收入作者的基本学术著作,包括文学史专著、论文、札记、评论、编注等;还收入作者部分书信、年谱、著译年表和著作目录,共八卷。由陈平原编辑第一卷,钱理群编第二卷,温儒敏编第三卷,吴福辉编第四卷,钱理群编第五卷,王得后编第六卷,钱理群编第七卷,孙玉石、王得后、樊骏编第八卷。

《全集》所收已编辑出版的文集,均为作者审订过的*后版本,此次出版又经过编者认真校订;由作者编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和由《全集》编辑小组编选的《中国文学论丛》《竟日居文存》及书信,系首次出版。

本版《全集》一般不加注释,编辑过程中发现的错讹,由编者加必要注释。作者曾经明确表示准备修改的个别文章,只在注释中说明。

《全集》所收之文,时间跨度较大,呈现出明显的时代色彩;为了尊重原作风貌,让广大读者了解一个学者的真实足迹,我们没有做文字改动,谨此说明。

《王瑶全集》的编辑出版,得到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大学中文系鼎力支持,他们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对本版《全集》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在这里,我们谨表示深切的谢意。

《全集》从编辑到校订,虽然我们作了努力,但差错仍在所难免。

我们期待着读者及专家们的指教和帮助。

《王瑶全集》编辑小组

1998年8月

本单详情

《王瑶全集(全8卷)》
作者:王瑶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54584613
出版时间:2024/4/1
开本:16开
页数:3625
定价:680

目录:

第一卷

中古文学史论

重版题记

初版自序

 《中古文学史论集》自序

 《中古文学史论集》重版后记

日文版序

政治社会情况与文士地位

玄学与清谈

文论的发展

文体辨析与总集的成立

小说与方术

文人与药

文人与酒

论希企隐逸之风

拟古与作伪

曹氏父子与建安七子

潘陆与西晋文士

玄言·山水·田园

——论东晋诗

隶事·声律·宫体

——论齐梁诗

徐庾与骈体

初版后记


陶渊明集(编注)

前言

陶渊明传

?诗

命子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杂诗四首

和郭主簿二首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劝农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停云?并序

时运?并序

荣木?并序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连雨独饮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归园田居五首

归鸟

责子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和刘柴桑

酬刘柴桑

己酉岁九月九日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移居二首

与殷晋安别?并序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形影神三首?并序

止酒

杂诗八首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赠羊长史?并序

饮酒二十首?并序

还旧居

悲从弟仲德

赠长沙公?并序

酬丁柴桑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岁暮和张常侍

九日闲居?并序

咏贫士七首

游斜川?并序

拟古九首

桃花源诗?并记

述酒

于王抚军座送客

读《山海经》十三首

蜡日

答庞参军?并序

答庞参军?并序

咏二疏

咏三良

咏荆轲

有会而作?并序

乞食

挽歌诗三首

联句

?文

五柳先生传

闲情赋?并序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归去来兮辞?并序

祭程氏妹文

祭从弟敬远文

读史述九章?并序

扇上画赞

与子俨等疏

感士不遇赋?并序

自祭文



第二卷

李?白

人民热爱的诗人

蜀中生活

仗剑远游

长安三年

李杜交谊

十载漫游

从璘与释归

凄凉的暮年

诗歌的艺术成就

后记


中国诗歌发展讲话

前记

诗经

楚辞

乐府诗

魏晋五言诗

唐诗(上)

唐诗(下)

宋诗

散曲

晚清新派诗

新诗(上)

新诗(下)


中国文学论丛

中国文学批评与总集

谈传统批评习语的含义辨析

文学的新和变

说喻

什么是中国诗的传统

——《祖国十二诗人》代序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读史记司马相如传

颜谢诗之比较

陶渊明

读书笔记十六则

读陶随录

反美运动在中国近代文学上的反映

晚清诗人黄遵宪

关于黄遵宪的补充说明

论考据学

从俞平伯先生对《红楼梦》的研究谈到考据

论考据在古典文学研究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新中国对古典文学的整理和研究工作

从学习古典文学遗产说起

谈古典文学研究工作的现状

谈古文辞的研读

关于“李白研究”书目答问

陶渊明研究随想

评林庚著《中国文学史》

评冯友兰作《新理学底自我检讨》

《中国文学论丛》后记

《关于中国古典文学问题》后记



第三卷(上册)

“五四”新文学前进的道路

——重版代序

初版自序

日译本序

绪论

一?开始

二?性质

三?领导思想

四?分期


第一编?伟大的开始及发展(1919—1927)

第一章?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一?文学革命

二?思想斗争

三?文学社团

四?创作态度

五?革命文学

第二章?觉醒了的歌唱

一?正视人生

二?《女神》及其他

三?反抗与憧憬

四?形式的追求

第三章?成长中的小说

一?《呐喊》和《彷徨》

二?人生的探索

三?乡土文学

四?青年与爱情

第四章?萌芽期的戏剧

一?社会剧

二?历史剧

三?爱美剧

第五章?收获丰富的散文

一?匕首与投枪

二?写景与抒情

三?叛徒与隐士


第二编?左联十年(1928—1937)

第六章?鲁迅领导的方向

一?在白色恐怖下

二?左联成立以前

三?左联的成立

四?思想斗争

五?创作方法

六?大众化问题

七?文艺界团结运动

八?“不灭的光辉”

第七章?前夜的歌

一?暴露与歌颂

二?“新月派”与“现代派”

三?中国诗歌会

四?新的开始

第八章?多样的小说

一?热情的憧憬

二?透视现实

三?追求光明

四?城市生活的面影

五?农村破产的影像

六?东北作家群

七?历史小说

第九章?进展中的戏剧

一?剧运和剧本

二?《雷雨》及其他

三?国防戏剧

第十章?杂文·报告·小品

一?杂文

二?报告文学

三?游记

四?散文小品


第四卷 (下册)

第三编?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1937—1942)

第十一章?抗战文艺的动向

一?新的情势与新的组织

二?“文章下乡,文章入伍”

三?通俗文艺与大众化问题

四?“民族形式”的论争

五?思想斗争

六?创作趋向

第十二章?为祖国而歌

一?战声的传播

二?诗的主流

三?“七月诗丛”及其他

四?抒情与叙事

五?“诗的艺术”

第十三章?战争与小说

一?战时城市生活种种

二?变动中的乡镇与农村

三?新人与新事

四?战争与人民

五?经历与回忆

第十四章?抗战戏剧

一?剧运与剧作

二?抗战与进步

三?敌区与后方

四?历史故事

第十五章?报告·杂文·散文

一?报告文学

二?杂文

三?散文随笔


第四编?沿着《讲话》指引的方向(1942—1949)

第十六章?新的人民文艺的成长

一?文艺界整风前后

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三?工农兵群众文艺活动

四?国统区文艺运动

五?思想斗争

六?关于“主观”问题的论争

七?创作趋向

八?全国第一次文代大会

第十七章?人民翻身的歌唱

一?工农兵群众诗

二?长篇叙事诗

三?政治讽刺诗

第十八章?新型的小说

一?解放区农村面貌

二?减租减息与土地改革

三?部队与战争

四?工厂与生产

五?腐烂与新生

六?烦闷与愤怒

第十九章?歌剧与话剧

一?新歌剧的产生

二?新歌剧

三?新话剧

四?国统区话剧

第二十章?报告·杂文·散文

一?通讯报告

二?杂文

三?散文游记

重版后记


第五卷

关于现代文学研究工作的随想

现代文学的历史特点

关于现代文学史的起讫时间问题

论现代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

现代文学的民族风格问题

现代文学所受外国文学的影响

关于现代文学研究工作的回顾和现状

“五四”文学革命的启示

“五四”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重估

关于三十年代文艺论争问题

关于文艺大众化——纪念“左联”成立五十周年

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的文艺理论批评概况——《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文艺理论卷》序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历史意义

“五四”时期散文的发展及其特点

谈关于话剧作品的研究工作——在中国话剧文学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东南亚

关于“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念”的理解

对《鲁迅同斯诺谈话整理稿》的几点看法——1988年3月10日在法国巴黎第三大学东方

语言文化学院的讲演

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理论

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贡献

论巴金的小说

巴金的生活和创作

 《老舍选集》序言

老舍《骆驼祥子》略说

曹禺的话剧创作

读《夏衍剧作选》

赵树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周作人早年书简辑存笺注》序

《徐玉诺诗选》序

刘思慕(小默)《野菊集》序

《川岛文选集》序

念朱自清先生

念闻一多先生

后记



第六卷

鲁迅与中国文学

鲁迅对于中国文学遗产的态度和他所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鲁迅和中国新文学的成长

鲁迅和北京

鲁迅的国际主义精神

关于鲁迅笔名与“阿Q”人名问题

悼鲁迅先生

盖棺论定

后记

重版后记


鲁迅作品论集

论鲁迅作品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

论鲁迅作品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谈《呐喊》与《彷徨》

论《野草》

论《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散论

爱的大纛和憎的丰碑——英译本《鲁迅诗选》前言

《怀旧》略说

《狂人日记》略说

《过客》略说

鲁迅研究的指导性文献——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鲁迅的论述

鲁迅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清醒的现实主

谈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鲁迅和书

鲁迅与中国古典文学

从鲁迅所开的一张书单说起

鲁迅关于考据的意见

鲁迅古典文学研究一例——学习鲁迅论《水浒》

鲁迅永远是革命青年的良师益友

鲁迅和山西漫笔

鲁迅与北大漫谈

后记



第七卷

竟日居文存

“非常时期与国防文学”座谈会发言

论文艺界的联合

论集体创作

当前的文艺论争

报告文学的成长

表现在作品中的时代和艺术——评炯之的《作家间需要一种新运动》

一二·九与中国文化

论作品中的真实

《多角关系》(书评)

《伯林斯基文学批评集》(书评)

二十五周年纪念感言

我的故乡

慰劳大会

航空奖券

从特赦施剑翘说起

登龙青年

这一天

五色国旗

冷静

关于日记

丑角

所谓亚洲国联

沧石铁路的建筑问题

奥内阁改组

中央和西南

华北的汉奸舆论

关于二中全会

西南事件座谈

世界运动会开幕

伪军进攻绥东

华北经济提携

北平学生慰劳灾民

绥远局势严重

二十九军演习

绥远抗战前途

一二·九一周年

西安事变

北平学生示威

陕变仍未解决

陕变和平解决

迎一九三七年

陕甘善后办法决定

陕甘局势与三中全会

山西当局训练民众

暑期中的课外团体

从一个角落来看中国文学系

清华的出版事业

关于第四十五卷的周刊

为《清华周刊》的光荣历史敬告师长同学

坷坎略记

守制杂记

治学经验谈

真实的镜子——从几篇新文学作品看中朝人民的友谊

《新中国短篇小说选》第二集(阿拉伯文译本)序言

“五四”新文学所受外国文学的影响

《中国新文学史》教学大纲(初稿)

在思想改造运动中的自我检讨

读《〈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册)〉座谈会记录》

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关于现代文学史上几个重要问题的理解——评雪峰《论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及其他

《中国新文学史稿》的自我批判

根深叶茂——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笔记

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检查



第八卷

润华集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景

——在“现代文学研究创新座谈会”上的讲话

还是谨严一些好

——读文随感

文学史著作应该后来居上

——在《上海文论》主持的“重写文学史”座谈会上的发言

研究问题要有历史感

——在《文艺报》座谈会上的发言

“鲁迅研究”教学的回顾和瞻望

——在“鲁迅研究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

关于中国文学史的名称问题

“本事”和“索隐”

“五四”揭开了中国文学史的新页

“五四”精神漫笔

希望看到这样一本书

——为北京大学九十周年校庆作

贯彻“双百”方针二愿

谈重读


由衷的喜悦——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出版

蹒跚十年

像鲁迅那样对待文艺工作

在日本仙台日本东北大学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关于朱自清先生

我的欣慰和期待——在清华大学纪念朱自清先生逝世四十周年、诞生九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三晋河山的颂歌——《现代咏晋诗词选》序

坚韧执着的人格力量——严昭《严慰冰传》序

国庆抒情

自我介绍

真实写出历史全貌——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王超冰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序

对“五四”新文学的文化反思——《在东西古今的碰撞中》序

用世界的眼光看待文学成就——《中外文学系年要览》序

一本简明适用的中国现代作家作品选本——《中国现代作家作品选》序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文学的成果——相浦杲著《日本人心目中的中国文学》序

勾画出了中国少数民族对现代文学的建树——《中国少数民族现代文学》序

选择学术方向应顾及自己的个性——乐黛云著《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序

中国现代女作家的文学道路——阎纯德、白淑荣等编著《中国现代女作家》序

新诗流派溯源的研究——孙玉石著《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研究》序

讽刺艺术的历史考察——吴福辉著《戴上枷锁的笑》序

地域文化张力的探索——任伟光著《现代闽籍作家散论》序

鲁迅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鲁迅与中外文化》序

鲁迅生平史实研究的新收获——蒙树宏著《鲁迅年谱稿》序

用鲁迅精神研究鲁迅——吴小美《虚室集》序

郭沫若文学道路的深入考察——黄侯兴著《郭沫若的文学道路》序

郁达夫生平的发展线索——温儒敏作《郁达夫年谱》序

沙汀艺术成就的新探索——黄曼君《论沙汀的现实主义创作》序

建国初期的文艺运动(1949年10月—1952年5月)

后记


王瑶书信选

一九四八年至一九八九年

19480808??致季镇淮

19510508??致叔度

19520826??致杜琇

19570707??致杜琇

19601207??致杜琇

19601212??致杜琇

19640818??致杜琇

19661123??致杜琇

19681013??致杜琇

19681021??致杜琇

19691101??致杜琇

19730115??致林辰

19730617??致林辰

19750815??致杜琇、王超冰

19751229??致陆耀东

19760514??致王德厚

19761015??致杜琇

19761020??致杜琇

19761023??致杜琇

19761027??致杜琇

19761120??致陈鸣树

19761222??致陈鸣树

19770208??致任伟光

19770701??致王德厚

19780401??致陈子善

19780720??致王德厚

19790525??致杨义

19790525??致王德厚

19790623??致任伟光

19790823??致王德厚

19790831??致王德厚

19790901??致王德厚

19800120??致陈鸣树

19800123??致张挺

19800204??致王德厚

19800317??致王德厚

19800426??致王德厚

19800512??致石汝祥

19800512??致王德厚

19800702??致王德厚

19801208??致石汝祥

19810107??致钱鸿瑛

19810120??致石汝祥

19810210??致石汝祥

19810512??致石汝祥

19810613??致单演义

19810706??致石汝祥

19811110??致石汝祥

19811112??致丁尔纲

19811114??致任伟光

19811205??致任伟光

19820106??致陆耀东

19820106??致陈山

19820224??致陆耀东

19820407??致钱鸿瑛

19821013??致石汝祥

19821022??致杜琇

19830103??致钱鸿瑛

19830126??致任伟光

19830307??致石汝祥

19830309??致钱鸿瑛

19830330??致刘泰隆

19830409??致钱鸿瑛

19830616??致钱鸿瑛

19830810??致钱鸿瑛

19830906??致杜琇

19830911??致杜琇

19840703??致张挺

19840801??致钱鸿瑛

19850120??致董大中

19850329??致钱鸿瑛

19850501??致张挺

19850507??致刘正强

19860412??致钱鸿瑛

19870513??致秦川

19870514??致马识途

19870708??致陈则光

19870708??致钱谷融

19871030??致潘旭澜

19871110??致卓如

19871128??致陆耀东

19880615??致方铭

19880617??致朱栋霖

19881019??致王德厚

19881121??致樊骏

19881205??致蒙树宏

19890308??致杨义

19890408??致阎愈新

19890409??致李思乐

19890416??致卓如

19890517??致王晓明

19890602??致孙庆升

19890710??致台湾长安出版社

19891011??致蒙树宏

19891012??致王元化

19891023??致王元化

?????? 致家斤

?????? 致邓牛顿

?????? 致许怀中

?????? 致许怀中


王瑶年谱

王瑶著译年表

王瑶著作目录

再版说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