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研究专家扬之水《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一编/二编任选!每册收录70余家博物馆、400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引导读者领略文物之美。
“定名”与“相知”:对历史文物的认识始于“定名”,即依据古代文字、图像材料确定器物名称;“相知”则是在定名后明确器物用途与功能,以达成名与物的精准还原。
《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二编》是扬之水长期研究先秦文学与古代名物的成果,旨在指导读者如何参观博物馆。通过其研究,读者可与古人、文化相知。
- 优惠
- 满减
- 超值换购

“定名与相知”,是作者在名物研究中不断重复的词,“定名”针对“物”而言;“相知”,则须出入于“物”与“诗”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
《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十一篇文章均为各地博物馆观展所得,或文房用具,或金银首饰,或花结绶带,或家居用器……七十余家博物馆,四百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一步步引领读者走进各馆文物的“繁华”世界,让物的美、时间的印迹、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翩然交织于纸上。
《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二编》与上一编相同,二编里的十篇文章亦为各地博物馆观展所得,或家居用器,或文房用具,或金银首饰……七十余家博物馆,四百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一步步引领读者走进各馆文物的“繁华”世界,让物的美、时间的印迹、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翩然交织于纸上。
关于“定名与相知”(代序)——扬之水
一、“读图时代”的幸运
虽然近年开展的“大众考古”为大家提供了了解考古实践的机会,但能够前往考古现场的“大众”实际上仍是“小众”。博物馆则不然,它不像考古现场那样不得不有诸多限制,并且还提供了免费开放、允许拍照的条件,因此走进博物馆的真正是大众。“读图时代”,这是我们特有的幸福。当然,“读图时代”对于学者来说, 不是的窗口,而只是增添了一条治学路径,增加了一种思考方式,使得看展览也成为一项治学方法,我把它称作“读物”。
好比欣赏一首诗,吾人总是先要知道诗里的典故:故典、新典, 典故用在这里的意思,然后是整首诗的意思。面对器物,也可以像读诗那样,看它的造型,纹样,设计构思的来源,找回它在当日生活中的名称,复原它在历史场景中的样态,在名与物的对应或不对应中抉发演变线索的关键。
沈从文从小说创作转向文物研究,虽然有着特殊的原因,但从文物与文学的关系来说,这种转变其实也很自然。近年大学建立了博物馆学,不知道学习科目是怎样的,我想象中,应该是围绕“博物”二字:工艺、科技、植物、动物,风土人情,而这些门类也都与文学有关。“文物”与“文学”,两个词组都有一个“文” 字,“文”本身即有多解,“文”与“物”组合,“文”与“学”组合,又有多解。我关注比较多的是“文心”,小说诗歌戏曲的创作是“文心”,“物”的设计制作同样也是“文心”,本来二者是文心相通的, 只是时过境迁,二者分离,因此必要想办法重新拼合。
近年博物馆的兴盛发达,博物馆人员构成的改变,博物馆的开放形式以及展陈方式的变化,都为我们提供了打通“文”与“物” 的方便。这一从未有过的条件如果不去充分利用,就太可惜了。本书副标题作“博物馆参观记”,便意在强调所获新知的主要来源。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近年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在博物馆里我们老两口常常会与朋友相遇,可见采取这一生活方式的远不止我们一家。
常常在博物馆门前看到挂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牌子, 爱国主义包括的内容应该很丰富,简单说是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了解。在书本上看不到的知识,到博物馆去看,—博物馆自然要有这样的担当,即利用直观的优势,为观众提供准确可靠的知识。
二、关于定名与相知
收在这里的一组文章,都是近年国内外博物馆参观所见与所得。定名与相知,原是我为自己的研究所制定的目标,在这里也可以作为观展的总结。某物叫什么名字?什么用途?这是自我提问,也是我常面对的来自朋友的提问。对自己而言,这是观展收获,另一方面,这部分内容也多为博物馆即时采用,因此由个人的心得而直接成为公共知识。这是很教人感觉欣慰的,为此付出的万千艰辛,算是得到了的回报。
《文心雕龙·史传篇》节说:“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刘勰的时代,欲接通古今,惟有文献一途。然而现代考古学的创立以及逐步走向成熟,却为我们走进古代世界揭示了更多的可能,也完全有条件使几乎被遗忘的名物学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今天的“名物研究”,就研究对象而言,与“古”原是一脉相承, 我把它定义为研究与典章制度风俗习惯有关的各种器物的名称和用途。它所面对的是文物:传世的,出土的。必要解决的是两项: 是定名,第二是相知。
定名与相知的具体内容,近二十年来我在很多场合都有过相同的表述。
关于定名,我以为,对“物”,亦即历史文化遗存的认识,便是从命名开始。当然所谓“定名”不是根据当代知识来命名,而是依据包括铭文等在内的各种古代文字材料和包括绘画、雕刻等在内的各种古代图像材料,来确定器物原有的名称。这个名称多半是当时的语言系统中一个稳定的小单位,这里正包含着一个历史时段中的集体记忆。而由名称的产生与变化便可以触摸到日常生活史乃至社会生活史的若干发展脉络。
所谓“相知”,即在定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某器某物在当日的用途与功能,亦即名与物的还原。我的理想是用名物研究建构一个新的叙事系统,此中包含着文学、历史、文物、考古等学科的打通, 一面是在社会生活史的背景下对诗中“物”的推源溯流;一面是抉发“物”中折射出来的文心文事。希望用这种方法使自己能够在“诗” 与“物”之间往来游走,在文学、艺术、历史、考古等领域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一个特殊的角度重温古典。对我来说,这样的考证过程永远有着求解的诱惑力,因此总是令人充满激情。
总之,定名与相知,这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可以说,定名是针对“物”而言;相知,则须出入于“物”与“诗” 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我把它作为研究的目标,也用它来检验自己的成绩,同时更希望读者也用这个标准来检验我的著述。至于这一工作的意义,我只能辗转引用老友李旻来信中所引述的一段他人对他人的评价:“西哲阿冈本(Agamben)说‘名物是思想诗意的瞬间’,大致如此吧。看见研究道教的吴真说,薛爱华的诸多研究,都令人信服地表明:表面上,名物似乎只关乎人类的日常生活,无足轻重,而实质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名物无声却又具体而微地说明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承载着诸多文化史、精神史与制度史的意义。”
丁酉白露据旧文增删而成
扬之水,又名赵永晖,1954年9月生,浙江诸暨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多年从事名物研究。长期致力于先秦文学与古代名物研究,著有《脂麻通鉴》《终朝采绿》《诗经名物新证》《诗经别裁》《先秦诗文史》,被称为“京城三大才女”之一。《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获2013年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其中第二卷获2016年第四届朱自清散文奖,在全国文学界有很强的学术号召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多次到贵州考察、讲学,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和考古出土名物有较深研究。
《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
作者:扬之水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05270
出版时间:2021/1/1
开本:16开
页数:306
定价:132
目录:
1常州武进村前乡南宋墓出土器物丛考
24附 内家香获见记:《天香·赋龙涎香》与周密的收藏
33“小杭州”里的繁华光影:永嘉窑藏银器观摩记
85《老学庵笔记》里的“靖康节物”
3同心一挽束结
123无锡博物院观摩散记
145“繁华到底”:明藩王墓出土金银首饰丛考
211买椟还珠的理由:漆盒散记
241“妆得肩头一担春”:读宫制“货郎图”散记
267小阁幽窗,是处都香了
277嘉兴明墓出土《金刚经塔》拓片
293后记
297博物馆文物索引
《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二编》
作者:扬之水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42169
出版时间:2021/10/1
开本:16开
页数:296
定价:132
目录:
1 风日常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杂项”文物中的生活与艺术
125 北宋卤簿钟上的“千里江山图”
133 深藏在黄悦岭下的南宋故事:张同之夫妇墓出土器物细读
151 川南宋墓石刻的世间声色
169 一物,一诗,一幅画:浙江故事的细节阅读
185 步摇花与步摇冠
205 “博鬓”造型溯源
217 吐蕃金银器知见录
237 广元旺苍唐代银器窖藏观摩记
255 “金”风吹开一池莲:金银器中的池塘小景
275 图片来源总览
295 后 记
-
古代名物研究专家扬之水《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一编/二编任选!每册收录70余家博物馆、400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引导读者领略文物之美。
¥36.0 -
《中国古代美术经典图式:东北剪纸卷》16开精装,铜版纸印刷,以岫岩满族剪纸为主,收录400多幅作品,并解读其艺术特色、创作题材、造型纹饰等,兼具欣赏性与知识性
¥69.9 -
超低价16.9元!《乔十光文集》精选“中国漆画之父”乔十光的八十余篇文章,并按内容大致分为漆事艺道、艺路心声、散论序语、行迹他山等部分,完整呈现出这位漆画艺术大师的非凡魅力。
¥16.9 -
名家艺术典藏《饶宗颐艺术经典》两函6册,8开铜版纸全彩,重达16斤,收入艺术大师饶宗颐历年书画佳作594件,总计1236页,图版大幅高清,装帧典雅,精美考究。
¥228.0 -
《比较场所》收录著名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2012至2019年的15篇论文和讲稿,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墓葬艺术、六朝绘画艺术、美术史方法论等方面,以独特的细读方式分析了宝山辽墓、马王堆汉墓、中山王厝墓等古代墓葬中隐藏的细节。
¥59.0 -
简编版《中华艺术通史》全6卷,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希凡主编。结合历史遗存、文化典籍以及出土文物实物,以艺术学的视野系统介绍了原始社会至宣统三年我国艺术的发展历程
¥199.0 -
典藏巨制《马蒂斯》珍藏纪念版四色任选!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出品,5大博物馆通力合作,230幅佳作,70件珍贵档案。装帧精美典雅,收藏级“限量花口特装版”倾情呈现!
¥199.0 -
棋圣聂卫平主编“新编围棋大全丛书”之《围棋定式大全》《围棋死活大全》任选!可作为围棋入门,也可作为广大围棋爱好者、学习者、教练员的工具书,方便快速查阅。
¥22.0 -
《图像与范式:早期中西绘画交流史(1514-1885)》,商务印书馆出版,美术史专家龚之允著,裸脊锁线。精选200余件绘画作品,详述各个不同时期中西绘画交流的状况
¥35.0 -
1996年老书《徐悲鸿画集:油画部分》,精装大8开本,收录艺术大师、画坛名家徐悲鸿的精彩油画作品,幅面广阔,全部彩色精印,其中多数人体习作是未发表过的佳作。
¥49.9
★16开精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扬之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多年从事名物研究
★扬之水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杂项卷》的撰稿人
★“定名”是依据包括铭文等在内的各种古代文字材料和包括绘画、雕刻等在内的各种古代图像材料,来确定器物原有的名称;“相知”,即在定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某器某物在当时的用途与功能
★名物中包含文学、历史、文物、考古等学科的融汇,既在社会生活史脉络中追溯诗中“物”之渊源,又挖掘“物”所映现的文心雅趣,以此实现“诗”“物”间自由穿梭,借助这一独特视角引领读者重温古典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