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正在进行
¥63.0¥1653.8折
距结束
已售17
本书可能仍有零售,去搜搜看吧
¥63.0¥1653.8折
已售17

“新史学文丛”《大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学问的敬意与温情》《长路》,汇聚四川大学王东杰教授、复旦大学史地所张伟然教授和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的史学随笔,从学术社会、文化史考证、教学思考等角度,审视中国历史学界的变迁。

《大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切近当下学术热点与人文话题,从大学的视角对诸多文化命题进行独到的思考。

《学问的敬意与温情》围绕谭其骧等大师的学问与经历展开叙述,既有趣味盎然的故事,又有独到的学术追求。

《长路》汇集了宋史专家邓小南关于史学研究、 教学的思考,也收录了她对不少师友的深情回忆,文字清晰、细节丰富,对于史学研究很有启发。

优惠
满减

读书月| 淘书团每满3件减10元,满80送文创(出版社代发团购除外)

超值换购

满39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32开精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大学是一种生活方式》:从中西的历史经验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与思考,文字发人深省,是一本极佳的文化读本。

《学问的敬意与温情》:图文并茂,对于读者了解历史地理学、近现代学术文化史具有很好的引导之功。

《长路》:入选“人文社科联合书单2020年2月·第53期”,勾勒出一幅丰富而生动的学术面貌,对于史学研究很有启发。

  • 名家文集
  • 历史













编辑推荐

《大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大学首先应该被看作一个人文机构,即使是专门从事自然科学或技术工程研究,也须在此前提下进行。但人文属性却恰好是今日中国大学所最为匮乏者,结果不但建设广义的“智性社会”遥遥无期,连狭义的“学术社会”也一去难返。只有恢复大学的人文活力,才能提振中国社会的元气。


【作者简介】

王东杰,1971年生,河南濮阳人。先后为四川大学历史学学士(1993)、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1996)、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2002)。从事专门史专业中国思想文化史方向和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研究工作。现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著有《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9)》(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建立学界 陶铸国民:四川大学校长任鸿隽》(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研究论文和书评散见于《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和《读书》等学术刊物,另为《南方周末》思想文化评论栏目撰稿。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通过语言文字塑造民族国家:中国近代国语运动研究”。


《学问的敬意与温情》

本书作者师从谭其骧等学术大师,在历史地理学、中国文化史方面做出了独到的学术贡献,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就。本书围绕谭其骧等学术大师的学问与个人经历展开叙述,既有趣味盎然的故事,又有独到的学术追求,图文并茂,对于读者了解近现代学术文化史具有很好的引导之功。


【作者简介】

张伟然,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文化地理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出版有专著《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及合著《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等多种,并在《地理学报》《中国史研究》《佛学研究》《文物》《文学遗产》《自然科学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长路》

本书作者是著名宋史专家,在宋史研究领域成果丰硕,本书汇集了她关于史学研究、 教学的思考,也收录了她对不少师友的深情回忆,勾勒出一幅丰富而生动的学术面貌,文字清晰,细节丰富,读来让人娓娓忘倦,对于史学研究很有启发。


【作者简介】

邓小南,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多年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曾在多所海外学府讲学并从事学术合作。著有《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朗润学史丛稿》、《宋代历史探求》、《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

本单详情

《大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王东杰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224906
出版时间:2018/2/1
开本:32开
页数:308
定价:48

目录:
第一辑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传统
逐人牛后,何若反躬以求
作为一个“世界”的中国
文化复兴,“复兴”何事
又到“制礼作乐”时
生命的感兴
诗可以怨
创造一个“性善论”的文化环境
以直报怨又何妨
“名分”不是恩德
一根艾草的心事
庄子能为自由观念做什么贡献
虽小道亦可观
“藏”,不是躲躲藏藏
欧阳修怎样排佛
君子不站队
“龙场之悟”悟何事
盛世华厦的裂纹
“一二人之心”为何重要
富强之外
角落里的“天下”
“常识”有弹性
“没准儿”的常识
仙女是用来奖励老实人的吗
第二辑 “智性社会”何以可能
做学问怎样成为做人的训练
“先看它的好处”
理解比怀疑更重要
历史研究岂是算账
终结“半神话”
带着“激情”,后退一步
好梦如何成真
换一束新的光芒召唤历史
真理和谬误比邻而居
思想对手怎样成为孪生兄弟
互为镜像的对手
走出“未来”
“民主”这场悬疑剧
人权如何可能
地方的,也是中国的
“不发展”的权利
薄幸和博爱如何可能共存
受苦人的强权
永远站在弱者一边
你愿意相信哪一个
那道俯视的目光
实体书店与我们的公共生活
第三辑 大学之道的人文省思
从造炸弹到建学界
大学的身段
花儿与少年
被阅读点亮
园丁、牧人与工程师
让“听不懂”的老师讲下去
师范不“师”又如何
为未来留种
真的读点马克思
大学校长该讲什么话
不厌其烦地对待无人会发现的细节
大学、“大人”和“大体”
必要的浪费
没什么了不起,可是……
为台维干杯
大学也是失败者的保护力量
书斋与课堂,冷暖相通
不妨少上课
太阳比灯照得远
带着“激情”,后退几步
要看鸢飞鱼跃时
创造力与真权威
虚悬的“逻辑”
美与真的通途
人人都懂,何以也能伟大
“敏感精神”与人文学科
附录
以知识分子的方式维持尊严和理想——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4届毕业典礼致辞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6年研究生开学典礼的发言


《学问的敬意与温情》
作者:张伟然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225736
出版时间:2018/1/1
开本:32开
页数:308
定价:58

目录:
自序
谭其骧先生的五星级文章及学术活性
谭其骧先生的才情与笃实
谭其骧先生与历史文化地理研究
忆谭其骧师对我的博士入学考试
陪教师散步
独辟蹊径 为霞满天
无处登高——怀文元珏先生
镇筸出凤凰
黄永年先生二三事
陈桥驿先生在记忆中
学术的合作与创新
对学术的诚敬——邹逸麟先生和历史地理
学问与情怀——葛剑雄先生侧记
九十年代初期的沪上书市
赤脚年代的读书往事
千古文章未尽才——悼尚立
《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后记
《定额制度与区域文化》序
讲事实,讲科学,不要讲故事
文白异趣与文理殊途
思维过程与表述过程——《石钟山记》的文章学
学问中的证与悟
——陈寅恪、唐长孺俩先生对《桃花源记》的解读
大老表的现场感
邻家秋深
社会史如何贴近社会——读《清代嫁妆研究》
文体与语体——读《林村的故事》
环境史研究的核心价值
评《东汉政区地理》
给地理插上人文的翅膀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附〕历史地理学八十年:研究技术引领学科发展


《长路》
作者:邓小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251940
出版时间:2020/1/1
开本:32开
页数:324
定价:59

目录:
上篇:序引·导读·致辞
涵沐于勃勃生气中 ----《朗润学史丛稿》自序
一路走来 ----《宋代历史探求》学术自述
问题的提出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序引
邓广铭先生与《岳飞传》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本导读
唐宋时期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秩序 ----《唐研究》研究专号序
宋代政治史研究的新视野 ----《过程·空间:宋代政治史再探研》序言
铺路于希望之途 ----《唐宋女性与社会》前言
《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推荐序
涵育学术,激活思想 ----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揭牌仪式上的致辞
希望正在于未来 ---- “文研周年”活动致辞
建设民间学术团体 ----国际宋史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闭幕式致辞
“山水”与“社会”----“山水社会:一般理论及相关话题”研讨会致辞
学术对话与学术活力 ----哈佛大学“9-15世纪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致辞
中篇:随笔·访谈·讲座
多种学术语境下的“深度对话”
历史研究要强化史料辨析
宋代史料整理二题
“立纪纲”与“召和气”:宋代“祖宗之法”的核心
宋代政治文化面面观
大俗大雅:宋代文人生活一瞥
再谈对于宋史的“再认识” ----《澎湃新闻》访谈
人物研究不宜限于是非毁誉 ----在吕惠卿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妇女史研究中的史料运用与学术规范----“历史学与社会性别”研讨班发言
激发学习热情,展现历史魅力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访谈
谈“成长”与“长成” ----“教授茶座”对话录
下篇:思念·追慕·忆往
父亲最后的日子
想念父亲
硕学宗师:缅怀郑天挺先生
仰望大师:纪念唐长孺先生
坎坷与博通:吴天墀先生百年
跟随王先生念书
漆侠先生与历史学
先生的尊严:悼田余庆先生
天然清流,不杂渭泾:忆浦江
我和三队的孩子们
后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