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正在进行
¥39.9¥217.41.8折
距结束
已售19
本书可能仍有零售,去搜搜看吧
¥39.9¥217.41.8折
已售19

仅1.8折!《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菜根谭》《传习录》《战国策》《素书》《反经》6册合售,学习从春秋战国到明代中期流传下来国学经典,轻松应对人生路上的尔虞我诈

《菜根谭》《传习录》《素书》教你为人处世,以精炼深刻的语言表达洞察高远的人生智识,清心警省、历久弥新。《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战国策》《反经》教你权衡策略、反思得失,深入剖析了人生谋略的种种利害。

优惠
超值换购

满39元可1元起换购文创

本书看点

16开精装,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孙子兵法》作为拿破仑随身兵书、西点军校必学教材书,已被翻译成29种文字在全世界出版发行。

《菜根谭》是“一部让毛主席盛赞: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的大作,与《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并列明清三本处世奇书。

《传习录》是全面了解王守仁哲学思想“心学圣经”,更被视作19世纪日本、韩国经济腾飞的精神支柱。

《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政治斗争的最完整的著作,也是先秦成就最高的历史散文总集。

《素书》被誉为“中国谋略第*书”,民间称之为天书,后人赞曰:智慧之禁果,治人之兵法,成功之操典。

《反经》以谋略为经,历史为纬,黑白杂糅,交错纵横,对唐以前的历史进行了多角度的理论探讨。

  • 历史
  • 军事
  • 哲学
  • 古典名著












编辑推荐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充满了谋略的智慧,自问世以来便被军事家们视为指导战争的金科玉律。孙武更是被海内外人士誉为“东方兵圣”“东方兵学的鼻祖”“跨越中华文化圈对世界产生影响的少数中国伟人之一”。《孙子兵法》不仅为军事行动提供了理论依据,逐对政治、经济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它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其开宗明义:用兵打仗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是不可不认真研究考察的,所以要“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孙武在历史上第一次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样-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战争指导规律,这是亘古未有的,是《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精华。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历代的军事思想,特别是丰富多彩的军事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战策:是对我国吉代兵家计谋的理论概括和军事谋略提纲挈领式的汇集。按计石共分六套,印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是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吉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容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辨证法的因素。

 

孙武(约前545—前470),汉族,字长卿,山东省惠民县人,春秋时期陈国公子妫完的后代。春秋时期吴国将领,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被尊称为“兵圣”,是兵法家孙膑的祖先。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近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菜根谭》

由明代学者洪应明撰写的一部揉合儒、道、释三教精华,论述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之道的传世名作,书中以精炼深刻的语言表达出洞察高远的人生智识,清心警省,意味深远,历久弥新。

 

洪应明,明朝人,字自诚,号还初道人,著有《菜根谭》和《仙佛奇踪》。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退隐山林,专心礼佛。

 

《传习录》

本书是中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流传广的著作,是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包含了王守仁哲学思想的主要精华,是研究王守仁思想及心学发展重要的资料,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精通儒家、道家、佛教各家学说,且具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学造诣。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战国策》

本书为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共计三十三篇,四百九十章。并非一时一人创作的作品,刚开始也没有统一的名字,“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刘向将其整理编订成一本书后,才有了现在的书名。书中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反映了各诸侯国之间尖锐复杂的兼并斗争,是一部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是《战国策》的编注者之一,他编注的版本在当下流传最广、最权威。刘向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末年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素书》

本书为汉代黄石公所著,分为六章,把道、德、仁、义、礼综为一体,融会贯通,对复杂的人性进行了入木三分的阐释,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洞察入微。书中虽只有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名言,蕴含着极大的智慧。内容包括治国安邦的大谋略和为人处世的小智慧,被誉为罕见的谋略学和智慧库。

 

黄石公(前292–前195年),下邳(今江苏邳州市黄石村)人。秦汉时期思想家,军事家,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被道士列入道教神谱。早年为躲避战乱,隐居于下邳。三次试探张良,授予《太公兵法》,辅佐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汉高帝八年,去世,后世流传《素书》和《黄石公三略》。

 

《反经》

本书亦称《长短经》,为唐人赵蕤所著,是一本纵横学的集大成之作,共九卷六十四篇。书中以谋略为经,历史为纬,黑白杂糅,交错纵横,对唐以前的历史进行了多角度的理论探讨、策略权衡、人物品评以及得失反思,深入剖析了君臣谋略的种种利害,是自唐朝以来帝王用而不宣的权谋奇书,并兼具文学、史料、镜鉴的三重价值,在某种意义上比《资治通鉴》更具有实用价值。

 

赵蕤,字太宾,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卒于唐玄宗天宝元年。赵蕤读百家书,博于韬略,长于经世,与李白合称“蜀中二杰”,当时就有“赵蕤术数,李白文章”之说。

本单详情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作者:[春秋]孙武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9272436
出版时间:2014/5/1
开本:16开
页数:296
定价:36

目录:

孙子兵法
 司马迁《孙子传》
 第一篇 计
 第二篇 作战
 第三篇 谋攻
 第四篇 军形
 第五篇 兵势
 第六篇 虚实
 第七篇 军争
 第八篇 九变
 第九篇 行军
 第十篇 地形
 第十一篇 九地
 第十二篇 火攻
 第十三篇 用间
总说三十六计
 总说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度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浑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附录
 曹操批注《孙子兵法》
 第一篇 计
 第二篇 作战
 第三篇 谋攻
 第四篇 军形
 第五篇 兵势
 第六篇 虚实
 第七篇 军争
 第八篇 九变
 第九篇 行军
 第十篇 地形
 第十一篇 九地
 第十二篇 火攻
 第十三篇 用间


《菜根谭》
作者:[明]洪应明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9272405
出版时间:2014/6/1
开本:16开
页数:265
定价:32.8

目录:

修省篇
应酬篇
评议篇
闲适篇
概论篇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9272429
出版时间:2014/5/1
开本:16开
页数:279
定价:35

目录:

上卷
徐爱录
徐爱跋
陆澄录
薛侃录

中卷
钱德洪序
答顾东桥书
答周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一)
答陆原静书(二)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一)
答聂文蔚(二)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教约

下卷
陈九川录
黄直录
黄修易录
黄省曾录
钱德洪录
钱德洪附记
黄以方录
辗转刊行钱德洪跋


《战国策》
作者:[西汉]刘向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9272412
出版时间:2014/6/1
开本:16开
页数:271
定价:32.8

目录:

第一章 东周策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秦攻宜阳       
第二章 西周策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雍氏之役       
 苏厉谓周君    
 司寇布为周最谓周君    
第三章 秦 策
 卫鞅亡魏入秦       
 苏秦始将连横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陈轸去楚之秦       
 齐助楚攻秦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    
 义渠君之魏    
 医扁鹊见秦武王    
 甘茂亡秦且之齐    
 秦客卿造谓穰侯    
 范睢至秦       
 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蔡泽见逐于赵       
 秦王欲见顿弱       
 或为六国说秦王    
 谓秦王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       
 四国为一       
第四章 齐 策
 靖郭君将城薛       
 邯郸之难       
 邹忌修八尺有余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    
 秦伐魏    
 苏秦为赵合纵说齐宣王       
 韩、齐为与国       
 昭阳为楚伐魏       
 孟尝君将入秦       
 孟尝君在薛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齐欲伐魏       
 齐人有冯谖者       
 孟尝君为从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齐人见田骈    
 苏秦谓齐王    
 苏秦说齐闵王       
 田单将攻狄    
 齐闵王之遇杀       
 齐王建入朝于秦    
第五章 楚 策
 荆宣王问群臣       
 江乙为魏使于楚    
 楚王问于范环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       
 苏子谓楚王    
 五国伐秦       
 魏王遗楚王美人    
 庄辛谓楚襄王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天下合从       
 汗明见春申君       
 楚考烈王无子       
 虞卿谓春申君       
第六章 赵 策
 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    
 晋毕阳之孙豫让    
 秦王谓公子他       
 武灵王平昼间居    
 赵恵文王三十年    
 齐破燕,赵欲存之       
 平原君谓平阳君    
 秦攻赵于长平       
 秦、赵战于长平    
 秦围赵之邯郸       
 齐将攻宋,而秦阴禁之       
 五国伐秦无功       
 虞卿请赵王    
 秦攻魏,取宁邑    
 赵太后新用事       
第七章 魏 策
 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魏公叔痤为魏将    
 魏公叔痤病    
 魏恵王死       
 齐、魏战于马陵    
 田需贵于魏王       
 秦、楚攻魏,围皮氏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秦败魏于华,走芒卯而围大梁    
 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    
 华阳之战       
 秦将伐魏       
 魏王欲攻邯郸       
 秦、魏为与国       
 信陵君杀晋鄙       
 魏攻管而不下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第八章 韩 策
 秦、韩战于浊泽    
 史疾为韩使楚       
 段干越人谓新城君       
第九章 燕 策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苏秦死,其弟苏代欲继之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苏代自齐使人谓燕昭王       
 昌国君乐毅    
 客谓燕王       
 赵且伐燕       
第十章 宋卫策
 公输般为楚设机    
第十一章 中山策
 犀首立五王


《素书》
作者:[西汉]黄石公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9272443
出版时间:2014/6/1
开本:16开
页数:261
定价:32.8

目录:

《素书》原序                 
《素书》原典                 
原始章                       
正道章                       
求人之志章                   
本宗道德章                   
遵义章                       
安礼章                       


《反经》
作者:[唐]赵蕤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9272450
出版时间:2014/5/1
开本:16开
页数:496
定价:48

目录:


卷一 文上
任长第二
品目第三
量才第四
知人第五
论士第七
政体第八
君德第九
卷二 文中
臣行第十
德表第十一
理乱第十二
反经第十三
卷三 文下
是非第十四
适变第十五
正论第十六
霸图第十七
卷四 霸纪上
七雄略第十八
卷五 霸纪中
三国权第十九
卷六 霸纪下
惧戒第二十
卷七 权议
时宜第二十一
钓情第二十二
卷八 杂说
诡信第二十三
忠疑第二十四
用无用第二十五
恩生怨第二十六
诡顺第二十七
难必第二十八
运命第二十九
大私第三十
败功第三十一
昏智第三十二
卑政第三十三
善亡第三十四
诡俗第三十五
息辩第三十六
量过第三十七 
势运第三十八
傲礼第三十九
定名第四十
卷九 兵权
出军第四十一
练士第四十二
结营第四十三
道德第四十四
禁令第四十五
教战第四十六
天时第四十七
地形第四十八
水火第四十九
五间第五十
将体第五十一
料敌第五十二
势略第五十三
攻心第五十四
伐交第五十五
格形第五十六
蛇势第五十七
先胜第五十八
围师第五十九
变通第六十
利害第六十一
奇兵第六十二
掩发第六十三
还师第六十四

相关推荐